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文學之的是哪幾年對十七年文學的認識有哪些?

2021-03-06 21:19:58 字數 6063 閱讀 2065

1樓:匿名使用者

時間概念:十七年文學是指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023年)到"無產階級*****」(2023年)開始,這一階段的中國文學歷程,屬於中國當代文學的一個時期。   "十七年",在浩浩的歷史長河中,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程中,只能算是極短的一瞬間;當它被賦予特指的含義、承擔了特殊的歷史內容的時候,卻再也無法忽略它在文學史上的漫長——即使已經沉澱了半個多世紀,但依然是"活化石":

那就是共和國成立後的十七年文學中體現的兩個方面。   一:那時的文學史上最濃重的一筆就是政治性凌駕在文學性之上,政治運動造成了文學的盲從特徵。

面對那時的作品,我們幾乎能真切的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政治氣息和那個時代人們的某些精神特徵,作品被強行要求放進一個形勢認可的政治思想和流行的政治傾向。當高昂的革命熱情替代了文學的現實創造和詩意境界,自然而然也就產生與這些要求相適應的文學規範。   二:

這十年的歷程雖有種種的不足,但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是佔有相當的地位的。在中國近、現、當代文學史上有著較高的藝術成就和豐富的藝術內涵。

編輯本段十七年文學的作家作品

十七年文學時期也產生了很多藝術成就很高的文學作品,例如:《保衛延安》、《紅日》、《林海雪原》、《紅旗譜》《青春之歌》、《上海的早晨》、《創業史》、《紅巖》、《暴風驟雨》等。還湧現出如杜鵬程、曲波、柳青、周立波、周而復、魏巍、姚雪垠等優秀作家,在十七年中老舍、田漢等老作家也奉獻了不少好的作品。

編輯本段十七年文學的特點

十七年文學呈現的特點也是非常鮮明的,因為是建國之初,全國人民對中國共產黨和他的領袖是非常崇拜,國人都非常積極向上,思想非常單純,這也不同程度的反映在文學作品中了,所以這一階段的作品題材大約有三個:歌頌、回憶、鬥爭 。歌頌黨、領袖、社會主義、人民;回憶戰爭歲月,回憶苦難年代,回憶過去生活;和帝國主義、資本主義、舊思想、舊觀念作鬥爭。

所以這個時候的少數作品藝術性是不高的,作品也主要體現文以載道的思想,作品的風格往往失之於簡單,人物也呈現一些程式化的傾向。   對**這種文學體裁來說,便突出地體現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畫上。**向來以在特定的環境中依靠完整的故事情節來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為己任,刻畫出來的人物有時是一種現實矛盾的綜合體,具有藝術表現力的意義。

綜觀十七年文學史,典型在這裡被過分甚至無限制的誇大,集中表現為一個無數風靡一時的革命戰爭**反覆出現的名詞:英雄。在當時,"題材的重要與否決定作品的價值大小"這一創作判斷標準要求作家只能選擇"重要題材"來表現,即只能表現光明的東西。

其中只有那些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堅強勇敢的英雄形象,才能成為作者和讀者共同關心、共同感興趣的焦點。如:和平英雄:

階級英雄,政治道德英雄,生產英雄等等。   談到英雄在這裡就不得不談到英雄崇拜。學過歷史的人都應該知道,我們最初在腦子裡形成的英雄觀念大多是來自古希臘羅馬的神話傳說,說明英雄崇拜並不是那個瘋狂的年代特有的產物,而是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在中國卻是盲目的崇拜,而值得提出的是,古希臘羅馬的英雄和中國十七年所塑造的英雄卻有著截然的不同。前者的英雄是既是人類完美的化身,也或多或少擁有人性中醜陋的一面,而後者的英雄卻是在政治極端理想盲目化的社會條件下被逐步地抽空成一個代表先進階級屬性、擁有高尚政治品質的固定積澱體;前者有血有肉,和凡人一樣有七情六慾,並且各人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特點,例如《荷馬史詩》中的阿喀琉斯是個不折不扣的戰爭英雄,卻是一個英勇善戰卻易怒的統帥,而中國《尹青春》裡的尹青春和《永生的戰士》裡的小武,他們除了"無我"地為集體而存在之外,很難在其身上找到與眾不同的特質。另一方面,為了體現英雄形象的完全高大化,十七年的**幾乎都採用了絕對的肯定手法——這實際上也是一個不成文的規定:

只要是英雄就一定是頂天立地的,即使成為階下囚,仍氣貫長虹高高在上;即使面對千難萬險,仍是由崇高的信仰激勵著,沒有半絲半毫的退縮之意。   「十七年文學」中城市的隱匿更表現為城市文學的稀缺。「十七年」的中國文壇,原「解放區」作家佔有著主導地位,他們這些人熟悉的是農村生活,在他們思想深處文藝為人民服務被理解成為農民服務,他們多年來追求的文藝大眾化,更確切地說是文藝的農民化。

這就決定了他們的筆往往滯留在農村生活這一素材域中,而對他們身處的城市缺少必要的反映。十七年文學中城市生活的隱匿,除了眾多作家本身就是鄉土作家以外還有一部分很重要的原因近代城市被認為是「罪惡的淵土」,及資產階級道德和社會腐敗產生的場所,再者都市文學本身就具有消費、娛樂的腐蝕性特徵在那個年代被認為是必須予以批判和清除的。即使是一些反映城市生活的作品,「城市空間」也被簡約為「工廠」這一斗爭資本家的場所,且這些作品中的情感抒發方式、道德體系、價值取向、文學想象方式等完全束縛在鄉村文化範疇,反映的是作家們的鄉村情結。

城市的隱匿,使得「十七年文學」文字中所表達的現代化訴求缺少精神、物質基礎的構建,同時也表現出極大的片面性。「十七年文學」似乎成了紅色中國、鄉土中國的書寫。城市的隱匿,對「十七年」城市題材文學作品藝術內容的改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這表現在「十七年文學」日漸取消了城市生活中禮俗的審美意義,而禮俗作為一種文化複合體,正體現出城鄉生活的差異性。城市生活有著較鄉村生活遠為複雜的人際關係、生活形式,對它們的應對是城裡人對自己心智的考驗,世故的城裡人常常在一些巧妙的應對中體會著生活的愜意。日常生活好似波瀾不驚的小溪,緩緩覆蓋人的生命,小市民們的世故、圓滑保護了他們,養成了他們生命力的內斂。

在日常禮俗場景中,廣大市民人性的內容徐徐展現,其背後的文化結構呈現了出來。雖然這種文化結構多是固態的,有很大的惰性,但即使是對它的批判也得建立在對它的呈現的基礎之上。正如老舍,他的京味追求「是以對於北京的文化批判為思考起點的」,雖然他的作品因多顧及京味而被指缺少勃發的生機,這正是老舍的**需發展的地方,而這發展並不能簡單化為剝離日常生活。

  2023年以後,文學的意義秩序被規定在政治意識形態範疇內,它被要求能闡釋新中國「新」之所在。世俗的日常生活場景因其乏新、平庸而被拒絕,就連老舍,他最終還是中途放棄了反映旗人生活的**《正紅旗下》的寫作。「十七年文學」語境將對日常生活的疏離推到了極端,連日常生活中人生存所依賴的最基本的關係——愛情和親情都遭到排斥。

愛情和親情本是世界各民族文學創作的母題,但在2023年以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是中國作家們創作的禁區。

2樓:三酉月

第一個答案貌似已經很完整了。沒有什麼好補充的。當然這十七年文學裡還有很多「雙百方針」(即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還有2023年經***提倡,掀起的新民歌運動。

還有什麼「第四種劇本」等等文學事件。介紹一本書《中國現代文學史》(1917--2000)下。朱棟霖等主編的。

第一章到第五章就是講十七年文學的

3樓:匿名使用者

是指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023年)到"無產階級*****」(2023年)開始,這一階段的中國文學歷程,屬於中國當代文學的一個時期。

對十七年文學的認識有哪些?

4樓:匿名使用者

1、政治性凌駕在文學性之上,政治運動造成了文學的盲從特徵。面對那時的作品,我們幾乎能真切的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政治氣息和那個時代人們的某些精神特徵,作品被強行要求放進一個形勢認可的政治思想和流行的政治傾向。當高昂的革命熱情替代了文學的現實創造和詩意境界,自然而然也就產生與這些要求相適應的文學規範。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現實主義」的創作態度與創作手法。一是反映革命的現實,二是對大眾的影響教育。文學的現實功用被擺在藝術追求之上。

革命浪漫主義在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的結合過程中,可以看出文學在「情節化」與「宗教化」上的深層次結合。情節是反映現實的,在世俗意義上宣傳政策吸引讀者 。 這個看作品名字就很容易體現::

《保衛延安》、《紅日》、《林海雪原》……

2、雖有種種的不足,但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是佔有相當的地位的。在中國近、現、當代文學史上有著較高的藝術成就和豐富的藝術內涵。。十七年文學時期也產生了很多藝術成就很高的文學作品,例如:

《保衛延安》、《紅日》、《林海雪原〉〉、《紅旗譜》、《青春之歌》、《上海的早晨》、《創業史》、《紅巖》、〈暴風驟雨〉等還湧現出如杜鵬程、曲波、柳青、周立波、周而復、魏巍、姚雪垠等優秀作家,在十七年中老舍、田漢等老作家也奉獻了不少好的作品。

3、呈現的特點也是非常鮮明的,因為是建國之初,全國人民對中國共產黨和他的領袖是非常崇拜,國人都非常積極向上,思想非常單純,這也不同程度的反映在文學作品中了,所以這一階段的作品題材大約有三個:歌頌、回憶、鬥爭。 歌頌黨、領袖、社會主義、人民;回憶戰爭歲月,回憶苦難年代,回憶過去生活;和帝國主義、資本主義、舊思想、舊觀念作鬥爭。

所以這個時候的少數作品藝術性是不高的,作品也主要體現文以載道的思想,作品的風格往往失之於簡單,人物也呈現一些程式化的傾向。

4、17年文學在詩歌上:三

十、四十年代活躍的一批詩人(以郭沫若,何其芳,徐遲為例)在建國初期五十年代仍在歌唱,然而已無法代表這個時代。情感的空洞使詩歌變得蒼白和不值一體。五十年代選擇了屬於他的詩人,年輕的能適應這一時代政治要求的詩人,他們從小就受革命的教育,未受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蝕」

代表人物:郭小川,賀敬之,聞捷,李瑛,公劉,邵燕祥

代表作品:郭沫若的《新體頌》 何其芳《我們最偉大的節日》 艾青《國旗》。一系列的敘事詩《白雪的讚歌》,《深深的山谷》,《一個和八個》,《嚴厲的愛》等。

有的寫革命戰爭中的愛情,高大純潔的必然旋律外,類似於宗璞的《紅豆》那樣的感情也貫注其中。

賀敬之的詩時代特色較郭小川更為明顯。延安文藝座談會後,賀敬之開始虔誠的改造自己的創作,使作品大眾化。這些類似於順口溜的詩作也在後來集結成書《朝陽花開》(《南泥灣》就是其中的作品)與丁毅和寫的歌劇《白毛女》使賀敬之成為新中國戲劇的領導人,重執詩筆之後的第一首詩《回延安》即引起了全國範圍內的關注。

詩人本身的藝術技巧是值得肯定的,而時代背景下曾經在延安生活過的人們的強烈共鳴也是《回延安》成功的重要原因。緊接著賀敬之以《放聲歌唱》奠定了他在當代詩歌史上的地位。

聞捷等人的詩。聞捷「適應政治需要和吸引讀者」的夾縫中尋找創作道路,在大西北做隨軍記者多年,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頌歌風」中作品不多,到2023年才成為為人廣泛知曉的青年詩人。最有代表性的是組詩《吐魯番情歌》和《果子溝山謠》(均收入《天山牧歌》)。

李瑛手法上值得肯定,善於細緻刻畫。邵燕祥50年代表現建設者、歌唱建設者的詩人代表。作為記者的邵燕祥,走遍全國進行報道和詩歌創作。

5、17年文學在散文上: 魏巍等人的報告文學、楊朔等人的散文。楊朔善於結構文章,成為一種雕琢的模式,從根本上是缺乏真實性的。秦牧則以知識見長。

鄧拓等人的雜文。鄧拓是北京是副書記,作官的文人。文革開始時對「三家村」批判,就是針對鄧拓、吳晗和廖沫沙的批判,其實他們只寫了一點社會上雞毛蒜皮的問題的批判。

6、17年文學在**上: 農村題材的**:趙樹理的**及「趙樹理方向」。 趙樹理,柳青和浩然構成了十七年農村題材**的一條發展線索。

2023年趙樹理在文壇已有了很高的地位,「趙樹理方向」形式上通俗易懂,內容上為農民所喜聞樂見,追求大眾化,不能以精英知識分子的立場「高高在上」的看待生活,或是用啟蒙的姿態寫農民。而是站在農民之中寫生活、寫農民。短篇**《登記》是為了配合新中國《婚姻法》的出臺,長篇**《三裡灣》是第一部反映農業合作化的長篇**。

五十年代末,趙樹理的時代過去了,而取而代之的是柳青和李準。柳青和他的《創業史》。樑生寶這個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帶頭人形象,優點太多,以致於顯得並不真實。

相反,作家筆下受批判的人物,卻寫的較為真實。李準,五十年代初《不準走那條路》(指的是個人發家致富的道路)為互助合作唱讚歌;2023年中篇**《李雙雙小傳》轟轟烈烈的生活,婦女解放事業在農村的發展,塑造社會主義新人形象。

浩然的《豔陽天》

革命歷史題材

楊沫《青春之歌》:結構上以主人公命運為線索,帶有強烈的自傳色彩。

樑斌《紅旗譜》等革命歷史題材**:作者想把它寫成史詩,卻寫成了一部革命傳奇。

7、17年文學在戲劇上:老舍的《茶館》

老舍可以說是十七年話劇中最優秀的,為配合宣傳而作,但是老舍懂得藝術,在順從政治之餘,他做過很大的努力爭取,保留下了不少精彩的章節。

郭沫若、田漢等人的歷史劇:郭沫若是善於迎合政治和現實的,這使他的詩歌創作在2023年之後變的象小丑。然而他是通曉時理的,迴避現實,從歷史劇中求得創新,是他開闢的一條道路,《蔡文姬》為曹操翻案,同時作為大文學家,大文人的郭沫若在思想感情上對蔡文姬是有感情的,這使他的作品有了更深入動人之處。

《武則天》則為武則天翻案。

田漢,浪漫主義手法歌頌偉大劇作家關漢卿。

《千萬不要忘記》等現代戲,代表著當時的一般潮流。***又一次提出「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億苦思甜」運動在全國廣泛開展。《霓虹燈下的哨兵》、《豐收之後》等現代戲劇湧現。

「告戒青年一代繼承革命傳統,保持革命本色」為主題的。《千萬不要忘記》、《霓虹燈下的哨兵》是與***思想佔領社會每一個角落的階級觀念一致的。取材於民間傳說的《劉三姐》,改編自歷史劇的《天仙配》、《秦香蓮》調和了當時一切戲劇都講政治的格局。

求解夢!夢見去世了十七年的爺爺死了,我給爺爺上香,我還哭了

所有鬼魂的夢不能用現代的思維去理解 一方面 夢見鬼 大多是自己宿世的冤親債主前來索償 並會對自己一生的運勢 命運產生影響 以迷信處理 置之不理不妥 另一方面 夢見去世的親人 大多是去世親人落在惡道受苦 有求於自己 希望宿世骨肉幫助超度 以求解脫 本人如果不信佛 怕是不信 難以理解的 建議你 看 地藏...

結婚十七年了婆婆的土地一直我種了沒離婚的時候讓我賣了離婚後她找我要地我怎麼辦

離婚好就不管這些事兒了,那是離婚前發生的事兒,即使賣了也是集體的財產,也是你們一家人的財產,現在你離婚了和他們沒關係了,不用管。既然沒離婚,才讓你把土地賣了,離婚後再來找你要土地是沒有理由的。你們離婚是怎麼劃分的,財務這塊家產什麼的,按離婚協議來分 那你就點把相應的補償給你的前婆婆!否則她會告你的,...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我覺得我十七年來就是為了父母親人而活著,活在他們對我的無限期望下,我是家裡的獨子

活著來不是為了別人,但是活著自要考慮別人,沒有人會強迫你去做某種人,只有你自己能決定你能成為什麼樣的人,相信自己可以,你能掌控好自己的生活,你不是為了別人而活,你可以為了自己而活,但是要朝著好的方向去發展。每個人活著意義都不一樣 像你為了責任抗起了重任 力不從心時 肆無忌憚的呼喊 想要放棄時 想想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