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爭講了什麼故事

2021-03-07 20:12:22 字數 3244 閱讀 2608

1樓:瞎子看不清

一個鷸看見了個蚌,鷸用嘴吃蚌肉,河蚌急忙把兩片殼合上,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會渴死。」蚌說:

「今天你的嘴取不出,明天你的嘴取不出,你會餓死。」兩個不肯互相放棄,一個漁夫把它們倆一塊捉走了。

2樓:匿名使用者

趙國將要出戰燕國,蘇代為燕國對惠王說:「今天我來,路過了易水,看見一隻河蚌正從水裡出來晒太陽,一隻鷸飛來啄它的肉,河蚌馬上閉攏,夾住了鷸的嘴。鷸說: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有死蚌。』河蚌也對鷸說:『今天你的嘴取不出,明天你的嘴取不出,就會有死鷸。

』兩個不肯互相放棄,一個漁夫把它們倆一塊捉走了。現在趙國將要攻打燕國,燕趙如果長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會疲憊不堪,我擔心強大的秦國就要成為那不勞而獲的漁翁了。所以希望大王認真考慮出兵之事。

」趙惠文王說:「好吧。」於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國。

寓意:這個故事記載辯士蘇代借用寓言故事說明趙燕相持會給兩國都帶來禍害,從而阻止了趙國攻打燕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一成語即從此演化而來。

它告訴人們:在各種紛繁複雜的矛盾鬥爭中,如果對立的雙方相持不下,就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坐收漁利。所以,在生活中應該學會抓住主要矛盾,不能因小失大。

它告訴人們:大敵當前,弱小者之間要聯合起來,消除矛盾,團結一致,共同對付敵人。處理內部事務也是這樣,區域性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要服從長遠利益,小道理要服從大道理,否則,內部爭鬥不休,互不相讓,只會兩敗俱傷,使第三者得利。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夫也。

故願王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戰國策》)

【解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出自】:清·湘靈子《軒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憫,問誰敢野蠻法律罵強秦?笑他鷸蚌相爭演出風雲陣。」

【示例】:肅清日寇吾儕事,~笑列侯。 ◎**《和董必武同志七絕》之三

譯文一隻河蚌張開蚌殼,在河灘上晒太陽。有隻鷸(yù)鳥,從河蚌身邊走過,就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兩片殼合上,把鷸嘴緊緊地鉗住。

鷸鳥甕聲甕氣地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世上又會少一隻蚌!

」河蚌也甕聲甕氣地說:「假如今天你的嘴拔不出去,明天你的嘴拔不出去,世上又會多一隻死鷸!」河蚌和鷸鳥吵個不停,誰也不讓誰。

這時,恰好有個打魚的人從那裡走過,就把它們兩個一起捉去了。現在用來比喻雙方相持不下,結果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利

3樓:星之粉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夫也。

故願王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戰國策》)

【解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出自】:清·湘靈子《軒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憫,問誰敢野蠻法律罵強秦?笑他鷸蚌相爭演出風雲陣。」

【示例】:肅清日寇吾儕事,~笑列侯。 ◎**《和董必武同志七絕》之三

譯文一隻河蚌張開蚌殼,在河灘上晒太陽。有隻鷸(yù)鳥,從河蚌身邊走過,就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兩片殼合上,把鷸嘴緊緊地鉗住。

鷸鳥甕聲甕氣地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世上又會少一隻蚌!

」河蚌也甕聲甕氣地說:「假如今天你的嘴拔不出去,明天你的嘴拔不出去,世上又會多一隻死鷸!」河蚌和鷸鳥吵個不停,誰也不讓誰。

這時,恰好有個打魚的人從那裡走過,就把它們兩個一起捉去了。現在用來比喻雙方相持不下,結果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利。

4樓:匿名使用者

最佳答案【原文】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其喙。鷸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

』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願王之熟計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譯文】

趙國準備討伐燕國,蘇代為燕國去勸說趙惠王說:「我這次來,經過易水,看見一隻河蚌正從水裡出來晒太陽,一隻鷸飛來啄它的肉,河蚌馬上閉攏,夾住了鷸的嘴。鷸說: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變成肉乾了。』河蚌對鷸說:『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成了死鷸。

』它們倆誰也不肯放開誰,一個漁夫走過來,把它們倆一塊捉走了。現在趙國將要攻打燕國,燕趙如果長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會疲弊不堪,我擔心強大的秦國就要成為那不勞而獲的漁翁了。所以希望大王認真考慮出兵之事。

」趙惠文王說:「好吧。」於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國。

註釋 趙——春秋、戰國時的國名,疆域在現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東部一帶地區。

燕——音煙,春秋、戰國時國名,疆域在現今河北北部一帶地區。

蘇代——人名,蘇秦的弟弟,是戰國時著名的說客,洛陽人。

惠王——就是惠文王,趙國的國君,名叫趙何。

曝——音鋪,就是晒的意思。

鷸——音玉,一種水鳥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長,捕食魚、蟲、貝類。

甘——音錢,同「鉗」字,把東西夾住的意思。

喙——音會,嘴,專門指鳥和獸的嘴。

漁者——就是後面的「漁父」,以捕魚為業的人。

擒——音琴,擒獲,就是捕捉的意思。

支——支援,這裡是相持、對峙的意思。

弊——弊病,害處,這裡是疲弊的意思。

評點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是一個深刻的教訓,千百年來已為大家所熟知。這個故事說明:同志之間、朋友之間,應當團結互助,而不應當勾心鬥角,要看清和對付共同的敵人。

否則,就必然會造成可乘之機,讓敵人鑽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災難。

5樓:匿名使用者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你可以自己去體會

6樓:匿名使用者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也是一個深刻的教訓,千百年來已為大家所熟知。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同志之間、朋友之間,應當團結互助,而不應勾心鬥角,要看清和對付共同的敵人。

否則,就必然會造成可乘之機,讓敵人鑽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災難。

7樓:萬能女智者

鷸蚌相爭這則故事後來演化為成語,鷸蚌相爭這則寓言後來引申為鷸蚌相爭括號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都行吧 鷸蚌相爭這則故事後來演化為成語 檢舉 2011 05 19 16 36 提問者 哦哦念念 瀏覽次數 695次我來幫他解答 符號編號排版地圖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鷸蚌相爭這則寓言後來引申為鷸蚌相爭括號 鷸蚌相爭 這則寓言出自 戰國策 講的故事是 一隻蚌出...

新鷸蚌相爭,鷸蚌相爭重新編一個新的故事怎麼寫

新鷸蚌之爭全文 蚌在河灘晒太陽,看見漁夫遠遠地走過來,便對旁邊的鷸鳥說 你知道嗎?咱們的兄長在這裡結怨相爭,就是叫這個老頭兒給捉了去的。今天,我們非報仇不可!蚌說 這容易,只消如此如此而已 眼看漁夫漸漸走近,鷸鳥把長嘴伸進蚌殼,蚌一下就夾住了鷸鳥的嘴。漁夫見狀,歡天喜地地奔了過來,心想 哈哈,真好運...

鷸蚌相爭比喻什麼,鷸蚌相爭這個成語比喻什麼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鷸蚌相爭 鷸蚌相爭 又稱 蚌鷸相爭 出自清 湘靈子 軒亭冤 哭墓 一般與 漁翁得利 連用,是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的省語,意思是鷸和蚌爭鬥對抗,僵持不下,使過路的漁翁撿了便宜,比喻前兩方爭鬥使第三方得利。戰國時,趙國 燕國都不是實力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