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要恢復得和以前一樣至少要6個月,而且還是要在一直堅持鍛鍊的情況下,每天至少3小時,一週至少5次
要看你有沒有神經損傷了,如果有的話那就比較麻煩了,那永遠都不可能恢復到以前的狀態,不過只要不是開放性骨折一般是不會傷到神經的,你是一點都不能動還是隻是活動受限哦,如果是一點都不能動又沒有感覺的話那就要做神經電試驗了
**骨折的最終目的是使受傷部位最大可能、儘快地恢復正常功能。**骨折有三大原則:復位、固定和功能鍛鍊。
一.復位
(一)骨折早期復位 可使骨折修復順利進行。復位的方法有手法復位和手術復位兩類。如果過長地拖延復位時間,就會造成骨折復位的困難。
骨拆復位是**骨折的首要步驟,所以,對每一個骨折,原則上應爭取解剖學對位,而對某些骨折,復位時有一定困難,雖未完全恢復到解剖位置,但骨折癒合後,不影響該傷肢的功能,稱功能對位。在**骨折時,要重視傷肢功能恢復,而不能片面地、機械地強求解剖學的復位。
若傷肢區域性腫脹嚴重,甚至形成**水泡,復位更加困難。此時仍應力求爭取骨折復位,如果消極等待腫脹消失,往往延誤復位的時機。
遇到傷員處於昏迷、休克狀態,或合併內臟、顱腦等損傷時,則先要集中力量進行搶救,待全身情況穩定以後,才可以進行骨折復位。
(二)復位的標準 一般說來,骨折復位應爭取到解剖學對位,或接近解剖學對位。但臨床實踐中,由於骨折部位、骨折型別、傷後骨折的腫脹程度、復位時裝置條件和復位者技術水平等不同,應根據具體情況,盡最大努力使患肢得到最好程度的恢復。以骨折修復後不影響病人肢體的功能為原則。
1.上肢:肱骨骨折,較多的縮短畸形和側方移位,略超過5°~10°的成角,對患肢功能影響都不大。
尺撓骨骨折要求較嚴。側方移位不可超過50%,成角畸形在5°~10°以下時,對前臂旋前、旋後功能影響不大。尺撓骨必須同時整復。
2.下肢:下肢骨折縮短應不超過2cm為宜,過多的縮短,會出現破行,日久會引起髖部和腰部疼痛。旋轉移位,應盡力矯正,下肢的內旋或外旋,均會影響下肢行走的步態。
3.兒童:兒童骨折整復要求較寬,一般15°以下成角及旋轉畸形,以及輕度的縮短或側方移位,在兒童發育中,均可靠強大的塑形能力得到代償,日後可無明顯功能障礙。
4.關節內骨折:關節內骨折,骨拆線經過關節面者,復位要求較高,應爭取解剖學復位。關節內骨折,手法復位不能達到較滿意的解剖學復位者,則應酌情考慮手術復位內固定。
(三)復位的方法
1.手法復位:**骨折方法中,手法復位應用最廣泛,也較安全。
復位後,必須認真地檢查患肢骨折部的外形、長短,是否已恢復正常。在給予適當有效的外固定後,進行x線透視或攝片,以確證復位結果。如復位不良,根據需要,再予以矯正。
2.牽引復位:牽引既可用為復位的方法,又是維持復位的措施。主要用於手法牽引不能復位、或復位後不穩定的骨折。
3.切開復位:是骨折不癒合的重要原因,應慎重選擇,必須嚴格掌握適應證,防止濫用。
如下幾種情況可做為切開復位的參考指徵:①累及關節面的骨折,手法復位不能達到關節面良好對位者。②骨折後,因附著在骨片上的肌肉收縮,使骨片移位,不易對合者。
②骨折端剪式傷力大,血液**差,骨斷端需要嚴格固定才能癒合者,如股骨頸囊內骨折。④骨折斷端間有軟組織如肌肉、肌腱、骨膜、神經等嵌入,手法復位失敗者。⑥一骨上有多段骨折,手法復位困難者。
⑥長骨骨幹不穩定性骨折,手法復位不滿意,又不宜應用牽引方法**者,而用內固定又有較好的療效。⑧骨折伴有肢體主要血管斷裂,**中應首先重建骨支架者,如部分性和完全性肢體斷離。⑨骨折不連線或發生畸形癒合,功能恢復不良者。
二.固定
合適有效的固定,是骨折癒合的關鍵之一。它可繼續維持骨折復位後的對位對線,又可以防止不利於骨折癒合的剪力旋轉力和成角的活動。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兩類,骨折復位後,用於傷肢外部固定的為外固定,有小夾板、石膏繃帶、持續牽引等。
骨折復位後,用於傷肢內部的固定為內固定,有螺絲釘、鋼板、三刃釘、髓內針等。內固定後,常需藉助外固定作短期或長期的協同固定,使療效更為確實。
三.功能鍛鍊
早期合理的功能鍛鍊,可促進患肢血液迴圈,減少肌肉萎縮,保持肌肉力量,防止關節僵硬,促進骨折癒合。所以,被固定的肢體,均要作適當的肌肉收縮和放鬆鍛鍊。對於沒有固定的關節,應及時鼓勵病人作主動的功能鍛鍊,當骨折端已達臨床癒合就逐漸加強負重鍛鍊。
臨床上功能鍛鍊有兩種形式:主動運動與被動運動。
(一)主動運動 是功能鍛鍊的主要形式,根據病人的活動能力,在不影響骨折斷端移位的前提下,儘早進行肌肉收縮放鬆運動及未固定關節的各向運動,來促進血液迴圈,增強體質,減輕創傷對全身反應,防止關節僵硬,因此主動運動應自始至終貫串在整個骨折修復過程中。具體可分為兩個階段:
1.第一階段:骨折l一2周內斷端雖經整復,但不穩定,偶而伴有輕度側方移位或成角畸形的殘餘,此時骨折併發的軟組織損傷尚需修復,區域性疼痛,肢端腫脹仍存在,因此鍛鍊主要形式是通過肌肉收縮放鬆運動及在不影響斷端再移位的情況下,進行上下關節屈伸活動,以幫助血液迴流,促進腫脹消退,防止肌肉萎縮,同時也通過肌肉收縮和舒張使壓力墊效應力增強,對穩固斷端和逐漸整復殘餘畸形有一定作用。
例如尺、撓骨雙骨折,經復位固定後,即可進行指間關節、指掌關節的屈伸鍛鍊,手指內收外展,肘關節屈伸和肩關節屈伸、內收外展、旋轉等鍛鍊。
骨折2-3周後肢體腫脹疼痛已明顯減輕,軟組織創傷已基本修復,骨痂開始形成,斷端初步連線,除加強進行肌肉收縮與放鬆運動外,其他關節均可逐漸加大主動活動度,由單一而到幾個關節的協同鍛鍊,在牽引架上的病人,也可通過肌肉收縮、放鬆和身體其他部位的運動來帶動患肢的活動。
2.第二階段:此時骨折已達到臨床癒合標準,外固定和牽引拆除後,除了固定期間所控制的關節活動需繼續鍛鍊修復外,某些病人由於初期鍛鍊比較差,固定拆除後,還可能存在關節粘連、關節囊攣縮、肢體水腫等症狀,那麼必須繼續鼓勵病人加強功能鍛鍊,配合中藥外洗和推拿來促進關節活動和肌肉力量的迅速恢復。
另外,還可據病情需要適當配合物理**,但應仍以主動鍛鍊為主。
(二)被動運動
1.按摩:適用於骨折斷端有腫脹的肢體,通過輕微按摩幫助腫脹消退。
2.關節被動活動:骨折固定初期,少數病人因懼怕疼痛不敢作主動鍛鍊,宜在醫務人員幫助下進行輔助性活動,促使病人更好地作主動鍛鍊。
對早日消除腫脹,防止肌肉萎縮粘連,關節囊攣縮有一定作用,但操作時要輕柔,不使骨折再度移位和加重區域性創傷。
(三)功能鍛鍊注意事項
1.功能鍛鍊必須在醫務人員指導下進行。
2.功能鍛鍊應根據骨折的穩定程度,可從輕微活動開始逐漸增加活動量和活動時間,不能操之過急,若驟然作劇烈活動而使骨斷端再移位,同時也要防止有些病人在醫務人員正確指導下不敢進行鍛鍊,對這樣的病人應作耐心說服工作。
3.功能鍛鍊是為了加速骨折癒合與恢復患肢功能,所以對骨折有利的活動應鼓勵病人堅持鍛鍊,對骨折癒合不利的活動要嚴加防止,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頸骨折的外展活動,內收型骨折的內收活動,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伸直活動,屈曲型骨折的屈曲活動,前臂骨折的旋轉活動,脛腓骨幹骨折的內外旋轉活動,橈骨下端伸直型骨折的背伸撓屈活動等都應防止。象你這單純撓骨骨折,沒有並非其它損傷一般去掉石膏後,都暫時不能活動,要通過功能鍛鍊才能恢復,主要方法是屈伸腕和旋轉。
只要堅持3月就能恢復。
2樓:匿名使用者
肌腱吻合術後自身可以修復,但神經吻合後除自身修復外必須使神經得到興奮啟用再生穿越吻合所形成的神經終板才能支配手指功能.若神經在一定的時間內不能再生就會繼發缺血變性,此時再行**恢復無
左手肌腱以及神經斷裂手術後恢復問題
我和你情況完全一樣,我是傷到了右手。5根肌腱斷裂,開始也很怕,術後2周拆線。手指能輕微動一下。拆線後可以多活動手指,你會感覺手指一天比一天有力一些。現在手指發麻是正常現象,不要著急。主要鍛鍊時拆石膏以後開始鍛鍊。拆了石膏你的手不會馬上就能動。要開始做握拳和伸展鍛鍊,你會發現手指運動幅度一天天的會靈活...
肌腱怎樣縫合(專業醫生進),肌腱縫合術後的問題
1 一般情況下都是採用kessler 法或改良kessler 法,這個方法就是為了避免劈開。具體的縫法隨便上圖書室找本骨科書,都有圖示,抱歉在此無法用語言明白的表述。但是,對手指上某些特別薄的伸肌腱來說,比如遠側指間關節的伸肌腱,這個方法不好縫,也只好採用間斷8字縫合了,但必須輔以較牢固的術後固定,...
如何恢復視力,如何恢復視力
眼在調節放鬆狀態下,平行光線經眼的屈光系統屈折後聚集在視網膜之前。其中軸性近視超過 6d者稱為高度近視。如何恢復視力,鍛鍊眼神。寒假玩手機玩得眼睛疲勞,別擔心一招解決。接受現實,恢復不到,規範視覺行為 改善視覺環境 鍛鍊視覺功能 導控視覺發育在做到看書寫字做作業時眼離書本一尺 1 3米 遠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