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之謂這個句式中的之是什麼意義和用法比如此之謂大丈

2021-03-22 07:09:46 字數 1227 閱讀 6596

1樓:e拍

「之」的用法:用在動詞和他的賓語之間,起著把賓語提前的作用,以達到強調的目的,可不譯出。

「此之謂大丈夫」出自戰國孟軻的《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譯文:富貴不能擾亂他的心意,貧賤不能改變他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折他的節操,這就叫大丈夫。

「此之謂使其本心」出自戰國孟軻的《孟子·告子上》:「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使其本心。」

譯文:以前有人寧肯死也不願接受,現在有人為了認識的窮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它。這種做法不是可以讓它停止了嗎? 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擴充套件資料

《孟子》一書共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彙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各家思想的爭辯,對**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

篇目有:《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

此書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自從宋、元、明、清以來,都把它當做家傳戶誦的書。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孟子》的主要注本有《孟子註疏》,《四部備要》本14卷;《孟子集註》,《四部備要》本7卷;《孟子正義》,《四部備要》本30卷。另有今人楊伯峻《孟子譯註》(中華書局本)。

2樓:匿名使用者

此謂***,這本來就是個正常的主謂句,為何還要把「此謂」取獨呢?顯然,「之」不是取獨的。應該是表倒裝,代詞賓語前置的標誌。

「此之謂***」,就是「謂此***」,這是一個主語省略的雙賓語結構。這裡為什麼倒裝?答案是用「此」承接上文,並起到強調作用。

3樓:源遠流長

用在動詞和他的賓語之間,起著把賓語提前的作用,以達到強調的目的,可不譯出。如「女罪之不恤,而又何清焉?

原句即: 此謂之大丈夫 此謂之使其本心

「此之謂大丈夫也」中的之是什麼用法

4樓:告白氣球

用在動詞和他的賓語之間,起著把賓語提前的作用,以達到強調的目的,可不譯出。如「女罪之不恤,而又何清焉? 原句即: 此謂之大丈夫 此謂之使其本心

暗算中探戈的意義是什麼探戈這個舞蹈的意義

錢總原話 探戈是絕望裡噴發出的奔放,男人和女人風度翩翩,上身保持距離,腳下卻是無比激烈的慾望。它快步向前,卻又左顧右盼,眼神優美。傳統中跳的時候,要腰佩短劍以防情敵,這就是它的典故。在刀尖上的舞蹈最殘酷,也最浪漫。這也是錢總的寫照。楊健寫到錢總死前時,知道肯定錢總要表達些什麼,但是卻不能落俗套,喊幾...

燭之武退秦師中的特殊句式,《燭之武退秦師》中的特殊句式有哪些啊

1以其無禮於晉bai 狀語後置 2du佚之狐言於鄭zhi伯曰 狀語後置dao3夫晉,何厭之有?版 賓語前置,有權何厭 4是寡人之過也。判斷句。5 燭之武 辭曰 省略句 6敢以 之 煩執事 省略句 7若舍鄭以 之 為東道主 省略句 8 晉 許君焦 瑕 省略句 9鄰之厚,君之薄也。判斷句 10以亂易整,...

生活中的意義,生活的意義是什麼?

人生是個經歷,是個過程,從不斷的經歷中得到經驗總結出正確的道理,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同一件事物,以儘量瞭解事物的本質,事物是有多面性的,所以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理解,這與每個人的性格 經歷 環境有關。首先要正確的認識到自己對理想和信仰的理解是否正確,如果是正確的,一定會找到相應的信仰或是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