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黛妮
一、 《月夜憶舍弟》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律。這首詩體現了對人們的同情和關懷,對朋友的關心,對戰爭的控訴。
詩作於乾元二年(759),這時安史之亂尚未治平,作於戰亂中,顛沛流離,歷盡國難家憂,心中滿腔悲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託縈懷家國之情。
二、附原文如下: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邊秋 一作:秋邊)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譯文】
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裡,一隻孤雁正在鳴叫。
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
三、賞析:
此詩是一首五言律詩,也是一首思鄉之作。
首聯交代背景,渲染氣氛。
「斷人行」交代背景,表明戰事頻繁:「秋邊一雁聲」從視覺、聽覺的角度寫邊塞淒涼景象,為「月夜」渲染一種壓抑氣氛。
頷聯交代時令,點明主旨。
「露從今夜白」交代時令,即「白露節」,表明天氣漸涼,地面水氣凝結,使人頓生淒涼之感。「月是故鄉明」融入詩人主觀想象,點明主旨,突出詩人深切的思鄉之情。這兩句採用「移情」手法,本來一樣潔白的霜露,可在今晚更加蒼白;本來一樣明亮的月亮,可偏在故鄉最為明亮,這完全是詩人在自然景物描寫中融注的主觀想象,是詩人思念家鄉和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
頸聯承上啟下,自然過渡。
詩人由望月懷鄉自然引出對弟弟的思念,綿綿愁思中夾雜著對生離死別的焦慮和不安。承上啟下,過渡自然。
尾聯流露不滿,深化主題。
詩人進一步抒發自己內心的憂慮和惆悵之情,同時含蓄地表現出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深化主題。
綜觀全詩,詩人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中哀愁胸中湧,對親人深情字中結,字裡行間暗含對現實的不滿,對百姓的同情,將常見的懷鄉思親題材寫得悽楚動人,沉鬱頓挫,而且此詩對仗工整,景中有情,耐人尋味,因此成為五言律詩中的典範之作。
2樓:匿名使用者
翻譯:戍樓上更鼓咚咚響,道路上行人無影蹤。邊城荒蕪秋風涼,只聽見孤雁哀鳴。
今夜的霜露格外白,月亮卻還是故鄉的明亮。兄弟離散各一方,家已殘破,生死的訊息何處尋?書信久已不能抵達,何況戰火還沒有停息。
表達了,在安史之亂中,杜甫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既懷家愁,又憂國難,常常感慨萬端。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於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月夜憶舍弟》即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強烈表達了思念親人的感情,同時也反映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
全詩悽楚哀感,沉鬱頓挫。
3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詩人想念自己的兄弟,不想捨棄自己兄弟
月夜憶舍弟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4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對弟弟的思念之情。這說明他和弟弟之間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也都是這樣的對家人的思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加深。
5樓:束邁巴冰菱
表達了詩人歷盡國難家憂,心中滿腔悲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託縈懷家國之情
6樓:湯嘉戈蒙
一、 《月夜憶舍弟》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律。這首詩體現了對人們的同情和關懷,對朋友的關心,對戰爭的控訴。
詩作於乾元二年(759),這時安史之亂尚未治平,作於戰亂中,顛沛流離,歷盡國難家憂,心中滿腔悲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託縈懷家國之情。
二、附原文如下: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邊秋
一作:秋邊)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譯文】
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裡,一隻孤雁正在鳴叫。
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
三、賞析:
此詩是一首五言律詩,也是一首思鄉之作。
首聯交代背景,渲染氣氛。
「斷人行」交代背景,表明戰事頻繁:「秋邊一雁聲」從視覺、聽覺的角度寫邊塞淒涼景象,為「月夜」渲染一種壓抑氣氛。
頷聯交代時令,點明主旨。
「露從今夜白」交代時令,即「白露節」,表明天氣漸涼,地面水氣凝結,使人頓生淒涼之感。「月是故鄉明」融入詩人主觀想象,點明主旨,突出詩人深切的思鄉之情。這兩句採用「移情」手法,本來一樣潔白的霜露,可在今晚更加蒼白;本來一樣明亮的月亮,可偏在故鄉最為明亮,這完全是詩人在自然景物描寫中融注的主觀想象,是詩人思念家鄉和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
頸聯承上啟下,自然過渡。
詩人由望月懷鄉自然引出對弟弟的思念,綿綿愁思中夾雜著對生離死別的焦慮和不安。承上啟下,過渡自然。
尾聯流露不滿,深化主題。
詩人進一步抒發自己內心的憂慮和惆悵之情,同時含蓄地表現出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深化主題。
綜觀全詩,詩人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中哀愁胸中湧,對親人深情字中結,字裡行間暗含對現實的不滿,對百姓的同情,將常見的懷鄉思親題材寫得悽楚動人,沉鬱頓挫,而且此詩對仗工整,景中有情,耐人尋味,因此成為五言律詩中的典範之作。
月夜憶舍弟 。表達作者什麼感情
7樓:匿名使用者
此詩是一首五言律詩,也是一首思鄉之作。
首聯交代背景,渲染氣氛。
「斷人行」交代背景,表明戰事頻繁:「秋邊一雁聲」從視覺、聽覺的角度寫邊塞淒涼景象,為「月夜」渲染一種壓抑氣氛。
頷聯交代時令,點明主旨。
「露從今夜白」交代時令,即「白露節」,表明天氣漸涼,地面水氣凝結,使人頓生淒涼之感。「月是故鄉明」融入詩人主觀想象,點明主旨,突出詩人深切的思鄉之情。這兩句採用「移情」手法,本來一樣潔白的霜露,可在今晚更加蒼白;本來一樣明亮的月亮,可偏在故鄉最為明亮,這完全是詩人在自然景物描寫中融注的主觀想象,是詩人思念家鄉和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
頸聯承上啟下,自然過渡。
詩人由望月懷鄉自然引出對弟弟的思念,綿綿愁思中夾雜著對生離死別的焦慮和不安。承上啟下,過渡自然。
尾聯流露不滿,深化主題。
詩人進一步抒發自己內心的憂慮和惆悵之情,同時含蓄地表現出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深化主題。
綜觀全詩,詩人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中哀愁胸中湧,對親人深情字中結,字裡行間暗含對現實的不滿,對百姓的同情,將常見的懷鄉思親題材寫得悽楚動人,沉鬱頓挫,而且此詩對仗工整,景中有情,耐人尋味,因此成為五言律詩中的典範之作。
8樓:梨雲飄雪
詩人對諸弟及家鄉的懷念,感嘆由於戰亂而造成的兄弟離散。
月夜憶舍弟 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情感?(四年弟弟、故鄉不算)
《月夜憶舍弟》的作者及內容是什麼
月夜憶舍弟 的作者是杜甫。內容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譯文 戍樓上響起禁止通行的鼓聲,秋季的邊境傳來孤雁的哀鳴。今天是白露節更懷念家裡人,還是覺得家鄉的月亮更明亮。雖有兄弟但都離散各去一方,已經無法打聽到他們的訊息。寄書信詢問...
清平樂村居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怎樣的思想感情
平淡無奇的生活,字裡行間包含這輕鬆自在的生活感情,但正是這種過於的輕快,暗示這作者的鬱郁不得志。描繪了一家五口在鄉村的生活情態,表現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溢著作者對農村生活的喜悅之情,客觀上反映了作者對黑暗官場生活的憎惡。清平樂 村居表達了詩人的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詩人鄉村生活嚮往.與懷念童年的強...
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本文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看著四季周而復始的輪轉,不由心生感慨,昨天還是生機盎然,今晨卻 內是滿目瘡痍,容就拿蓮花來說,從最初綻放直至生命終結,經歷了世間的風風雨雨後,是否還是最初的那朵花?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眼前的我可還是二十年前的我?我究竟有什麼變化呢?原來是時間不同,心境也不同了。朱自清的精短散copy文 春 b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