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大耳日孟德
這東西不好說吧,個人觀點太強。
從書法角度上講,啟功老師的字,回比較修長,清瘦,字答體也很靈動,有書卷氣。啟功老師的字也是集各家所長,自創的啟功體,也是他成就的標誌。 但是他的字 比較易學,容易被人臨摹,不比其他 王 歐趙顏柳 等字型,沒個幾年功夫,臨都不像的,但是啟功體,練3,5幾個月可以神似。
但是他的字比王,沒有王的結字俊美,瀟灑俊逸。比柳,感覺又少了柳的骨頭,比顏,少了顏的大氣。但是他的字也是開創一代字型,讓後臨摹,學習,讓人感覺很舒暢,可能這就是啟功體的特點。
從成就上來說,因為他是近代,近代書法比起古代有不少的差距,拿他和古代大家比,有點過了。他本身也是書協主席,字也會有點過於炒作。藝術品本來就是存世越少越珍貴。
所以近代他很火。在書法史上,他因為啟功體,也能有一席之地,只是比起古代大家有一定差距,要知道中華幾千年,能自創書法體的就那麼幾個。個人不喜歡他的字型,但是還是比較崇拜他對書法作出的貢獻,以及對書法的理解和感悟。
2樓:匿名使用者
啟功的字不叫書法,因為沒有一點筆法,筆法是書法的核心和精髓,也就是啟功根本就沒有基本功。
3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感覺他書法不錯,比王羲之的稍好
如何評價啟功和林散之的書法成就,放到歷史長河中看誰更高一些
4樓:初級提問者
很多時候,高下不大容易比較。
你問我顏真卿和懷素,高下如何分,我說不出。
啟功和林散之,在近百年裡,都能躋身一流。
這個一流不是少數的一兩個人,而是一大幫人。就像昭和時代的圍棋高手,九段的人不在少數。而近百年書法史不一樣的是,沒有吳清源那種人,可以很明顯地把其餘人打降半級。
而且,近百年一流,放在歷史上,恐怕最多是二流。(其實,恐怕兩字都可以去掉。)
林散之的成就固然高,但也因為離奇的身世,以及字本身的卓然不同,有被高估的成分。
啟功恰相反,因為他的字看起來太溫潤,太通俗,有被低估的成分。
這樣,綜合起來看,可能普遍會覺得林散之比啟功的成就高。
啟功早擅大名,且常常不拒絕為別人題字,以至他的字太常見。大家可能會覺得他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啟功這點是吃虧了的。
而林散之早年不出名,晚年暴得大名,大家可能會認為他是實力派,殺出來的。而真正懂林散之好處的人,也不多。倒是模仿林字騙錢的,很多。(當然,仿啟功字騙錢的也很多。)
綜合來說,林散之在創新方面的成就,要大過啟功。尤其是墨法上的創新。啟功在理論研究上的貢獻,要大過林散之。
(因為林散之的研究心得,箇中三昧很難複製給別人。別人模仿林散之,又容易畫虎類狗。)
5樓:陳小懿的往事
評價林散之
林散之俗稱,草聖,這個名頭是日本人給他封的。十分準確。老先生晚年的大草作品可以比肩古人。可以說是很大的財富
啟功名氣很大,很大,但是字不配位。他的書風來路是靈飛經一類的秀婉的楷書。只能算作是書匠,和一流大師相比,勉強稱家。
放在歷史的長河中看待,林散之的水平遠遠超過啟功
如何理解和評價啟功先生的書學思想和書法藝術實踐?
6樓:匿名使用者
啟功先生是當代著名的國學大師。先生學識淵博,在書法方面,被尊為書壇泰斗,從理論到實踐,都堪稱一代宗師。他的許多精闢論述,澄清了書法史上的錯誤和誤解。
啟功先生認為:「古代論書法的文章,很不易懂。原因之一是所用比喻往往近於玄虛,即使用日常所見事物為喻,讀者的領會與作者的意圖,並不見得都能相符。
原因之二是立論人所提出的方法,由於行文的侷限,不能完全達意,又不易附加插圖,再加上古今生活起居的方式變化,後人以自己的習慣去理解古代的理論內容,以致發生種種誤解。」
自古以來的書法理論著作,大多給人感覺過於神祕,其中的用詞比較古奧,後人在研讀時,經常產生一些誤解。即使是一些歷史上著名的書家,對同樣的問題也常有不同的理解。對於一些有修養的人,即便能夠讀懂,但到了實踐上也不知如何表現,以至於很多人穿鑿附會,使一些問題變得越來越神祕,給學習書法的人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使他們多走了許多彎路。
啟功先生曾說「幼年也曾習聞過那些被誤解而成的謬說,也曾試圖重新作比較近乎情理的解釋,不敢自信所推測的都能合理,至少是尋求合乎情理的探索。」先生在很多方面的論述都體現了這一思想。下面我僅從啟功先生對於執筆法的論述來進行分析。
執筆是寫字時最先要掌握的,歷史上關於執筆的理論有很多,雖不盡相同,但對於執筆時要「指實掌虛」,卻是幾乎所有人都認可的。可是很多人將「指實」理解成了手指要緊緊的捏住筆管,越用力越好,啟功先生針對這一現象說:「不知從何時何人傳起一個故事,《晉書》說王獻之六七歲時練寫字,他父親從後拔筆,竟沒拔了去。
有六七歲的兒子的父親,當然正在壯年,一個壯年男子,居然拔不動小孩手裡的一支筆,這個小孩必不是『書聖』王羲之的兒子,而是一個『天才的大力士』。這個故事,至今流傳,不但家喻戶曉,而且成了許多家長和教師啟蒙的第一課,真可謂流毒甚廣了!」
正是基於《晉書》上記載的這件事,歷史上很多人認為執筆越緊越好。王澍說:「執筆欲死,運筆欲活。
」這句話讓人很難理解,操作起來更讓人無所適從。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說:「筆即左偃,而中指力鉤,則小指易於入掌,故以虛掌為難,然名指如桅之拒帆,而小指如桅點之助桅,故必小指得勁,而名指之力乃實耳。
」他雖然肯定了「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但又把問題看得過於僵化和機械了。啟功先生形象地把他的這種執筆方法叫做「豬蹄法」。
對於《晉書》上記載的這件事,蘇軾是這樣看的:「獻之少時學書,逸少從其後取其筆而不可,知其長大必能名世。僕以為知書不在於筆牢,浩然聽筆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為得之。
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取者,獨以其小兒子用意精至,猝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筆。不然,則是天下有力者,莫不能書也。」周星蓮亦云:
「王獻之少時學書,右軍從背後取其筆而不可,知其長大必能名世。蓋謂初學時著意在筆,非謂用筆宜緊也」。
啟功先生贊成這種說法,認為「蘇軾的見解可謂精闢之致」,王獻之的筆沒被抽出,是由於小孩子伶俐和專心的結果,並不是由於執筆緊,更不能說明執筆愈緊愈好。
對於執筆的鬆緊問題,蘇軾說:「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米芾雲:
「把筆輕,自然手心虛,振迅天真,出於意外」。周星蓮在《臨池管見》中說:「總之執筆須淺,淺則易於轉動。
」再請看啟功先生下面的幾則關於執筆的論述:「我覺得執筆和拿筷子是一樣的作用,用筷子能如人意志夾起食物即算拿對了,筆能如人意志在紙上劃出道來,也即是執對了。」
「執筆要鬆,自指尖、手腕、肘、肩、無一處用力才好。當然鬆到拿不住筆、使不開筆也不行,但不要有半分『僵勁』。懸腕懸肘等說也不必管,手無僵勁,寫熟了,自己也忘了手在懸著沒有。
古代有一個大鬍子的人,有人問他睡覺時鬍子在被裡被外,他原來並沒注意過,經這一問,注意答案,一夜沒睡著覺。用筆也是如此。」
自唐以來,書家就非常重視執筆,也存在一些爭論,像什麼單鉤、雙鉤、龍睛、鳳眼等等,啟功先生在執筆的細節上沒有深究,這並不是他對這些理論的否定,從啟功先生生前的錄影資料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執筆姿勢是標準、傳統的「五字執筆法」。那麼為什麼啟功先生不詳細講解具體的執筆方法呢?
其一,各種執筆方法,不管是古代還是近現代的書家都有過詳細地講解,啟功先生也遇到過一些爭論,先生以為這些爭論「已為大多數有經驗的書法家所明白,無須多談,也不必細辨,都知道其中由於許多誤會,才造成一些不切實際的定論,這已不待言」。其二,就是先生是專門針對有人在實踐時過於斤斤計較如何執筆,以至於機械,僵化,注意力沒有集中在更重要的環節(用筆、結構、章法)上。先生曾說:
「據我個人的看法,手指執筆,當然是寫字時最先一道工序,但把所有的精神全放在執法上,未免會影響寫字的其他工序。」因此先生認為這些問題「按各個人的生理條件、使用習慣,講求些也無妨礙,但如講得太死,太絕對,就不合實際了。」可見啟功先生的出發點始終是實踐,他的論述充分體現了先生自然、通達的書學思想。
對於一直就有很多爭論的關於執筆的高低、要不要提腕、懸肘等問題,啟功先生認為可以根據所寫的字大小來定,有一種既科學又實用的方法:
「書寫落筆之前,先用筆向空畫個圈圈,所要寫的字,以不超出這個圈圈範圍之外,那麼就說明你這時執筆的高低,提不提腕,懸不懸肘,是符合要求的自然的。如劃一小圈,即使腕貼紙上,也能劃出;如劃一大圈,腕肘不提起,是劃不成的。所以寫字時腕肘是否該懸,懸到什麼程度,並無固定標準,應該隨著需要而定。
只要我們通過反覆實踐,執筆正確方法就能解決。」
啟功先生的論述始終是基於方便操作,讓學習者從心理上到實踐上達到一個放鬆的狀態。他並沒有完全否定前人的說法,比較起來,他的觀點更科學,合理,更加易於操作,並且強調要通過反覆實踐來掌握正確的方法,具體的怎麼執筆,哪個手指是什麼樣子,「偃、壓、勾、格、抵」又做何解釋,先生都沒有深究,一句話,要自然靈活,便於書寫就好。
啟功先生對古人所說的「指實掌虛」作了科學的分析和解釋:「『指實』『掌虛』之說,是一句駢偶的片語,指與掌相對言,指不實,拿不起筆來;它的對立詞,是『掌虛』。甚至可以理解為為了說明『掌虛』的必要性,才給它配上這個『指實』的對偶詞。
『實』不等於用大力、死捏筆……有人把『指實』誤解為用力死捏筆管,把『掌虛』說成寫字時掌心處要能攥住一個雞蛋。諸如此類的附會之談,作為諧談笑料,固無不可,但決不能信以為真!」
在談到寫字時,是否必須懸腕的問題時啟功先生說:「古人席地而坐,左執紙卷,右操筆管,肘與腕俱無著處。故筆在空中,可作六面行動。
即前後左右,以及提按也。逮宋世既有高桌椅,肘腕貼案,不復空靈,乃有懸肘懸腕之說。肘腕平懸,則肩臂俱僵矣。
如知此理,縱自貼案,而指腕不死,亦足得佳書。」
啟功先生認為執筆不能過緊,要自然,不要做作,不能機械的按照古人方法去做。他對執筆,懸腕的問題的認識是十分靈活與通達的。他從書寫方式的歷史演變著眼,認為書法的自然源於執筆法的自然,對問題的分析科學、合理,讓人信服。
雖然啟功先生強呼叫筆不要用大力、死力,但從不把問題說的太絕對,他也說過:「用筆當然不是要用大力、死力,但腕力強的人,行筆時,不至疲軟,寫出、畫出的筆劃,自然會堅挺的多。」
「關於用筆的格言,有『指實掌虛』之說,如果無名指蜷向掌心,掌便不夠虛了。但這只是一般的道理,在腕力真強的人,寫字用筆的動力,是以腕為樞紐,所以掌即不夠虛也無關緊要了。」可見先生看問題是相當的通達、自然、辯證。
眾所周知,啟功先生提倡學書要看墨跡,「學書別有觀碑法,透過刀鋒看筆鋒」、「師筆不師刀」是啟功先生著名的書學觀點,據此有人認為啟功先生全盤否定碑學,但他還說過:「如果書家真能把古代碑刻中的字跡效果,通過毛筆書寫,提煉到紙上來,未嘗不是一個新的書風。」可見啟功先生看問題並不偏頗,從中依然透出了先生自然通達的書學思想。
如何客觀評價SPAC,如何客觀評價希特勒
所謂spac 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 就是在境外成熟市場上近年來由市場發明出來的一種收購工具。和一般先有業務後上市的公司不同,這類公司設立即發行上市,以募集到的現金來收購一家或多家業務相關的公司。如果收 購失敗,spac會退市 清算並向股東返還現金。在...
書法家啟功有哪些徒弟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的弟子都有誰
書法家啟功的 有兩位分別是 1 李洪海。七十年代師從啟功先生,經先生把腕,形成內緊外拓 疏密相間 骨勢清秀 精美灑脫的書風。篆刻作品從習篆字入手,進而臨刻古璽漢印 心追手摩 耕石不懈,治印章法變化多姿,古典雅麗。2 張雪明。師從啟功,劉炳森諸先生。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大學文化,教書十年。根據我們家族...
如何客觀公正的評價自己,如何客觀公正的評價魯迅先生
只能說一般般。形結構還有一些問題。另外筆鋒太過尖銳,建議稍微圓潤一點。不要拿寫毛筆字的寫法寫鋼筆字。每個人都免不了要推銷自己,在 社會上扮演一定的 角色,而推銷是否成功,關鍵在於我們能否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己。那麼,我們是如何進行自我評價的呢?以人為鏡 是人們獲得自我評價的主要途徑,人們總是以 周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