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長工百萬
三字經裡的「頭懸樑,錐剌股」是與哪兩個典故有關?
孫敬頭懸樑、蘇秦錐刺股
形容用功讀書.發奮圖強.
一、頭懸樑
孫敬是漢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學,博聞強記,而且視書如命.晚上看書學習常常通宵達旦。鄰里們都稱他為「閉戶先生」。
孫敬讀書時,隨時記筆記,常常一直看到後半夜,時間長了,有時不免打起瞌睡來。一覺醒來,又懊悔不已。有一天,他抬頭苦思的時候,目光停在房樑上,頓時眼睛一亮。
隨即找來一根繩子,繩子的一頭拴在房粱上,下邊這頭就跟自己的頭髮拴在一起。這樣,每當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時,只要頭一低,繩子就會猛地拽一下他的頭髮,一疼就會驚醒而趕走睡意。從這以後,他每天晚上讀書時,都用這種辦法,發憤苦讀。
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使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成為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在當時江淮以北頗有名氣,常有不遠千里的學子,負笈擔書來向他求學解疑、討論學問。
二、錐刺股
戰國七雄中,秦國仗著強盛不斷髮兵進攻鄰國,佔領不少地方。其它六國都很害怕,想方設法去對付它。當時有一個人,叫蘇秦,他提出「合縱」抗秦,意思是六國聯合起來共同抗秦。
因為六國位置是縱貫南北,南北為縱,所以稱為「合縱」。
蘇秦是洛陽人。洛陽是當時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為,曾求見周天子,卻沒有引見之路,一氣之下,變賣了家產到別的國家找出路去了。
但是他東奔西跑了好幾年,也沒做成官。後來錢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裡人看到他趿拉著草鞋,挑副破擔子,一付狼狽樣。
他父母狠狠地罵了他一頓;他妻子坐在織機上織帛,連看也沒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給他做飯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開了。蘇秦受了很大刺激,決心爭一口氣。從此以後,他發憤讀書,鑽研兵法,天天到深夜。
有時候讀書讀到半夜,又累又困,他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雖然很疼,有時候都刺出血了,但是這樣精神卻來了,他就接著讀下去。就這樣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識比以前豐富多了。
公元前334年開始,他到六國去遊說,宣傳「合縱」的主張,結果他成功了。第二年(公元前333年),六國諸侯訂立了合縱的聯盟。蘇秦掛了六國的相印,成了顯赫的人物。
2樓:珂珂
頭懸樑,錐刺股出自於《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太平御覽》卷三百六十三引《漢書》:
「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頭懸樑,錐刺股的意義:頭懸在房樑,用錐子刺大腿。
」股:大腿。釋義:
形容刻苦學習。
3樓:至尊王者小倒黴
東漢時,有一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閉門從早讀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時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很容易打盹(瞌睡),為了不因此而影響學習,孫敬想出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頭髮上,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樑上,這樣讀書疲勞打瞌睡的時候只要頭一低,繩子牽住頭髮扯痛頭皮,他就會因疼痛而清醒起來再繼續讀書,後來他終於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戰國時期的蘇秦是一個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輕的時候學問並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沒有人關注,即使有雄心壯志也得不到重用,於是他下定決心發憤圖強努力讀書。由於他經常讀書讀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時候就用事先準備好的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來,振作精神繼續讀書。
4樓:匿名使用者
頭懸樑是漢朝時期的孫敬,錐刺股是戰國時期的蘇秦。都是刻苦學習的典範人物,這六個字也就是用他們的例子讓後世學子仿效,鼓勵勤奮刻苦的。
頭懸梁錐刺股的典故
5樓:baby橡皮愛跳舞
頭懸樑古代漢朝有一位學子名叫孫敬,他年少好學,用功刻苦,學習經常至夜深凌晨。
孫敬讀書的時候,隨時隨地記筆記,經常看到後半夜,時間長了,睏倦至極不免打起瞌睡來。一覺醒來,又後悔不已。一天,他抬頭苦思冥想的時候,目光停在了房樑上,頓時眼睛一亮。
然後找來一根繩子,繩子的一頭拴在房樑上,下邊這頭就跟自己的頭髮拴在一起。
於是每當他睏倦了想打瞌睡時,只要頭一低,繩子就會猛地拽一下他的頭髮,疼痛就會趕走睡意。從此以後,他每天晚上讀書時,都用這個方法,埋頭苦讀。
錐刺股在戰國時期,有個人叫蘇秦,是非常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的時候,由於學問太少,曾到很多地方做事,都因學問少而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都瞧不起他。
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決心要發奮讀書,來增長學識。 他經常讀書到夜深,困得想睡覺時,就拿一把錐子,只要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突然間感到一陣劇烈疼痛,使自己醒來,再堅持讀書。
6樓:匿名使用者
「頭懸樑、錐刺股」是一個複合型的成語典故,即兩個故事合併而成的成語。先說「錐刺股」,這個故事的主角自然是蘇秦。最初載於《戰國策•秦策一》:
「洛陽人蘇秦為求官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蘇秦自秦國歸來,碰了一鼻子灰。求官未果,家裡人還對自己極度冷淡,沒有一點兒親情。
落魄的蘇秦意識到,自己只有獲得了成功才能得到家人的尊重。就發奮讀書,他在太公《陰符》兵法上,苦下功夫學習。在讀書的過程中難免鬆懈,打瞌睡,他就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史記•蘇秦列傳》),以這樣的方式激勵自己,終於學有所成。
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成為了後世許多讀書人學習和效仿的榜樣。
至於頭懸樑的這位學子,說的是東漢時期的孫敬。東漢·班固《漢書》有載:「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
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孫敬的辦法也很絕,讀書讀得眼皮都睜不開了咋辦呢?乾脆弄根繩子把自己的頭髮跟頭頂的房樑**在一起。
繩子的長短自然很有講究,好端端的坐著看書無關痛癢,一旦睡眼迷離想打瞌睡,頭一低腦後髮髻肯定就會被瞬間拉直,疼起來一驚一乍,睡覺肯定是不可能了。
擴充套件資料
與頭懸梁錐刺股類似的典故-囊螢映雪
晉朝時期還有兩位勤學苦讀的學子,所謂寒門出貴子,這二位出身貧苦之家的學子聯袂給後人留下了至今都在爭相傳頌的典故——囊螢映雪。晉代車胤家中貧困,沒錢購置燈油,傍晚時分去野外抓來好多螢火蟲放在布囊中發光讀書。
《藝文類聚》卷二有載 :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清介,交遊不雜。晉代的孫康更是可愛,夜晚沒燈照明,乾脆臨窗對雪,利用白雪的映照來讀書。
7樓:晚安晚安
「頭懸樑」
孫敬是漢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學,博聞強記,而且嗜書如命.晚上看書學習常常通宵達旦。鄰里們都稱他為「閉戶先生」。
孫敬讀書時,隨時記筆記,常常一直看到後半夜,時間長了,有時不免打起瞌睡來。一覺醒來,又懊悔不已。有一天,他抬頭苦思的時候,目光停留在房樑上,頓時眼睛一亮。
隨即找來一根繩子,繩子的一頭拴在房樑上,下邊這頭就跟自己的頭髮拴在一起。
這樣,每當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時,只要頭一低,繩子就會猛地拽一下他的頭髮,一疼就會驚醒而趕走睡意。從這以後,他每天晚上讀書時,都用這種辦法,發奮苦讀。
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使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成為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在當時江淮以北頗有名氣,常有不遠千里的學子,負笈擔書來向他求學解疑、討論學問。
「錐刺股」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決心要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想睡覺時,就拿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醒來,再堅持讀書。
8樓:沉雨落鳳
頭懸樑,錐刺股包含兩個典故,接下來分別介紹。
1、頭懸樑的故事
孫敬是漢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學,博聞強記,而且嗜書如命.晚上看書學習常常通宵達旦。鄰里們都稱他為「閉戶先生」。
孫敬讀書時,隨時記筆記,常常一直看到後半夜,時間長了,有時不免打起瞌睡來。一覺醒來,又懊悔不已。有一天,他抬頭苦思的時候,目光停留在房樑上,頓時眼睛一亮。
隨即找來一根繩子,繩子的一頭拴在房樑上,下邊這頭就跟自己的頭髮拴在一起。這樣,每當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時,只要頭一低,繩子就會猛地拽一下他的頭髮,一疼就會驚醒而趕走睡意。從這以後,他每天晚上讀書時,都用這種辦法,發奮苦讀。
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使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成為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在當時江淮以北頗有名氣,常有不遠千里的學子,負笈擔書來向他求學解疑、討論學問。
2、錐刺股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決心要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想睡覺時,就拿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醒來,再堅持讀書。
9樓:搶名字的壞人
《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太平御覽》卷三百六十三引《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
一孫敬是漢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學,博聞強記,而且嗜書如命.晚上看書學習常常通宵達旦。鄰里們都稱他為「閉戶先生」。
孫敬讀書時,隨時記筆記,常常一直看到後半夜,時間長了,有時不免打起瞌睡來。一覺醒來,又懊悔不已。有一天,他抬頭苦思的時候,目光停留在房樑上,頓時眼睛一亮。
隨即找來一根繩子,繩子的一頭拴在房樑上,下邊這頭就跟自己的頭髮拴在一起。這樣,每當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時,只要頭一低,繩子就會猛地拽一下他的頭髮,一疼就會驚醒而趕走睡意。從這以後,他每天晚上讀書時,都用這種辦法,發奮苦讀。
年復一年地刻苦學習,使孫敬飽讀詩書,博學多才,成為一名通曉古今的大學問家,在當時江淮以北頗有名氣,常有不遠千里的學子,負笈擔簦來向他求學解疑、討論學問。
二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決心要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想睡覺時,就拿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醒來,再堅持讀書。
頭懸樑錐刺骨的古詩,以頭懸梁錐刺股為內容作對聯 要求對聯為詩句 且詩句最後一個字為仄聲字
頭懸樑,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綴。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只要功夫深,鉄杵磨成針!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少年易老學難成 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 亭前梧桐已秋深 勸學 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頭方悔讀書遲。世上無難事,只要肯...
頭懸梁錐刺股說的是古代抒情和白衡刻苦學習的故事嗎
並不是。頭懸樑,錐刺股的典故出自於 戰國策 秦策一 蘇秦 讀書欲睡,引錐內自刺其 容股。太平御覽 卷三百六十三引 漢書 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所以頭懸樑,錐刺股說的是蘇秦和孫敬刻苦學習的故事。談談學習文學 歷史 哲學與提高人文素養的認識 潛移默化的 潤物細無聲的...
山海經裡的故事是真的嗎,《山海經》裡記載的東東都是真的嗎
山海bai經這部古書世人大多數認為都 du是一部神話故zhi事.但是經過最近的研dao究發現內,其實裡面有很多故事在歷史上容都確有其事 比如前段時間考古界爭論很激烈的,到底誰先發現了美洲.在我國學者的研究下,發現山海經裡面有許多描述美洲的風土人情的段落.看待這些,我們需要把握的是 任何神話 傳說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