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是哪六國又是現今的哪1些省

2021-03-11 15:34:57 字數 5293 閱讀 3139

1樓:尹

疆域大致在今山東省偏北的大部及河北省西南部。

楚國疆域大致在浙江、四川,山東、福建、江蘇等的部分割槽域。

燕國疆域範圍大致為今天的北京、天津全部,河北、遼寧、山西、內蒙古、朝鮮的一部分。

韓國國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

趙國的疆土主要有當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陝西省東北隅。

魏國疆域為今山西省西南部的河東和今河南省北部的河內,以今山西省東南部的上黨為交通孔道。

具體來說是這樣的:

齊國是周朝的諸侯國,分為姜齊和田齊,疆域大致在今山東省偏北的大部及河北省西南部,東靠海,西南和莒國(莒國為楚國所滅,但是莒國的全境後來為齊國佔領)、杞國、魯國等國接界。北和燕國接界,西和趙國、衛國接界。國都在臨淄。

楚國楚頃襄王十八年之前期,領土周長超過一萬五千裡,從最西南角算起,西至麗水、楚雄、滇池、昭通、宜賓、達州、漢中(石泉以東)、商南、荊紫關、漫川關,北至洛陽、偃師、登豐、長葛、陳留、民權和山東的泰安、萊蕪、臨駒、安丘、膠州。東至山東膠南、日照、江蘇、浙江的東海之濱、直抵福建的福鼎,南至江西的龍南、湖南的宜章、廣東的英德、廣西的梧州、來賓。設有長沙、蒼梧、江南、黔中、巴渝、漢中、新城、許昌、睢陽、徐州、濟寧、莒郡、江東、南陽、壽春、東陽等十六郡。

燕國是華夏族在中國華北和東北地區建立的一個姬姓諸侯國,為戰國七雄之一。開國君主召公奭是西周宗室大臣,與周武王、周公旦同輩(一說是周文王庶子)。疆域範圍大致為今天的北京、天津全部,河北、遼寧、山西、內蒙古、朝鮮的一部分。

韓國(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諸侯國之一,是戰國七雄之一,與魏國、趙國合稱三晉,國君為姬姓韓氏,是晉國大夫韓武子(晉武公叔父)的後代。韓國國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新鄭)。

趙國(前403年 至 前222年),是戰國時期華夏族(漢族古稱)在中國北方建立的一個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疆土主要有當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中部和陝西省東北隅。

魏國是戰國七雄之一,先祖畢公高是周文王的庶子,武王伐紂後封於畢,畢公高的後人畢萬,在晉獻公時封於魏,畢萬的十一世孫魏斯(魏文侯)於公元前403年始封為諸侯。魏國疆域為:今山西省西南部的河東和今河南省北部的河內,以今山西省東南部的上黨為交通孔道。

國都原在安邑(今山西省夏縣)。

2樓:九影聖主

秦都咸陽(今長安) 楚都郢(今湖北荊州) 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附近) 趙都邯鄲(今河北邯鄲) 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 燕都薊(今天津薊縣) 韓都新鄭(今河南新鄭)

戰國的七大國家分別都是現在的**

3樓:9點說史

楚國都城鄢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國為臨淄(山東淄博)。燕國為薊(河北北京一帶)。韓國為宛(今河南南陽)。

秦國為咸陽(陝西)。 魏(都城在今山西夏縣西北,後遷至今河南開封)趙(都城在安邑今山西太原東南,後遷至今河北邯鄲)

戰國七雄是中國古代戰國時期七個諸侯國的統稱。春秋時期無數次戰爭使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到戰國時期,七個實力最強的諸侯國,是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個國家被稱作「戰國七雄」。

在七個諸侯國之中,以秦國國力最強。除秦國以外,其餘六國均在崤山以東。因此該六國又稱「山東六國」。

擴充套件資料

秦並六國

秦國雖然暫受挫敗,但實力雄厚,六國沒有一個能單獨抗秦。秦國統一六國的形勢完全成熟了。公元前251年,燕乘趙國新敗,出兵攻趙,反被趙國擊敗。

然而在秦的威脅下,東方六國又結成暫時的聯盟。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國兵攻秦,敗秦於河外。

公元前241年趙龐暖合趙、楚、魏、燕、韓五國兵攻秦,但為秦所敗。從此,東方六國聯盟不復存在。秦乘勢各個擊破,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統一天下,七國爭雄的局面結束。

經過十幾年的休整,從公元前231年開始,秦國開始統一全國的戰爭,至公元前221年,消滅了其他六國,統一了中國。從此,中國由一個諸侯割據稱雄的邦聯制國家轉變為一個**主義的**集權的郡縣制國家。

4樓:墼餮魍薅

戰國七雄都城

國土位置一覽表 戰國七雄

國名 都城 都城現今所在地 國土在今省份

齊國 臨淄 山東淄博東北 山東、河北的一部分。

楚國 鄢郢 湖北荊州 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一帶,後發展至江蘇、重慶、廣西等地。

燕國 薊 北京 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遼寧的一部分。

韓國 新鄭 今河南新鄭 河南、山西一部分。

魏國 大梁 今河南開封 陝西、河南一帶,極盛時地跨陝、豫、冀、晉、魯、宛六省

趙國 邯鄲 河北邯鄲 山西、內蒙古、河北的一部分。

秦國 咸陽 陝西咸陽 陝西、甘肅、後發展至四川、重慶一帶。

5樓:匿名使用者

吳是長江下游的諸侯國,越為錢塘江流域的國家。

春秋晚期,它們先後在南方稱霸,吳王闔閭(吳王夫差的父王)和越王勾踐是春秋後期的霸主。

燕:都城為 薊, 薊在今北京;

趙:都城為 邯鄲,邯鄲在今河北邯鄲;

齊:都城為 臨淄,臨淄在今山東淄博;

魏:都城為 大梁,大梁在今河南開封;

韓:都城為 鄭, 鄭即在今河南新鄭;

秦:都城為 咸陽,咸陽在今陝西咸陽;

楚:都城為 郢, 郢即在今湖北荊州。

以上是戰國七雄

參考資料:從這個**上可看到戰國地圖的

古代六國時期的地界是怎麼劃分的,都在現今的哪兒?

6樓:愛笑的

戰國時的「山東」指的是崤山以東,今天的山東省指的是太行山以東,兩者不能混為一談。戰國七雄之中,秦國與其他六國以崤山為界,除了秦國在崤山以西之外,其餘的六國均在其東邊。

因此這六國又稱「山東六國」。 山東六國指的是戰國時期除秦國以外的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山東六國與秦國並稱為戰國七雄。

齊國在今天的山東省一帶;楚國在今天的湖北省一帶;燕國在今天的北京市一帶;韓國在今天的河南省一帶;趙國在今天的山西省一帶;魏國也在今天的山西一帶。

擴充套件資料:

一、六國簡介:

六國,故地在今安徽省六安市一帶,音lù。古六國傳為皋陶之後所封之地。六安有皋城,位於六安市區南門。 楚穆王四年,六國被楚國吞併。六國為存續時間最長的方國之一。

二、春秋亡國:

在諸侯爭霸的春秋時期,楚國勢力強大起來。楚穆王四年(公元前622年)滅六,同年被楚國滅亡的還有同為皋陶之後的蓼國。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記載楚成王熊惲二十六年「滅六英」,即在楚成王熊惲二十六年,楚國滅英國與六國。

而《史記·楚世家第十》的記載,楚滅英國確是在楚成王二十六年,但滅六國卻是在楚穆王四年(前622年)。

從禹「封皋陶之後於英、六」,到楚穆王滅六,皋陶後裔在「六」這個地方立國長達約2023年之久,是我國歷史上立國時間最長的方國之一。

楚國滅六後,「六」成為楚的屬邑。

7樓:妖冶蚊子

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張家口應該屬於燕國的範圍。不過各個歷史時期,疆域有所不同,因此有可能在某一時期是屬於趙國管轄的。

戰國從公元前470年至公元前221年,跨度達250年之久,各國疆域是不斷在變化的。

變化最小的應該是齊國吧,佔據今山東大部和江蘇以北的富庶之地,國力較強,且遠離秦國,較少受到戰爭威脅。

楚國世居長江一線,擁有長江以南大片肥沃土地,國力一直比較強勁,且因地勢複雜,易守難攻,因而也較少介入戰爭,原都城郢估計是現在的湖北武漢,轄區一度涵蓋現今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河南,甚至曾包括貴州、四川、陝西、浙江等省的部分。

燕國轄區主要在今河北、北京一帶,也曾管轄今遼寧以西和山西東北部。

韓國在七雄中一度較弱,不過能與六國並稱並延續兩百多年,已屬罕見,並充分證明其策略得當。轄區在今山西以南和河南洛陽一帶,跨黃河。

趙國在戰國初期較強,後衰落被魏取代霸主地位,轄區在今山西中、北部、河北中、南部和內蒙古南部河套平原一帶。著名的長平之戰原址長平,現為山西東南部的高平市(縣級市)長平村。

魏國也曾一度強大,轄區主要在今河南省,也曾轄山西中、南部,山東西部,河北南部,湖北東北部,魏都大梁即今河南開封。秦國的歷程可謂步步為營,逐次推進,這得歸功於秦孝公年間實施將近二十年(前356年--前338年)的商鞅變法,此後秦國曆經幾代君主,無一不堅守法制,這一點成為秦國強大的強勁動力。孝公末期,秦國疆域主要仍侷限於今陝西南部,即咸陽至嘉峪關一線。

至孝公之子惠文王末期,已克巴蜀等地,疆域擴充套件至今重慶和四川東部,陝西北部、湖北西北部和河南西部。至昭襄王末期,楚國獻地之後,版圖空前擴大,已包括今貴州和湖北大部,河南西部、山西西南部。

8樓:郭猛

古代有一個地方叫六國,在現在的安徽省六(念lu 四聲)安市一帶。

六國也指的是戰國七雄中除了秦國以外的另外六個國家:齊、楚、燕、韓、趙、魏

齊國在今天的山東省一帶;

楚國在今天的湖北省一帶;

燕國在今天的北京市一帶;

韓國在今天的河南省一帶;

趙國在今天的山西省一帶;

魏國也在今天的山西一帶。

戰國時期的趙、齊、燕、秦、楚五國,現在分別指的是**?

9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七雄指歷史上東周戰國時期七個最強的諸侯國的統稱。春秋時期無數次戰爭使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到戰國時期實力最強的七個諸侯國分別是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個國家被史家稱作「戰國七雄」。

七個諸侯國之中,除秦國在崤山以西之外,其餘六國均在其東。因此該六國又稱「山東六國」。

都城:國名||都城||現今所在地

楚國||鄢郢||湖北江陵西北

齊國||臨淄||山東淄博

燕國||薊 ||河北北京一帶

韓國||新鄭 ||今河南新鄭

秦國||咸陽||陝西

魏國||大梁||前都城安邑在今山西夏縣西北,後遷至今河南開封趙國||邯鄲||都城在安邑今山西太原東南,後遷至今河北邯鄲

10樓:學會只爭朝夕

趙:都城在安邑今山西太原東南,後遷至今河北邯鄲齊:都城為 臨淄,臨淄在今山東淄博

燕:為薊河北北京一帶

秦:為咸陽(陝西)。

楚:都城鄢郢(今湖北江陵西北)

六國分別是:齊、楚、燕、韓、趙、魏

11樓:不敗頑童

楚國||鄢郢||湖北江陵西北

齊國||臨淄||山東淄博

燕國||薊 ||河北北京一帶

韓國||新鄭 ||今河南新鄭

秦國||咸陽||陝西

魏國||大梁||前都城安邑在今山西夏縣西北,後遷至今河南開封趙國||邯鄲||都城在安邑今山西太原東南,後遷至今河北邯鄲

秦滅六國的時間,戰國時期 秦滅六國的順序及時間?

秦王政一十五年 前230年 內史騰率兵滅韓國,俘韓王安,所得韓地置潁川郡,韓亡。秦王政一十七年 前228年 秦軍攻入趙國國都邯鄲,趙王遷被迫降秦,趙破。秦王政一十八年 前227年 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未遂,秦王立即派王翦領兵攻燕。秦王政一十九年 前226年 王翦攻破燕都薊,燕王殺太子丹求和,燕破...

秦滅六國的順序和時間戰國時期秦滅六國的順序及時間?

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罷黜呂不韋,親自執政,開始謀劃吞併六國的戰爭。其作戰的總謀略是由近及遠,先取趙國 魏國 韓國,再取燕國 楚國 齊國。公元前236年派王翦 桓率軍攻趙,公元前229年滅趙。在秦國攻打趙國時,鄰近的韓國懼怕秦軍聲威,於公元前231年向秦軍請降。秦國受降後,把韓地劃為川郡,韓國亡。...

春秋戰國文字介紹春秋戰國時期六國文字有哪些

戰國文字,是戰國時期不同地區使用的漢字的統稱。是指春秋末年至秦統一以前這段歷史時期內,齊 燕 韓 趙 魏 楚 秦等國曾使用過的一種古文字。它是漢字發展史中上承春秋金文,下啟秦漢篆隸的重要環節。春秋戰國文字介紹 春秋戰國時期六國文字有哪些 戰國文字可以分為 六國文字 和 秦國文字 兩大系統。六國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