1樓:harder人
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qǐ]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詞句註釋
⑴丙辰:指公元2023年(宋神宗熙寧九年)。
⑵達旦:至早晨;到清晨。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⑶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的字。
⑷把酒:端起酒杯。把,執、持。天問」,《楚辭》篇名。李白《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
⑸天上宮闕(què):指月中宮殿。闕,古代城牆後的石臺。
戴叔倫《二靈寺守歲》:「不知今夕是何年。」又《容齋隨筆》卷十五「注書難」條引「共道人間惆悵事,不知今夕是何年」之句。按此二句見於唐人**,假託牛僧孺作的《周秦行紀》。
⑹歸去:回到天上去。《列子·黃帝》:「竟不知風乘我邪,我乘風乎。」
⑺瓊(qióng)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象中的仙宮。
《酉陽雜俎》前集卷二:「翟天師名乾祐,峽中人。……曾於江岸,與**數十玩月。
或曰:『此中竟何有?』翟笑曰:
『可隨吾指觀。』**中兩人見月規半天,瓊樓金闕滿焉。數息間,不復見。
」此詞雖系想象,或亦用傳說故事。
⑻不勝(詞中讀shēng):經受不住。勝:承擔、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著做出各種舞姿。弄:賞玩。李白《月下獨酌》四首之一:「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⑽何似:**比得上。
⑾轉朱閣,低綺(qi第三聲)戶,照無眠: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指詩人自己)。朱閣:
硃紅的華麗樓閣。綺戶:雕飾華麗的門窗。
綺戶:彩繪雕花的門戶。
⑿「不應有恨」,指月而言,言月不知有人世的愁恨,它自己忽圓忽缺也就是了,為什麼偏在離別時團圓呢?《司馬溫公詩話》:「李長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以為奇絕無對。
曼卿對『月如無恨月長圓』,人以為勍敵。」按石延年(曼卿)行輩甚先,東坡可能借用石句,而變化出之。
⒀此事:指人的「歡」「合」 和月的「晴」「圓」。
⒁但:只。
⒂千里共嬋(chán )娟(juān):雖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光。共:
一起欣賞。嬋娟:指月亮。
仍雙綰人月。「嬋娟」,美好貌,亦作美人解,這裡蓋指嫦娥。謝莊《月賦》:
「隔千里兮共明月。」許渾《懷江南同志》:「唯應洞庭月,萬里共嬋娟。
」又《秋霽寄遠》:「唯應待明月,千里與君同。」陸暢《新晴愛月》:
「野性平生惟愛月,新晴半夜睹嬋娟。」宋時蓋有這樣的俗說:逢八月中秋節,各地陰晴均同。
東坡似亦信之。其《中秋月詩》三首之三:「嘗聞此宵月,萬里同陰晴。
」自注引他友人文生轉述海賈的話:「雖相去萬里,他日會合相問,陰晴無不同者。」以現在看來,這也不過文人說說罷了。
2樓:宿翼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
照無眠不應有恨
何事才像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後面只有14句,不知道你的意思是什麼?你說的是《水調歌頭》嗎,不是的話我也不知道說什麼了,因為一般人看到這個公認的都是蘇軾這首詞,如果你非要標新立異的話也應該有個情景環境,單這兩句的話,我只能這麼答了
3樓:匿名使用者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轉朱閣 低綺戶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好像沒有75句
4樓:8799雲際
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我欲乘風歸去的去是什麼意思,「我欲乘風歸去」中的「歸去」在句中是什麼意思
1 我欲乘風歸去 的 去 的意思 用在動詞後,表示趨向。2 去 字基本解釋 1 離開所在的地方到別處 由自己一方到另一方,與 來 相對,如 去處 去路。2 距離,差別,如 相去不遠。3 已過的,特指剛過去的一年,如 去年 去冬今春。4 除掉,減掉,如 去掉 去皮。5 用在動詞後,表示趨向,如上去 進...
我欲乘風歸去的下一句,我欲乘風歸去,下一句到底是什麼啊?
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我欲乘風歸去,下一句到底是什麼啊?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出自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是宋代大文學家蘇軾公元1076年 宋神宗熙寧九年 中秋在密州 今山東省諸城市 時所作。這首詞以月起興,與其弟蘇轍七年未見之情為基礎,圍繞中秋明月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
哪首歌的歌詞裡有我欲乘風歸去
鄧麗君的 但願人長久 很多人翻唱過的,是蘇軾 水調歌頭 的詞。還有一首木棉的 高處 我站在山顛 你在天的那邊 我放眼遠看 在回憶中品味纏綿 我站在山顛 你的思念的邊緣 那風在耳邊 在內心深處大聲呼喊 那白雲在天邊悠悠漫漫地遊 那流水在山間潺潺緩緩地纏 我欲乘風歸去 高處不勝寒 我站在山顛 你在天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