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人買履》中「操」「持」「取」這動詞的意義都和手的動作有關,都可以用「拿」來解釋

2021-05-15 11:02:08 字數 5239 閱讀 6732

1樓:匿名使用者

「操」和「持」的詞義更為近似,都有拿在手裡和攜帶的意思。「操」側重拿在手裡這個動作,而「持」重在這個動作的穩定狀態,因此可以說「持久」「持之以恆」,而「操」沒有這個用法。至於「取」字,一般用於將沒有到手的東西設法拿到手,與「操」「持」的意義差別明顯。

2樓:百度使用者

我也不會啊,同步到學上的題目,我懷疑有問題呢

- -初一語文上冊(古代寓言)的問題

3樓:匿名使用者

no.1鄭人買履語言特色理趣交融,語言風趣幽默,生動活潑no.2《刻舟求劍》是通過人物的表情,語言與動作來表現人物的心理no.

3《鄭人買履》中"持"就是指握在手中,如持劍、「操」指一個動作,很快的拿起某樣東西,

「取」就是直接去某樣東西

三個字表現的動作都是不一樣的,用法自然不同

4樓:天使靈翼

鄭人買履

鄭人買履 ( zhèng rén mǎi lǚ )

解 釋 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出 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用 法 主謂式;作定語、狀語;含貶義

近義詞 生搬硬套、死搬教條

燈 謎 河南人買鞋

典故鄭人買履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譯文: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於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帶那尺碼。他已經拿到鞋子,卻說:

「我忘記帶尺碼來了。」又轉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終於沒有買到鞋。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

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註釋鄭——春秋時代一個小國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的新鄭縣。

且置——且,將要。置,購買。

履——音呂,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奪,忖度,這裡作動詞用,即計算、測量的意思。後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詞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詞,這裡指量好的尺碼。

坐——同座,就是座位,這裡指椅子、凳子一類的傢俱。

至之市——至,到。之,往,去。市,集市。

操——操持,帶上、拿著的意思。

罷——罷了,完結的意思,這裡指集市已經解散。

無——虛無,沒有,這裡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中心思想

《鄭人置履》講了鄭國有個打算買鞋的人,先在家裡量好了腳的尺碼,到了集市上卻忘記拿尺碼,等他跑回家拿了尺碼再返回時,集市已經散了。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用腳去試試,他卻回答,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這個故事諷刺了那些不從實際出發,信守教條辦事呆板的人。

評點這個鄭國人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他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連鞋子也買不到。而現實生活中,買鞋子只相信腳碼而不相信腳的事,也許是不會有的吧?

但類似這樣的人,倒確是有的。有的人,說話、辦事、想問題,只從本本出發,不從實際出發;本本上寫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沒有寫但實際上存在著的,他就不相信。在這種人看來,只有本本上寫的才是真理,沒寫上的就不是真理。

這樣,思想當然就要僵化,行動就要碰壁。

5樓:一樣de單純

《鄭人置履》講了鄭國有個打算買鞋的人,先在家裡量好了腳的尺碼,到了集市上卻忘記拿尺碼,等他跑回家拿了尺碼再返回時,集市已經散了。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用腳去試試,他卻回答,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這個故事諷刺了那些不從實際出發,信守教條辦事呆板的人。

鄭人買履中的「操」「持」「取」都解釋為「拿」,可以換嗎??

6樓:手機使用者

當然不可以古人這樣寫是有用意的,"操""持""取"雖然都能解釋為"拿",但他們能表達的情景和深意是不同的,比如這個詞用在這個場合合適,但用在那個場合就不太好.就像人穿衣服一樣,都是衣服,但你在正規公司就不能穿背心拖鞋,而在菜市場就沒必要西裝革履一樣.

你可以把這三個詞再還原回原文中仔細體味一下,其實不難的,古文就是要多讀多體會才能理解作者的境界

《鄭人買履》文言文的解釋

7樓:快樂魔幻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曰:

「吾忘持度!」返歸取之。及返,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

「寧信度,無自信也。」

註釋 鄭——春秋時代一個小國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的新鄭縣。 古時鄭國有一個人想買一雙鞋,就在家裡把自己腳的大小量好了尺寸。他來到了集市上賣鞋的店鋪裡,看好了一雙鞋,正準備買的時候,忽然發現自己量好的尺寸放在家裡忘了帶來了,就說忘了帶尺寸,回家拿來尺寸再買,所以就往回走。

旁邊的人問他,你給自己買鞋,為啥不直接試試大小,非按原本的尺寸幹啥?鄭國的那人就說,我寧可相信我量的尺寸合適,腳卻不一定準確。後來人們就用「鄭人買履」來形容和譏笑那些不顧客觀實際,搞教條主義的人。

鄭人買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曰:

「吾忘持度!」返歸取之。及返,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

「寧信度,無自信也。」

鄭國有一個人想去買一雙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畫了一個底樣的尺碼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買鞋子時,忘記把量好的尺碼帶在自己身上。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說:

「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碼來了。」於是,趕緊跑回去拿底樣。等他趕回來時,集市已經散了,鞋子也就沒有買成。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鞋子呢?」

他說:「我寧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評點 這個鄭國人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他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連鞋子也買不到。而現實生活中,買鞋子只相信腳碼而不相信腳的事,也許是不會有的吧?

但類似這樣的人,倒確是有的。有的人,說話、辦事、想問題,只從本本出發,不從實際出發;本本上寫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沒有寫但實際上存在著的,他就不相信。在這種人看來,只有本本上寫的才是真理,沒寫上的就不是真理。

這樣,思想當然就要僵化,行動就要碰壁。

履——音呂,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奪,忖度,這裡作動詞用,即計算、測量的意思。後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詞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詞,這裡指量好的尺碼。

坐——同座,就是座位,這裡指椅子、凳子一類的傢俱。

操——操持,帶上、拿著的意思。

罷——罷了,完結的意思,這裡指集市已經解散。

無——虛無,沒有,這裡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譯文:鄭國有一個人想去買一雙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畫了一個底樣的尺碼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買鞋子時,忘記把量好的尺碼帶在自己身上。

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說:「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碼來了。」於是,趕緊跑回去拿底樣。

等他趕回來時,集市已經散了,鞋子也就沒有買成。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鞋子呢?」

他說:「我寧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

【說明】這篇愚蠢可笑的故事,諷刺那些墨守成規、迷信教條、不相信客觀實際的人。

這個鄭國人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他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連鞋子也買不到。而現實生活中,買鞋子只相信腳碼而不相信腳的事,也許是不會有的吧?

但類似這樣的人,倒確是有的。有的人,說話、辦事、想問題,只從本本出發,不從實際出發;本本上寫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沒有寫但實際上存在著的,他就不相信。在這種人看來,只有本本上寫的才是真理,沒寫上的就不是真理。

這樣,思想當然就要僵化,行動就要碰壁。

8樓:匿名使用者

古時鄭國有一個人想買一雙鞋,就在家裡把自己腳的大小量好了尺寸。他來到了集市上賣鞋的店鋪裡,看好了一雙鞋,正準備買的時候,忽然發現自己量好的尺寸放在家裡忘了帶來了,就說忘了帶尺寸,回家拿來尺寸再買,所以就往回走。旁邊的人問他,你給自己買鞋,為啥不直接試試大小,非按原本的尺寸幹啥?

鄭國的那人就說,我寧可相信我量的尺寸合適,腳卻不一定準確。後來人們就用「鄭人買履」來形容和譏笑那些不顧客觀實際,搞教條主義的人。

鄭人買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曰:

「吾忘持度!」返歸取之。及返,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

「寧信度,無自信也。」

鄭國有一個人想去買一雙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畫了一個底樣的尺碼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買鞋子時,忘記把量好的尺碼帶在自己身上。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說:

「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碼來了。」於是,趕緊跑回去拿底樣。等他趕回來時,集市已經散了,鞋子也就沒有買成。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鞋子呢?」

他說:「我寧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評點 這個鄭國人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他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連鞋子也買不到。而現實生活中,買鞋子只相信腳碼而不相信腳的事,也許是不會有的吧?

但類似這樣的人,倒確是有的。有的人,說話、辦事、想問題,只從本本出發,不從實際出發;本本上寫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沒有寫但實際上存在著的,他就不相信。在這種人看來,只有本本上寫的才是真理,沒寫上的就不是真理。

這樣,思想當然就要僵化,行動就要碰壁。

9樓:海涯培風

鄭國有個想買鞋子的人。他先在家裡拿根繩子量好自己腳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他到集市上去,卻忘了帶上量好的尺寸。

他已經選好了一雙鞋,想比比大小,發現量好尺寸的繩子忘記帶來了,於是又急忙趕回家去取。等他帶著繩子跑回來時,集市已散,他最終沒能買到鞋。別人知道後對他說:

「為什麼不用你自己的腳試一試呢?」他固執地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寓意:《鄭人買履》這篇寓言以簡潔生動的語言敘述了古代有個鄭國人去集市買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卻不相信自己的腳,結果沒有買到鞋的故事,諷刺世上很多人不顧實際情況,只相信教條的做法。

10樓:匿名使用者

譯文:鄭國有一個人想去買一雙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畫了一個底樣的尺碼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買鞋子時,忘記把量好的尺碼帶在自己身上。

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說:「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碼來了。」於是,趕緊跑回去拿底樣。

等他趕回來時,集市已經散了,鞋子也就沒有買成。

有人問他說:「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鞋子呢?」

他說:「我寧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

從19這數中,每次取數字,這數的和必須大於

題目不清楚 沒說能不能重複取 我這裡是不 版重複的 11 2 9 3 8 4 7 5 6 12 3 9 4 8 5 7 13 4 9 5 8 6 7 14 5 9 6 8 15 6 9 7 8 16 7 9 17 8 9 總共有權16種 從1 9這九個數中,每次取2個數,這兩個數的和必須大於10,能...

法律法規中的數字都代表什麼意義

2017公共基礎知識考點 法律法規中隱藏的數字奧祕法律本身就是比較枯燥無味的,考生們在複習過程中已經在用很大的意志力進行復習。在考察範疇中,經常涉及到數字年限類的問法,比如考察法律實施時間 法條規定時限等。今天就為廣大考生歸納分析一下教師招聘的熱門考點 法律法規中隱藏的數字奧祕。一 法律法規實施時間...

從110這數字中取,使他們和為3的倍數,則有多少

1到10,除以3餘1的有 來1 4 自7 10這4個數 字,除以3餘2的有2 5 8這3個數字,被3整除的有3 6 9這3個數字。3個數字相加,和是3的倍數,說明是3個數字除以3的餘數相加也被3整除,有以下幾種情況 0 0 0,有c 3,3 1種情況,0 1 2,有c 4,1 c 3,1 c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