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八旗制度是滿族的社會組織形式,最初具有軍事、生產和行政三方面的職能,對早期滿族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努爾哈赤興起以後,於2023年將征戰中所吞併來的女真各部中的自由民「諸申」、「伊爾根」按每三百人編為一個牛錄,作為八旗組織的基本戶口和軍事編制單位。五個牛錄組成一個甲喇,五個甲喇組成一個固山(漢譯為旗)。每個固山(旗)用一種專用的顏色作旗幟,最初只分四個固山,有黃、白、藍、紅四種顏色。
分別為正黃旗、正白旗、正藍旗、正紅旗。後增設的四種鑲邊旗分別為鑲黃旗、鑲白旗、鑲藍旗、鑲紅旗、共為八旗。
清軍入關以後,八旗制度變為單純的軍事組織,變成了職業軍隊。八旗勁旅在痛擊沙俄侵略軍、收復雅克薩城等反對外來侵略、保衛祖國的戰爭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但滿族貴族進軍關內各省奪取了全國最高統治權,也給了八旗兵帶來嚴重災難。
清朝政權為了加強對全國的軍事控制,把八旗兵半數集中在北京,守衛京城,稱為「禁旅八族」。一半分駐在全國九十多個城市和據點,稱為「駐防八旗」……凡此種種使旗人長期被迫脫離生產勞動,缺乏生產技能,除了「披甲當差」、「賴餉而食」,充當維護清朝統治者的工具以外,大部分人無所事事,被迫成為「不仕、不農、不工、不商、不兵、不民」的人。處於這種生活困境的滿族駐防旗人,有的街頭賣藝;有的去拉人力車;有的甚至沿街乞討……
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也結束了八旗制度。
2樓:手機使用者
清朝分為8旗!來管理不同的地方!!!
我姓李,滿族藍旗,請問我的滿族姓氏是什麼?
3樓:叫我明明
最好問下那個地界的老人
因為 首先
康平地界人源複雜
1.至清朝中葉的鼎盛時期,村落才漸漸稠密起來。
2.清王朝在北京定都後,康平地界則成為蒙古三王領地。
3.到了清中葉乾隆、嘉慶時期,直隸、山東一帶廣大農民湧入。
4.因清朝滿蒙通婚極為普遍。固倫雍穆公主出嫁時,這塊上好的膏腴之地做為陪嫁劃給了她的名下。並且有做為陪嫁的一批可以各操兵刃的手藝人跟隨到這裡落戶。
5.科爾沁沙地的博王府看上了這塊地,將其王陵建玉此,且由此來了一批蒙古姓氏的人群奉命遷來與此守陵。
*************************====
該地界內的 李家窩堡 就是以李姓命名的
******************************==
且 改為李姓的滿族老姓也有很多。
[李] 滿族最早使用的漢字姓,唐朝黑水靺鞨都督賜姓,渤海國、烏惹族著姓。元人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載:金人姓氏蒲察曰李。
明建州女真首領阿哈出、李滿住家族賜姓,鐵嶺女真參散千戶李亦裡不花,以此為姓。
老姓包括:傅察氏、瓜爾佳氏、李佳氏、李爾佳氏、薩克達氏、伊喇氏、罕楚氏、西林覺羅氏、鄂濟氏、吳庫哩氏,以及加入滿族的塔喇巴齊克氏(蒙古族)、李氏(漢族、朝鮮族)等。
4樓:
[李] 滿族最早使用的漢字姓,唐朝黑水靺鞨都督賜姓,渤海國、烏惹族著姓。元人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載:金人姓氏蒲察曰李。
明建州女真首領阿哈出、李滿住家族賜姓,鐵嶺女真參散千戶李亦裡不花,以此為姓。
老姓包括:傅察氏(即富察氏)、瓜爾佳氏、李佳氏(或作李爾佳氏)、薩克達氏、伊喇氏、罕楚氏、西林覺羅氏、鄂濟氏、吳庫哩氏,以及加入滿族的塔喇巴齊克氏(蒙古族)、李氏(漢族、朝鮮族)等。
富察氏:是滿洲八大姓之一,各旗均有。最多的是在鑲黃旗(如孝賢皇后的家族),其次是正黃旗(如一等子敦拜)、鑲白旗(如三等男拉珠),再次是正白旗(如荊州將軍莽義祿)、正紅旗(如副都統布丹),分佈最少的是鑲紅旗。
此外,鑲藍旗包衣裡也辰富察氏。還有一支富察氏後改入蒙古正白旗,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瓜爾佳氏:也是滿洲八大姓之一,人數比富察氏還要多,分佈還要廣,八旗均有。《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中排在第一的就是這個姓,而且整整佔了四卷的篇幅。
漢軍正白旗中也有瓜爾佳氏,就是著名的石氏家族,像石廷柱、石國柱等。
李佳氏:鑲黃旗分佈較多。正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黃旗、鑲藍旗、鑲白旗、正藍旗也都有分佈。
居扎木庫地方的恭布祿及居李佳和羅地方的綏佔是最早編入正白旗。另外,正紅旗、正藍旗、正白旗、鑲白旗、鑲藍旗、正黃旗的包衣裡也有李佳氏。——個人覺得這個姓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李佳氏的後人幾乎都改姓李,而其它姓氏改姓李的人數比較少。
薩克達:雖說人數也不少,但入正白旗並不多,有世居札庫木地方的伊白德一支、達密善一支(其玄孫是光祿寺卿浩善)、覺爾多一支、雅隆阿一支、世居赫圖阿拉地方的訥圖一支(其曾孫是刑部尚書安布祿)、世居黑龍江地方的克穆努一支(其孫是都統塔爾瑪善)、世居德林村地方的福拜瑚一支、穆達祿一支、世居長白山的衣喀理一支、多果一支、阿清一支、世居吉顏地方的尼雅爾古一支、世居馬察地方的福達哈一支、世居和羅地方的多爾渾一支。
伊喇氏:分佈在正黃旗。
罕楚氏:罕楚氏,又作韓楚氏,是鑲白旗的希姓,人數極少。
西林覺羅氏:西林覺羅氏多隸鑲藍旗,其次是正藍旗。編入正白旗的只有世居寧古塔地方的巴布哈一支、世居訥圖村地方的賁布努一支和世居長白山的布顏、楚揚阿兩支。
鄂濟氏:編入正白旗的不少。有世居黑龍江地方的尚嘉圖一支、世居哈達地方的吳岱一支、世居烏喇地方的奇塔巴顏一支、噶克達一支、世居葉赫地方的恆特一支、
吳庫里氏:只有鑲紅旗有。
塔喇巴齊克氏:是蒙古姓氏。
李氏(漢):世居瀋陽地方的李氏絕大部分隸正白旗包衣,像都統偏圖、戶部侍郎李鍈貴、內務府總管李延禧;世居錦州、靈生堡、長白山、松山、鐵嶺等地方的李氏也有很多被編入正白旗包衣。
李氏(朝):都是鑲黃旗、正黃旗、鑲白旗或鑲藍旗的包衣。
5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不一定~你得自己找家譜才能知道~
我是民族大學的,很多滿族的同學都不是根據旗來定姓的~~~~~
清朝滿族的八旗中上三旗和下五旗各是什麼
6樓:工程學院大學生
上三旗是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
下五旗是正紅旗、鑲紅旗、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
一、上三旗
1、正黃旗
以旗色純黃而得名。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由皇帝親自統領,是上三旗之一。兵丁人口最多,至清末,下轄92個整佐領又2個半分佐領,約3萬兵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5萬人。
2、鑲黃旗
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2023年),因旗色為黃色鑲紅邊而得名,鑲黃旗是上三旗之首,旗內無王,由皇帝所親統,兵為皇帝親兵,侍衛皇室的成員也從上三旗中選。
3、正白旗
明萬曆二十九年(2023年),努爾哈赤初定,以旗色純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將其納入皇帝親統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
二、下五旗
1、正紅旗
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2023年),因旗色為紅純紅而得名,正紅旗是下五旗,為下五旗之首。分為滿洲、蒙古、漢軍三部分,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個旗。
規模為下轄74個整佐領,兵丁2.3萬,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1.5萬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隸正紅旗;清乾隆年間的大**和珅也是正紅旗人,由蒙古族組成,在清朝屬於自治部落。
2、鑲紅旗
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2023年),因旗為紅色鑲白而得名,鑲紅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清末時規模達到下轄86個整佐領,兵丁2.6萬,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清光緒帝的寵妃珍妃就是鑲紅旗人。
3、鑲白旗
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2023年),因旗色為白色鑲紅而得名,鑲白旗屬於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親統,而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清末時規模是84個整佐領,兵丁2.6萬丁,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萬人。
4、正藍旗
明萬曆二十九年(2023年),努爾哈赤整頓編制,分別以牛錄額真、甲喇額真、固山額真為首領,初置黃、白、紅、藍4色旗,編成四旗。正藍旗建於此時,因旗色純藍而得名。
正藍旗在順治前與正黃、鑲黃列為上三旗,順治初,被多爾袞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親而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
5、鑲藍旗
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2023年),因旗為藍色鑲紅而得名,鑲藍旗是下五旗,由諸王、貝勒和貝子分統。清末時規模達到了下轄八十七個整佐領又一個半分領,兵丁2.7萬,男女老少總人口約13.
5萬人。
擴充套件資料
旗人是明萬曆十九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建州諸部,後建立八旗制度,八旗中的人對自己的簡稱。八旗打破了原來**的局面,使得努爾哈赤直接掌管八旗,當時的旗人擁有一定的地位。八旗制度是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的過程中創造的滿族社會制度。
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合起來稱為八旗。
7樓:撒巴爾汗
滿洲八旗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清代由皇帝直接統轄的三個旗是上三旗。清軍入關前,正黃旗、鑲黃旗、正藍旗由皇太極親自統領,是皇帝的親兵,身份高貴,條件待遇優厚,稱為「上三旗」。
其餘五旗,正紅旗、鑲紅旗、正白旗、鑲藍旗、鑲白旗,稱為「下五旗」,由親王、貝勒、貝子掌管,駐守京師各地。入關前,上三旗中有正藍而無正白,順治初年,多爾袞用自己所統轄的正白旗取代了正藍旗。
上三旗為鑲黃、正黃、正白。每旗設滿、蒙、漢三軍,分別為鑲黃滿、鑲黃蒙、鑲黃漢,正黃滿、正黃蒙、正黃漢,正白滿、正白蒙、正白漢。皇帝可任命皇子統領。
原則上都為皇帝親軍,但實際上只有滿、蒙上三旗才能充任,漢軍上三旗實缺額。由滿、蒙上三旗(內務府三旗)中選拔郎衛,負責宮廷內侍衛。其中優秀者,則日侍禁廷,供驅走,稱御前侍衛,稍次者為乾清門侍衛。
內廷侍衛人員必須由上三旗滿洲、蒙古軍中選任,漢軍不得與。
「上三旗」實行郎衛制,紫禁城內接近皇帝的要害部位,全由內務府選出侍衛,由內領侍衛大臣六人(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各二人)統領。分成內外兩班宿衛。內班宿守乾清門、內右門、神武門、寧壽門等內宮,多用滿人。
外班宿守太和門等外朝,兼用滿人、蒙人。
下五旗:
清朝入關前下五旗為正紅旗、鑲紅旗、正白旗、鑲白旗、鑲藍旗;入關後順治皇帝憑藉**政權的政治經濟力量,掌握正白旗,撥出正藍旗,下五旗調整為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白旗、鑲藍旗。
下五旗主要任務是駐守京師和各地。雍正帝為進一步加強**統治,嚴格區分下五旗中的旗分佐領(外佐領)和府屬佐領(內佐領)的隸屬關係,其佔主要部分的旗分佐領,實際上亦由皇帝直接控制。
下五旗兵衛制官兵,滿、蒙分左右兩翼備宿衛。各設前鋒統領一人,備警蹕宿衛。各旗精選四千八百人為養育兵,訓練技藝。後來兵額屢增,到乾隆年間,滿、蒙養育兵已有兩萬零三百餘人。
正紅旗 : 下五旗之一。
【駐屯地】:今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東部
【清末期管轄兵力】:74個佐領、兵2萬3千
【總人口】:約11萬5千人
【名人】:和珅(乾隆時的奸臣)老舍
* 鑲紅旗 : 下五旗之一。
【駐屯地】:今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東部
【清末期管轄兵力】:86個佐領、兵2萬6千
【總人口】:約13萬人
【名人】:珍妃(光緒帝的寵妃)
* 鑲白旗 : 下五旗之一。
【駐屯地】: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南部
【清末期管轄兵力】:84個佐領、約2萬6千兵力
【總人口】:約13萬人
【名人】:阿桂、善耆(肅親王)
* 正藍旗 : 下五旗之一。
【駐屯地】: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南部
【清末期管轄兵力】:83個佐領、11個半分佐領、兵2萬6千
【總人口】:約13萬人
【名人】:崇綺(2023年狀元。戸部尚書。同治帝之皇后阿魯忒氏之父)
* 鑲藍旗 : 下五旗之一。
【駐屯地】:今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東部
【清末期管轄兵力】:87個佐領、1個半分佐領、兵2萬7千
【總人口】:約13萬5千人
【名人】:侯寶林(相聲家)、慈禧(咸豐帝皇貴妃)、肅順(辛酉政變中遭處死的戶部尚書)
清朝旗鞋“花盆底”的來歷,清朝時期的花盆底鞋長什麼樣
古代女性的小腳乃是一美,稱為 三寸金蓮 這種極端的審美情感最早始於五代十國時期。據說,南唐後主李煜荒嬉朝政,整日沉湎於聲色犬馬,一位妃嬪為得到李煜的寵幸,用帛纏足,屈上作新月狀,以完成一種在金蓮高臺上跳動的舞蹈。此後,這位妃嬪為了能夠保持這種舞蹈的絕技,維持李後主對她的寵幸,便常用白綾緊裹雙足,久而...
請問,滿族舒穆祿氏是八旗中哪旗的
舒穆祿氏 滿清八大姓氏之一。見於 皇朝通志 氏族略 滿洲八旗姓 舒穆祿,滿語 珊瑚 女真最古老的姓氏,本金舊姓 石抹 實契丹人種,系契丹族中的回鶻述律氏一族和契丹族審密氏 奚族蕭姓家族.著名作家老舍 舒慶春也是該族後人。清代定名的舒穆祿氏,源出遼 金 元 明女真人的 石抹氏 祖籍地在今黑龍江省牡丹江...
滿族人,姓卜的,在清朝是什么旗 什么氏
1 鑲黃旗拜格氏,亦稱伯特氏,源出金國時期奚族後裔伯德部,世居拜格山 今黑龍江呼瑪盤古 清朝中期後有冠漢姓為卜氏。2 鑲黃旗博都哩氏,亦稱布利托天氏 布勒多索夫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 通用三十姓 之一的孛木律氏族,金國時期女真 孛術魯 世居索倫 今黑龍江嫩江以西廣大地區 清朝中期後有冠漢姓為卜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