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這首古詩哪句描寫秋天《山行》和《楓橋夜泊》這兩首詩哪一句是寫秋天的

2021-05-27 05:33:10 字數 4482 閱讀 9584

1樓:檾茗蔏菏荼

《楓橋夜泊》中描寫秋天的詩句:「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楓橋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亂後,詩人張繼途經寒山寺時,寫下的一首羈旅詩。在這首詩中,詩人精確而細膩地講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此外,這首詩也將作者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充分地表現出來,是寫愁的代表作。

這首詩句句形象鮮明,可感可畫,句與句之間邏輯關係又非常清晰合理,內容曉暢易解。不僅是中國曆代各種唐詩選本和別集選入此詩,連亞洲一些國家的小學課本也曾收錄此詩。寒山寺也因此詩的廣為傳誦而成為遊覽勝地。

作品原文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白話譯文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 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 半夜裡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2樓:若舞飄逸

《楓橋夜泊》:月落烏碲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3樓:匿名使用者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4樓:匿名使用者

月落烏啼霜滿天,ji

《山行》和《楓橋夜泊》這兩首詩哪一句是寫 秋天的

5樓:匿名使用者

《楓橋夜泊》寫 秋天的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6樓:匿名使用者

《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楓橋夜泊》:月落烏碲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7樓:匿名使用者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8樓:匿名使用者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楓橋夜泊這首詩的內容。

9樓:9點說史

《楓橋夜泊》

唐代: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譯文: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裡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擴充套件資料

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則更蕭瑟些,當時正值唐代的安史之亂,張繼在途徑蘇州城外的寒山寺時,寫下了這首羈旅詩。

詩中通過對月落、烏啼、秋霜、江楓、漁火、寒山寺、鐘聲等多個意象的描繪,精確再現了江南深秋的景色,並由此抒發出了一種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愁悶,是中國唐詩中寫「愁」的代表作。

作曲家王建民根據此詩創作的古箏曲《楓橋夜泊》,則以中國傳統的五聲調式為基礎,並採用了獨特的技巧和方法,緊緊圍繞著一個「愁」宇,使作品既有古樸典雅的意境。

又有現代**作品的時尚,體現出了當代人對詩歌這一傳統藝術的尊重、理解和創新。作品一經推出後,就受到了演奏者和觀眾的普遍認可,是一部難得的當代箏曲佳作。

秋天的夜晚,一艘遠道而來的客船停泊在蘇州城外的楓橋邊。明月已經落下,幾聲烏鴉的啼叫,星星點點的漁火和隱藏在夜色裡剪影般的楓樹,獨自一人在小船裡孤枕難綿,許是思念朋友,許是思念親人,那樣的感覺充滿了中國式的悲涼色彩。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自古以來的中國文人們,常喜歡寄情于山水,特別是在現實中遇到了困境之後,往往喜歡在山水之間尋找寄託和慰藉。

作為張繼來說,當時的唐朝剛剛經歷過安史之亂,自己也在科考中名落孫山,夜晚來到蘇州城外,看到這眼前的景象,不禁聯想到了自己,借景消愁愁更愁。

10樓:匿名使用者

【標題】

楓橋夜泊

【作者】

張繼【格律】

七絕【原文】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②。

姑蘇城外寒山寺③,夜半鐘聲到客船④。

【註釋】

①.楓橋:在今蘇州市閶門外。此詩題一作《夜泊楓橋》。

②.江楓:水邊的楓樹。漁火:漁船上的燈火。愁眠:因愁而未能入睡之人。後人因此詩而將當地一山名為"愁眠"。

③.姑蘇:蘇州的別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楓橋附近,始建於南朝梁代。相傳因唐僧人寒山、拾得住此而得名。

④.孟薰:當時僧寺有夜半敲鐘的習慣,也叫"無常鍾"。

歐陽修《六一詩話》曾雲:"詩人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語病也。如……唐人有云'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說者亦云句則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鐘時。

"《庚溪詩話》於此辨曰:"然餘昔官姑蘇,每三鼓盡,四鼓初,即諸寺鐘皆鳴,想自唐時已然也。後觀於鵠詩云:

'定知別後家中伴,遙聽緱山半夜鍾。'白樂天雲:'新秋鬆影下,半夜鐘聲後。

'溫庭筠雲:'悠然旅榜頻回首,無復鬆窗半夜鍾。'則前人言之,不獨張繼也。

"宋人孫覿絕句《過楓橋寺》:"白首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烏啼月落橋邊寺,倚枕猶聞半夜鍾。

"《詩藪》雲:"張繼'夜半鐘聲到客船',談者紛紛,皆為昔人愚弄。詩流借景立言,唯在聲律之調,興象之合,區區事實,彼豈暇計?

無論夜半是非,即鐘聲聞否,未可知也"。《唐詩摘鈔》:"夜半鐘聲,或謂其誤,或謂此地故有半夜鍾,俱非解人。

要之,詩人興象所至,不可執著。必曰執著者,則'晨鐘雲外溼','鐘聲和白雲','落葉滿疏鍾'皆不可通矣。"

【鑑賞】

這首七絕,是大曆詩歌中最著名之作。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

後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鐘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夜行無月,本難見物,而漁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闐寂之時,卻聞烏啼鐘鳴,如此明滅對照、無聲與有聲相襯托,景皆為情中之景、聲皆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錯落,渾融幽遠,一縷淡淡的客愁被點染得朦朧雋永,在姑蘇城的夜空中搖曳飄忽,為那裡的一橋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風情,吸引著古往今來的尋夢者。

全詩以一愁字統起。《唐詩三集合編》:"全篇詩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說出。

"《磧砂唐詩》:"'對愁眠'三字為全章關目。明逗一'愁'字,虛寫竟夕光景,輾轉反側之意自見。

"《古唐詩合解》:"此詩裝句法最妙,似連而斷,似斷而連。"

【意思】

月亮已落下,烏鴉不停啼叫,秋霜滿天, 江邊楓樹映襯著船上漁火點點,只剩我獨自對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 半夜裡敲響的鐘聲悠揚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裡。

【賞析】

《楓橋夜泊》描寫了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船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遊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深遠的小詩。表達了詩人旅途中孤寂憂愁的思想感情。

為什麼詩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寫了「月落、烏啼、霜滿天」這三種有密切關聯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時大約天將曉,樹上的棲鳥也在黎明時分發出啼鳴,秋天夜晚的「霜」透著浸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瀰漫著滿天霜華。

第二句寫詩人一夜伴著「江楓」和「漁火」未眠的情景。

小結:前兩句寫了六種景象,「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後兩句只寫了姑蘇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鐘聲傳到船上的情景。

前兩句是詩人看到的,後兩句是詩人聽到的,在靜夜中忽然聽到遠處傳來悠遠的鐘聲,一夜未眠的詩人有何感受呢?遊子面對霜夜江楓漁火,縈繞起縷縷輕愁。這「夜半鐘聲」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謐,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詩人臥聽鐘聲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這首詩採用倒敘的寫法,先寫拂曉時景物,然後追憶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鐘聲,全詩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延伸】

鮮為人知的唐代詩人張繼<楓橋再泊>> 唐代詩人張繼留下的詩並不多,但一首《楓橋夜泊》伴隨蘇州城,伴隨寒山寺流傳千年。張繼重遊寒山寺時,又寫了一首《楓橋再泊》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詩文是:

「白髮重來一夢中,青山不改舊時容。烏啼月落寒山寺,依枕嘗聽半夜鍾。」

11樓:匿名使用者

本文主要講了夜晚時,蘇州的景色。

楓橋夜泊中的( )( )這句詩可以看出這道詩是寫秋景的?

12樓:美美的普通小姐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描寫秋景的詩句還有

回:描寫秋天答景色的詩句。

1、《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2、《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唐】劉長卿

古臺搖落後,秋入望鄉心。野寺來人少,雲峰隔水深。

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自今。

祝您生活愉快,望採納。

山行和楓橋夜泊這兩首詩從哪兩個詞能看出是寫秋天的景色

13樓:太虛在此

《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楓橋夜泊》:月落烏碲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14樓:bb機子

太虛在此,你有一個你有一個字寫錯了。

楓橋夜泊。這首詩的意思,「楓橋夜泊」這首古詩的意思是什麼?

作者簡介 張繼,唐朝詩人,生卒年不詳。字懿孫,襄州 今湖北襄陽市 人。公元七五三年考取進士,曾作過鹽鐵判官 檢校祠部郎中,死於今江西南昌市。他寫有不少旅遊詩。有 張祠部詩集 傳世。註釋 楓橋夜泊 夜晚將船停靠在楓橋的岸邊。楓橋 在今蘇州市閶 ch ng 門西七裡地方,原名為 封橋 後因張繼這首詩改 ...

《楓橋夜泊》這詩是什麼季節,楓橋夜泊這首詩,描寫的是什麼季節什麼時間的什麼地方

霜滿天 霜,不可能滿天,這個 霜 字應當體會作嚴寒 霜滿天,是空氣極冷的形象語。根據 唐才子傳 卷三記載,張繼於 天寶十二年 753 禮部侍郎楊浚下及第 也就是說考取了進士。而就在天寶十四年一月爆發了安史之亂,天寶十五年六月,玄宗倉皇奔蜀。因為當時江南政局比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紛紛逃到今江蘇 浙江一...

古詩楓橋夜泊詩人是哪個朝代的楓橋夜泊古詩的作者是哪個朝代的

楓橋夜泊 唐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評詩便要了解作者生平。知道了作者一生際遇才會瞭解他的詩的內涵。張繼,唐朝人,不第書生,生平所著不豐,惟有此詩流傳深廣,所謂 一言動天下 大概就是這樣,這首詩作於作者科場失利返鄉途中,因此詩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淒涼悲苦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