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あ絲網奏鳴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定懸念(**,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記敘類文章文、**)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物件+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物件+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物件+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覆: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物件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範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裡、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
(3)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物件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物件+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七)表達技巧在古代詩歌鑑賞中佔有重要位置,表現手法諸如用典、烘托、渲染、鋪陳、比興、託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委婉含蓄、對比手法、諷喻手法、象徵法、雙關法等等。詩中常用的修辭方法有誇張、排比、對偶、比喻、借代、比擬、設問、反問、反覆等。分析詩歌語言常用的術語有:
準確、生動、形象、凝練、精闢、簡潔、明快、清新、新奇、優美、絢麗、含蓄、質樸、自然等。複習時要系統歸納各種表達技巧,儲備相關知識。首先要弄清這些表達技巧的特點和作用,再結合具體詩歌進行仔細體味、辨析。
至於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則包括總結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指出其積極意義或侷限性等。
總之,鑑賞古代詩詞,第一步,把握詩詞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細讀標題和註釋;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聯絡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
1把握形象特點;2辨析表達技巧;3說明表達作用。第三步,評價內容觀點:1概括主旨;2聯絡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評價。
答題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緊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談;二是要點要齊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語,力求用語準確、簡明、規範。
易混術語區分
(一)「方式、手法」的區分
藝術手法,又叫表達技巧,包括:
①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②表現手法 :起興、聯想、烘托、抑揚、照應、正側、象徵、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託物言志、借古諷今、化動為靜、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開門見山。
③修辭 :比喻、借代、誇張、對偶、對比、比擬、排比、設問、反問、引用、反語、反覆。
(二)「情」、「景」關係區別
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都是詩人把要表達的感情通過景物表達出來。「借景抒情」表達感情比較直接,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情」不見「景 」;「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表達感情時正面不著一字,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景」不見「情」,但是仔細分析後卻發現詩人的感情全部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三)描寫的角度
常見的角度有:形、聲、色、態、味。「形」、「色」是視覺角度;「聲」是聽覺角度;「態」分為動態和靜態;「味」是觸覺角度。
大學語文的詩詞鑑賞題的答題步驟和技巧是什麼?
2樓:天蠍座一米
首先讀詩的題目,初步判斷這是哪一類詩。是詠物的,是登高的,是邊塞詩等。
第二部讀作者,看作者,回憶作者的生平,回憶這個作者生活的年代,大環境,這個作者的人生經歷,這個作者的思想。
第三部讀詩詞,初讀全詩,全詞,勾出詩詞中的意象,反覆品讀這個意象在詩詞中的含義。一定要讀懂詩詞。要注意聯絡上下文。
第四部讀出卷老師出的題目。帶著題目再回到詩詞裡去,有針對性的回答。
其實你要知道天下景語皆情語。詩詞中的寫景的句子大多是抒情的句子。
古詩鑑賞詩句,步奏1,翻譯句子,即用自己的話複述句子。
步奏2,找出句子中的意象,解釋意象的意思,並說明這樣寫的好處。
步驟3,判斷詩句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是比喻,借古諷今,誇張,借景抒情,託物言志等,說明這樣寫的好處
步驟4,這一個句子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因人而異啊,有人一看就會,有人抄別人的都能抄錯,沒辦法的
4樓:匿名使用者
*********************************************
語文古代詩歌鑑賞答題技巧?要步驟?
5樓:我的育星啊
教你高考語文上130的技巧
6樓:說萱甘茶
詩歌的表達技巧
1、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誇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覆等。
2、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託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寫:可分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等。
3、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徵聯想、襯托、對比、想象、聯想、照應、託物言志等。
4、篇章結構: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5、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閒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7樓:肆雅覓青
mark
我也今年高考 呵呵
8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詩歌首先看作者寫詩的背景,一般是思鄉情切或者被貶的抑鬱心情要麼是憂國憂思要麼是同情百姓,要麼寫對自然的熱愛豁達寧靜的心情,然後在寫詩句是怎麼表達他這種感情的 ,在寫詩句中那句或者那個字用的好就可以了
語文古詩答題技巧是什麼?
9樓:用無視詮釋一切
詩歌的表達技巧
1、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誇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覆等。
2、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託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寫可分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等。
3、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徵聯想、襯托、對比、想象、聯想、照應、託物言志等。
4、篇章結構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5、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閒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二、詩歌鑑賞表達程式
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鑑賞及答題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麼而「感傷」。
高考語文古詩鑑賞題答題技巧?
10樓:難過
四.詩歌鑑賞
閱讀及答題步驟:
11樓:匿名使用者
先分析詞義在根據語境分析。
初三語文閱讀題怎麼做,初中語文閱讀題答題技巧
一 描繪類 提問bai 方式 某du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zhi一個行嗎?為什dao麼?或 文專章的某個句 屬子說成另一個句子好不好?為什麼?答題模式 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具體 形象 準確 地寫出了 物件 效果,換了後就變成 不好的效果。或 不行,因為該詞比另一詞的感情更強烈 或該詞比另一詞更切合物件的性...
這道語文題怎麼做,這道題應該怎麼做
1盡職喜愛 2慢慢3表情 高興4十分 1體會到母親的為人誠實,正直。2我聽得不是十分懂 父親面臨的難題是該不該把中彩的錢還給朋友 還給了朋友 因為我們做到了誠實 沒有鮮花的豔麗多姿,可以有小草的樸素平凡 沒有老鷹的雄壯勇猛,可以有小鳥的輕柔矯健 沒有藍天的深邃博大,可以有白雲的飄逸悠然 沒有牡丹的富...
語文題做對了麼,應該怎麼做,這道題應該怎麼做
錯了。第二題注意看題,是寫反義詞,不是造句。正確答案是 明 暗 美 醜 忙 閒 高 矮 新 舊 胖 瘦 求採納 第二題是寫反義詞,不是組詞 這道題應該怎麼做?第一次取到0個新球的概率為c 9,0 c 6,3 c 15,3 20 455 1 第一次取到1個新球的概率為c 9,1 c 6,2 c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