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戲》概括和感受,《社戲》100字概括和300字感受

2021-03-12 19:10:33 字數 1679 閱讀 6906

1樓:嵐色☆水晶

戲並不好看

bai,但卻包含著作du者深深的思鄉zhi之情.《社戲》是魯迅先生dao的代表作專品之一,作於2023年10月,作者屬少年時代在農村看社戲經久不忘,到了成年,在北京看的京戲卻索然無味。作者在回憶對比中讚美了農民子女的優秀品質,給讀者留下了質樸,溫厚,可愛的農村小朋友的形象,農村是作者少年時代的樂土,可以不必讀書,可以釣魚放牛,可以看社戲,作者描摹出孩子的真實心理。同時,作品的心理描寫也非常出色,如對看社戲僱不到船時的急切和有船時的輕鬆兩種心情,刻畫的真切動人。

作品對人物的刻畫,相當生動形象,展示了其個性:雙喜熱情、機靈,直率;阿發無私、能幹;六一公公純樸,大度,都只用寥寥幾筆便勾畫出了他們各自的特徵。作者用抒情的筆語寫自然山水景緻,諸如豆麥和水草的清香,月色的朦朧,笛聲的宛轉悠揚,營造了一種恬靜淡雅的夜景,給作品增添了魅力,作品還描寫了淳厚的民風。

演社戲看社戲的習俗風情都發出濃厚的鄉土氣息,民風的描述起了陪襯作用,使作品讀來饒有情趣,親切感人

《社戲》魯迅:請概括出這篇課文的發展情節?

2樓:吉楚赫靜

本文分為三個層次:

1,盼看社戲

2,去看社戲

3,換年社戲

其中第二層可分為:戲前波折

夏夜行船

船頭看戲

歸航偷豆

本文主要內容:

以"社戲"為線索,回憶了美好的童年往事,刻畫了一群栩栩如生的農家孩子的形象,表現了勞動任命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美好品質.

主要講魯迅童年在家鄉的趣事和家鄉的民俗風情,反映了魯迅對故鄉的熱愛,對美好童年的嚮往

社戲》全文原有前後兩個部分,課文節選自後一部分,描寫作者幼時一段看社戲的往事,表現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

童年對許多人來說,是快樂美好的,是一段難忘的體驗。在**後回憶往事時,對當時的人和事,更是懷著一種浪漫的情感。本文作者塑造了一群淳樸可愛的農村孩子的形象,如雙喜、阿發、桂生等。

這些小夥伴聰明活潑、膽大心細、熱情友愛。「我」看不成戲,「他們都嘆息而且表同情」;開船時「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艙中,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萬一;看戲時桂生殷勤地為「我」買豆漿舀水;回家的路上阿發以「我們的大得多」為由,建議去「偷」自家的豆。這些都是他們純真童心的突出表現。

雙喜是小夥伴中「最聰明的」,好像小夥伴的小領袖一般,他的性格也表現得最為突出:他心細如髮,聰明伶俐,當「我」看不成戲,「急得要哭」時,雙喜馬上能想出「好主意」,並且能舉出讓「外祖母和母親也相信」的理由;鐵頭老生夜晚不翻筋斗,「我」很失望,雙喜又用「誰肯顯本領給白地看」來安慰「我」,表現了大哥哥般的親切體貼;他能拿主意,當老旦唱個沒完沒了,大家都已經厭倦但又不好說回去的時候,又是他提議回家;回程時大家偷阿發家的豆,雙喜後又勸止大家「再多偷,倘給阿發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說明他善於為他人著想。

本文的景物描寫極具特色。作者採用寫意筆法,從色彩、氣味和聲響等方面,描繪了月夜行船、船頭看戲、午夜歸航這幾個畫面,情景交融,充滿水鄉特色。色彩如豆麥的「碧綠」,遠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潔」,漁火、燈光的「紅」,航船的「白」;氣味如豆麥和水草的「清香」等;聲響如船行的「潺潺」聲,孩子們的笑聲,橫笛的「宛轉,悠揚」,諸方面寫得簡潔乾淨,生動傳神。

作者還運用各種比喻、擬人等手法,如表現船行之快,用遠山來陪襯,「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直接描寫船,「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揹著一群孩子在浪花裡躥」,化靜為動,增強了景物描寫的效果。

朝花夕拾每篇概括,朝花夕拾每篇100字概括,要全部

1 狗 貓 鼠 在這篇文章裡,魯迅先生清算貓的罪行 第一,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 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 第三,它老在配合時嗥叫,令人心煩 第四,它吃了我小時候心愛的一隻小隱鼠。雖然後來證實並非貓所害,但我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何況它後來確實吃了小兔子!這篇文章取...

歷史故事簡要概括,歷史故事簡要概括100字?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藉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 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

童年的概括用謝謝,童年的概括用100字謝謝

池塘邊的鞦韆上。童年 的主要內容 50 100字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主人公阿廖沙7 12歲在讀小學時候的事。在20世紀70年代那個特定歷史時期,與惡劣的環境博弈,和殘酷的家暴抗爭,爭取盡情玩耍的權力,宣洩精力過剩的童年,走出一條自我性格養成之路的奇特經歷。讀了這本書,感受到阿廖沙的不幸,他的外祖父那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