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昆蟲有關的成語故事和典故,和昆蟲有關的成語和典故有哪些

2021-05-23 12:45:43 字數 5948 閱讀 9492

1樓:匿名使用者

有關昆蟲的成語

燈蛾撲火 蛾眉皓齒

飛蛾赴火 飛蛾投火 皓齒蛾眉 螓首蛾眉

淡掃蛾眉 蛾眉螓首 飛蛾赴焰 飛蛾赴燭 飛蛾投火 皓齒蛾眉宛轉蛾眉 火蛾 蜩螗沸羹 蝟鋒螗斧 蚍蜉撼樹 楚腰蠐領蝶怨蛩悽 井蛙醯雞 蛾附蜂屯 蠅利 蚊虻負山 鷦巢蚊睫蚊虻耳 蜂腰削背 蜂腰猿背 蜂腰鶴膝 蜂目豺聲 蟬緌蟹匡蟬衫麟帶 蠻睫螳輪 螳臂擋車 鷦巢蚊睫 蟲巢蚊睫 蠻睫螳輪蜻蜓點水 蠶食鯨吞 蜂擁 薄蟬翼 蠅利 蛛絲馬跡狂風浪蝶 蒼蠅 噤若寒蟬 作繭自縛 金蟬脫殼 熱鍋螞蟻

和昆蟲有關的成語和典故有哪些

2樓:滿意請採納喲

螳臂當車

螳臂為螳螂的前腿.《莊子·人世間》:「汝不知夫螳鱗乎?

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意思是螳辮舉起臂膀抵擋車輪,不知道它力不勝任啊.後來就用「螳臂當車」比喻不自量力.

螳螂屬螳螂目.世界已知有1500餘種,主要分佈在熱帶地區,我國已知約100種.為陸生不完全**類捕食性昆蟲.

由於螳螂的前足構造特殊,故有不少有關的描述.因常舉前足,形成擋道之勢,故有當郎、當輪等名.又因步行時以中、後足著地,昂首慢行,與馬相似,遂有「天馬」之稱.

李時珍曰:「螳螂驤首奮臂,修頸大腹,二手四足,善緣而捷,以須代鼻,喜食人發」.又因其舉起前足狀如祈禱,因而有人迷信螳螂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也有人說它這樣舉足昂首像是在「乞討」食物.螳臂雖不能當車,但它那粗壯並帶有利齒的前臂和靈敏的動炸,不但能捕住蟬,就是能飛善蹦的大蝗蟲也難逃它的攻擊.

斷肢自救

這是比喻為了逃避敵人的危害,可斷其肢體而救得性命.這種現象在雙翅目大蚊科昆蟲中比較普遍.大紋的腿又細又長,非常醒目,抓住或碰到後很容易脫落,而蟲體本身並不會受到傷害,卻可藉機逃走.

大蚊屬雙翅目,大蚊科,與吸血傳病的蚊蟲,只能算是遠房姐妹.

大蚊的幼期一般生活在潮溼的泥土中,通常取食土壤中的腐爛物質,有些種類也危害植物的根,成為水稻的一害.因此,在稻叢中常見到大蚊的成蟲用前足抓住葉片,後面的兩對足伸得直直的垂吊著,搖搖晃晃的身體象是在盪鞦韆.如果不去觸動它,又好象一具乾枯的蟲屍,原來它是以裝死迷惑敵人.

有關歷史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3樓:子虞

1、一葉障目

楚地有一個人,家境貧寒,窮困潦倒。他讀了《淮南子》,

看到書上有這樣的記載:螳螂在捕蟬時用樹葉遮住自己的身體,其它小昆蟲就看不見它,(要是有人能得到那片樹葉)就能用它隱藏自己的身體。

他十分高興,於是跑到一棵樹下抬頭仰望,希望找到那片螳螂在捕蟬時用來遮蔽自己的樹葉。偶然發現了,就伸手摘下來。不料失手,那片樹葉竟飄落地下。

樹下原本就有落葉,(混在一起)再也無法辨認。

於是,他索性將落葉全部掃起,收了足足有幾鬥回家。 抱回家後,他一片一片地輪番拿樹葉來遮住自己的眼睛,問他妻子:「你還能看見我嗎?

」開始,妻子一直說:「能看見。」後來,折騰了一整天,妻子於是疲倦不堪,很不耐煩,便騙他說:

「看不見了!」

這人一聽心裡暗暗大喜,急忙將選出的樹葉揣在懷裡,跑到街上去。到了鬧市,他舉著樹葉,旁若無人,當面拿別人的東西。

結果被官府差吏當場抓住,押送縣衙。縣官審問他的時候,他老老實實地敘述了事情的始末。 縣官聽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知道他是個書呆子,訓斥了一頓就把他釋放了,並沒有懲治他。

2、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

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

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

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

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3、亡羊補牢

這故事出自「戰國策」。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 「你在宮裡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

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興,生氣罵道:「你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麼不幸。

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 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麼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4、盲人摸象

據古代印度佛經中講,古時印度有一個小國,國王名叫鏡面王。他信奉釋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誦經,十分虔誠。可是,國內當時流行著很多神教巫道,多數臣民被它們的說教所迷惑,人心混亂,是非不明,很不利於國家的治理。

鏡面王很想讓其臣民們都歸依佛教,於是就想出了一個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現身說法教育誘導他們。鏡面王吩咐侍臣說:

「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來。」使者很快就湊集了一群盲人,帶領他們來到王宮。

使者走進宮殿向鏡面王稟報說:「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現已帶到殿前。」鏡面王說:「你明天一早帶領盲人們到象苑去,讓他們每人只能觸控大象身體的一個部位,然後馬上帶他們來王宮前廣場。」

第二天上午,鏡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數萬平民聚集在王宮前的廣場上,沸沸揚揚的人們交頭接耳 ,誰也不知道國王將要宣佈什麼重大的事情 。不一會 ,使者領著盲人們來到了鏡面王的高座前,廣場上的人們頓時安靜了下來。

鏡面王向盲人們問道:「你們都摸到大象了嗎?」盲人們齊聲回答說:

「我摸到大象了!」鏡面王又說:「你們每個人都講述一下大象是什麼模樣的!

」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來說:「稟告聖明的國君,大象就像一隻盛漆的大圓桶。」

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說:「大王,大象應該像一把掃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說:

「大王,大象確實像大鼓。」隨後,摸到大象頭部的說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說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後部的說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則說大象猶如簸箕。

最後,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說:「聖明的大王,大象實在像一根粗繩索。」

一群盲人分成了幾夥,吵吵嚷嚷,爭論不休,都說自己正確而別人說的不對。他們又紛紛到鏡面王前爭辯說:「大王!

大象的模樣確實像我說的那樣!」這時,在場的臣民見此都大笑不止,鏡面王也意味深長地看著眾人笑了起來。

5、掩耳盜鈴

春秋時候,晉國世家趙氏滅掉了範氏。有人趁機跑到範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裡吊著一口大鐘。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揹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

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錘子,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鐘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裡偷鍾嗎?

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

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

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4樓:董太漂亮

中華的文明上下2023年,這個歷史上的故事呢?成語故事是不計其數,什麼刻舟求劍呢?什麼沐猴而冠呢?都是這種成語不是

5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故事成語很多,

例如圍魏救趙,

完璧歸趙,負荊請罪,

背水一戰,囊螢映雪等

6樓:鼓風

有關歷史的成語故事有退避三舍。負荊請罪。管鮑之交大義滅親。

7樓:匿名使用者

太公釣魚.畫龍點睛.自相矛盾.葉公好龍.大雨治水……

8樓:匿名使用者

畫龍點睛,濫竽充數,自相矛盾

與「老虎」有關的故事,典故,成語

9樓:_小阿慧

成語: 虎口餘生、虎蕩羊群、虎變不測、 虎狼之勢、虎落平川

1.【成語】: 虎口餘生

【拼音】: hǔ kǒu yú shēng

【解釋】: 老虎嘴裡倖存下來的生命。比喻逃脫極危險的境地僥倖活下來。

【出處】: 《莊子·盜跖》:「孔子曰:『然,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頭,編虎鬚,幾不免虎口哉。」

【舉例造句】: 況我本是虎口餘生,諸事久已看破。

2.【成語】: 虎蕩羊群

【拼音】: hǔ dàng yáng qún

【解釋】: 老虎跑進羊群。比喻強大者衝入柔弱者中間任意橫行,以強凌弱。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一回:「孔融望見太史慈與關、張趕殺賊眾,如虎入羊群,縱橫莫當。」

【舉例造句】: 那知小俠指東打西,竄南躍北,就像虎蕩羊群。

3.【成語】: 虎變不測

【拼音】: hǔ biàn bù cè

【解釋】: 無法**老虎身上的花紋發生什麼變化或何時變化。形容非常之人的行蹤或性情變化莫測,不可捉摸。

【出處】: 唐·李白《樑甫吟》:「大觀虎變愚不測,當年頗似尋常人。」

4.【成語】: 虎狼之勢

【拼音】: hǔ láng zhī shì

【解釋】: 形容極凶猛的聲勢。

5.【成語】: 虎落平川

【拼音】: hǔ luò píng chuān

【解釋】: 平川:地勢平坦的地方。老虎離開自己稱王稱霸的深山老林,落到了平地上。比喻有權有勢或有實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權勢或優勢。

【出處】: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40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舉例造句】: 他此刻有虎落平川之感。

故事和典故:

狐假虎威:老虎捉到一隻狐狸,要吃它。狐狸說:

『上天命令我做百獸的王,你吃了我就違背了天意。如果你不信,就跟我一塊兒走,百獸見了我沒有一個不逃跑的。』老虎依了它的話,跟它一塊兒走,果然各種走獸見了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百獸是怕自己,還真以為是怕狐狸。

白虎復夷:秦漢時西南少數民族中專事獵虎者的稱號。白虎﹐白額虎的略語;復﹐免除賦稅或勞役。

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載:秦昭襄王時,有白虎率群虎為患,秦王懸賞招募有能殺之者封萬戶侯。

於是夷人廖仲藥等三人射殺白虎。秦王欲如約,因嫌其夷人,乃改為"復夷人頃田不租"等厚待之,並與之"盟曰:'秦犯夷輸黃龍一雙,夷犯秦輸清酒一鍾。

'夷人安之"。漢代興起,夷人"亦從高祖定亂有功。高祖因復之,專以射白虎為事",故世人號為"白虎復夷"。

虎溪三笑:佛門傳說。虎溪在廬山東林寺前﹐相傳晉僧慧遠居東林寺時﹐送客不過溪。

一日陶潛﹑道士陸修靜來訪﹐與語甚契﹐相送時不覺過溪﹐虎輒號鳴﹐三人大笑而別。後人於此建三笑亭。世傳有"虎溪三笑圖"﹐蓋本此。

宋樓鑰《跋東坡<;三笑圖贊》;》謂遠公卒於晉義熙十二年丙辰﹐時年八十三。陸修靜生於義熙三年丁未﹐卒於劉宋元徽五年丙辰﹐去遠公之亡正一甲子。修靜卒年七十二﹐遠公之亡﹐修靜才十歲。

修靜於劉宋元嘉末始來廬山﹐距遠公之亡已三十餘年﹐淵明之亡亦二十餘年﹐故三人不可能同在一起﹐此殆好事者之妄傳﹐不可信。

和昆蟲有關的成語和典故,和昆蟲有關的成語和典故有哪些

螳臂當車 螳臂為螳螂的前腿.莊子 人世間 汝不知夫螳鱗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 意思是螳辮舉起臂膀抵擋車輪,不知道它力不勝任啊.後來就用 螳臂當車 比喻不自量力.螳螂屬螳螂目.世界已知有1500餘種,主要分佈在熱帶地區,我國已知約100種.為陸生不完全 類捕食性昆蟲.由於螳螂的前足構造特殊...

動物狐狸的成語故事,和狐狸有關的成語故事

狐假虎威的故事 在茂密的森林裡,老虎是最凶猛的野獸,號稱森林之王。它每天都要捕吃其它動物。一天,它碰到了一隻狐狸,狐狸剛要溜走,已被它一把捉住。狡猾的狐狸看見自己無法逃脫,就耍了一個花招。它一本正經地斥責老虎說 你怎麼敢吃我?我是天帝任命來管理所有的野獸的,你要吃了我,就是違抗天帝的命。老虎一聽愣住...

與清明節有關的成語故事與狼有關的成語故事

1 朝朝寒食,夜夜元宵 寒食,指寒食節。元宵,指元宵節。全句比喻天天都像過節一樣,生活豪奢,無節制的尋歡作樂。2 井井有條 清明節的折柳 戴柳的習俗,後來就演化為把柳條插在井邊。井井有條 的成語即源出於此 這也是清明節植樹的起源 3 人面桃花 人面桃花 這句成語出自唐代詩人崔護 題都城南莊 詩。崔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