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語者無語
共兩部分,摘自不同地方,只能初見一些情況,可能離你的要求還比較遠:
一、李自成離開商洛,到河南的時候,河南正發生一場大旱災,成千上萬饑民到處流亡。李
自成一到河南,饑民聽到李闖王出山的訊息,紛紛前來投奔。
有一天,一群饑民擁著一個讀書人模樣的青年來找闖王。李自成詢問來歷,知道那青年
名叫李巖(又名李信),剛被大家從河南杞縣牢裡救出來。
李巖本來是杞縣地方一戶富戶人家的兒子。前幾年,當地災荒鬧得凶,好多農民斷了
糧。李巖拿出家裡的一些糧食,接濟斷糧的窮人。對於一個富戶子弟來說,這樣做是少見的。
所以,窮人們覺得李巖為人不錯,稱呼他「李公子」。
杞縣連年災荒,窮人已經苦得過不了日子。但是,縣官照樣派差役向窮人逼稅逼債。李
巖怕逼出事來,去見姓宋的縣官,勸他暫時停止徵稅,還希望他撥出一部分官糧借給饑民。
縣官對李巖說:「上司向地方派軍餉,催得緊。我不問他們要稅要租,拿什麼交帳。再
說,官倉裡的糧食早就空了,拿什麼借給饑民。要借,只有請你們幾家富戶人家出糧了。」
李巖見縣官不答應,回到家,開啟自家的糧倉,把二百多石糧食拿出來讓饑民分了。
鬧饑荒的百姓見李公子肯捐糧,很高興。但是受災的百姓多,光李家捐糧也不頂事。有
人想個主意,聚集幾十個人到別的富戶人家去**,要他們學李家的樣兒。
那些富戶人家不但不同意,反而向上門的饑民瞪白眼,說家裡根本沒糧。饑民一氣之
下,鬧了起來,衝進一個富戶的糧倉,把他家的糧食分了。
富戶們發了慌,紛紛向縣官哭訴。縣官說:「這不是反了嗎?」立刻派了幾名差役拿著
他的令牌前去制止,還揚言說,如果再聚眾要挾,一定要重辦。饑民們正在氣頭上,哪怕你
縣官硬壓。他們揪住差役,把令牌扔在地上,砸得粉碎,還擁到縣衙門前,嚷嚷說:「我們
沒有糧,早晚得餓死,不如跟你們拼了吧。」
縣官一聽饑民要暴動,嚇得躲在縣衙裡不敢出來。他一想,還是李巖跟饑民有點來往,
就趕快派人把李巖找來,請他想個辦法。
李巖說:「你要不出亂子,只有趕快停止逼債,勸富戶人家捐糧。」
縣官沒辦法,只好勉強答應。聚集在縣衙外的饑民聽說李巖已經說服縣官捐糧,才平息
了氣憤。有人說:「大夥先回去吧。要是過幾天再不見他們拿出糧來,再找他們算賬!」
哪料饑民一散,縣令就翻悔了。他想,不向饑民逼稅,雖然解了眼前的急,可上司催起
來怎麼辦,自己的烏紗帽還保得住?他左思右想,就恨起李巖來,認為現在饑民鬧得這樣
凶,全是那姓李的惹出來的。他立刻叫個辦案的師爺寫了一份公文給上司,誣告李巖收買民
心,想要造反。
這訊息洩漏了出來,人們都替李巖擔心。附近林子裡,有一支農民起義隊伍,帶頭的青
年女子,是江湖上賣藝的,人們叫她紅娘子。紅娘子平時聽到李巖捐糧救災的事,十分欽
佩,現在聽說李巖有遭害的危險,就到李巖家裡,把李巖帶到林子裡躲避。
李巖開始並沒弄清紅娘子的本意,後來一聽紅娘子要把他留下,參加起義隊伍,就不願
意。沒多久,從紅娘子那裡偷偷地跑了回來。
李巖一回家,那如狼似虎的差役早就帶著腳鐐手銬等著他,一見李巖,就七手八腳把他
銬了起來,帶回縣衙審問。
杞縣的百姓聽到李巖**,說:「李公子坐牢,咱們難道能眼睜睜看他受苦不去救他?」
紅娘子聽到訊息,也帶著隊伍來了。一大群饑民跟著她,拿刀的拿刀,使棒的使棒,一
起攻打縣衙門。
縣官和差役一看起義隊伍人多勢大,料想抵擋不住,都溜走了。紅娘子和饑民一起,打
開牢監,把李巖救了出來。
到了這步田地,李巖覺得回家也沒有出路,才聽從紅娘子的勸告,跟起義的饑民一起投
奔李闖王。
李自成弄清了李巖的情況,知道李巖雖然是富戶人家出身的讀書人,也是個受**的;
再說,起義軍正需要找個謀士,就把李巖留在營裡。李巖也早就知道李自成是個很有抱負的
英雄,也就一心一意幫李自成推翻明王朝。
起義軍隊伍壯大以後,李自成著手整頓部隊,嚴肅紀律,還接受李巖的建議,提出「均
田免賦」(「賦」就是稅收)的口號。李巖派出一批起義兵士打扮成商人模樣,混進官軍佔
領的城裡,逢人就宣傳:「李闖王帶的隊伍是挺講紀律的,不殺人也不搶東西。」人們對官
軍的殺人搶劫,早就恨透了。現在聽說李闖王的隊伍紀律嚴明,自然向著李闖王了。當地的
農民還傳唱著一些歌謠,也是李巖編的:
吃他娘,穿他娘,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
朝求升,暮求合(一升的十分之一),近來貧漢難求活。
早早開門拜闖王,管教大家都歡悅。
李自成的起義軍受到人民的支援,在殺死福王朱常洵之後,又在河南接連打了幾個大勝
仗。公元2023年,李自成攻破潼關,打死明朝督師、兵部尚書孫傳庭,沒多久就佔領了
西安。二
李自成為何要殺謀士李巖?
明末爆發了李自成農民起義。在李自成的起義隊伍中,有一位著名的謀士李巖,他提出「迎闖王,不納糧」的口號,為起義部隊贏得了民心。對李巖的結局,《綏寇紀略》中作了記載:
定州失敗後,有人說河南全境都向明朝軍隊投降了。李自成大驚失色,同部下商議對策。李巖主動請纓,願意親率兩萬精兵,趕到中州,附近的郡縣一定不敢再輕舉妄動,就是有敢**者,也能及早收拾它。
另一謀士牛金星要闖王答應李巖的請求,闖王當時沒有回答。不久,闖王恐怕李巖另有所圖,這時牛金星向闖王進言,要尋找機會除掉李巖,得到闖王首肯。第二天,牛金星以李自成的名義召李巖到軍營中飲酒,安排伏兵在營中隱蔽處,李巖和他的弟弟李年同時被擒殺。
這段記載雖有首有尾,但對李自成殺害李巖的原因交待得並不清楚。「恐怕李巖另有所圖」究竟是何意?也許從李巖的身世能看出一點端倪。
據正史記載,李巖原名李信,河南杞縣人,明朝兵部尚書李精白之子,參加科舉考試得中舉人。因為力勸當地官府停徵苛捐雜稅,並拿出家中存糧賑濟災民,得罪了地方**和豪紳,**入獄。李自成部隊攻破杞縣時,被救出獄,因而投降李自成,後因功績被封為將軍。
從史料記載看,李巖出身於顯赫的家族,與農民起義軍本來就是不同的階級出身。開始時他可能因為才能而得到李自成賞識,但李自成終究是農民出身,有其階級保守性。後來李巖越是顯露才華,他越是不高興,甚至懷疑有一天李巖會取自己而代之,因而動了殺機。
當然,這樣解釋李自成為什麼殺害李巖不足為據,僅僅是猜測之辭。
2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2023年(明崇禎十七年)3月,中原大地上一片刀光劍影。首先是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在攻佔了西安後,一路摧枯拉朽,經山西,出居庸關,居高臨下攻下了北京城,明王朝宣告滅亡;其次是鎮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開啟了東北的大門,引清兵入關,鎮壓了明末農民起義軍,滿族貴族建立了清王朝,使得中國歷史翻開了清初的一頁。封建文人在劫餘亂後,紛紛著述,開始了對明末歷史的追述和研究。
這些封建文人,或直筆,或增飾、或以聞傳訛、或相互牴牾,終於留下了諸多疑案。關於大順軍李巖其人,即因史籍記載的不同,300多年來,域以為「子虛烏有」,或以為確有其人,眾說不一。
持肯定意見者認為,諸多正史、野史、筆記、**,都比較一致地肯定,李巖原名李信,河南杞縣舉人,是魏忠賢黨羽、明朝兵部尚書李精白之子。崇禎時,因魏忠賢案,李精白入獄判刑,李巖即家居未仕,人稱李公子。時值河南大旱,災民惶惶呼救,李巖遂力勸杞縣府宋知縣停徵賑濟,又出慄賑災,被誣下獄。
後又被災民攻破縣城,劫獄後,殺知縣,逼上梁山,投奔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李自成用為謀主,賜名李巖。
關於李巖投奔李自成起義軍一事,無名氏《檮杌近志》有傳奇式的記載,不妨迻錄於此:「崇禎末,流寇四起,繩妓紅娘子亂河南,虜杞縣舉人李信去,強委身之。信不從,逃歸。
有司疑信,執下獄。紅娘子來救,城中民應之,信仍歸紅娘子。遂與李自成約為兄弟,決意為逆。
李信妻湯氏勸不聽,縊於樓,面色如生,不知何時死。」李巖入李自成軍後,曾薦河南盧氏舉人牛金星,牛又薦舉陰陽先生宋獻策。李巖勸李自成「尊賢禮士,除暴恤民」;攻下北京後,又派兵保護明懿安太后和河南狀元劉理順,藉以穩定社會秩序和收買人心。
其最後被殺,是牛金星讒言的結果。
史家們認為,上述史籍的作者,大多是治學嚴謹、頗有影響的學者,如顧炎武,他在《明季北略》中也肯定了李巖其人其事,他的記載應該說是可信的;又如《明史》,亦應視為信史,記載李信入夥李自成起義事也頗為細。這是其一;其次,上述史籍的成書時間,大多是在清順治和康熙年間,距大順軍的失敗時間不遠,作者完全有條件廣泛接觸當時曾親歷其事、親見親聞的當事人,故李巖確有其人,應是可信的。近人郭沫若、范文瀾等均持這一觀點。
持不同意見、最早提出此案的是清初學者鄭廉。他在《豫變紀略》中說:「杞縣李巖,則並無其人矣。
予家距杞僅百里,知交甚夥,豈無見聞?即不幸而陷賊者,亦未聞賊中有李將軍杞縣人。不知《明季遺聞》何所據而為此也。
而《流寇志》諸書皆載之,不知其為烏有先生也。」此後,論者從李巖的籍貫、家世及其在杞縣舉義的事蹟等方面作了考察後認為李巖確無其人。證據之一是:
除《豫變紀略》的作者、「距杞僅百餘里」的鄭廉否認李巖外,清初河南《杞縣誌》、《開封府志》的纂修者也否認杞縣有李巖其人;第二,李精白不是杞縣人,而是穎州(今安徽阜陽)人。無論是在做官、還是削職之後,其均未遷居杞縣;第三,李巖不是李精白之子。這一點,在《杞縣誌》和《潁州府志》中均有記載;第四,李巖在杞縣勸賑舉義的事蹟,也屬虛構。
因檢諸史乘,崇禎時的杞縣知縣,從四年至十三年間未有一個姓宋的;其間的杞縣知縣,並非有人死難,杞縣城也從未為義軍攻破。那麼,為什麼這麼多的野史、筆記、**,甚至包括《明史》的纂修者在內,都眾口一辭地把李巖說成是杞縣人,是李精白之子呢?論者又進一步認為,這首先是明末統治者為仇視、誣衊農民起義軍的需要而捏造的。
因李巖為自成「謀主」,而李巖則是李精白之子,李精白為逆案中人,海內之所切齒,故一聞有李氏從賊者,皆曰:「此必李精白之子也」。從此,「以訛傳訛,遂登史策」。
其次,抬出李巖,實為貶詆李自成,其始作俑者是西吳懶道人《剿闖小史》。實質上,早期傳說中的「李公子」,即李自成本人。《剿闖小史》創造出「李巖事蹟」後,為統治者所認可,即通過各種渠道滲進史籍,《明史》纂修時,正值清初***鍛鍊的高潮,自然沒有人矯枉,「李巖」就從本無其人,成了確有其人。
在明末的歷史上,有兩個婦女的事蹟行蹤,特別引人注目,至今還吸引著研究者們的興趣。一個是「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吳三桂之愛姬陳圓圓,另一個便是明末農民起義高階將領李巖之妻紅娘子。
最早對紅娘子作過一番研究,並認定紅娘子確有其人的是郭沫若。他在2023年寫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中,引用《明史·李自成傳》中的記載:「會繩妓紅娘子反,擄信,強委身焉」,說的是江湖賣藝的雜技演員紅娘子造反後,看中了杞縣舉人李信(巖),一定要嫁給他。
李巖開始放不下舉人公子的架子,不肯就範,在被迫做新郎後又逃跑,被官府抓進監獄。紅娘子率領杞縣饑民,攻破杞縣城,把李巖救了出來,結為夫婦,又勸李巖投奔李自成。這個故事頗有戲劇性,因此使郭沫若一直念念不忘,想改為歷史劇。
三年後,他在《關於李巖》一文中還提到,他在《甲申三百年祭》中對李巖和紅娘子逸事的敘述,「頗引起讀者的注意」。後來他又在無名氏的《檮杌近志》和吳梅村的《鹿樵紀聞》中發現了有關李巖和紅娘子的一些記載,內容與《明史》中所述無甚出入。因此,他認為《明史》中的記載可能就是根據吳梅村等人的著作寫成的。
解放以來的研究證明,繩妓紅娘子破杞縣城救李巖的故事,確實如郭沫若所言,最初見於吳梅村的《綏寇紀略》(即《鹿樵紀聞》)。吳梅村是明清之際的大詩人,聲望很高,他的《綏寇紀略》成書又較早,故此故事影響較大。稍後,戴笠的《懷陵流寇始終錄》、馮蘇的《見聞隨筆》、毛奇齡的《後鑑錄》中都採用這一故事。
有人認為,《明史》中的《流賊傳》系毛奇齡主稿,他根據《綏寇紀略》等書,將這一故事寫入了《明史·李自成傳》。《明史》在官修史書中較受推崇,這個故事也就流傳很廣了。
明史專家謝國楨,也主張紅娘子確有其人,寫有《紅娘子與卦子陳四》一文,引用了戴笠《懷陵流寇始終錄》中的有關紅娘子記載。在他編的《明代農民起義史料選編》中,收集了毛奇齡的《後鑑錄》。該書稱紅娘子為「踏繩妓也」。
上述史料均為郭沫若當年所未見,但內容與《明史》中的記載也沒有什麼出入。所有這些記載,有一點是共同的:有關紅娘子的事蹟,都與李巖緊密相聯而不可分,講的都是紅娘子破杞縣城救李巖這件事。
前幾年,史學界對是否有李巖其人,進行過熱烈的討論。顧誠在《李巖質疑》(《歷史研究》2023年第5期)中認為,李巖不過是某些人虛構出來的「烏有先生」。李巖其人其事,在他家鄉河南地方史料及父老的口碑中並不存在,當年,鄭廉在《豫變紀略》中,就矢口否認杞縣有李巖其人。
此外,康熙《杞縣誌》中,還專門附有一篇《李公子辨》,否認李巖是明代大學士李精白之子,否認有舉人李巖的存在。據此,長篇歷史**《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認為,紅娘子破杞縣救李巖出獄「絕無其事」,「這個故事是一個虛構的傳說」。
有些研究者認為,李巖雖不是李精白之子,也不是河南杞縣的舉人,但不等於無其人和其事。因為從當時儲存下來的塘報及一些在京目擊者的記載看,李自成農民軍中確有一個被稱為「李公子」的擔任都督的李巖存在。但認為即使李巖確有其人,而紅娘子破城相救之說仍不可信。
因為查乾隆《杞縣誌》,在崇禎年間,從未發生過饑民攻破縣城殺死知縣的記載。此外,許多記載有李巖事蹟的史籍,都不提紅娘子。
在《綏寇紀略》等書中,有關紅娘子的身世和起事始末,都語焉不詳。我們至今連她姓什麼,都還不知道。僅知道她是一個「踏繩妓」,走江湖的雜技表演者。
所稱「紅娘子」,恐系以穿紅色衣為標誌。這在明末農民起義中也並非無線索可尋。因此,有些研究者認為,紅娘子率領的大概是一支白蓮教起義軍,因為身穿紅衣,被稱為紅娘子。
紅娘子的最後結局,同李巖一樣,也是一個謎,按《永昌演義》中的說法,紅娘子後來成了白蓮教首領,在李巖死後,還見過出家當了和尚的李自成。當然,這只是**家言,而不是歷史了。
關於有無李巖和紅娘子的爭論,至今還在繼續。顧誠在2023年出版的《明末農民戰爭史》一書中,重申了他的並無李巖其人的觀點。而謝承仁在《李自成新傳》(202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版)一書中,則認為李巖確有其人。
這兩部書,都是研究李自成農民軍的力作。究竟孰是孰非,只好留待專家們作出進一步的回答了。
孟子曰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什麼意識
孟子對萬章說道 一個鄉村裡的優秀人物,便和那一鄉村的優秀人物交朋友 全國性的優秀人物便和全國性的優秀人物交朋友 天下的優秀人物便和天下的優秀人物交朋友.認為和天下的優秀人物交朋友還不夠,便又追論古代的人物.吟詠他們的詩歌,研究他們的著作,古人各生一時,其詩其言各有所當.因此,不瞭解他的為人,可以嗎?...
紅樓夢中,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人物是
肯定是王熙鳳啊,很多人都知道的,這是初中語文裡面會考試的。紅樓夢中的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指的是什麼 紅樓夢中,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指的是誰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指的是 紅樓夢 中的王熙鳳 紅樓夢中,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人是誰 是 王熙鳳 請看摘錄 見 紅樓夢 第三回 黛玉剛進賈府,正和賈母等談論著自己的...
紅樓夢中,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人是誰
指的是王熙鳳。王熙鳳是 紅樓夢 中人物,賈璉的妻子,賈府通稱鳳姐 璉二奶奶,金陵十二釵之一。王熙鳳是作者筆下第一個生動活躍的人物,是封建大家庭中精明 狠毒的主婦性格的高度結晶。王熙鳳 紅樓夢 對於王熙鳳的第一筆描寫就是她的聲音,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濃墨重彩的刻畫了她潑辣的性格,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