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息電位產生的機制及動作電位產生的機制是什麼

2021-03-07 02:08:13 字數 5446 閱讀 8006

1樓:匿名使用者

靜息電位機制

1、bemstein最先提出細胞內處鉀離子的不均衡分佈和安靜狀態下細胞膜要要對k有通透性,可能是使細胞能保持內負外正的極化狀態的基礎。

2、由於鈉泵活動的結果,已知所有生物的細胞內k濃度超過細胞外,細胞外na濃度超過細胞內。

3、因高濃度離子具有較高的勢能,故k離子有向外擴散趨勢,na離子有向內擴散趨勢。

4、假定膜在安靜狀態時,只對k有通透性,那麼只有k能以易化擴散的形式移向膜外,而膜內帶負電的蛋白質大分子不隨之移動,故會出現膜內變負而膜外變正的狀態,此狀態會阻礙k的進一步外移,當k外移造成的內負外正的電場力足以對抗k離子膜內高濃度的外移趨勢時,膜內外將不再有k離子淨移動。此狀態稱為k離子平衡電位。此機制也就是靜息電位產生的機制。

2樓:印駿詩幼儀

靜息電位是指細胞在安靜時,存在於膜內外的電位差。生物電產生的原理可用"離子學說"解釋。該學說認為:

膜電位的產生是由於膜內外各種離子的分佈不均衡,以及膜在不同情況下,對各種離子的通透性不同所造成的。在靜息狀態下,細胞膜對k+有較高的通透性,而膜內k+又高於膜外,k+順濃度差向膜外擴散;細胞膜對蛋白質負離子(a-)無通透性,膜內大分子a-被阻止在膜的內側,從而形成膜內為負、膜外為正的電位差。這種電位差產生後,可阻止k+的進一步向外擴散,使膜內外電位差達到一個穩定的數值,即靜息電位。

因此,靜息電位主要是k+外流所形成的電-化學平衡電位。細胞膜受刺激而興奮時,在靜息電位的基礎上,發生一次擴布性的電位變化,稱為動作電位。動作電位是一個連續的膜電位變化過程,波形分為上升相和下降相。

細胞膜受刺激而興奮時,膜上na+通道迅速開放,由於膜外na+濃度高於膜內,電位比膜內正,所以,na+順濃度差和電位差內流,使膜內的負電位迅速消失,並進而轉為正電位。這種膜內為正、膜外為負的電位梯度,阻止na+繼續內流。當促使na+內流的濃度梯度與阻止na+內流的電位梯度相等時,na+內流停止。

因此,動作電位的上升相的頂點是na+內流所形成的電-化學平衡電位。

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產生的機制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靜息電位是指細胞在安靜時,存在於膜內外的電位差。生物電產生的原理可用"離子學說"解釋。該學說認為:

膜電位的產生是由於膜內外各種離子的分佈不均衡,以及膜在不同情況下,對各種離子的通透性不同所造成的。在靜息狀態下,細胞膜對k+有較高的通透性,而膜內k+又高於膜外,k+順濃度差向膜外擴散;細胞膜對蛋白質負離子(a-)無通透性,膜內大分子a-被阻止在膜的內側,從而形成膜內為負、膜外為正的電位差。這種電位差產生後,可阻止k+的進一步向外擴散,使膜內外電位差達到一個穩定的數值,即靜息電位。

因此,靜息電位主要是k+外流所形成的電-化學平衡電位。細胞膜受刺激而興奮時,在靜息電位的基礎上,發生一次擴布性的電位變化,稱為動作電位。動作電位是一個連續的膜電位變化過程,波形分為上升相和下降相。

細胞膜受刺激而興奮時,膜上na+通道迅速開放,由於膜外na+濃度高於膜內,電位比膜內正,所以,na+順濃度差和電位差內流,使膜內的負電位迅速消失,並進而轉為正電位。這種膜內為正、膜外為負的電位梯度,阻止na+繼續內流。當促使na+內流的濃度梯度與阻止na+內流的電位梯度相等時,na+內流停止。

因此,動作電位的上升相的頂點是na+內流所形成的電-化學平衡電位。

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的產生原理各是什麼?

4樓:小天使啊之家

靜息電位產生原理是細胞靜息時在膜兩側存在電位差。

動作電位的產生原理是細胞外鈉離子的濃度比細胞內高的多,它有從細胞外向細胞內擴散

的趨勢。

1、靜息電位

靜息電位(resting potential,rp)是指細胞未受刺激時,存在於細胞膜內外兩側的外正內

負的電位差。它是一切生物電產生和變化的基礎。當一對測量微電極都處於膜外時,電極間

沒有電位差。在一個微電極尖端刺入膜內的一瞬間,示波器上會顯示出突然的電位改變,這

表明兩個電極間存在電位差,即細胞膜兩側存在電位差,膜內的電位較膜外低。該電位在安

靜狀態始終保持不變,因此稱為靜息電位。幾乎所有的動植物細胞的靜息電位膜內均較膜外

低,若規定膜外電位為零,則膜內電位即為負值。大多數細胞的靜息電位在-10~-100mv之

間。2、動作電位

動作電位是指可興奮細胞受到刺激時在靜息電位的基礎上產生的可擴布的電位變化過程。動

作電位由峰電位(迅速去極化上升支和迅速復極化下降支的總稱)和後電位(緩慢的電位變

化,包括負後電位和正後電位)組成。峰電位是動作電位的主要組成成分,因此通常意義的

動作電位主要指峰電位。動作電位的幅度約為90~130mv,動作電位超過零電位水平約

35mv,這一段稱為超射。神經纖維的動作電位一般歷時約0.5~2.0ms,可沿膜傳播,又稱

神經衝動,即興奮和神經衝動是動作電位意義相同。

3、形成條件

①細胞膜兩側存在離子濃度差,細胞膜內鉀離子濃度高於細胞膜外,而細胞外鈉離子、鈣

離子、氯離子高於細胞內,這種濃度差的維持依靠離子泵的主動轉運。(主要是鈉-鉀泵

(每3個na+流出細胞, 就有2個k+流入細胞內。即:na+:k+ =3:2)的轉運)。

②細胞膜在不同狀態下對不同離子的通透性不同,例如,安靜時主要允許鉀離子通透,而去極

化到閾電位水平時又主要允許鈉離子通透。

③可興奮組織或細胞受閾刺激或閾上刺激。

靜息電位的產生機制和動作電位的產生機制

5樓:詩秀榮候君

」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產生的機制」

具體用一段簡單的話來說一下是什麼意思

6樓:張簡潔雅佴浚

動作電位產生的機制與靜息電位相似,都與細胞膜的通透性及離子轉運有關。

靜息電位,動作電位的產生的原理和機制有什麼不同?

7樓:我是一個麻瓜啊

靜息電位,動作電位的產生的原

理和機制不同點:

1、靜息電位及其產生原理和機制

靜息電位是指細胞在安靜時,存在於膜內外的電位差。生物電產生的原理可用"離子學說"解釋。該學說認為:

膜電位的產生是由於膜內外各種離子的分佈不均衡,以及膜在不同情況下,對各種離子的通透性不同所造成的。

在靜息狀態下,細胞膜對k+有較高的通透性,而膜內k+又高於膜外,k+順濃度差向膜外擴散;細胞膜對蛋白質負離子(a-)無通透性,膜內大分子a-被阻止在膜的內側,從而形成膜內為負、膜外為正的電位差。

這種電位差產生後,可阻止k+的進一步向外擴散,使膜內外電位差達到一個穩定的數值,即靜息電位。因此,靜息電位主要是k+外流所形成的電-化學平衡電位。

2、動作電位及其產生原理和機制

細胞膜受刺激而興奮時,在靜息電位的基礎上,發生一次擴布性的電位變化,稱為動作電位。動作電位是一個連續的膜電位變化過程,波形分為上升相和下降相。

細胞膜受刺激而興奮時,膜上na+通道迅速開放,由於膜外na+濃度高於膜內,電位比膜內正,所以,na+順濃度差和電位差內流,使膜內的負電位迅速消失,並進而轉為正電位。這種膜內為正、膜外為負的電位梯度,阻止na+繼續內流。

當促使na+內流的濃度梯度與阻止na+內流的電位梯度相等時,na+內流停止。因此,動作電位的上升相的頂點是na+內流所形成的電-化學平衡電位。

擴充套件資料:

動作電位形成條件:

①細胞膜兩側存在離子濃度差,細胞膜內鉀離子濃度高於細胞膜外,而細胞外鈉離子、鈣離子、氯離子高於細胞內,這種濃度差的維持依靠離子泵的主動轉運。(主要是鈉-鉀泵(每3個na+流出細胞, 就有2個k+流入細胞內。即:

na+:k+ =3:2)的轉運)。

②細胞膜在不同狀態下對不同離子的通透性不同,例如,安靜時主要允許鉀離子通透,而去極化到閾電位水平時又主要允許鈉離子通透。

③可興奮組織或細胞受閾刺激或閾上刺激。

在細胞膜上任何一點產生的動作電位會不衰減地傳播到整個細胞膜上,這稱之為動作電位的傳導。如果是發生在神經纖維上,傳導的動作電位又稱為神經衝動。

以神經元為例,動作電位沿軸突的傳導是通過跨膜的區域性電流實現的。給軸突的某一位點以足夠強的刺激,可使其產生動作電位。此時該段膜內外兩側的電位差發生暫時的翻轉,即由安靜時膜內為負、膜外為正的狀態轉化為興奮時的膜內為正、膜外為負的狀態,稱其為興奮膜。

興奮膜與周圍的靜息膜(未興奮的膜)無論在膜內還是膜外均存在有電位差,同時細胞膜的兩側的溶液都是導電的,所以興奮膜與靜息膜之間可發生電荷移動,這種電荷移動就是區域性電流。在膜外側,電流從靜息膜流向興奮膜;在膜內側,電流由興奮膜流向靜息膜。

結果使靜息膜膜內側電位升高而膜外側降低,即發生了去極化。當去極化使靜息膜的膜電位達到閾電位水平時,大量鈉通道被啟用,引起動作電位。此時,原來的靜息膜轉變為興奮膜,繼續向周圍的靜息膜傳導。

因此,所謂動作電位的傳導實際上就是興奮膜向前移動的過程。在受到刺激產生興奮的軸突與周圍靜息膜之間都可以產生區域性電流,因此可以向兩個方向傳導,被稱之為動作電位的雙向傳導。

動作電位在傳導過程中是不衰減的,其原因在於動作電位在傳導時,實際上是去極化區域的移動和動作電位的逐次產生,每次產生的動作電位幅度都接近於鈉離子的平衡電位,可見其傳導距離與幅度是不相關的,因此動作電位幅度不會因傳導距離的增加而發生變化。

神經纖維的傳導速度極快,但不同的神經纖維的傳導速度變化很大。例如,人體的一些較粗的骨髓纖維傳導速度可達100m/s,而某些較細的無髓纖維的傳導速度甚至低於1m/s。

8樓:冥樹煙雲

1.靜息電位及其產生原理

靜息電位是指細胞在安靜時,存在於膜內外的電位差。生物電產生的原理可用"離子學說"解釋。該學說認為:

膜電位的產生是由於膜內外各種離子的分佈不均衡,以及膜在不同情況下,對各種離子的通透性不同所造成的。在靜息狀態下,細胞膜對k+有較高的通透性,而膜內k+又高於膜外,k+順濃度差向膜外擴散;細胞膜對蛋白質負離子(a-)無通透性,膜內大分子a-被阻止在膜的內側,從而形成膜內為負、膜外為正的電位差。這種電位差產生後,可阻止k+的進一步向外擴散,使膜內外電位差達到一個穩定的數值,即靜息電位。

因此,靜息電位主要是k+外流所形成的電-化學平衡電位。

2.動作電位及其產生原理

細胞膜受刺激而興奮時,在靜息電位的基礎上,發生一次擴布性的電位變化,稱為動作電位。動作電位是一個連續的膜電位變化過程,波形分為上升相和下降相。細胞膜受刺激而興奮時,膜上na+通道迅速開放,由於膜外na+濃度高於膜內,電位比膜內正,所以,na+順濃度差和電位差內流,使膜內的負電位迅速消失,並進而轉為正電位。

這種膜內為正、膜外為負的電位梯度,阻止na+繼續內流。當促使na+內流的濃度梯度與阻止na+內流的電位梯度相等時,na+內流停止。因此,動作電位的上升相的頂點是na+內流所形成的電-化學平衡電位。

在動作電位上升相達到最高值時,膜上na+通道迅速關閉,膜對na+的通透性迅速下降,na+內流停止。此時,膜對k+的通透性增大,k+外流使膜內電位迅速下降,直到恢復靜息時的電位水平,形成動作電位的下降相。

可興奮細胞每發生一次動作電位,膜內外的na+、k+比例都會發生變化,於是鈉-鉀泵加速轉運,將進入膜內的na+泵出,同時將逸出膜外的k+泵入,從而恢復靜息時膜內外的離子分佈,維持細胞的興奮性。

慢波電位屬於哪種電位?動作 靜息

慢波電位又稱基本電節copy律bai,是消化道平滑肌特有的電變 du化,是細胞自zhi發性節律性去極化形成的。慢dao波起源於縱行肌,它是區域性電位,不能直接引起平滑肌收縮,但動作電位只能在慢波的基礎上產生,因此慢波是平滑肌的起步電位,控制平滑肌收縮的節律。消化道平滑肌慢波有如下特點 慢波是靜息電位...

動作電位的幅度接近於什麼?A鈉平衡電位B鉀平衡電位C鈉平衡電位與鉀平衡電位之和D鈉平衡電位與鉀平衡

c動作電位幅度接近靜息電位的絕對值與超射值之和,故c d,鈉鉀平衡電位絕對值只和為動作電位幅度 b 在安靜狀態下,細胞膜對鉀離子通透性大,對鈉離子通透性很小,僅為鉀離子通透性的1 100 1 50,而對氯離子則幾乎沒有通透性。因此,細胞靜息期主要的離子流為鉀離子外流。c 神經細胞動作電位的幅度接近於...

動作電位的產生過程為什么耗能不是離子通道的協助運輸嗎鈉鉀泵不是恢復靜息電位嗎

耗能有很多種方式,比如最熟悉的消耗atp,還有消耗質子梯度或者離子濃度梯度 比如鞭毛的轉動以消耗鈉離子濃度梯度為能量,也算耗能。動作電位的產生很清楚,鈉離子的濃度梯度發生了變化和消耗。鈉鉀泵是耗能 消耗atp,來維持離子濃度梯度的,消耗鈉離子濃度,也算間接消耗能量。在老教材中,有協助擴散的運輸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