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鹽的味兒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蘇軾的這首詞題為「詠楊花」,而章質夫詞則為詠「柳花」,二者看起來相互牴牾,實則不然。隋煬帝開鑿運河,命人在河邊廣種柳樹,並御賜姓楊,故後來便稱柳樹為「楊柳」。柳花亦被叫作楊花,它實際上是柳絮。
楊花雖然以花為名,但是和人們普遍接受的花的印象不一樣。它細小無華,既無絢目的色彩,又無醉人的芬芳,實在很難真的被當成花來看待。所以作者說它好像是花,卻又不像花。
詞以摹寫楊花的形態開篇,並非直接描寫,卻非常傳神。它寫出了楊花的獨特物性,同時又不僅限於此,作者彷彿在設身處地體驗楊花的命運和際遇。意味深長,空靈飄忽,奠定了全詞的風格基調。
正如劉熙載《藝概》所說:「此句可作全詞評語,蓋不離不即也。」 落花總會令多愁善感的人們傷感憐惜,可是這同樣負著「花」之名的楊花,任憑它怎樣飄零墜落,也沒有誰在意。
「從」,任。「教」,使。一個「惜」字,有著濃郁的感**彩。
「無人惜」,反襯作者獨「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楊花隨風飄飛,離開家園,落在路旁。仔細思量,雖說無情,卻也有它的情思。
楊花飄零,本是習見的自然現象,但作者不說「離枝」,而言「拋家」,不僅將其擬人化,更賦予豐富的內心世界。楊花「拋家」遠行,看似「無情」;而「傍路」又顯出內心沉重、戀戀不捨之意,是為「有思」。 蘇軾信中說作此詞的緣由是因為章質夫出任外官,遠離家人,自己「閉門愁斷,故寫其意」。
因此寫楊花也就是寫宦途漂泊的章質夫,寫千千萬萬離家遠行的遊子。作者一生輾轉各地,對此有著真切而深刻的體驗。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如果說楊花有思,那麼所思為何?
應該是和遊子一樣,思念的是家。對楊花來說,家便是它離開的那棵柳樹。作者由楊花引發的聯想,因而變為對柳樹的想象。
你看,那纖柔的柳枝,就像思婦受盡離愁折磨的柔腸;那嫩綠的柳葉,猶如思婦的嬌眼,春困未消,欲開還閉。「縈」,愁思縈迴。「柔腸」,柳枝柔細,故取以為喻。
「嬌眼」,柳葉初生時,如人的睡眼初展,故稱柳眼。 作者從楊花寫到柳樹,又以柳樹的風姿隱喻思婦的神態,可謂想象奇特,詠物而不滯於物。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這幾句既攝思婦之魂,又傳楊花之神。
遊子遠去,思婦懷人不歸,常引起惱人春夢。柳樹大概也如此吧。在夢中,她追尋千萬裡,好像尋到了夫婿——那遊子一樣的楊花,只是剛要相逢,卻又被黃鶯的啼叫驚醒。
唐人金昌緒《春怨》詩曰:「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作者化用其意。從表面上看,這幾句幾乎都是在寫人,一個女子的無限幽怨,呼之欲出。但細讀之,又不能不說是在寫楊柳。
隨風飛舞、欲起旋落、似去又還,不正是柳絮飄飛的情景嗎?至於黃鶯兒,也應該常常棲息在柳梢頭。作者落筆輕靈,以自己的內心體驗抒寫楊柳,使之成為人的思想情感的載體。
物性耶?人情耶?已經渾然不可分割了。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不必遺憾楊花飛盡,嘆只嘆西園裡百花凋零,難以連綴。作者筆鋒一轉,由楊花的情態轉而為人的惜春傷逝之感。「此花飛盡」,是一花之事;而「落紅難綴」,是一春之事。
待到楊花飛盡時,正是暮春時節,燦爛春光,不復重來。正如杜甫《曲江》詩云:「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 這裡照應開篇「似花還似非花」,又一次將它與花,即「落紅」作了對比。楊花即使飛盡,仍舊不是傷春者憐惜的物件。「不恨」,是承上片「非花」、「無人惜」而言。
其實,這是曲筆傳情。作者寫他人對楊花的態度,表達的仍是自己對楊花命運的關注,看似無情,實則有心。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
一池萍碎 前面既然已經寫到「楊花飛盡」,這首詠物詞到這裡似乎難以為繼了。但作者別開生面,將詞意拓展到又一境界。清晨一場風雨過後,楊花已不見了蹤影。
它在**呢?已化為一池浮萍,花殘身碎。 「一池萍碎」句,蘇軾自注:
「楊花落水為浮萍,驗之信然。」這是古人的一種說法,並不科學。但作為文學特別是作為抒情詩詞,倒也無須拘泥。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此時的春色,假如可以三分的話,那麼兩分歸於塵土,一分歸於流水。「塵土」,是說落花飄零;「流水」,則指楊花落水。總之,春色已盡。
由惜楊花,進而惜春光,詩人的情感袒露無遺。 「春色」居然可以分,這是一種想象奇妙而又高度誇張的寫法。蘇軾曾多次使用,如《臨江仙》「三分春色一分愁」,《雨中花》「不如留取,十分春態,付與明年」等。
在蘇軾之前,已有人這樣寫。如唐代詩人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宋初詞人葉清臣的「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風雨」等,都是經典名句。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細細看來,那水中的浮萍,**是什麼楊花;一點一滴,分明是離人傷心的眼淚。
唐人詩曰:「君看陌上梅花紅,盡是離人眼中血。」作者化用其意。
比喻新奇脫俗,想象大膽誇張,感情深摯飽滿,蘊意回味無窮。 由眼前的流水,聯想到思婦的淚水;又由思婦的點點淚珠,映帶出空中的紛紛楊花。可謂虛中有實,實中見虛,虛實相間,情景交融。
鄭文焯手批《東坡樂府》贊之「煞拍畫龍點睛」。[7]
2樓:匿名使用者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蘇詞向以豪放著稱,但也有婉約之作,這首《水龍吟》即為其中之一。它藉暮春之際「拋家傍路」的楊花,化「無情」之花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復賦物」,幽怨纏綿而又空靈飛動地抒寫了帶有普遍性的離愁。篇末「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實為顯志之筆,千百年來為人們反覆吟誦、玩味,堪稱神來之筆。
上闋首句「似花還似非花」出手不凡,耐人尋味。它既詠物象,又寫人言情,準確地把握住了楊花那「似花非花」的獨特「風流標格」:說它「非花」,它卻名為「楊花」,與百花同開同落,共同裝點春光,送走春色;說它「似花」,它色淡無香,形態細小,隱身枝頭,從不為人注目愛憐。
次句承以「也無人惜從教墜」。一個「墜」字,賦楊花之飄落;一個「惜」字,有濃郁的感**彩。「無人惜」,是說天下惜花者雖多,惜楊花者卻少。
此處用反襯法暗蘊縷縷憐惜楊花的情意,併為下片雨後覓蹤伏筆。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三句承上「墜」字寫楊花離枝墜地、飄落無歸情狀。不說「離枝」,而言「拋家」,貌似「無情」,猶如韓愈所謂「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晚春》),實則「有思」,一似杜甫所稱「落絮遊絲亦有情(《白絲行》)。詠物至此,已見擬人端倪,亦為下文花人合一張本。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這三句由楊花寫到柳樹,又以柳樹喻指思婦、離人,可謂詠物而不滯於物,匠心獨具,想象奇特。
以下「夢隨」數句化用唐人金昌緒《春怨》詩意:「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借楊花之飄舞以寫思婦由懷人不至引發的惱人春夢,詠物生動真切,言情纏綿哀怨,可謂緣物生情,以情映物,情景交融,輕靈飛動。
下闋開頭「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作者在這裡以落紅陪襯楊花,曲筆傳情地抒發了對於楊花的憐惜。
繼之由「曉來雨過」而問詢楊花遺蹤,進一步烘托出離人的春恨。「一池萍碎」句,蘇軾自注為「楊花落水為浮萍,驗之信然。」
以下「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這是一種想象奇妙而兼以極度誇張的手法。這裡,數字的妙用傳達出作者的一番惜花傷春之情。至此,楊花的最終歸宿,和詞人的滿腔惜春之情水**融,將詠物抒情的題旨推向高潮。
篇末「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一句,總收上文,既乾淨利索,又餘味無窮。它由眼前的流水,聯想到思婦的淚水;又由思婦的點點淚珠,映帶出空中的紛紛楊花,可謂虛中有實,實中見虛,虛實相間,妙趣橫生。
這一情景交融的神來之筆,與上闋首句「似花還似非花」相呼應,畫龍點睛地概括、烘托出全詞的主旨,給人以佘音嫋嫋的回味。
本詞構思巧妙,刻畫細緻,詠物與擬人渾成一體,把楊花比喻為一個想離家出走、萬里尋郎的思婦。楊花雖然像花,但沒有鮮豔的色彩,沒有美麗的姿質,沒有人憐香惜玉,任憑它被東風吹落。它離開枝頭,好似孩子離開了家,它傍在路旁,像是無家可歸的流浪兒。
看上去楊花似乎對楊樹無情無義,實際上卻是含有深情。它團團逐隊成球,滾動中損壞了柔腸,它躺在路邊,似在睡覺,聚而又散,散了又聚,像是很困的女子,嬌眼睜睜又閉上眼睡去了。夢中,她隨著春風,萬里漂泊,苦苦尋覓,尋覓情郎。
一陣風起,吹得楊花四散,好似夢中少女,被鶯叫聲喚起。上片以花為人,以人寫花,楊花美人,契合為一。下片抒發傷春惜花之愁。
由「不恨」到「恨」,欲進先退,由楊花到落紅,宕開一筆,而後折回楊花。一夜風雨,早晨雨停時,落花散在泥地、漂在水中,已難以拾起來了。末以點點楊花與離人珠淚渾融為一。
融情於物,以物體情,神來之筆,令人叫絕。全篇賦物言情,虛實相生,筆墨入化,有神無跡。
3樓:時光的銀
水龍吟①
蘇軾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②。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③。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④。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⑤。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註釋】
①水龍吟:調名。首見於柳永詠梅之作。又名《龍吟曲》、《莊椿歲》、《小樓連苑》、《鼓笛慢》、《海天闊處》、《豐年瑞》等。
②從教墜:任(楊花)墜落。
③有思(sì):有情思。
④落紅難綴:落花難於再連線上枝頭。綴:連線。
⑤萍碎:作者《再和曾仲錫荔枝》詩自注:「飛絮(即楊花)落水中,經宿即化為萍。」
①次韻:依照別人的原韻和詩或詞。 章質夫:名栥(jié),字質夫,福建蒲城
人,歷仕哲宗、徽宗兩朝,為蘇軾好友,其詠楊花詞《水龍吟》是傳誦一時的名作。
②「思量」兩句:指楊花看似無情,實際卻自有其愁思。 思:意思,思緒。
③「困酣」二句:用美女睏倦時眼睛欲開還閉之態來形容楊花的忽飄忽墜、時起時
落【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之作。開頭一句「似花還似非花」抓住了楊花的特點,接著以「無人惜」的意脈貫下,提起「無情有思」一篇精神。由此開始,將楊花喻為美人,她正在夢中「隨風萬里」,尋找情郎的遊蹤。
上闋體物,花與人糅合,飽含情愫。下闋就楊花事議論抒情。「不恨」三句,突出傷春幽恨。
花已飄落,斷無重上枝頭之望,最令人傷感。曉雨過後的楊花令人心寒。那流水中化為一池的浮萍,仔佃辨認,不是楊花,分明是離人點點滴滴的眼淚!
蘇軾的《水龍吟》及賞析蘇軾《水龍吟》賞析
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 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 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賞析 這首詞是蘇軾婉約...
比較《八聲甘州》和《水龍吟等健康賞心亭》
宋代詞人柳永的 八聲甘州 上闋鋪寫深秋景象,下闋直抒鄉愁。通過對羈旅行役之苦的形象描摹,真實再現了自己強烈的思歸情緒。王國維在 人間詞話 中評這曲詞 長調自以周柳蘇辛為最工,若屯田之 八聲甘州 格調千古,不能以常詞論之。八聲甘州 之所以寫得 旖旎近情 這與其獨特的抒情藝術 脫換 轉折 懸想等有著密切...
水龍吟》詞中描寫自然景物,是怎樣呈現濃厚的主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寫登高遠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寫遙望北方淪陷區山河的心情。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寫環境和處境。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寫報國無門的幽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詞的上片描繪了那些自然景物?營造出怎樣的意境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上片寫景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