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作業題目我身邊的社會變遷不少於

2021-05-21 13:58:41 字數 6368 閱讀 3368

1樓:顧為純鈞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全市人民在市委,市**的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 各項路線、方針和政策,抓住機遇,深化改革,團結奮進,振興新鄉,加快全市改革步伐,促進了全市工業、農業、建築業交通運輸郵電業,商業飲食服務業、財政金融保險業、文教衛生、社會科技等方面的全面發展。改革的 深入發展,推動了全市國民經濟的增長,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和城鄉人民生活的提高和改善。實踐證明,改革開放二十年是全市經濟發展最快,人民得到的 實惠最多的歷史時期。

一、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的發展,促進了經濟的 增長和綜合經濟實力的增強。據統計,2023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已達246.97億元,比2023年增長8.

1倍,平均每年遞增11.7%增長.其中:

第一產業增加值63.48億元,增長4.7倍,年均遞增8.

4%,第二產業增加值101.97億元,增長10.2倍,年均遞增13.

0%.其中工業增加值90.35億元,增長10.

4倍,年均遞增13.1%,第三產業增加值81.52億元,增長10.

8倍,年均遞增13.3%。

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村推行了以家庭為主的聯產承包責任制。責任制的推行,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使農村經濟由單一的農業生產發展為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農工建運商服綜合經營的新局面。據統計,2023年全市糧食總產已達283.

4萬噸,增長106.7%,年均遞增3.9%,棉花總產3.

3萬噸,增長81.3%,年均遞增3.2%,油料總產18.

6萬噸,增長23.16倍,年均遞增18.2%.

大力發展畜牧業,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步伐。畜牧業是促進農村經濟增長,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廣大農民為滿足城鄉居民不斷增長的 物質文化的需要,滿足市場,保障**,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成效顯著。

據統計,2023年全市大畜牧存欄67.09萬頭,增長108.4%,年均遞增3.

9%,生豬存欄148.77萬頭,增長53.7%,年均遞增2.

3%.肉類總產22.79萬噸,增長6.

33倍,年均遞增11.1%.其中豬牛羊肉18.

67萬噸.增長5.35倍,年均遞增10.

2%。同時山羊存欄和家禽存欄,也有較快的發展,大幅度的增長。

三、工業生產為國民經濟增長髮揮了重要作用

工業生產經過二十年的改革,挖潛和改造,充分發揮了工業生產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為全市經濟發展起到了主導作用。據統計,2023年,全市全部工業總產值326.497億元,增長14.

3倍,年均遞增15.0%.在工業總產值中,鄉及鄉以上工業總產值205.

48億元,增長10.2倍,年均遞增13.0%.

其中輕工業產值91.38億元,遞增14.3倍,年均遞增15.

0%,重工業產值112.3億元,增長21.6倍,年均遞增17.

6%.從改革開放二十年全市工業生產的總體情況看,發展是快的,形式是好的。但是,由於受市場、資金和產業結構的影響,使2023年全市工業生產出現前所未有的下滑方面。

面對市場,我們必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要在黨的十五大精神的指引下,高舉***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偉大旗幟,加快企業改制,搞好企業的改組和組建,要抓住當前的有利時機,通過改制,使全市工業企業增強新的活力,煥發新的生機,展現新的面貌,跨入新的世紀。

四、交通運輸郵電業發展迅速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使全市交通運輸郵電業多種經營蓬勃發展。據統計表明,全市旅客週轉量已從2023年的32606萬人公里增加到2023年的140447萬人公里,增長3.31倍,年均遞增8.

0%,貨物週轉量已有2023年的11421萬噸公里增加到2023年的697163萬噸公里,增長60倍,年均遞增24.2%.郵電業務總量46415萬門,增長123.

8倍,年遞增28.9%,局用**交換機總容量39.07萬門,增長71.

4倍,年遞增25.3%.**機年末擁有量24.

74萬部,增長21.7倍,年均遞增17.9%。

五、社會不斷髮展,市場更加活躍

市場經濟的建立,推動了市場經濟的發展。物質的豐富,經營方式的靈活多樣,活躍了市場,滿足了不同層次的需要。據統計,2023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已達83.

59億元,增長14.3倍,年均遞增15.4%.

按所有制性質劃分:國有經濟25.19億元,增長8.

23倍,年均遞增12.4%,集體經濟16.29億元,增長4.

97倍,年均9.9%,其它經濟42.10億元,增長100%。

由此可見其他經濟(包括個體、合作和股份等)在三種經濟型別中佔有較大的比重。特別是個體經濟的大量湧現,不僅活躍了,也方便了群眾,為促進全市商品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為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開闢了新的就業門路。

六、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外商投資逐年增多

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是全市對外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全市進出口總值為11050萬美元,其中:出口總值9730萬美元,比2023年增長1080倍,年均遞增171.

3%,進口總值132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6216完美元,比2023年增長344.3倍,年均遞增70.1%.

出口創匯2948萬美元,完成銷售收入39億元,實現利稅6億元.其中:入庫稅金2.

84億元.對外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不僅為全市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時也是全市經濟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七、文教衛生事業穩中求進

文教衛生事業的不斷髮展,使全市教育普及,衛生機構人員增多。據統計,2023年全市小學在校學生達71.79萬人,增長17.

1%,年均遞增0.8%,普通中學在校學生28.42萬人,減少3.

3%,中等專業在校學生1.27萬人,增長9.58倍,年均遞增13.

2%,普通高校在校學生1.45萬人,增長3.26倍,年均遞增7.

9%.衛生機構床位14717張,增長106.4%,年均遞增3.

9%,衛生機構人員2.01萬人,遞增1.6倍,年均遞增5.

2%,醫生7003人,增長75.6%,年均遞增3.0%.

八、固定資產投資逐年增多

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據統計,2023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52.82億元,增長26.

51倍,年均遞增19.1%.按經濟型別劃分:

國有投資15.42億元,增長27倍,年均遞增19.2%,城鄉個人投資14.

35億元,增長15.88倍,年均遞增16.0%。

從投資情況來看,二十年來得發展變化是大的發展速度是快的。形式比較樂觀。但是,應該看到每年投資的多少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由於2023年工業生產的下滑,不僅影響了全市經濟的增長,同時也直接影響投資的增長。

九、財政金融是促進全市經濟發展的基礎

財政金融是反映全市經濟效益和促進全市經濟發展的基礎。相互依賴,相互促進。據統計,2023年全市財政收入為11.

49億元,增長5.46倍,年均遞增10.3%,財政支出15.

11億元,增長10.1倍,年均遞增13.5%.

國家銀行各項存款155.91億元,增長63.96倍,年均遞增24.

6%,國家銀行貸款143.29億元,增長17.18倍,年均遞增16.

5%,城鄉居民儲蓄存款159.13億元,增長208.4倍,年均遞增32.

5%。十、城鄉居民,城鎮職工收入增多,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城鄉居民和城鎮職工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據統計,2023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達2154元,增長11.24倍,年均遞增14.

1%,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4721元,增長12.8倍,年均遞增14.8%.

城鎮職工人數56.7%萬人,增長82.9%,年均遞增3.

2%.城鎮職工工資5179元,增長7.46倍,年均遞增11.

9%。回顧改革開放二十年,全市社會經濟取得了偉大的成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在經濟體制改革和市場經濟條件下,還存在著農業基礎薄弱,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差,工業生產下滑,一些企業的停產或半停產,造成下崗人員增多,就業與在就業壓力加大等問題。在目前情況下,既面臨著機遇,也面臨著挑戰,新的矛盾和新的問題還很多。

因此,我們要在十五大精神的指引下,抓住當前的有利時機,加快企業改制和經營機制的轉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加大企業的改革力度,加快企業改制的步伐,適應兩個轉變,促進全市經濟發展,實現第二次創業,開創全市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新局面。

城鄉人民生活全面提高

城鄉人民生活擺脫「貧困」,普遍實現「溫飽」,正向「小康」邁進。20年來,我市城鄉居民生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居民收大幅度提高,消費支出同步增長,消費水平和消費質量明顯改善。

1、城鄉居民收入在經濟發展中快速增加。改革開放以來,職工平均工資由2023年的526元增加到97年的5044元,20年間增長了8.6倍。

城市居民收入增長加快,據抽樣調查資料顯示,97年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385元,比90年代初期增長2.2倍,平均每年以18%速度遞增,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23年的51元增加到2023年的2070元。城鄉居民收入的提高,為生活的改善提供了物質基礎。

2、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20年來,多數居民生活水平已達溫飽,部分家庭已邁進「小康」,主要表現為:居民消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不斷變化,已比較注重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的消費。

97年,市區居民人均消費水平已達3080元,是90年的2.5倍,每年增長14%,農民的生活也有很大提高。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收入的增加,推動著人們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的改變,引起了消費結構和消費行為的變化,帶來了生活質量的提高,吃、穿、住、用、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吃的方面,居民由量的滿足向質的方面提高,居民飲食結構發生了質的變化,並趨於優化。據國家統計局今年四月份釋出的資訊,我國商品已告別短缺,進入物質資料相對豐富的年代,

七、八十年代「吃糧憑**,副食要票證」的狀況一去不復返了,人們的生活消費總量增加,97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費豬牛羊肉30.5公斤,糧食9.2公斤,作為主食的精米細面佔糧食消費比重由90年的80.

1%上升到97年的99.1%,提高19個百分點,人均消費鮮蛋17.5公斤、魚12.

9公斤、鮮奶1.7公斤、乾鮮瓜果59.8公斤,分別比90年增長率加10.

1公斤、4.1公斤、1公斤、13.8公斤。

穿的方面,居民穿著向「成衣化」、「多樣化」和「個性化」方向發展,改革開放20年來,社會生活中人們印象最深刻、最直觀、最生動的變化莫過於衣著服飾的變化。十幾年前,人們服裝主要以「灰白」、「軍綠」為格調,樣式陳舊。可如今,居民穿著成衣化大大提高,97年市區民民人均購買成衣6.

6件,比90年增加4.5件。

住的方面,住房成套率明顯提高,居室環境大為改善。隨著城市住房制度的改革,城市住房建設速度的加快,一批「安居房」、「解困房」和居民小區相繼建成,居民住房條件明顯改善。97年底,市區住樓房戶數已達73%,城市人均居住面積7.

44平方米,住樓人數佔總人口比重為72%,百戶居民擁有單元式配套住宅達65戶,擁有單元式的已佔總人口比重為63.9%,截止97年底,農村人均住房面積為19.6平方米,93.

7%為磚木、鋼筋混凝土結構。

居民日常耐用消費品由「實用型」向「享受型」方向發展。手錶、縫紉機、自行車,這個在

六、七十年代曾代表富有標誌的「老三件」,曾經是多少人的嚮往和夢寐以求,並且成為人們追求的奢侈品,時過境遷,居民家庭的耐用品演繹了兩次更新換代。80年代的彩電、冰箱、洗衣機「新三件」取代了「老三件」,如今**、空調、音響又取代了「新三件」。

居民在日用消費品上呈現出「跳躍式」發展態勢,據抽樣調查,97年底我市城市百戶居民擁有洗衣機87臺,電冰箱77臺,彩色電視機99臺、空調器8臺,淋浴器21個,錄相機25臺,**65部,農村百戶農民擁有洗衣機13.5臺,電冰箱7臺,摩托車4.6部,電視機102臺,錄音機24臺,音響6套,燃氣具4.

3套。改革開放以來,我市認真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科技隊伍不斷擴大,科技成果碩果累累。截止97年底,市屬企事業單位共有科技人員41700人,具有中級職稱的15000人。我市還以科技為先導,抓好「科技興企」,在企業開展了建立科技先導型企業活動,加強對大中型企業技術開發的指導,科技進步對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2023年的33.

6%提高到97年的44.2%。

穿戴習俗

清代男留髮辮,女裹「金蓮」。服式一般為大襟布紐,袖口褲腳寬大。男的冬日多數穿長衫,夏著短服,戴八稜(瓜皮)帽工紗帽,少數老人戴風兜。

秀才舉人有「藍衫頂戴」作禮服。女衣長過膝,有的襟邊袖口飾以帶狀紗織花邊,俗稱「欄杆」。未婚女梳辮子,已婚女梳髮髻,中老年婦女則系包頭或縐紗。

辛亥革命後,男去髮辮,剃光頭或留短髮。女解纏足,青年婦女漸興短髮。穿戴隨之漸變。

男性公教人員多數穿中山裝(小翻領,上下各兩個明袋)。學生多穿學生裝(無翻領,左胸與腰兩側各一暗袋)。還有軍便裝,工人裝,也為廣大青年普通衣著,富家婦女和女生多穿旗袍,農民衣式沿舊無大變化。

舊時勞動群眾衣著主要是蔽體保暖,很少講究款式美觀。

五十年代,中青年婦女曾一度風行列寧裝、大翻領、雙排紐、腰兩側斜插袋,並束布腰帶。六十年代,一度受「紅衛兵」穿著影響,普遍喜穿綠軍裝。改革開放以來,衣著講究美觀、舒適,款式繁多且變化快。

以往注重服飾厚實耐穿的觀念,遂嬗變為追求衣著新穎雅觀,部分高收入階層的婦女日就華麗。**項鍊、腳手鐲,以至袒肩露胸的上衣和超短裙,已在部分青年女子身上出現

中國近代史的含義是?(急,中國近代史的意義

就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進入中國近代史,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段時間就是中國近代史的範圍。是一部屈辱史,革命史,抗爭史。來古代中國和 源現代中國的一個過渡,這個過渡經歷了無數恥辱的外國侵略戰爭,中國內部多次的革命,比如太平天國運動 洋務運動 五四運動 以及辛亥革命,這段過程揭示了一個道理...

關於中國近代史的幾個問題,關於中國近代史的幾個小問題。。。

你說紀錄片那就都不是很出名的了 而且觀點差距很大 我回憶一下我看過的有關這段專時期的電影 比較屬靠譜的 經典的 推薦一下 甲午風雲 小時候在學校看的 說的是甲午海戰的事情 很客觀 就是有點慘 我的1919 經典啊 陳道明演的 說的是顧維鈞在一戰後巴黎和會上的事 確實經典 香港電影這些題材我估計只有這...

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什麼,中國近代史的開端是什麼?為什麼?

第一次鴉片戰爭,作戰雙方為大英帝國與大清帝國,從1840年到1842年,以英帝國的勝利而告終。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所以是中國近代的開端。1840年的bai鴉片戰爭標誌著近代du史的開端 可以zhi 看下這dao個,別人回答的,回說的特別明答白 鴉片戰爭 中英 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