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什麼意識

2021-03-24 05:54:50 字數 5597 閱讀 9594

1樓:匿名使用者

孟子對萬章說道:「一個鄉村裡的優秀人物,便和那一鄉村的優秀人物交朋友;全國性的優秀人物便和全國性的優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優秀人物便和天下的優秀人物交朋友.認為和天下的優秀人物交朋友還不夠,便又追論古代的人物.

吟詠他們的詩歌,研究他們的著作,(古人各生一時,其詩其言各有所當.因此,)不瞭解他的為人,可以嗎?(不可,)所以要研究他那一個時代.

這就是追溯歷史與古人交朋友.」

《孟子.萬章下》:頌其文,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 結合具體作家作品,談對「知人論世」的

2樓:

知人論世是中國古代文論的一種觀念,孟子提出的文學批評的原則和方法。出自《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認為,文學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時代背景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因而只有知其人、論其世,即瞭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寫作的時代背景,才能客觀地正確地理解和把握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孟子的這一原則對後世的文學批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歷代文學批評家所自覺或不自覺地遵循。

清代章學誠在《文史通義·文德》中說:「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論古人之辭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處,亦不可以遽論其文也。

」知人論世,應當是「論世」第一,「知人」第二,進行文學批評,也必須知人論世,才能對作品作出正確的評價。 孟子的這一原則對後世的文學批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歷代文學批評家所自覺或不自覺地遵循。 詩詞鑑賞時就要結合詩人的時代背景和個人遭際作答 這就是知人論世的實際操作。

《孟子.萬章下》:欲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結合具體作家作品談談你對知人論事學說的 50

3樓:匿名使用者

答: 萬章問孟子說:「有人說:

『到了大禹的時代,天下不講道德,衰落起來,不把王位傳給賢臣,卻傳於兒子。』有這樣的事情嗎?」 孟子曰:

「不是,也不是這樣子的。是天意,讓傳與賢人,那麼就傳與賢人;天意讓傳給兒子,那麼就傳給兒子。過去,舜推薦禹也是按上天的意思,十七年以後,舜去逝。

三年之喪之後,禹在於陽城迴避舜之子。天下老百姓民都聽從禹,與堯去逝之後,老百姓不聽從堯之子而聽從舜的事情一樣。大禹曾推薦過益,七年,禹去逝。

三年之喪畢,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陰。朝覲訟獄的人都不去找益 而找啟,曰:『你才是我君的兒子也。

』謳歌者,不歌頌益而歌頌啟,曰:『你才是吾君之子也。』丹朱之不成氣,舜之子亦不氣。

舜被堯看中,禹被舜選中也,時間長,施恩澤給老百姓姓長久。啟賢,所以能敬承繼禹之道路。益被禹選中,時間短,沒有施澤於民。

舜、禹、益相去遠,他們兒子的賢德或不賢,皆天也, 非人之所能為也。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 禹,而又有啟賢,能敬承繼禹之 道。

益之相禹也,歷年少,施澤於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遠,其子之賢不肖,都 是天意吧, 非人力之能控制的。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匹夫而有天下者,德一定要如舜 禹,同時,一定有天子推薦,所以仲尼沒有得到天下。繼世以有天下,天之所廢,必若桀紂者也,故 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伊尹相湯以王於天下。

湯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 太甲顛覆湯之典刑,伊尹放之於桐。三年,太甲悔過,自怨自艾,於桐處仁遷義;三年,以 聽伊尹之訓己也,復歸於亳。

周公之不有天下,猶益之於夏,伊尹之於殷也。孔子曰:『唐 虞禪,夏後、殷、周繼,講道義,都 是一樣的道理呀。』

怎麼解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

4樓:特特拉姆咯哦

釋義:吟詠他們的詩, 讀他們的書,不知道他們到底是什麼人,可以嗎?

頌:同「誦」,吟詠。

出自《孟子萬章下》

原文:孟子謂萬章曰:「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土,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

是尚友也。」

譯文:孟子對萬章說:「一個鄉的優秀人物就和一個鄉的優秀人物交朋友,一個國家的優秀人物就和一個國家的優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優秀人物就和天下的優秀人物交朋友。

如果認為和天下的優 秀人物交朋友還不夠,便又上溯古代的優秀人物。

擴充套件資料

《孟子萬章下》由戰國中期孟子及其**萬章、公孫丑等著。為孟子、孟子**所作最早見於趙岐《孟子題辭》:「此書,孟子之所作也,故總謂之《孟子》」。

《漢書·藝文志》著錄《孟子》十一篇,現存七篇十四卷。總字數三萬五千餘字,。相傳另有《孟子外書》四篇,已佚(今本《孟子外書》系明姚士粦偽作)。

書中記載有孟子及其**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古代考試主要考四書五經。本篇內容涉及聖人風範、古代禮制、交朋結友、立身處世和大臣的權力、職責等。

5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孟軻《孟子·萬章下》,

頌:同「誦」,吟詠。其人:

他們(指作者)的人品。是以:因此。

世:時代。這幾句大意是:

吟詠他們作的詩,讀他們著的書,不知道他們的為人行嗎?因此要研究他們所處的時代啊!

要深刻地理解作品,必須瞭解作者的為人;而要了解作者的為人,又必須研究他所處的時代。因此我們鑑賞和分析文學作品時,總要先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這種方法,就叫「知人論世」,現在「知人論世」已成為人們習用的成語。

6樓:焱火

吟詠他們作的詩,讀他們著的書,不知道他們的為人行嗎?

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 的翻譯,很急,請快點。

7樓:南邕

出自《孟子》的《萬章章句下》:

原文孟子謂萬章曰:「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土,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

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

譯文孟子對萬章說:「一個鄉的優秀人物就和一個鄉的優秀人物交朋友,一個國家的優秀人物就和一個國家的優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優秀人物就和天下的優秀人物交朋友。如果認為和天下的優秀人物交朋友還不夠,便又上溯古代的優秀人物。

吟詠他們的詩,讀他們的書,不知道他們到底是什麼人,可以嗎?所以要研究他們所處的社會時代。這就是上溯歷史與古人交朋友。

孟子的本意是論述交朋友的範圍問題。鄉里人和鄉里人交朋友,國中人和國中人交朋友,更廣泛的範圍,則和天下的人交朋友,也就是朋友遍天下了吧。如果朋友遍天下還嫌不足,那就有上溯歷史,與古人交朋友了。

當然,也只有神交而已。這種神交,就是誦他們的詩,讀他們的書。而為了要正確理解他們的詩和他們的書,就應當要了解寫詩著書的人,要了解寫詩著書的人,又離不開研究他們所處的社會時代。

這就是所謂「知人論世」的問題了。

8樓:愛做作業的學生

意思是:所以要研究他們所處的社會時代,這就是上溯歷史與古人交朋友。

原文:《孟子·萬章下》:「孟子謂萬章曰:

『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

譯文:孟子對萬章說:「一個鄉的優秀人物就和一個鄉的優秀人物交朋友,一個國家的優秀人物就和一個國家的優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優秀人物就和天下的優秀人物交朋友。

如果認為和天下的優秀人物交朋友還不夠,便又上溯古代的優秀人物。吟詠他們的詩,讀他們的書,不知道他們到底是什麼人,可以嗎?所以要研究他們所處的社會時代。

這就是上溯歷史與古人交朋友。」

出處:《孟子》——戰國·孟子及其學生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周遊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一起著書。

《孟子》有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是什麼意思?

9樓:簡單途中

意思是:所以要考察這個人在當時的事蹟,這才是真正崇尚交接朋友之道。

出自:孟子及其**[春秋戰國]《孟子》中《萬章章句下》。

原句:孟子謂萬章曰:「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土,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

是尚友也。」

釋義:孟子對萬章說:「一個鄉的優秀人物就和一個鄉的優秀人物交朋友,一個國家的優秀人物就和一個國家的優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優秀人物就和天下的優秀人物交朋友。

如果認為和天下的優秀人物交朋友還不夠,便又上溯古代的優秀人物。吟詠他們的詩,讀他們的書,不知道他們到底是什麼人,可以嗎?所以要研究他們所處的社會時代。

這就是上溯歷史與古人交朋友。」

知人論世是什麼意思

10樓:匿名使用者

知人論世,拼音為zhīrénlùnshì,原指了解一個人並研究他所處的時代背景。現也指鑑別人物的好壞,議論世事的得失。知人,即能鑑察人的品行才能,懂得人事變化。

論世,即研究時世。

知人論世出自《孟子》的《萬章章句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

」意思是吟詠他們的詩,讀他們的書,不知道他們到底是什麼人,可以嗎?所以要研究他們所處的社會時代。

11樓:課文你來說

成語「知人論世」的意思是:指了解一個人並研究其所處的時代背景。現也用來指鑑別人物品行的好壞,議論世事的得失。

孟子的本意是論述閱讀文學作品時對作者本人思想、經歷等的把握問題。孟子這段話對後世真正發生影響的,正是「知人論世」的主張。

1、【拼音】

[ zhī rén lùn shì ]

2、【註釋】

(1)知人:指能鑑察人的品行﹑才能;謂懂人事或人事的變化。

(2)論世:指研究時世。

3、【出處】

《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

4、【示例】

(1)不過倘要研究文學或某一作家,所謂「知人論世」,那麼,足以應用的選本就很難得。——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

(2)乾隆以來多樸學,知人論世之文,易觸時忌,一概不敢從事,移其心力,畢注於經學,畢注於名物訓詁之考訂,所成就亦超出前儒之上。

12樓:江親月

《知人論世》出自《孟子》的《萬章章句下》。孟子的本意是論述閱讀文學作品時對作者本人思想、經歷等的把握問題。孟子這段話對後世真正發生影響的,正是「知人論世」的主張。

它與「以意逆志」一樣,成為傳統文學批評的重要方法,也奠定了孟子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重要地位。

作品名稱

知人論世

創作年代

戰國作品出處

《孟子》

文學體裁

語錄體散文

作    者

孟子及其學生

孟子曰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強調影響人身心發展的因素

孟子指出 心就是思維能力。遇到了問題,在困難面前,要冷靜思考。這樣,才能解決問題,攻克難點。對於自己也是一個成長提高。遇事頭腦發熱不冷靜,就不能進步。孟子說的很對啊!孟子 告子 的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什麼意思?心這個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不思考便不能獲得 寓意 要你勤思考,多學...

《無或乎王之不智也》譯文,弈秋 孟子曰 「無或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原文 孟子曰 無或1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2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3之為數4,小數也 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5,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6將至,思援弓繳7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