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期間的特色民俗是什麼

2021-03-21 19:22:39 字數 6315 閱讀 7430

1樓:ixy222樓

一、撣塵掃房子(農曆臘月廿四)

漢族民諺說: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北方叫掃房,南方叫撣塵。室內屋外,房前屋後,徹底進行打掃、衣被用具、洗刷一新,乾乾淨淨地迎新春,大家小戶準備過年。

二、做豆腐(農曆臘月廿五)

「豆腐」的諧聲是「都」「福」,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

三、燒年肉(農曆臘月廿六)

民間諺語稱:「臘月二十六 ,殺豬割年肉」,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所謂殺豬,當然是殺自己家養的豬;所謂割肉,是指沒養豬的貧困人家到集市上去買過年吃的肉。

四、殺年雞(農曆臘月廿七)

除了昨天燉肉今天燉雞以外,還要準備更多的肉菜、素菜等以備過年時候享用。每天廚房裡都是熱氣騰騰,香味撲鼻。

五、貼花花(農曆臘月廿八)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貼花花」也就是貼年畫、貼春聯和貼窗花。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

六、除夕熬一宿(農曆臘月三十)

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

2樓: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走一走。

」大年初一,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

大年初二,金吠報春。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肥豬拱門。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婦回孃家,禮物帶雙數。

大年初四,三羊開泰。灶王爺要查戶口,恭迎灶神回民間。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馬到成功。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大年初七,人壽年豐

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生息。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

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動,就是把家裡養的一些魚、鳥拿到外面,放歸野外。初八放生,不僅體現了古人尊重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的品德,也表達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間各種生物興旺發達的美好願望。

大年初九,玉皇天誕

古人認為九在數目中表示多數,最多,最大,因此為上。傳說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必須隆重慶祝。九與酒諧音,九不能離酒,各家各戶都準備豐盛的酒宴,盡興喝個痛快,給玉皇大帝祝壽。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

正月初十傳說是「石頭」的生日,因此被稱為「石頭節」。這一天要在石磨、石碾、石槽、石臼、槌布石、石碼頭、石梯坎等石制物品處燃香舉供,以示祭拜和感恩。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

傳說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嫉妒,在正月十五這天被害死在廁所裡,天帝憐憫,封她為廁神。紫姑代表了封建社會中深受壓迫的女性,被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

正月十二,搭建燈棚

民間俗稱「十二搭燈棚」,意思是元宵節將近,村莊中的管事人從這一天開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壯年準備花燈,做元宵賞燈的各種準備工作了。

正月十三,灶下點燈,預放元宵

民間在這一天要在廚灶下點燈,稱為「點灶燈」,其實是因為正月十五鬧花燈的日子臨近了,各家都試點制好的燈,才被說為「燈頭」之日。

正月十四,「順天聖母」誕辰

臨水娘娘誕辰於正月十四,又稱「順天聖母」。傳說臨水娘娘姓陳,是唐朝大曆年間的人,後來成為了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於是民間立祠奉祀,稱為「臨水娘娘」、「順天聖母」。

正月十五,夜照田蠶(神)

相傳,正月十五日是蠶神嫘祖的生日,因此這一天便成了百姓祭祀「蠶神」的日子。祭蠶神用白粥加上肉脂為供品,同時用一杆竹竿挑著燈燭插在田間,謂之「照田蠶」(據說觀察燈火顏色可以判斷一年的豐歉)。這項活動逐漸成為了後代元宵節觀燈習俗的一種源頭。

臘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期間每一天的習俗

3樓:匿名使用者

不分地區,以全國常見的習俗有以下這些:

小年官府在臘月二十三,一般民家臘月二十四(又有:北方小年臘月二十三,南方小年臘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儀式。所以有一句民間習俗叫做「官三民四船五」。

舉行過祭灶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

祭灶古時人們認為灶王爺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便會給家裡帶來幸福,可保佑來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祭祀灶神  ,請求他上天后多說好話、吉利話。這種送灶神的儀式叫做「送灶」或「辭灶」。

灶糖灶糖(關東糖)是一種麥芽糖又稱麻糖,粘性很大,把它抽為長條形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形的就叫做「糖瓜」。

臘月二十四

掃塵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舉行過祭灶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

在春節前掃塵,是中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也是中華民族在漫長曆史中積累的在冬季講究衛生,預防疾病的傳統美德。

臘月二十五

做豆腐民諺稱:「臘月二十五,磨豆腐。」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

接玉皇舊俗、新俗都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2]  。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趕亂歲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

照田蠶照田蠶也叫「燒田蠶」、「燒田財」,是流行於江南一帶的民間祈年習俗。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有些地方在年三十舉行這一活動。

臘月二十六

俗話說「臘月二十六,殺豬割肉」或「二十六,割刀頭」,說的是這一天主要籌備過年的肉食。將「割年肉」放入年謠,是因為農耕社會經濟不發達,人們往往在年節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稱為「年肉」。

臘月二十七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俗語。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

臘月二十八

年謠雲:「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或「二十八,把面發」。所謂貼花花,就是張貼年畫、春聯、窗花和各種春節張貼之物。

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於古代的「桃符」。後來,隨著造紙術的問世,才出現了以紅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

臘月二十九

祭祖年謠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

臘月三十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夕: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

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迎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貼門神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貼春聯春聯亦名「門對」、「對聯」、「桃符」等,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而得名。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貼年畫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這些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畫是中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它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守歲中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4樓:故都の戀

在國人傳統的習俗裡面,從臘月二十三起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是有講究的,比如祭灶、比如打酒、比如剃頭......只是現今,很多的習俗已經不在了。大概是北方相對於南方的繁華有些平淡的緣故,古老的傳統在這裡卻得到了真實的儲存。

這首歌謠就能解答你的問題!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燉羊肉,

二十七殺只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正月十五為元宵節,亦稱上元節,俗稱正月半。南通舊時從正月十三開始上燈,正月十八落燈,有「十

三、十四神看燈,十

五、十六人看燈,十

七、十八鬼看燈」之說,並有「上燈圓子落燈面」之舉。城隍廟中看燈的人絡繹不絕。明末清初,城中包壯行家做出的彩燈聞名遠近,稱為「包燈」。

這天,鄉下尚有出嫁女請娘之俗。傍晚,農家有煨百蟲、放燒火、爆白花之舉。人們還要請坑三姑和灰堆婆婆解答疑難問題。

解放後,城市元宵活動以燈會為主,在文化宮、文化館、公園等地設燈景,供群眾觀賞娛樂。

臘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個節日的名稱、習俗、來歷是什麼?

5樓:愛心便便當

在國人傳統的習俗裡面,從臘月二十三起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是有講究的,比如祭灶、比如打酒、比如剃頭......只是現今,很多的習俗已經不在了。大概是北方相對於南方的繁華有些平淡的緣故,古老的傳統在這裡卻得到了真實的儲存。

這首歌謠就能解答你的問題!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蒸棗山, 二十八貼年畫, 二十九去買酒, 三十銅錢餃子和攔門棍, 大年初一扭一扭。正月十五為元宵節,亦稱上元節,俗稱正月半。

南通舊時從正月十三開始上燈,正月十八落燈,有「十

三、十四神看燈,十

五、十六人看燈,十

七、十八鬼看燈」之說,並有「上燈圓子落燈面」之舉。城隍廟中看燈的人絡繹不絕。明末清初,城中包壯行家做出的彩燈聞名遠近,稱為「包燈」。

這天,鄉下尚有出嫁女請娘之俗。傍晚,農家有煨百蟲、放燒火、爆白花之舉。人們還要請坑三姑和灰堆婆婆解答疑難問題。

解放後,城市元宵活動以燈會為主,在文化宮、文化館、公園等地設燈景,供群眾觀賞娛樂。 二十三糖瓜粘(又叫二十三祭灶官) 過去每年古歷臘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戶戶都買上幾個糖瓜來辭灶(灶王爺),意在用糖瓜粘住「灶王爺」的觜,叫他「上天言好事」,以便「下界保平安」。 二十四掃房子 灶王爺上天報告後,上天會派天兵來「視察」。

為了打發天兵,人們第二天就開始動手打掃房子。臘月二十四,家家戶戶大掃除也就成了延續時間最長久的傳統習俗。 家住新鄉市文苑小區的丁先生今年48歲,對小時候如何過二十四這天記憶猶新:

「這一天是最忙的,全家大人小孩兒都要幫著幹活。掃房時把傢俱用床單都蒙上,拿上綁著長把兒的掃帚把屋頂、牆壁、門窗……全部清掃一遍。」 除了延續灶王爺的傳說外,對「二十四,掃房子」民間還有另一種說法:

「臘月掃塵可以掃來福氣。」此外,古籍《呂覽注》中記載:「歲除日,擊鼓驅癘疫鬼,謂之逐除。

」看來歲末大掃除還有驅除疫病之含義。 二十五磨豆腐 在過去,豆腐是過年時的必備食品。到了臘月二十五這天,人們將浸泡過的黃豆,用石磨磨碎,「揉沫過籮去渣,煮沸點漿成塊」,豆腐做成後切小塊放入加鹽的清水裡儲存,供春節期間食用。

這也就有了「二十五,磨豆腐」的說法。 二十六去割肉 臘月二十六,離春節已是很近了。在過去,割肉的工作就是在這天完成的。

二十七蒸棗山 在臘月二十七蒸饅頭、蒸棗山的風俗據傳起源於三國時期:諸葛亮打仗路過商丘沙河,當地有這樣一個規矩,要想平安過河,必須用人頭祭奠河神。諸葛亮心地善良,叫人用面做個和人頭一樣的饅頭替代,最終平安過了河。

從此,當地就開始流行用「人頭饅頭」祭神 二十八貼年畫 臘月二十八這天,家家戶戶開始要貼年畫了(有的地方是年三十貼)。 二十九去買酒 臘月二十九,是農家準備年貨、拾遺補缺的一天。到這一天,基本上該準備的年貨都應當準備好了,只是一些零星東西需要在這一天買。

看似簡單,但還是很有道理的。比如一些食物,準備得早了,容易放壞,如果準備得太晚了,到過年時不一定能買上。 三十銅錢餃子和攔門棍 三十,包扁食。

過去,包扁食時人們常常將數枚硬幣包入扁食裡,初一誰吃到硬幣扁食誰在這一年就有福。 年三十晚上,人們會在大門口放一根桃木棍,防「野鬼」進家。在安陽工作的魏玉修告訴記者,在他們村,村民還有在門口橫放一根桃木棍的風俗。

他說,攔門棍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告訴乞丐,春節該回家過年了,不能再走家串戶乞討了。 民間有一種說法,明朝時,朱元璋派常玉春、胡大海在平頂山一片討伐「北國韃子」。由於戰況激烈,當地多次易手。

為避免遭誤殺,朱元璋軍隊到時家家戶戶都掛出「南朝」牌;「韃子」打回來再換上「北國」牌。朱元璋知道後很生氣,命令將這些刁民全部殺掉。除夕之日,胡大海、常玉春帶兵殺來。

追殺之際,一名青年揹著一位老婦人奔跑,青年被截住後跪地求饒:「求你們把我殺了吧,把我老母留在世間!」胡常二人深受感動,便告訴男子:

「快回去,關門閉戶,在門外放一攔門棍,我們下令見有攔門棍的人家不殺。」青年將此事告訴了村民,村民們都在門口放上一攔門棍。 除夕熬年 「一夜連兩歲,五更分二年。

分歲扶醉起,終夜齊歡喜。」 === === ===採納哦

臘月二十三是什麼節日,臘月二十三的風俗都有什麼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夜,小年,中國傳統節日,即傳統的祀灶日。小年期間主要的民俗活動有掃塵 祭灶等。祭灶在我國民間有幾千年歷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國百姓對 衣食有餘 夢想追求的反映。小年通常被視為忙年的開始,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 掃塵 祭灶等,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達了人們一種辭舊迎新 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2023年正月二十三上午九點四十五出生的女孩取什麼名字好

1金,1木,1水,1火,4土 八字五行個數 含餘氣 3金,1木,2水,2火,6土 八字五行得分 土 39 火 15 同類得分 54金 13 木 14 水 12 異類得分 39相差 15 綜合旺衰得分 15 八字偏旺。姓氏?2020年正月二十三上午九點四十五生的女孩好嗎?北京時間 2020年2月16日...

臘月23由來,關於臘月二十三的來歷和風俗習慣有那些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 南方是十二月二十四日 民間稱為過小年,是祭祀灶君的節日。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丘言行的 論語 中,就有 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 的話。先秦時期,祭灶位列 五祀 之一 五祀為祀灶 門 行 戶 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說為門 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