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趙鑫鑫
荀彧的初期的政治立場一直都希望曹操能夠做一個將國家帶入正常軌跡的輔臣,而不是改朝換代的新君,所以他 向曹操提出的政治綱領是「奉天子以令不臣」而不是我們經常說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所以荀彧先助曹操當曹操想挾天子以令諸侯後而反對曹操封王。
《後漢書;荀彧傳》記載:「方時運之屯遭,非雄才無以濟其溺,功高勢強,則皇器自移矣。此又時之不可並也。蓋取其歸正而已,亦殺身以成仁之義也。」
白話譯文
荀彧之所以投曹氏,是因為在那個特殊的亂世當中,漢王室弱不禁風,無法救民於水火之中,這就需要一個有雄才大略的強者來維護社會秩序,因此,他只能選中曹操作為自己價值目標的實現者,其行為表面上固是忠於曹氏,而其內心實是為了「漢祚」,可謂用心良苦。
《三國志11》荀彧形象
荀彧(163-212)自小被世人稱作「王佐之才」(《三國志·魏書·荀彧傳》)。作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荀彧在戰略上為曹操制定並規劃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戰術方面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司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三國志·魏書·荀彧傳》)。
荀彧官至漢侍中,守尚書令,諡曰敬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被人敬稱為「荀令君」。
主要成就
荀彧作為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稱為「王佐之才」。他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敬稱為「荀令君」。他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得到曹操的讚賞,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戰術方面,他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方面,荀彧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2樓:悠然遠山念
荀彧從小就被人認為有王佐之才,而董卓入京後辭官回鄉帶領族人遷到冀州。荀彧認為袁紹不能成大事,便去東郡投靠曹操,那年他才29歲。曹操非常的欣賞他,把他比作張良並任他為司馬。
當時他還給曹操提出了三大綱領:奉主上、秉至公、扶弘義,這三條一開始就是說明了,他希望要維護漢室,維護大漢王朝的。那麼他之所以幫助曹操,是因為他相信曹操有這個能力,恰恰當時的曹操也是這麼想的。
因為曹操並不是一上來就想自己當皇帝篡漢的。
人是會變的,每個人都一樣!隨著曹操功勞變大,權利變大以後,野心也就大了,到後面荀彧才意識到嚴重性,但為時已晚了,這個時候他的力勸被曹操已經看成了是對他的阻礙和背叛了,才會被曹操逼死。
荀彧其實是「身在曹營心在漢」。
《後漢書;荀彧傳》記載:「方時運之屯遭,非雄才無以濟其溺,功高勢強,則皇器自移矣。此又時之不可並也。蓋取其歸正而已,亦殺身以成仁之義也。」
意思是說,荀彧之所以投曹氏,是因為在那個特殊的亂世當中,漢王室弱不禁風,無法救民於水火之中,這就需要一個有雄才大略的強者來維護社會秩序,因此,他只能選中曹操作為自己價值目標的實現者,其行為表面上固是忠於曹氏,而其內心實是為了「漢祚」,可謂用心良苦。這個觀點被後來的不少歷史學者所認同,如裴松之、司馬光和趙翼等人。
荀彧為人公正,存心扶危濟傾,有志匡復漢室。卻又欣賞曹操的才智,希望盡力改變曹操的心意,輔助他成為漢室的治臣。曹操領冀州牧的時候,有人勸他恢復古代九州的樣子。
荀彧認為這是假公濟私,並非為漢室著想,所以極力反對。
曹操想收買他,和他結成兒女親家。又增加他的薪俸,荀彧都不為所動。曹操打敗馬超之後,威福日甚。
有意接受魏公的高位,荀彧還是反對。曹操終於明白荀彧心中只有漢室,並不是他的心腹。建安十七年冬十月,董昭進言,曹操合受魏公之位,加九錫以彰功德,而荀彧不以為然,以至惹怒曹操。
曹操終於明白,要想在政治上有進一步的不軌之圖,確實必須先要排除這個障礙。
當兩個人的思想觀念不在一個步調上的時候,是不可能再繼續合作下去的,曹操想成就自己的霸業,而荀彧則一直以恢復漢室為己任。道不同,不相為謀,當然最後又是以悲劇結尾咯。
3樓:張玄操
不是封王,而是「封魏公、加九錫」。九錫就是九種特殊的待遇,它就是篡位的一種徵兆。
荀彧是曹操手下的第一謀士,也是三國時代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說他重要還不僅僅因為他為曹操平定中國北方做了多少多貢獻,而在於他的身份。
荀彧出身士族,他是屬於士族地主階級的,他的祖父做過朗陵縣令,他的父親做過濟南相,他的叔叔荀爽當過司空,所以荀彧這個家族是一個士族,荀彧本人是個名士。當時有一個著名的人物批評家叫做何顒的,(何顒南陽人,是當時名士集團的領袖,他和橋玄兩個最早看好曹操的,)他說荀彧是「王佐才也」,所以荀彧是士族兼名士。
而且荀彧的重要還不僅在於他的身份,還在於時機。荀彧去投奔曹操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呢?是袁紹已經當了冀州牧,曹操是袁紹任命的一個東郡太守的時候。
打個比方說荀彧從袁省長的手下跑到曹市長那兒去了。這個很奇怪,那麼荀彧為什麼要走呢?為什麼要到曹操那兒去呢?
《三國志》的說法是荀彧「度紹終不能成大事」,就是荀彧看透了袁紹是成不了大事的。
那麼荀彧的大事是什麼呢?和諸葛亮一樣——興復漢室。
荀彧是要把東漢王朝重新恢復起來,那麼要恢復東漢王朝為什麼要去投奔曹操呢?因為荀彧認為要打鬼必須藉助鍾馗,現在鬼太多了,只有鍾馗能打鬼,曹操就是鍾馗,他想的是曹操把這個鬼打了以後,打完了以後這個東漢王朝恢復起來,交給漢皇帝——或者是漢獻帝,或者是漢獻帝的繼承人——他萬萬沒有想到這個鍾馗在打鬼的過程中自己變鬼了,他要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他沒有想到曹操變成「挾天子以令諸侯了」,他沒有想到曹操最後要做魏公了。而荀彧認為曹操一旦做了魏公,就意味著曹操要篡漢了。
所以他只好痛苦的離開了曹操。至於是鬱悶死的還是自殺死的,還是被曹操逼死的,已經不重要了,因為他們兩個在政治上已經分道揚鏢了。
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結果呢?就因為荀彧和曹操都是有理想的人,他們的理想發生了衝突。
荀彧的理想是恢復東漢的秩序,而曹操的是要重建新的秩序,一個不同於東漢秩序的秩序,要建立秩序、要統一中國這是一樣的,問題是統一了以後走什麼路?荀彧是想走東漢老路,而曹操是想走一條新路,曹操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已經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所以這是一個悲劇性的衝突。
曹操與荀彧之間有著難以調和的理想衝突,因為曹操想成就自己的霸業,而荀彧則一直以恢復漢室為己任。既然如此,兩個最終分道揚鏢則不可避免。
4樓:仝小星春柏
荀彧很高尚
他是效忠漢朝的
漢高祖劉邦曾經白馬立盟,無功不得封侯,非劉氏不得封王。是漢朝的根本國策。
5樓:乙硫醇
人言曹孟德乃「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荀彧幫助曹操是因為曹操乃治世之能臣,荀彧反對曹操是因為曹操乃亂世之梟雄,因為荀彧忠於漢室。
前期,曹操羽翼未豐,還不能篡權,而是為朝廷更為自己翦滅八方諸侯,在荀彧看來,曹操所做的即是他想做而又做不到的,但他也竭力為曹操出謀劃策。
後期,曹操統一北方,野心隨著實力的提升水漲船高,自封為王,則是其篡權的開始,曹操所做的則是他所不希望看到的,所以他極力反對曹操凌駕於天子之上。
6樓:大熊老爸
關羽投奔曹操時,叫降漢不降曹!
荀彧支援曹操時,曹操是漢丞相,後來曹想篡位,荀自然要堅決反對,不惜徇命報答漢室。
7樓:匿名使用者
荀彧支援曹操時,曹操是漢丞相,後來曹想篡位,荀自然要堅決反對,不惜徇命報答漢室。
8樓:匿名使用者
荀彧一直都是忠於漢室的,推薦你看一下《品三國》。曹操早期羽翼未豐,此時的曹操還沒有篡漢或者封王奪權的野心,只想一心成就霸業,他還算是忠於漢的。隨著勢力越來越大,野心也太起來,在荀彧看來,曹操封王其實就是篡權的行為,於是反對曹操封王而堅持維護漢室權威。
9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令人不解的荀彧,全心全力的幫助曹操,為何最後反對他稱王
曹操三請荀彧出自什麼書,當年曹操送給荀彧的空盒子是什麼意思?
劉備三顧茅廬,成為千古美談。早在劉備之前,曹操已有了 三顧 之舉,不過他請的不是諸葛亮,而是許昌的荀彧。東漢末年,曹操的兵馬在山東壯大起來後,他瞧著兵多將廣的陣勢,滿心歡喜。可是他漸漸地覺察到,只有能衝鋒陷陣的將士不行,還須有才智超群的人出謀劃策。可去 找這樣的人呢他一拍額頭,上了泰山,請教老和尚去...
荀彧為什麼老年背叛曹操,荀彧為什麼老年背叛曹操呢?
因為荀彧不滿意曹操要取代漢室的野心,他可以容忍曹操把漢獻帝當傀儡,但沒有辦法接受大漢朝將會為曹家所取代,所以他背叛了曹操。荀彧為什麼老年背叛曹操?荀彧為什麼老年背叛曹操?也不能說是背叛曹操,只能說兩者的最終目標是不一致導致的。荀彧希望曹操能夠匡扶漢朝,復興漢室,所以一直為曹操出謀劃策,可越到後來越發...
為什麼曹操賜給荀彧空盒子他就自殺了
君已無祿可食,請自裁。三層果品皆空 既以代表荀彧輔佐曹操三十餘年功勞,終而因道不同皆成空,無祿可食。所以沒飯吃了,請自己自盡吧!盒者 盛物之器也。空盒 無用之物也。送空盒與荀比之,無物之盒,乃無用也.三層果盒都為空,三十年輔佐意為漢,國以無漢,君無漢祿可食.空盒子無限放大之後,就是一副空棺材,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