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第十四課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是

2021-03-19 14:13:19 字數 4319 閱讀 1122

1樓:匿名使用者

論點: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論據:事實論據:1、王陽明格竹。

2、中國留學生高分低能現象。3、作者在美國學物理時遇到的困難。 道理論據:

第12自然段:格物致知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性及意義。

論證:引用論證。引《大學》裡的句子。

舉例論證:王陽明格竹。中國留學生高分低能。

作者在美國學物理時遇到的苦難。正反對比論證:王陽明格竹和第8段中科學的研究竹子的方法。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運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論點?請舉例說明

2樓:事應談不中

1、道理論證:例如本文兩處引《大學》中的句子作為論據,證明自己的論點。

2、舉例論證。文中舉了王陽明觀竹而失敗的例子,實驗研究竹子性質的例子,中國學生高分低能的例子,作者自己在美國的例子等等。

3、對比論證。例如第七段,第八段和第九段的開頭語句。

本文論證的。文章在開頭兩段提出什麼是格物致知精神以後,先從中國古代入手,進行反面論證,再提出自己的認識做正面論證。在正面論證中,作者先論述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再論述實驗精神在應付今天世界環境中的重要性。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的論點論據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論點「應有格物致知精神」,論證「通過對傳統教育的分析和對實驗精神的闡述論證自然科學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論據「就事以上我們找到的四個事例及其告訴我們的道理」。

急求2023年第12期 文科愛好者九年級上 語文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課內閱讀和語

4樓:匿名使用者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 丁肇中(1936——),美國物理學家。生於密執安州安阿伯。2023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2023年後任馬薩諸塞理工學院教授。主要從事高能物理學研究。2023年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實驗中發現新粒子(j/ψ粒子),並導致了一系列與之相關的新粒子的發現,使粒子物理學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因此於2023年與里克特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我非常榮幸地接受《瞭望》週刊授予我的「情繫中華」徵文特別榮譽獎。我父親是受中國傳統教育長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傳統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

緬懷我的父親,我寫了《懷念》這篇文章。多年來,我在學校裡接觸到不少中國學生,因此,我想借這個機會向大家談談學習自然科學的中國學生應該怎樣瞭解自然科學。 在中國傳統教育裡,最重要的書是「囚書」。

「四書」之一的《大學》裡這樣說:一個人教育的出發點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說,從探察物體而得到知識。

用這個名詞描寫現代學術發展是再適當也沒有了。現代學術的基礎就是實地的探察,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實驗。 但是傳統的中國教育並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這可能是因為傳統教育的目的並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大學》本身就說,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達到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和田地,從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為這樣,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被埋沒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論家王陽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傳統儒家對實驗的態度。有一天王陽明要依照《大學》的指示,先從「格物」做起。他決定要「格」院子裡的竹子。

於是他搬了一條凳子坐在院子裡,面對著竹子硬想了七天,結果因為頭痛而宣告失敗。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誤認為**自己。 王陽明的觀點,在當時的社會環境裡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儒家傳統的看法認為天下有不變的真理,而真理是「聖人」從內心領悟的。聖人知道真理以後,就傳給一般人。所以經書上的道理是可「推之於四海,傳之於萬世」的。

這種觀點,經驗告訴我們,是不能適用於現在的世界的。 我是研究科學的人,所以先讓我談談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 科學進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檢討或哲理的清談就可求到的。

實驗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觀察,而是積極的、有計劃的探測。比如,我們要知道竹子的性質,就要特別栽種竹樹,以研究它生長的過程,要把葉子切下來拿到顯微鏡下去觀察,絕不是袖手旁觀就可以得到知識的。 實驗的過程不是毫無選擇的測量,它需要有小心具體的計劃。

特別重要的,是要有一個適當的目標,以作為整個探索過程的嚮導。至於這目標怎樣選定,就要靠實驗者的判斷力和靈感。一個成功的實驗需要的是眼光、勇氣和毅力。

由此我們可以瞭解,為什麼基本知識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們也可以瞭解,為什麼歷史上學術的進展只靠很少數的人關鍵性的發現。 在今天,王陽明的思想還在繼續地支配著一些中國讀書人的頭腦。

因為這個文化背景,中國學生大部偏向於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於抽象的思維而不願動手。中國學生往往念功課成績很好,考試都得近100分,但是面臨著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時,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這方面,我有個人的經驗為證。

我是受傳統教育長大的。到美國大學念物理的時候,起先以為只要很「用功」,什麼都遵照老師的指導,就可以一帆風順了,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一開始做研究便馬上發現不能光靠教師,需要自己做主張、出主意。

當時因為事先沒有準備,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當時的惟一辦法——以埋頭讀書應付一切,對於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 我覺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學術中不可缺少,而且在應付今天的世界環境中也是不可少的。

在今天一般的教育裡,我們需要培養實驗的精神。就是說,不管研究科學,研究人文學,或者在個人行動上,我們都要保留一個懷疑求真的態度,要靠實踐來發現事物的真相。現在世界和社會的環境變化得很快。

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來越密切。我們不能盲目地接受過去認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學術權威」的指示。我們要自己有判斷力。

在環境激變的今天,我們應該重新體會到幾千年前經書裡說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義。這意義有兩個方面:第一,尋求真理的唯一途徑是對事物客觀的探索;第二,探索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袖手旁觀,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計劃的探索。

希望我們這一代對於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認識和思考,使得實驗精神真正地變成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5樓:匿名使用者

**zuietryuhgfdr

九年級上冊第十四課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的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是什麼?

6樓:汗嘉音初睿

論點「應有格物致知精神」,論證「通過對傳統教育的分析和對實驗精神的闡述論證自然科學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論據「就事以上我們找到的四個事例及其告訴我們的道理」。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中 有哪幾種論證方法 指出哪種論證方法並在那個的句子裡 要5到10個

7樓:匿名使用者

引用論證: 第二段引用《大學》裡的一句話

舉例論證: 第四段舉王陽明格竹的

第十一段舉中國學生念功課好而做工作卻手無足措的例子第十二段舉自己在美國學物理時的例子

對比論證:第四段的王陽明格竹為反面論證,第七段寫應如何格竹為正面論證,做對比

大概就這些了

8樓:匿名使用者

舉例論證,引用論證,對比論證

9樓:匿名使用者

zxydz7mspwcuky3g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事實論據

10樓:匿名使用者

論點:應有格物致知精神。論據:

事實論據:1、王陽明格竹。2、中國留學生高分低能現象。

3、作者在美國學物理時遇到的困難。道理論據:第12自然段:

格物致知在當今社會的重要性及意義。論證:引用論證。

引《大學》裡的句子。舉例論證:王陽明格竹。

中國留學生高分低能。作者在美國學物理時遇到的苦難。正反對比論證:

王陽明格竹和第8段中科學的研究竹子的方法。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作者採用了什麼論證方法,請簡要分析

11樓:針白亦邱湘

總結初三年級上學期的學習情況,從整體上說,絕大多數學生的基礎知識方面存在的問題都不大,但從卷面上看,學生們對細節問題的掌握不是很到位。比如,修改病句的問題並不是難點,但很多學生由於審題不準而導致丟分,這就是對細節的把握失誤。

寒假期間,初三學生在語文複習方面應主要以閱讀和積累為主,可利用休息時間閱讀美文和名著,這是一個很好的積累階段。學生們要將眼界放開,注重培養語文素質,把握中考語文試卷中各個部分的考試要點。

1、道理論證:例如本文兩處引《大學》中的句子作為論據,證明自己的論點。

2、舉例論證。文中舉了王陽明觀竹而失敗的例子,實驗研究竹子性質的例子,中國學生高分低能的例子,作者自己在美國的例子等等。

3、對比論證。例如第七段,第八段和第九段的開頭語句。

本文論證的。文章在開頭兩段提出什麼是格物致知精神以後,先從中國古代入手,進行反面論證,再提出自己的認識做正面論證。在正面論證中,作者先論述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再論述實驗精神在應付今天世界環境中的重要性。

六年級下冊語文第十四課的主要內容

闡明瞭不論從事什麼職業,不論在何時何地,都離不開與他人合作的人生道理,強調了要合作得好必須具有協作精神和自我犧牲精神 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第十課主要內容 本文通過對李大釗 前到 後的回憶,展示了革命先烈忠於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麵對敵人堅貞不屈的高尚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敬仰與懷念之情。四年級下冊語文...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第十四課賣火柴的小女孩課後習題最後一題怎

這道題應該是個自由發揮題,圍繞賣火柴的小女孩寒冷 飢餓 痛苦 孤獨,身為同齡人的學生應該如何來幫助她而回答即可。14課賣火柴的小女孩課後習題答案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每課一練14賣火柴的小女孩的題目,答案可要可不要 我沒有你不是六年級的嘛 第一題抄寫。第二題劃去不正確讀音。第三題選破折號的作用。第四...

九年級語文,九年級上冊語文古詩

一 漁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譯文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軍中號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