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那麼中國的國學包括了哪些內容呢

2021-03-24 05:13:38 字數 5576 閱讀 3920

1樓:柔雪晴

一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

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既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那麼無疑也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這些當然是屬於國學範疇,但也可以說是國學的外延了。

國學原指國家學府,如太學、國子監。國學指學問一說,產生於西學東漸、文化轉型的歷史時期。它興起於20世紀初,2023年代始盛;在中國大陸,文革結束後思想學術自由逐步有所恢復,中華傳統文化學術的空間逐步擴大,2023年代後「國學」復起至今。

"國學"一說,產生於西學東漸、文化轉型的歷史時期。而關於國學的定義,嚴格意義上,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還沒有給我們做出統一明確的界定。名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普遍說法如國粹派鄧實在2023年撰文說:"國學者何?一國所有之學也。

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也。"(《國學講習記》,《國粹學報》第19期)鄧先生的國學概念很廣泛,但主要強調了國學的經世致用性。

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儒家貫穿並主導中國思想史,其它列從屬地位;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但以經、子部為重,尤傾向於經部;以國學大師章太炎《國學講演錄》所分,則分為小學、經學、史學、諸子和文學。

章太炎在其《國學概論》中稱:國學之本體是經史非神話、經典諸子非宗教、歷史非**傳奇;治國學之方法為辨書記的真偽、通小學、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變遷及辨文學應用。

國粹派鄧實稱:「國學者何?一國所有之學也。

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國焉,有其國者有其學。學也者,學其一國之學以為國用,而自治其一國也。」(《國學講習記》,《國粹學報》第19期)

2樓:匿名使用者

國學內容如下:

最初,《漢書.藝文志》對國學有一個基本的分類,將其分為六個部分。這六部分構成了國學的前身。

第一部分:六藝。指《詩》、《書》、《禮》、《樂》、《易》、《春秋》六部經典。

六藝有大六藝,小六藝。小六藝是六種技術:禮、樂、射、御、數、術。

是具體培養人的人格和各種技能的。大六藝,就是六經。任何時候,經總是排在首位的。

這就是中國的精神,是國學精神裡面很重要的東西。 第二部分:諸子百家。

諸子如同皇帝出行時陪同的王侯,各司其職。諸子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陰陽家、農家、縱橫家、**家等。國學是代表著中華文明的核心,歷代有《黃帝陰符經》、《老子》、《莊子》、《郁離子》和《素書》等諸子百家的經典。

第三部分:詩賦。詩和賦不一樣,是兩種不同的體裁。

《漢書"藝文志》裡有《詩賦律》。古代秀才登高就能賦,而我們不如古人。 第四部分:

兵書。兵書在古代知識分類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後面講的術數和方技被看做是實用理性的。 第五部分:

術數。譬如作為占筮的《周易》。 第六部分:

方技。房中術、醫術都是方技。

今「國學」之意是指以中國傳統文化典籍為載體,表現中華民族傳統社會價值觀與道德倫理觀的思想體系。

3樓:畫盡雲海

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在北京接受採訪時,**遠矚的提出「大國學」的概念。他說:「國學應該是『大國學』的範圍,不是狹義的國學。

國內各地域文化和56個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國學』的範圍之內。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但又共同構成中國文化這一文化共同體。」是一種大一統式的「文化調和」。

因此, 五術六藝諸子百家之學,東西南北凡吾國域內之學,都可稱為「國學」,即中華**之學皆可稱為「國學」。在國際上,近似的名詞稱謂漢學或稱中國學,現代「華學」 學者針對在當前國際社會上,西方學者把藏學、滿學等排除在漢學之外,有意故意的造成破壞中國大統一之嫌的歷史時代之際,把國學稱謂「華學」 ,包括中華漢學和古代三皇五帝包括炎帝、黃帝、蚩尤帝所有後裔民族之學,均列為中國之「國學」。

4樓:漫卷舒雲

這個現在爭議很多。國學一般指我國固有之學問,對傳世經典的解讀。比如《三字經》,有的說算是國學,有的人覺得這只是兒童啟蒙讀物,算不上一門學問,沒有什麼好研究的嘛~

通常,國學內容依照四庫全書的編排體例,包括經、史、子、集。這四部分的詳細內容就不用我詳細介紹了吧~

5樓:馬壬甲

如果你有深厚的國學知識儲備就會發現儒釋道三大思想體系結構幾乎囊括了已知人類萬年文明的精髓。為什麼我要強調萬年文明呢?因為這三大宗教的特點都是殊途同歸的指向了伏羲先天八卦五行原理之中!

我們如果仔細感悟研讀三教著作都會指向大五行原理。除了我之外估計沒有人這樣認為吧!

6樓:匿名使用者

據我的理解.我認為可以分為:天文、曆法、樂律、地理、職官、科舉、姓氏、禮俗、宗法、宮室、車馬、飲食、衣飾、什物等等。

通過舉辦誦讀國學經典活動,使學生更多地瞭解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改病句 5

7樓:迷了他20年

改為:通過參加誦讀國學經典活動,學生更多地瞭解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求一個漢服文化勵志活動宣傳條幅。帶領大學生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思想在國學精萃的氤氳下無限 10

8樓:心靈z覺醒

趨吉避bai凶du

——重新

zhi認識

dao中華傳回統文答化

關於國學經典的作文 5

9樓:jd伱德好

1、排比入題,先聲奪人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濃烈,因為誠實,它變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為守信,它變得悅耳;生活如畫,或明麗,或素雅,因為誠信,它變得美麗。

(《因誠信釀造生活》)

排比,能增加文章氣勢,朗朗上口,使文章富有節奏感和音韻美。用來狀物,能景象紛呈;用來敘事,能酣暢淋漓;用來說理,能氣勢磅礴;用來辯論,能排山倒海;用來抒情,能汪洋恣肆。

2、整散交錯,靈巧入題

若能掬起一捧月光,我選擇最柔和的;若能採來香山紅葉,我選擇最豔麗的;若能摘下滿天星辰,我選擇最明亮的。也許你會說,我的選擇不是最好,但我的選擇,我相信。

(《我的選擇,我喜歡》)

整散句結合,能使句式靈活多變,增添文章旋律感和音韻美,給人一種審美感受。 開頭用「月光」—「柔和」、「紅葉」—「豔麗」、「星辰」—「明亮」構成鋪排,色彩鮮明,有先「色」奪人之妙,兼具音韻之美。

3、引文入題,典雅厚重

清代張潮《出夢影》中有言:「菊以淵明為知己,梅以和靖為知己,竹以子猷(yǒu)為知己。」當面對大海;面對著這片蔚藍;我不禁想到:海以何人為知己呢?(《面對大海》) \'

引用前人文句,順著引文的文氣,巧妙引出話題。

4、細膩描繪,形象入題

我曾用水的眼睛審視生活,生活也曾如秋水般陰鬱、遙遠。陽光透過楓林灑下來,我順著光束向上望,卻似乎又看到一望無際的蒹葭,霧雪般的白色,水草般的柔軟。在一片渺渺中我看到了媽媽的眼睛,看到了當年媽媽做出選擇的那一剎那。

(《讓睫毛載來愛,載來幸福》)

中描述性語言往往容易流於刻板和平淡,但如果考生能巧妙抓住特徵,注意借鑑,靈活地加以創新,則能打破描繪的刻板和敘述的平淡,讓形象的描述飄逸出令人心蕩神馳的詩情畫意 s_

5、警句突現,啟迪入題

生是偶然,死是必然。生與死,除了那幾聲歡呼,幾陣痛哭外,便再沒了別的。那麼,生與死之間的——生命呢?(《生命是什麼》)

警句式的開篇令人注目。「生是偶然,死是必然,生死之間是生命」。凝練、平易、深刻、精闢。

6、對話開篇,引人入勝

一代高僧弘一法師涅磐前對從**說:「你看看我的牙齒,怎麼樣?」「都掉光了。

」「那以舌呢,還在嗎?」「還在。」「所以說,堅韌的東西總是比堅硬的東西強」。

(《堅韌——我追求的品格》)

一則深透禪機的對話,引出了「堅韌」的內涵,推出了文章的觀點

7、事例開篇,簡潔鋪陳

選擇是難的,更何況是心靈的選擇。高漸離為了荊軻,他選擇了死;馬本齋的母親為了革命,她選擇了犧牲;祝英臺為了真摯的愛情,她選擇了化蝶。在這友情、親情與愛情之間的選擇,他們是這樣做的—— (《生死之間》)

文章開頭以名人事蹟簡潔鋪陳:高漸離為友情選擇了死亡,用自己的頭顱捍衛了「士為知已者死」的至理名言,成為千古奇士;馬本齋的母親選擇獻身,用自己的至情——博大母愛以殉人間大義,為兒子也為後人樹起一座人格豐碑;祝英臺選擇了化蝶,用自己的靈魂昇華了梁山伯的愛情,為有情人的天長地久樹立了楷模。

8、對稱開篇,整齊明快

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為花給予她生命的甘露 \'

在花的眼中,蜂是摯友,因為蜂給予她生命的延續。 (《學會歷史般的旁觀》)

文章開頭用一組對稱句子,賦予蝶、蜂、花人的性情,通過生動貼切的擬人手法,形式與內容達到完美的統一。體現了考生高超的語言技巧。

9、詩詞開篇,凸顯底蘊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這是李後主的感悟;「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是李清照的感受;「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地揮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是徐志摩的不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又是蘇東坡的坦蕩…… (《美麗的離別》)

10樓:

讀國學經典心得體會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

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偉大民族精神。這種民族精神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吸收了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創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許多優秀的思想精華永遠值得我們發揚。

「自強不息」的開拓精神;「厚德載物」的博大胸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精神,「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憂國憂民的情懷等等,這些凝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思想,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國學,只有接續國學薪火,才能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這是一件大好事。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從做人開始。

如果沒有做人的基礎,那就既不會有民族精神,更不會有革命精神。做人從**開始?從灑掃庭除,應對進退開始;從國學啟蒙的「三百千」開始。

這種學習不光是識字和道德思想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文化的傳承來對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們把它稱之為「國學」。以國學啟蒙的範本「三百千弟」為例。《三字經》最重要的特點是條理清楚、文理明暢、概括精闢地傳授歷史文化知識,倫理道德知識,團結友愛的重要性,以及學習應當刻苦等等,被譽為「袖裡通鑑」。

且反覆勸勉學童勤學,敦促家長、老師認真對待對子弟、學生的教育。誦《百家姓》使我瞭解了中華民族姓氏的淵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遠,使用人數最多的兒童國學啟蒙讀本,在中國教育史、文化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國文化的小百科全書。

《**規》是關於品德修養、行為規範的國學啟蒙讀本,將中華文化所倡導的忠、孝、仁、義、禮、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語言,淺近的歷史典故講述清楚。所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發揚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從國學啟蒙開始。回溯源頭,傳承命脈,「國學」是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

以上可以為你寫作提供一點素材,希望對你有幫助!

書上說 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是它所特

錯誤不同的文化具有的包容性不同 包容性只是一個概括 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它所特有的包容性。文化的包容性 a 有利於各民 a試題分析 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幷蓄。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處 兼收幷...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少年得志大不幸這名話是什麼意思

少年得志大不幸 的意思是 年少的時候就得到成功,反而是一種很不幸的事兒。此句話主要是告誡世人不要因為一絲成功就懈怠。得志,漢語詞彙。指實現志願 名利慾望得到滿足。這句話的說法有個經典的例子 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篇散文 傷仲永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江西金溪人名叫 方仲永 的神童因後天父親不讓他學習和...

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意義,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意義

中國是文明古國 禮儀之邦,重德行 貴禮儀,在世界上素來享有盛譽。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始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礎,始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形成和發展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從口頭傳承到文字記載,內容博大而精深。優秀的民族文化既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