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血殿
大屋頂建築不時地再現,故宮博物院、古裝戲走進我們的文化生活,古文典籍擺進圖書館及文人書架等,這些都說明傳統與我們生活的關係。什麼是傳統,它是一種學問。傳統是自然而然的,是在長期生活中潛移默化和逐步規範了的東西。
傳統的核心是生活態度,而離開了傳統在一些場合我們就不知該怎麼辦,尤其是在人生大事面前。 傳統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特別是在國家、民族發生激烈動盪的時代。
從內外兩方面對傳統進行著衝擊,並使其發生某種改變。例如我國自清末西方依仗堅船利炮開啟中國大門以後,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不少國人認為一些傳統是我們民族的汙垢。但任何變革需要經過傳統的認定才逐漸為人們所認同,同時任何傳統的變革還要考慮人們所能接受的程度。
如中國現代生活中出現了"單身貴族",開始時社會上還議論紛紛,後來這種現象多了起來,而議論也平息下來,單身貴族成為了社會的一部分,人們也逐漸地接受性與婚姻相區別的觀點,過去的傳宗接代不再是傳統上的需要。 說到傳統文化不能不提中國的經史典籍,它代表了人們一系列的行為規範。從四書五經開始我們是史經不分的,以《春秋》為例,古人說:
"孔子著春秋、亂臣賊子懼",它是我國最早的編年史。中國人不善於講故事,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是詩詞與散文。至於戲曲在宋代以後才出現,當時認為天下太平搞點戲曲以資消遣。
**到明清才開始誕生,在我國給現代**附著了很多的東西,敘事中有說理,對人要有教化的功能等,這對寫**來說是沉重的。 在建築方面,故宮與民居四合院相差太懸殊了:一個豪華莊重;一個是樸實平和,但所體現的理念格局是類同的。
比如有主有次、有上有下,注重長幼輩份等。 九十年代與傳統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80年代比較西化,而90年代又比較傳統了,這從影視作品中顯現出來,90年代幾乎被古裝戲佔領了。這是傳統的復興,是種懷舊的心理觀念,社會意識的懷舊是以社會變革為前提的。
市場化、商品化的原則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90年代在人們思潮的演變中確實存在著傳統的轉向,但當今我們面臨著市場化、商品化、技術化的大環境,說傳統的復興還為時過早。人們並不排除尋求某種傳統的價值,這體現在影視作品中對父親這個形象的塑造及象徵的意義。
中國的影視作品中表達父親這個角色與父子關係很重要,在西方崇尚人與上帝的關係,作為一個**,每個時期都要反思人與上帝的關係。中國的影視作品中處理父親及父子關係有四種模式。第一種是反抗父權,父親是舊勢力的代表,如巴金的《家》,如曹禺的《雷雨》。
第二種是80年代張藝謀的《黃土地》,父親是衰老、愚昧的象徵,是一個弱者。這與五四以後啟蒙運動時期父親象徵的權威與專治,與文革時期對父親的反抗也存在著某種一致性。第三種模式是父與子的關係發生了重要變化,父親成為慈愛、溫馨、懂得生活理念的強者,迴歸傳統的意識於90年代中期開始出現。
第四種以《雍正王朝》為代表的既是君王又是父親的父子關係。父親代表王權、社稷。雍正以忠於王權、社稷、稟承君父旨意,在眾多阿哥爭奪王位中脫穎而出,在治理大清王朝中做出了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其中對雍正的某些描寫也有令人作嘔的。
這些影視作品不只是代表傳統,而且也代表了對傳統的理解方式。時代的進步不在於答覆這種理解,但卻恰恰反映了這種理解的多元化。 傳統的斷裂 首先是開始於隋朝、興盛於明朝的"科舉制度"2023年由慈禧下令廢除,這是我國傳統的大變革。
傳統上的儒者是社會的精英,道德是政治精英的代名詞。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中代表儒者的是烏先生,在關係到雍正安危與前程時烏先生總是出來獻計獻策。儒家多是在文化、品格、價值信念上具有教養的雅士。
儒者層面的興起追溯到科舉制度的興起,其發展與科舉制度的興衰有很大的關係。另一方面傳統與書院的衰落有關。我國的書院始於唐代盛於宋朝,書院集傳授知識與人的教化於一身,在一定意義上說書院是儒者的教堂。
書院裡的師生有一種特殊關係,好的學生往往同老師住在一起。老師從行為與知識兩方面影響教育學生,讓學生聽其言觀其行。後來書院逐漸衰落,到近代康有為在廣東又辦起了書院,對當時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傳統的斷裂也表現在做事的方式發生了根本轉變。問題不在於做什麼,而是怎麼做更有實際意義。過去讀書寫文章很重要,能寫好文章在社會上很有地位。
古代歷來寫文章是少數人的事,也表明是一種特殊的身份。 在中國詞彙中"作家"被解釋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話太沉重了,讓作家擔負起對人教化的使命。寫文章特別是寫重要文章的文人是很少數,與現在網路時代人人都可以在網上來一段不同,是嚴肅的事。
但電子圖書卻給我們帶來很大方便,出現了書籍的大眾化,當我第一次在計算機上讀《四庫全書》時有一種特殊的感覺。 現在是重視知識、告別手藝的時代,知與行、腦與體分離。大工業生產是科學規範了的技術。
生產的產品數量與質量是靠裝置與技術來保證的,而非人工。目前世界上什麼都可以複製,連人都可以"克隆",這不過是時間問題。 傳統的斷裂是自上個世紀的新文化運動、漢字簡化、文革及批林批孔逐漸演進的。
自90年代開始了傳統的轉向與迴歸,但又面臨市場化、商品化時代的挑戰。 傳統的延續及其意義 我不認為傳統已死去,以儒家為代表的傳統有強大的生命力,它不但是地域觀念而且是文化觀念。大工業發展告別了工藝時代,隨著時代的前進,社會、家庭、人事關係都有所改變。
但什麼是一貫的東西?那就是某些根深蒂固的傳統。比如我們的生活,首先是飲食,儘管"麥當勞"、"肯德基"的入侵帶來了快節奏的用餐方式,但現在和將來西餐不能代替中餐及用餐方式,中國推崇美食及美食家是中國人體會品味生活的快樂。
傳統意味著儒家基本教育一種潛移默化的體現,儒學不是一種不可琢磨的玄妙,而且具有大眾性、人民性,尊重生活、尊重常識。 我們稱之為聖人的儒學創立者孔子、孟子,與**教的上帝、伊斯蘭教的真主不同,他們本身就是普通人,過著平凡的生活,而他們的言行卻有著不平凡的意義。儒家告訴我們要尊重自己的生活,始終如一地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世界難道還有比這更高的境界嗎!
儒者以凡俗為神聖,熱情待人、誠信為人,認真對待每件事,盡職盡責。在社會中自己如何成為一個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生活的快樂?這不是虛幻,而是實實在在的生活。
儒家提出的思想,很多是我們民族以至全人類的精神食糧,具有不可滅、不可毀的永恆價值。求採納
2樓:離魂曲
傳統,從某種角度講,就是一個歷史的記憶,它
凝聚了幾代人頭腦中的記憶,它是一種積累,一種精神,一種文化.面對目前浮燥的現實,它格外不入流!可它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所不可缺的,是民族文化發展認同不可或缺的,對動畫片來講也是這個道理.無論從電影學,文學,美學,**學來講,這門綜合藝術多是大有不可遺忘的東西.假如一個民族喪失記憶得了健忘症,特別是領導這個行業的領導是這樣子,那是很可怕的!他本人的素質之低且不去說,但對動畫的發展影響不可小視!
還有那些大學的教授,有的完全是厚今薄古,他甚至於都不好好研究過去!便信口開河大發一通.我在這裡無意把過去說的一切都好!傳統就是過去,但切斷過去是不堪回首的!
是一種幼稚病!
什麼叫做首映,什麼叫做首映
首映指電影上映期間第一場的電影。首映的整個一天稱為首映日。首映顧名思義就是指新拍攝的電影首次公開放映。在首映的當天統計的票房稱為首日票房。擴充套件資料 與上映的相對是下映,又稱下檔,電影發行公司會和電影院線籤電影發行合同,電影上映大多數是一個月。如果電影在一週或三週內上座率相當的低,電影院和院線可以...
什麼叫做異分母,什麼叫做異分母
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數,它們的分母不一樣,就叫異分母。比如說1 3和1 5是異分母內分數,就是分數線下面的數字容不相同,異分母分數進行加減要先通分1 3和2 3是同分母分數,可以直接進行相加減。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同分母。分式中寫在分數線下面的數或代數式叫分母。分母是已知數的分數叫整式,分母是未知數的...
什麼叫做吸收,什麼叫做介電吸收比?
吸收比指的是在同一次試驗中,用2500v的搖表測得60s時的絕緣電阻值與15s時的絕緣電阻值之比。變壓器大修後在進行的電氣試驗專案之一就是測量繞組的絕緣電阻和吸收比。介電吸收比 dar 是測量開始 1 分鐘後的絕緣電阻與 30 秒後的絕緣電阻之間的比率。介電吸收比是指 dar 測量是一種類似極化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