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蜀相》一詩中表達了對諸葛亮的痛惜 追念和景仰之情的詩

2021-03-23 09:32:55 字數 6862 閱讀 8578

1樓:匿名使用者

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2樓:花下狐狸

確切的說應該是最後一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尾聯兩句承接著

五、六句,表現出詩人對諸葛亮獻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對他事業未竟的痛惜心情。這兩句詩是敘事兼抒情;再加上前面六句有力鋪墊,使讀者感到收束得既有精神,又有餘味。清代王漁洋曾經說:

「為詩結處總要健舉。」沈德潛也認為「宕出遠神」是詩歌結尾的一種好方法。所有這些妙處,都在本詩的結句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杜甫在<蜀相>一詩中表達了對諸葛亮的痛惜,追念和景仰之情的詩句是哪兩句? 20

3樓:匿名使用者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澿。

尾聯這兩句承接著

五、六句,表現出詩人對諸葛亮獻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對他事業未竟的痛惜心情。

4樓:花街戀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澿。

蜀相結合詩文簡要分析這首詩歌是怎樣表達對諸葛亮的仰慕和痛惜之情的?

5樓:匿名使用者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諸葛丞相的祠堂到什麼地方找尋?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高大的地方。首聯點出祠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丞相祠堂」,即武侯祠,西晉末年李雄為紀念蜀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而建,在今成都市內,與劉備合廟而祀。「尋」字,使得一問一答、一開一合巧相連屬,寫出了初至成都的詩人急切瞻仰的心情。杜甫在巴蜀地區尋訪過多處諸葛亮的遺蹟,留下了多首詩篇。

「森森」,形容柏樹的茂密高大,是祠堂所在的標誌,也是歷代人民愛戴諸葛亮的見證。《古柏行》說:「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

」「錦官城」,指今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以產錦著名,三國蜀漢時在此設官專理此事,故曰錦官城。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掩映臺階的碧草空自展現著一派春色,藏在密葉間的黃鸝徒勞地婉囀鳴唱。頷聯寫詩人步入諸葛亮祠堂的所見所聞,情感卻起了急劇的變化,「尋」的結果是祠堂寂寥冷落,悄無人跡,這就形成了一種情感上的落差。「自」、「空」二字極為傳情:

碧草映階,不過自為春色——因遊人行蹤難至;黃鸝隔葉,不過空作好音——因詩人無心傾聽。一片詩心,全凝於二字。自然之恆久,與世事之多變、人生之不永暗相對照。

黃鸝:也稱黃鶯,是一種鳴聲動聽的小鳥。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當年劉備三顧茅廬,頻頻諮以天下大計,你為先主開創基業,又為後主匡濟救危,獻出老臣的一腔忠誠。頸聯由頷聯的感物轉為思人,上句寫智識才能,見出其匡時雄略;下句寫勤勉忠誠,見出其報國之忱;兩句正好包括了他的事業自三顧茅廬始,而以輔佐劉禪終的全過程。「頻煩」,再三勞煩。

「兩朝」,蜀漢皇帝劉備、劉禪父子兩朝。「開濟」,即開創基業,匡濟時危,指諸葛亮輔佐劉備開國,又幫助劉禪撐持危局。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可惜啊,出師伐魏,還沒取得勝利,你便病亡軍中,永遠讓後代英雄們對此淚滿衣襟!這兩句是最感人的名句。「出師句」,諸葛亮為了伐魏,曾六出祁山。

蜀漢建興十二年(234),諸葛亮率師伐魏,據武功五丈原(在今陝西岐山縣渭河南岸),與魏軍隔渭水相持百餘日,勝負未決而病死於軍中,年僅五十四歲。這一事實本來就使人痛惜,更何況他那死而後已的精神留下了無可估量的影響。

壯志難酬抱憾而終者,不僅是諸葛亮的遺恨,也是古往今來無數失意英雄的共有心境。因此,尾聯在沉摯悲壯中,不僅表達對諸葛亮的痛惜、追念和景仰之情,同時也概括了古今英雄(包括詩人自己)在國危時艱之際有才無命、壯志未酬的悲慨。

《蜀相》表達了詩人()和()的讚揚

6樓:喬木查

詩人在沉摯悲壯中,不僅表達對諸葛亮的痛惜、追念和景仰之情,同時也概括了古今英雄(包括詩人自己)在國危時艱之際有才無命、壯志未酬的悲慨.這主要體現在第二聯的「自」和「空」二字以及最後一聯.是的開篇表達了作者對於看到祠堂的迫切心情,而第二聯寫詩人步入諸葛亮祠堂的所見所聞,情感卻起了急劇的變化,「尋」的結果是祠堂寂寥冷落,悄無人跡,這就形成了一種情感上的落差.

「自」、「空」二字極為傳情:碧草映階,不過自為春色——因遊人行蹤難至;黃鸝隔葉,不過空作好音——因詩人無心傾聽.一片詩心,全凝於二字.

自然之恆久,與世事之多變、人生之不永暗相對照.最後一句更是直接點明,長使英雄淚滿襟.

7樓:王知足常樂了

《蜀相》表達了詩人杜甫對諸葛亮的讚揚

《蜀相》表達了詩人什麼感情或願望? 為什麼這樣認為?

8樓:海上明月

詩人在沉摯悲壯中,不僅表達對諸葛亮的痛惜、追念和景仰之情,同時也概括了古今英雄(包括詩人自己)在國危時艱之際有才無命、壯志未酬的悲慨。這主要體現在第二聯的「自」和「空」二字以及最後一聯。是的開篇表達了作者對於看到祠堂的迫切心情,而第二聯寫詩人步入諸葛亮祠堂的所見所聞,情感卻起了急劇的變化,「尋」的結果是祠堂寂寥冷落,悄無人跡,這就形成了一種情感上的落差。

「自」、「空」二字極為傳情:碧草映階,不過自為春色——因遊人行蹤難至;黃鸝隔葉,不過空作好音——因詩人無心傾聽。一片詩心,全凝於二字。

自然之恆久,與世事之多變、人生之不永暗相對照。最後一句更是直接點明,長使英雄淚滿襟。

9樓:白露橫水光接

《蜀相》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後、翌年遊覽武侯祠時創作的一首詠史詩。作者借遊覽古蹟,稱頌蜀漢丞相諸葛亮輔佐兩朝,惋惜他出師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統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

字裡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寫丞相雄才大略和忠心報國,嘆惜他壯志未酬身先死的結局,引得千載英雄事業未竟者的共鳴。

10樓:樓滬光

《蜀相》是杜甫遊武侯祠時所作,不僅表達了對諸葛亮惋惜,遺憾的情感,而且其中也不乏自比的成分存在。而且杜甫一直有一個願望,就是當丞相,這在他的一首詩裡提到過,而且光我知道的杜甫就寫過《蜀相》.《詠懷古蹟五首》之四.

五.《八陣圖》 .《登樓》等十多首關於丞相的詩。

杜甫非常羨慕諸葛亮可以遇到明主。這在「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中就可以看出。

而「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中的「英雄」可以看作古今有遠大抱負但又懷才不遇的才子好漢

根據課文將所缺詩句填在空白處。(1)《蜀相》一詩中,杜甫將自己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嘆惋之情與自己

11樓:kkkgm丶

(1)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2)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3)憂勞可以興國 逸豫可以亡身

(4)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5)後人哀之而不鑑之 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杜甫《蜀相》簡析!

12樓:_小鴨子

題解這首詩是上元元年(760)春天,杜甫初到成都遊武侯祠所作。當時安史之亂未平,作者仕途失意,棄官入蜀。他在詩中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推崇備至,有著深刻的寓意。

「蜀相」,指三國時蜀國丞相諸葛亮,東漢建安二十六年(221),劉備在蜀稱帝,國號為漢(後人稱蜀漢),以諸葛亮為丞相。

句解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諸葛丞相的祠堂到什麼地方找尋?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高大的地方。首聯點出祠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

「丞相祠堂」,即武侯祠,西晉末年李雄為紀念蜀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而建,在今成都市內,與劉備合廟而祀。「尋」字,使得一問一答、一開一合巧相連屬,寫出了初至成都的詩人急切瞻仰的心情。杜甫在巴蜀地區尋訪過多處諸葛亮的遺蹟,留下了多首詩篇。

「森森」,形容柏樹的茂密高大,是祠堂所在的標誌,也是歷代人民愛戴諸葛亮的見證。《古柏行》說:「君臣已與時際會,樹木猶為人愛惜。

」「錦官城」,指今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以產錦著名,三國蜀漢時在此設官專理此事,故曰錦官城。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掩映臺階的碧草空自展現著一派春色,藏在密葉間的黃鸝徒勞地婉囀鳴唱。頷聯寫詩人步入諸葛亮祠堂的所見所聞,情感卻起了急劇的變化,「尋」的結果是祠堂寂寥冷落,悄無人跡,這就形成了一種情感上的落差。「自」、「空」二字極為傳情:

碧草映階,不過自為春色——因遊人行蹤難至;黃鸝隔葉,不過空作好音——因詩人無心傾聽。一片詩心,全凝於二字。自然之恆久,與世事之多變、人生之不永暗相對照。

黃鸝:也稱黃鶯,是一種鳴聲動聽的小鳥。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當年劉備三顧茅廬,頻頻諮以天下大計,你為先主開創基業,又為後主匡濟救危,獻出老臣的一腔忠誠。頸聯由頷聯的感物轉為思人,上句寫智識才能,見出其匡時雄略;下句寫勤勉忠誠,見出其報國之忱;兩句正好包括了他的事業自三顧茅廬始,而以輔佐劉禪終的全過程。「頻煩」,再三勞煩。

「兩朝」,蜀漢皇帝劉備、劉禪父子兩朝。「開濟」,即開創基業,匡濟時危,指諸葛亮輔佐劉備開國,又幫助劉禪撐持危局。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可惜啊,出師伐魏,還沒取得勝利,你便病亡軍中,永遠讓後代英雄們對此淚滿衣襟!這兩句是最感人的名句。「出師句」,諸葛亮為了伐魏,曾六出祁山。

蜀漢建興十二年(234),諸葛亮率師伐魏,據武功五丈原(在今陝西岐山縣渭河南岸),與魏軍隔渭水相持百餘日,勝負未決而病死於軍中,年僅五十四歲。這一事實本來就使人痛惜,更何況他那死而後已的精神留下了無可估量的影響。

壯志難酬抱憾而終者,不僅是諸葛亮的遺恨,也是古往今來無數失意英雄的共有心境。因此,尾聯在沉摯悲壯中,不僅表達對諸葛亮的痛惜、追念和景仰之情,同時也概括了古今英雄(包括詩人自己)在國危時艱之際有才無命、壯志未酬的悲慨。

評解一千四百五十首杜詩中,稱頌或提到諸葛亮的,有幾十首之多,以這一首名氣最大。詩題不作「武侯祠」,而作「蜀相」,是有深意的;意在臧否人物,而非清代方東樹《昭昧詹言》所說的「吟懷古蹟」。

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轉,自然緊湊。前兩聯記行寫景,灑灑脫脫;後兩聯議事論人,忽變沉鬱。自始至終,一生功業心事,只用四語括盡,不愧是如椽巨筆。

全篇由景到人,由尋找瞻仰到追述回顧,由感嘆緬懷到淚流滿襟,頓挫豪邁,幾度層折。首聯「何處尋」三字為全詩讚頌、痛惜之辭預留伏筆,此為第一折。頷聯以碧草、黃鸝兩個特寫鏡頭,反襯英雄悲情,此為第二折。

頸聯胸臆直瀉,以凝練精警之語,概括諸葛武侯的千秋功業,此為第三折。經此三折,詩人方揭出末句的點睛之筆。全篇所懷者大,所感者深,凡讀此篇者,莫不有雄渾沉鬱之感。

13樓:匿名使用者

【簡析】

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自安史之亂

以來就一直顛沛流離的詩人杜甫到了成都。第二年春天,他滿懷時事興衰之感和對三國時諸葛武侯的景仰之情,到「錦官城」(成都)西北郊拜謁了始建於晉代的武侯祠廟。祠廟前那株相傳為「孔明手植」的巨柏,歷經滄桑,遒勁挺拔;綠樹叢中的黃鸝百轉千啼,自鳴得意。

詩人面對年久失修,頹圮破敗的祠堂,追念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可貴精神和赫赫業績,不由得觸景生情,熱淚滿襟,於是寫下了這樣一首流傳千古的七律《蜀相》。

律詩由「起」、「頷」、「頸」、「結」四聯組成。這首詩的「起聯」兩句一問一答,貌似平常,實則不然。這裡,詩人以近乎口語化的詩句點出了武侯祠堂的地理位置和古柏森森的自然環境,其間一個「尋」字妙筆天成,使得一問一答兩相連屬,恰如其分地道出了詩人急欲瞻仰武侯祠堂的情不可耐的心緒,這一方面暗示出杜甫與諸葛亮雖不同世卻思想相通,另一方面也替後面的讚頌、痛惜之辭預為伏筆,使得全詩和諧統一,首尾相銜。

李重華《貞一齋詩話》說:「作詩善用賦筆,惟杜老為然。其間微婉頓挫,總非平直。

」杜甫的這首《蜀相》的開頭,可以說是比較典型地體現了詩人善用賦筆而又切忌平直的特點。

如果說,「起聯」兩句還是從總領通篇的角度由全貌著筆作概括敘寫的話,那麼,「頷聯」兩句則進而把「鏡頭」轉向武侯祠廟周圍景物的細部。「映階碧草」、「隔葉黃鵬」彷彿是兩個特寫鏡頭,一在渲染「春色」之怡目,一在強調「好音」之悅耳。然而,詩人用了一個「自」字,一個「空」字,含蓄地表達了他對這些景物的與眾不同的特殊感受——盎然春意固然是美好誘人的,可是,丞相祠廟卻是如此寂寥冷清,悄然而無人跡,只有詩人形隻影單而來,孤寂傷懷而返。

難道說,武侯已經被世人遺忘了嗎?不難看出,在「頷聯」兩句裡,詩人句句寫景,卻字字含情,詩行中寓靜於動,寄情於景,婉轉地流露出因國家**而悲愴傷懷以及亟盼早日平叛實現統一的情緒。真可謂「情融乎內而深且長,景耀於外而遠且大」(謝榛《四溟詩話》)。

「頸聯」兩句,詩人筆鋒一轉,胸臆直洩,以高度凝鍊、警策的語言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生活際遇、政治理想和輔國功業。諸葛亮隱居隆中(今湖北襄樊城西)時,劉備三顧茅廬,於公元207年,同他商討天下大計。出山後,諸葛亮先是輔佐劉備開創基業;劉備死後,他又匡濟危難,扶佐後主劉禪。

這就是所謂「兩朝開濟」。諸葛亮可以說是殫精竭慮,忠貞不渝,盡了「老臣」之心。當然,藝術的概括是不能同科學的、歷史的評價相提並論的。

但是,透過詩人的飽含深情的詩句,我們不僅可以瞭解諸葛亮這位「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的丞相的一生的事業,以及他對後人的感召力量,而且能夠感知詩人對他的欽羨仰慕之情。這一聯與前一聯一樣,屬對工緻,沉鬱頓挫。遣辭雖不藻麗,卻行文壯闊,瀟灑飄逸,可與詩人另一首寫諸葛亮的詩《八陣圖》中的「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二句聯璧生輝。

假若詩意僅此而已,或許還難以收到激動人心的藝術效果和取得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前人說,「詩貴有眼」。「結聯」兩句是全詩的點睛之筆,可謂《蜀相》的「詩眼」。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豈止是一般的憑弔和拜謁之辭啊!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載:諸葛亮於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春,出兵伐魏,在渭水南五丈原(今陝西郿縣西南)與魏軍相持百餘日後,於當年八月在軍中抱憾病逝。

武侯壯志未酬而身先亡,詩人飽經喪亂而屢失意,經歷雖各有不同,可是就未能實現自己的抱負這一點來說,他們個人的命運是頗有相似之處的。正因為如此。詩人落筆沉摯,力透紙背,寫得蒼涼悲壯,催人下淚。

可見,千百年來,人們習慣於用這警句一般的詩行對齎志而歿的仁人志士寄予痛惜與同情是不無道理的。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之一,對於壯志未酬者,它既是頌辭,又是輓歌。唐代詩人劉禹錫說:「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里,工於詩者能之。

」《蜀相》一詩囊括歷史,融匯古今,語言凝鍊而內涵豐富。如果把劉禹錫的話用來評《蜀相》,杜甫是當之無愧的。

蜀相古詩1杜甫寫《蜀相》表達了詩人咋樣的感情或願望

蜀相來 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定源居成都草堂後 翌年遊bai覽武侯祠du 時創作的一首詠zhi史詩。作者借遊覽古dao跡,稱頌蜀漢丞相諸葛亮輔佐兩朝,惋惜他出師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統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字裡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寫丞相雄才大略和忠心報國,嘆惜他壯志未酬身先死的結局,引得千載英雄...

杜甫的《蜀相》一詩屬於哪種文體

杜甫的 蜀相 一詩屬於 七律 這首詩是杜甫在漂泊西南時,為追懷諸葛亮所作。這首詩在藝術上頗具特色 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環境的特徵,來渲染寂靜 肅穆的氣氛,把詩人對諸葛亮的懷念表現得十分真切。二是對諸葛亮的政治活動作概括的描述,勾畫出了一個有為的政治家的形象。結尾兩句,更從諸葛亮功業未遂留給後人無限懷念,...

在古體詩中表達母愛的意象有哪些,古詩中常見的意象有哪些?

遊子吟 慈 母 手 中 線,遊 子 身 上 衣。臨 行 密 密 縫,意 恐 遲 遲 歸。誰 言 寸 草 心,報 得 三 春 暉.作者背景 孟郊 751 814 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 今浙江德清 人。少年時居蒿山,與韓愈是好朋友。一生窮困,近50歲時才中進士。孟郊寫詩以寒苦之音著稱,追求奇特的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