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爭用成語概括,鷸蚌相爭用一個成語概括

2021-05-22 05:18:23 字數 1978 閱讀 6552

1樓:yqsy一切隨緣

漁人得利

yú rén dé lì

【註釋】

趁著雙方爭執不下而從中得到好處

【出處】

西漢·劉向《

專戰國策·燕策二》:

屬「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舉例】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鷸蚌相持,自己~。」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2樓:sky灬小籠包

坐收漁利

漁翁得利

漁人得利

3樓:重要事情專用

漁翁得利,漁人得利,漁夫得利

鷸蚌相爭成語概括,成語是什麼

4樓:劍王牙

漁翁得利 見「漁人得利」。

鷸蚌相持,漁翁得利 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佔了便宜。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佔了便宜。

鷸蚌持爭,漁翁得利 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佔了便宜。

5樓:林則徐

趁著雙方爭執不下而從中得到好處。同「漁人得利」。

源於鷸蚌相爭的一個成語是什麼,比喻什麼

6樓:我是大角度

【漢字書寫】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漢語注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感**彩】貶義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勸誡人。[1]

【結構】主謂式組合的複句式。

【成語解釋】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比喻雙方爭執不 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佔了便宜。

7樓:百舟渡海

漁翁得利 [yú wēng dé lì]

漁翁得利,拼音yú wēng dé lì,漢語成語,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佔了便宜。

中文名漁翁得利

注音yú wēng dé lì

用法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解釋趁著雙方爭執不下而從中得到好處

解釋漁翁:比喻第三者。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佔了便宜。

典故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蘁其喙。鷸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

』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8樓:勤奮的

鷸蚌持爭,漁翁得利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釋義〗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佔了便宜.

〖出處〗《戰國策·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晒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面都不相讓.漁翁來了,把兩個都捉住了.

與鷸蚌相爭有關的成語

9樓:濤子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隔岸觀火

坐山觀虎鬥

兩虎相爭

渾水摸魚

趁火打劫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一言既出,如白染皁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一人向隅,滿座不樂

一犬吠形,百犬吠聲 一夫出死,萬乘不輕

10樓:鬱悶的太陽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鷸蚌相爭」是戰國時謀士蘇代遊說趙惠王時所講的一則寓言故事。當時趙王想要攻打燕國,蘇代替燕王跟趙王說趙國和燕國爭戰不休,不過是「鷸蚌相爭」而已,必定讓秦國得「漁翁之利」。今天這篇寓言告訴人們,在錯綜複雜的矛盾鬥爭中,要警惕真正的敵人。

11樓:想飛的小強

有這些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隔岸觀火 坐山觀虎鬥

鷸蚌相爭的成語,與鷸蚌相爭有關的成語

拼音 y b ng xi ng zh ng 解釋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趙且伐燕,蘇代為燕惠王曰 今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 qi n 其喙。鷸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

鷸蚌相爭比喻什麼,鷸蚌相爭這個成語比喻什麼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鷸蚌相爭 鷸蚌相爭 又稱 蚌鷸相爭 出自清 湘靈子 軒亭冤 哭墓 一般與 漁翁得利 連用,是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的省語,意思是鷸和蚌爭鬥對抗,僵持不下,使過路的漁翁撿了便宜,比喻前兩方爭鬥使第三方得利。戰國時,趙國 燕國都不是實力很...

鷸蚌相爭這則故事後來演化為成語,鷸蚌相爭這則寓言後來引申為鷸蚌相爭括號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都行吧 鷸蚌相爭這則故事後來演化為成語 檢舉 2011 05 19 16 36 提問者 哦哦念念 瀏覽次數 695次我來幫他解答 符號編號排版地圖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鷸蚌相爭這則寓言後來引申為鷸蚌相爭括號 鷸蚌相爭 這則寓言出自 戰國策 講的故事是 一隻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