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複習題簡答題理想信念的

2021-03-07 00:03:24 字數 4799 閱讀 2636

1樓:情感決策分析

理想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具有現實可能性的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鬥目標上的集中體現。對理想涵義的理解,應當把握以下幾點:

第一,理想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一定社會生產方式的產物。生產力水平不同,社會實踐的深度、廣度不同,人們追求的目標也就不同。

第二,理想是人類特有的對自己生命活動的規劃。人能夠對自我實踐行為的價值取向進行選擇,從而來規劃自己的生命活動、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這是一種由客觀的物質現象所決定的人類特有的精神現象,實際上也就是人生理想的確立和追求。

第三,理想是以客觀現實發展的可能性來展示明天的現實,是真善美的有機統一。科學的理想必須建立在客觀現實發展可能性的基礎上,以一種歷史的必然趨勢來展示明天的現實。理想與空想、幻想不同。

空想盡管也是人們對未來的一種想象,但它是脫離實際的主觀臆想,是不可能變為現實的。幻想雖然反映人們的一定需要和願望,但一般離現實比較遠,不表現為確定的努力追求的目標。理想是真的,又是善的,也是美的。

第四,理想植根於主體需要與現實需要之間的矛盾。人類是一個充滿需要的特殊群體,而人類對需要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現實世界只能在相對意義上滿足人的需要,而不能從絕對意義上滿足所有人的全部需要。

人始終存在著一種不斷要求超越現實和自身不完善的強烈願望,它激發著主體力求超越現實的時間和空間,跨越歷史的界限,去探索和追求更加美好的未來。

2、理想的特徵:

第一,理想具有現實可能性。從形式上看,理想是主觀的精神現象,主體的需要、價值、人生觀等影響著理想的形成。但從內容上看,理想又具有客觀的因素。

理想是對客觀現實的自覺反映,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它的內容是客觀的而不是主觀的,它最終是能夠實現的。要想使理想真正變成現實,還需要一定的客觀條件和主觀努力。在有些情況下,人們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這並不意味著這些理想不具有現實的可能性,而往往是由於人們的努力不夠,或方法不當。

第二,理想具有時代性。理想不是人頭腦裡固有的,而是同一定時代的生產發展水平有著密切的關係,是一定社會的歷史條件和經濟政治關係的產物。不同時代的理想反映著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和社會條件,甚至人們對理想的想象也受著時代條件的限制。

第三,理想具有階級性。在階級社會中,由於個人的階級地位和利益不同,理想也必然不同。任何理想都受到一定的階級地位和階級利益的制約,各種理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

第四,理想具有超前性。理想所描繪的內容不是現實,而是同奮鬥目標相聯絡的有實現可能性的想象,這種想象是以對現實客觀事物發展規律的分析研究為根據的,它高於現實、超過現實,對現實有指導意義,對人們有鼓舞作用。它區別於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空想等不切實際的想象。

它是在歷史邏輯的程序中,主觀對客觀運動趨向的一種超前把握。

第五,理想具有實踐性。理想的實踐性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理想是人們從事一定的社會實踐的產物。

科學的理想是在實踐已經發展到足以使人們有可能通過變革客體的實踐,認識和把握現實事物的發展規律,預見事物的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理想如果脫離了實際,就是空想、幻想。另一方面,理想既不能在單純的觀念形態的範圍內實現,也不能依靠單純的思想力量來實現,而必須通過人們的實踐活動才能得以 實現。

因此,實踐產生理想,理想付諸實踐。理想的實踐性就意味著這樣一個不斷迴圈、不斷昇華的過程。

3、理想的型別

人類社會生活的多樣性,人們對現實的認識和對未來的想像的多層次性,決定了人們的理想是多方面和多型別的。認識理想的型別,有助於青年學生在社會生活的各方面樹立明確的奮鬥目標。

(1)從理想性質上分,理想有崇高、遠大與狹隘、庸俗之分。凡是符合客觀事物發展規律,反映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是對祖國的繁榮、人民的幸福和社會的進步的希望和追求,就是崇高、遠大理想;相反只注重追求個人私利和貪圖物質享受,則是狹隘、庸俗的理想。

(2)從理想的主體上劃分,有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之別,個人理想是指一定歷史條件和社會關係中的個體對自己未來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嚮往和追求。社會理想是指社會集體乃至全社會成員的共同理想,指在全社會占主導地位的共同奮鬥目標,實現共產主義是中國人民的社會理想。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是互為依賴、密不可分的。

(3)從理想與奮鬥目標的關聯來分,可以分為共同理想和最終理想。共同理想是人們在不同的歷史發展時期所確定的共同奮鬥目標,它一般帶有階段性。其核心內容是某種有關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社會政治原則。

共同理想是社會賴以維繫的理性基礎。現階段我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現階段的奮鬥目標,這就是全國人民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共同理想。最高理想是人們奮鬥的最終目標,它往往帶有終極的意義。

建立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社會,是我們黨的最高理想,是共產黨人和先進分子的力量源泉和精神 支柱。2023年,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恩格斯發表了令世界震驚的《共產黨宣言》,完整、系統、嚴密地描述了他們所信仰的共產主義理想。《宣言》指出,在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裡,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工農差別、城鄉差別、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差別。

社會產品的豐富足以滿足「各取所需」的分配原則;人們的思想覺悟和精神文明有了極大提高,人們之間大公無私,相親相愛,而不是 爾虞我詐、互相殘殺。共產主義理想是人類最科學的社會理想。它建立在科學理論基礎之上,它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代表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

建設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社會,是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綱領和最終目標,是中國各族人民的最高理想。

(4)從理想的時序上劃分,有長遠理想與近期理想之分,長遠理想是指必需經過長時間的艱苦努力和不懈奮鬥才能實現的理想。如共產主義需要若干代人的共同奮鬥才能實現,這就是人類的遠大理想。近期理想是指在較短時間內經過努力能夠實現的目標。

(5)人生理想,通常按內容劃分,可分為社會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和職業理想。

社會政治理想,是指在階級社會中,一定的社會階級(階層、集團)或個人對未來社會制度的嚮往追求和總體設想,也包括對未來社會面貌的預見。

道德理想,是指一定社會、一定階級或個人的理想人格,是人們在道德方面追求的最高標準的行為表現。

生活理想,是指人們在社會理想、道德理想的導引下,對未來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目標的嚮往和追求。

社會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職業理想都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徵,隨社會發展而發展,四者密切聯絡,相互滲透,共同構成一個人人生理想的大系統,對人們的活動施加綜合性影響。其中,社會政治理想起著主導作用,貫穿於道德理想、生活理想、職業理想之中;而道德理想、職業理想、生活理想從不同的方面體現著社會政治理想,從屬於社會政治理想。社會政治理想,決定人生理想的方向、性質是人生理想的核心。

1.理想的含義與特徵

理想作為一種精神現象,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在一定意義上講,理想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有可能實現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的嚮往與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鬥目標上的集中體現。

理想是一定社會關係的產物。它必然帶著特定歷史時代的烙印,在階級社會中,還必然帶著特定階級的烙印。理想不僅受時代條件的制約,而且隨時代的發展而發展。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對社會發展規律和人的全面發展規律認識的逐步深化,人們也會不斷地調整、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理想。

理想源於現實,又超越現實。理想在現實中產生,但它不是對現狀的簡單描繪,而是與奮鬥目標相聯絡的未來的現實,是人們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達,它激勵著人們在現實生活中一步步地為實現理想目標而奮鬥。科學的理想不同於人們頭腦中的空想。

空想盡管也是人們對未來的一種想象,但它是脫離實際的主觀臆想,沒有實現的可能性。科學的理想是人的主觀能動性與社會發展客觀趨勢的一致性的反映,它是人們在社會實踐基礎上,對社會歷史發展客觀規律的正確把握,因而對人們有著巨大的感召力,對社會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理想是多方面和多型別的。從不同的角度審視,可以把理想劃分為許多型別:從理想的性質和層次上劃分,理想有科學理想和非科學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等;從理想的時序上劃分,理想有長遠理想和近期理想等;從理想的物件上劃分,理想有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等;從理想的內容上劃分,理想有社會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職業理想和生活理想等。

理想對人的激勵與鼓舞作用,與理想的性質和層次密切相關。只有科學的、崇高的理想,才能夠給人們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

理想之所以能夠成為一種推動人們創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在於它不僅具有現實性而且具有預見性:一方面,理想是人們一定的社會實踐的產物,同時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實踐;另一方面,理想必須通過人們的實踐活動才能實現,同時它又指明瞭進一步實踐的方向。實踐產生理想,理想指引實踐,理想與實踐相互作用、不斷迴圈上升的過程,推動著人們立足現實、著眼未來,在奮鬥中追求,在追求中奮鬥。

2.信念的含義與特徵

信念同理想一樣,也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現象。信念是認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機統一體,是人們在一定的認識基礎上確立的對某種思想或事物堅信不疑並身體力行的心理態度和精神狀態。信念是對理想的支援,是人們追求理想目標的強大動力。

信念一旦形成,就會使人堅貞不渝、百折不撓地追求理想目標。

一定的思想或事物成為一個人的信念,需要有明確的認知和強烈的情感。因此,信念具有高於一般認識的穩定性,人們的某種信念一旦形成,就不會輕易改變。信念的穩定性也不是絕對的,科學的信念必然會隨著客觀實際的改變而與時俱進,不斷充實、調整和完善,在現實不斷變化的考驗中變得更加穩定、更加堅強。

一個人對已經確立的信念,只有經過長期的觀察和反覆的實踐驗證,確認其真正錯誤時才有可能改變。信念的改變如同信念的確立一樣,必將對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必須持十分嚴肅和慎重的態度。

信念有不同的內涵,也有不同的層次。不同的人由於社會環境、思想觀念、利益需要、人生經歷和性格特徵等方面的差異,會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即使是同一個人,也會形成關於社會生活不同方面的信念。

面對信念的多樣性,一方面要承認這是正常現象,不宜強求一致;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在一定的社會中,人們各自的信念也有共通之處,從而形成社會的共同信念。

理想與信念的關係:在人的生命歷程中,理想和信念總是如影隨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據和前提,信念則是實現理想的重要保障。

在很多情況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當理想作為信念時,它是指人們確信的一種觀點和主張;當信念作為理想時,它是與奮鬥目標相聯絡的一種嚮往和追求。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試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試題及答案

1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2 事故出於麻痺,安全來於警惕。3 隱患險於明火,防範勝於救災,責任重於泰山。4 質量是安全基礎,安全為生產前提。5 安全生產,人人有責 一分責任,十分落實。6 千條萬條,安全生產第一條 千計萬計,安全教育第一計。7 安全來於警惕,事故處於麻痺。巧幹帶來安全,蠻幹招...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要點,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道德屬於上層建築的範疇,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它通過社會 傳統習俗和人們的內心信念來維繫,是對人們的行為進行善惡評價的心理意識 原則規範和行為活動的總和。道德的本質 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歸根到底是有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係的反映。而思想道德修養離不開法律為基點來約束。思想道德修...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作業問答

1 我國的法律體系包括實體法與程式法。實體法包括民法 刑法 婚姻法 繼承法等。程式法包括民事訴訟法 刑事訴訟法以及行政訴訟法。2 本案涉及的法律關係有 1 黃永彬與蔣倫芳的合法夫妻民事法律關係 2 黃永彬與張學英之間的遺贈協議 3 我認為,法院的判決是合理的,作出遺贈協議要符合公序良俗的原則,否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