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既失國,臣豈能獨全什麼意思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什麼意思?

2021-05-20 23:29:03 字數 5493 閱讀 7366

1樓:夜璇宸

主就會失去國家,大臣又豈能獨自保全!

一、原文:《資治通鑑·唐紀》北宋 司馬光

上神采英毅,群臣進見者,皆失舉措;上知之,每見人奏事,必假以辭色,冀聞規諫。嘗謂公卿曰:「人慾自見其形,必資明鏡;君欲自知其過,必待忠臣。

苟其君愎諫自賢,其臣阿諛順旨,君既失國,臣豈能獨全!如虞世基等諂事煬帝以保富貴,煬帝既弒,世基等亦誅。公輩宜用此為戒,事有得失,毋惜盡言!

」二、譯文:

太宗的神情、風采英武剛毅,眾位大臣進見他時,皆手足失措。太宗知道後,每次見人上朝奏事,都要對他們和顏悅色,希望聽到規諫之言。

曾對公卿說:「人想要看見自己的形體,一定要藉助於鏡子;君主想自己知道過錯,必然要善待忠正耿直的大臣。如果君主剛愎自用,自以為是,大臣阿諛逢迎,君主就會失去國家,大臣又豈能獨自保全!

像虞世基等人對隋煬帝阿諛奉承以求保全富貴,煬帝被殺後,世基等也難免一死。望你們以此為戒,每件事都有得失,希望不惜暢所欲言!」

擴充套件資料

相關成語

【詞目】假以辭色

【拼音】jiǎ yǐ cí sè

【釋義】指好言好語、和顏悅色地對待。

【出處】宋·司馬光《資治通鑑》:「上神采英毅,群臣進見者,皆失所措。上知之,每見人奏事,必假以辭色,冀聞規諫。」

【譯文】太宗的神情、風采英武剛毅,眾位大臣進見他時,皆手足失措。太宗知道後,每次見人上朝奏事,都要對他們和顏悅色,希望聽到規諫之言。

2樓:什麼才個性

「魏徵願為良臣,不為忠臣」段落中,我對連續三次出現的「形跡」二字的解釋,頗為費解,在查詢參考資料時,還從網上發現了選用《舊唐書·魏徵傳》中與之相關段落的高中文言訓練題,其中也有對「形跡」用法的解釋。查詢結果感覺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興致所至,筆者作了一次「形跡」考,竟「曲徑通幽」,另有心得,願在此拋磚引玉,求教於諸位讀者。

《資治通鑑》的這段文字如下:

或告右丞魏徵私其親戚,上使御史大夫溫彥博按之,無狀。彥博言於上曰:「徵不存形跡,遠避嫌疑,心雖無私,亦有可責。

」上令彥博讓徵,且曰:「自今宜存形跡。」他日,徵入見,言於上曰:

「臣 聞君臣同體,宜相與盡誠;若上下俱存形跡,則國之興衰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詔。」上瞿然曰:「吾已悔之。

」徵再拜曰:「臣幸得奉事陛下,願使臣為良臣,勿為忠臣。」上曰:

「忠、良有以異乎?」對曰:「稷、契、皋陶,君臣協心,俱享尊榮,所謂良臣。

龍逄、比干,面折廷爭,身誅國亡,所謂忠臣。」上悅,賜絹五百匹。

筆者所見有關此語段中「形跡」的解釋如下。

一是內蒙古文化出版社2023年6月版的「青少年快讀歷史書系」《資治通鑑》,其對此段中的「不存形跡」注為「不注意儀容禮貌」,「也就是不拘小節」,而在其書中的譯文裡用的就是「不拘小節」。

二是在網際網路上搜尋到的「柏楊等著」的《資治通鑑全譯》,其對此段中的三個「存形跡」都譯為「留下辦事的表態」。

三是「北大附中附小網校」**上登載的「湖北省十五所重點中學2023年期中聯考」中的一題,其對《舊唐書·魏徵傳》中「自今後不得不存形跡」的翻譯是「從今以後不可不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

四是《漢語大詞典》對「形跡」一詞所列十個義項:①蹤跡。②遺蹟。

③痕跡,跡象。④嫌疑。⑤指見外,見疑。

⑥禮法,規矩。⑦拘禮,客套。⑧形式。

⑨指身世。⑩猶顯示。

筆者感覺,前三種解釋似乎缺少「考據」的支援,也不太合乎語境的條件,欠妥。比如,其一的「不拘小節」,本謂待人處事不拘泥於小事,後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用於本文顯然不合適;其二的「留下辦事的表態」,這個表述句子的本身就有些令人感到費解;其三的「行為舉止」,所指範圍太過寬泛、籠統,不夠明確具體。而《漢語大詞典》從古到今,從「小」到「大」,列出十個義項,堪稱是「形跡」的全面、系統、專業的「考據」成果,而對其中的「禮法,規矩」義項,拙見則認為既明確,又具體,也合乎語境,應是最佳的選項,主要理由如下。

首先,其所附三個例句是「用法相同」的明證。一是唐代《遊仙窟》中的「親則不謝,謝則不親。幸願張郎,莫為形跡」。

二是蒲松齡《聊齋志異·局詐》中的「我輩通家,原不以形跡相限。明日,請攜琴去,當使隔簾為君奏之」。三是胡適《寄吳又陵先生書》中的「年來所以不曾通一信寄一字者,正因為我們本是神交,不必拘泥形跡」。

勿庸贅述,三個例句中的「形跡」十分清楚地表示了「禮法、規矩」的意義,證明了古今都有的用法,而且顯而易見,此種用法與本段中「形跡」的用法又是何其相似。

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什麼意思?)

3樓:史前人類

【原文】

「不出戶庭,無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機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俗譯】

《易經》節卦關於「初九」的爻辭說:「不出戶庭,無咎。」

孔子說:「之所以總有『亂』發生,其亂之源往往是由言語引發的。君說話不慎密則失信於臣,臣說話不慎密則災殃及身,重要的事情不慎密則造成禍害。

所以,君子處事說話謹守慎密,不亂出去,也就不會亂說話。」

4樓:趙庚白

此問源自《易經·系詞上》原文及解釋如下:

【原文】君⑴不密⑵則⑶失臣,臣不密則失身⑷,幾⑸事不密則害⑹成⑺。

【譯文】君主說話不周密就會失去臣下,臣子說話不周密就會失去生命,細微小事不周密就會令禍患形成。⑻

註釋:⑴「君」本義:君主,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君,尊也。——《說文》 賞慶刑威曰君。——《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⑵「密」周密,嚴密。《漢書·黃霸傳》:「屬令周密。」

⑶「則」副詞。即,就。表示前後兩事時間相距很近。《荀子•榮辱》:「糧食大侈,不顧其後,俄則屈安窮矣。」

⑷「身」生命。《楚辭·卜居》:「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將從俗富貴以偷生乎?」

⑸「幾」細小,細微。《後漢書·陳寵傳》:「今不蒙忠能之賞,而計幾微之故。」

⑹「害」禍患;災害。 ●《左傳•隱公元年》:「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⑺「成」形成 。好鳥相鳴,嚶嚶成韻。——吳均《與朱元思書》

5樓:匿名使用者

說的好,君子應慎於言敏於行

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成害.什麼意思

6樓:曉龍修理

君說話如果不慎密,

就會失去臣子的擁護;臣子說話如果不慎密,就會失去生命;進行中的事情如果不慎密就會辦不成功。

原文: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機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白話譯文:

孔子說:之所以總有『亂』發生,其亂之源往往是由言語引發的。君說話如果不慎密,就會失去臣子的擁護;臣子說話如果不慎密,就會失去生命;進行中的事情如果不慎密就會辦不成功。

所以,君子處事說話謹守慎密,不亂出去,也就不會亂說話。

此文出自春秋《易經》

寫作背景:

《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關於永珍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

《易經》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和諧辯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

7樓:匿名使用者

君說話不慎密則失信於臣,臣說話不慎密則災殃及身,重要的事情不慎密則造成禍害。

8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成害.

粗譯如是:

皇帝說話不謹慎則在臣民面前失去威信,大臣說話不謹慎則會招來毀身滅家的災禍,謀劃要事不周密謹慎則一定釀成大禍.

9樓:百無禁忌

君主考慮事情不謹慎周全就會失去臣子的擁護,臣子考慮事情不謹慎周全就有可能失去性命;因此做任何事情,如果不考慮周全,最後都會造成禍患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皇帝說話不謹慎則在臣民面前失去威信,大臣說話不謹慎則會招來毀身滅家的災禍,謀劃要事不周密謹慎則一定釀成大禍。

11樓:風流天夏

《易》曰:「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翻譯成白話意思大概是:領導如果不密,就會失去部下的擁護;下屬如果不密,就會失去工作甚至生命;進行中的事情如果不密就會辦不成功。所以君子很謹慎,不輕易說話。

12樓:和平的凝望

原文】「不出戶庭,無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機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俗譯】

《易經》節卦關於「初九」的爻辭說:「不出戶庭,無咎。」

孔子說:「之所以總有『亂』發生,其亂之源往往是由言語引發的。君說話不慎密則失信於臣,臣說話不慎密則災殃及身,重要的事情不慎密則造成禍害。

所以,君子處事說話謹守慎密,不亂出去,也就不會亂說話。」

13樓:匿名使用者

國君不保密,則失去臣自。臣自不保密,則失去身命,機密的事情不保密,則造成災害。

14樓:趙庚白

【原文】君⑴不密⑵則⑶失臣,臣不密則失身⑷,幾⑸事不密則害⑹成⑺。

【譯文】君主說話不周密就會失去臣下,臣子說話不周密就會失去生命,細微小事不周密就會令禍患形成。⑻

註釋:⑴「君」本義:君主,國家的最高統治者。君,尊也。——《說文》 賞慶刑威曰君。——《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⑵「密」周密,嚴密。《漢書·黃霸傳》:「屬令周密。」

⑶「則」副詞。即,就。表示前後兩事時間相距很近。《荀子•榮辱》:「糧食大侈,不顧其後,俄則屈安窮矣。」

⑷「身」生命。《楚辭·卜居》:「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將從俗富貴以偷生乎?」

⑸「幾」細小,細微。《後漢書·陳寵傳》:「今不蒙忠能之賞,而計幾微之故。」

⑹「害」禍患;災害。 ●《左傳•隱公元年》:「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⑺「成」形成 。好鳥相鳴,嚶嚶成韻。——吳均《與朱元思書》

15樓:niny丶荒年

子說:「之所以總有『亂』發生,其亂之源往往是由言語引發的。 君說話不慎密則失信於臣,臣說話不慎密則災殃及身,重要的事情不慎密則造成禍害。

所以,君子處事說話謹守慎密,不亂出去,也就不會亂說話。」

16樓:匿名使用者

君王做事不謹慎就會誤殺,失去大臣,大臣做事不謹慎就會招來殺身,做事不謹慎就會留下隱患,

17樓:明丶

君主思慮不周,就會失去忠臣,大臣思慮不周,就會失去自身的德行,多件事思慮不周就會釀成大禍。

君不密,則失臣.整句話是什麼意思

18樓:千年書蟲

君不密,則失臣意思是:君說話不慎密就會失信於臣。

出自春秋《易經》。

原文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機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譯文:孔子說:「之所以總有『亂』發生,其亂之源往往是由言語引發的。

君說話不慎密則失信於臣,臣說話不慎密則災殃及身,重要的事情不慎密則造成禍害。所以,君子處事說話謹守慎密,不亂出去,也就不會亂說話。」

「君不密失其國,臣不密失其身,幾事不密則成害。」是什麼意思

應該是 君不密失其臣 臣不密失其身 幾事不密則成害 意思 做君主的如果隨便說話,沒有保密意識,就會失去好大臣 良臣 做臣子的做過沒有保密意識,因洩露機密,會掉腦袋的,如果做大事是,出現洩露會成為大害,以至於亡國!說的是楚霸王項羽的典故。以下摘自項羽本紀 行略定秦地。函谷關有兵守關,不得入。又聞沛公已...

亡國之君各賢其臣中的賢是什麼意思?做什麼成分

賢 原是形容詞,句中跟了賓語 其臣 意味著需要活用作動詞 含使動和意動 結合語意,翻譯成意動可能更合適,即認為 賢明或把 看作賢明。被毀滅國家的君王才各自認識到自己的大臣是賢明的。要準確翻譯,其實還是需要前後語境。淺見,供參考。賢的意識是認為 賢能,做謂語 亡國之君各賢其臣是什麼意思 出自 世說新語...

刻骨柔情終不悔,不緣眾生只緣君什麼意思呢

逐字翻譯我不太性,整體的意思大概是 兩個人感情十分深厚,不是旁人可以相比較的。眾生是什麼意思啊 眾生的意思是泛指一切生物。眾生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zhong sheng,是儒家用語,泛指一切生物。出自 禮記 祭義 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南華真經 德充符第五 雲 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唯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