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是中國文化中最高貴的動物,但為什麼神話故事裡的龍好像地位都很低的樣子?比如龍王歸玉帝管下雨不夠量

2021-05-19 21:08:38 字數 5334 閱讀 9403

1樓:匿名使用者

你沒搞清楚龍和龍王的區別。

龍是圖騰,是神獸。

龍王是神仙,是道教裡的**,歸玉帝管。

2樓:輪迴之朝朝暮暮

絕天地通和封神之前,牛,牛魔王,豬,豬八戒,妖級已是眾生進化的頂點,獅身人面,狼頭人身,人身蛇尾。進化中有個分岔,豬如果先進化成麒麟,鳥先獲得鳳身,那就是將來會修成為妖級頂瑞的存在,妖級中含有道級。蛇蛟態飛昇成龍態,再進化成女媧妖皇態。

此時的龍,就像八十年代的北大大學生,沒入社會,地位已有了。沒有封神,就沒有人族地位的確立,那時的龍對人族來說,就是仰望的存在。……後來封神,加了一道天人道。

眾生的進化摸進了神級,西王母成女仙之首,女媧直接跨過神級進入了道級。此時大天尊級與龍,階層雖然不是仙首與初妖這種差距,比人與牛馬的階層差距,好不了多少。中國神話裡的邏輯,是很嚴密的。

3樓:弓長

《西遊記》不是神話呀,那是神話**……

既然是**,遵循文學規則就行,神學規則可以無視。

而且,神話裡不是所有龍都很厲害,龍是一個種族,肯定有強有弱,神話終究是講實力的。

龍在我們中國人心中一直是十分崇高的,關於龍的知識,你瞭解多少呢?

4樓:言之午

神話傳說:龍的故事

畫龍點睛

傳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叫張僧繇的畫家,他在一個寺院的牆上畫了四條龍,這四條龍都沒畫上眼睛。有人問他,為什麼不給龍畫上眼睛呢,他說,畫上眼睛,龍就會飛去。聽的人不相信,偏要讓他畫上。

張僧繇沒有辦法,只好用毛筆在龍頭上點上了眼睛。誰知道,剛點完兩條龍的眼睛天上就電閃雷鳴,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牆壁也震破了,那兩條龍騰空而起,飛到天上去了,牆上就只剩下沒點眼睛的兩條龍了。

「畫龍點睛」讚美了畫家畫龍的技藝。「畫龍點睛」現在已成為一句成語。比喻說話和作文時加上一兩句關鍵的話,使內容更加精闢有力。

葉公好龍

古代的春秋時期,陳國有個葉公,他非常喜愛龍,他家裡的樑、柱、門、窗和日用擺設上都雕刻著龍,連衣服被子上也繡著龍,屋裡的牆壁上也畫著龍,葉公的家簡直成了龍的世界。天上的真龍知道了,很感動,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這條真龍的龍頭從視窗伸進來,尾巴拖到客堂裡。

誰知葉公一見到真龍,嚇壞了,呼叫著逃走了。

原來,葉公愛的不是真龍,而是似龍非龍的假龍。「葉公好龍」現在也是一句成語,比喻表面愛好某種事物,而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

5樓:匿名使用者

龍的九子在人間

在我國的世俗中,儘管龍是最高權威的象徵。但是,龍有九個兒子都不成氣。民間對它們兄弟九個有著種種傳說。

比如「一龍**,九龍下凡」,「龍生九子不成龍,打下凡間受人用」,「神州大地分九把一個州」。

傳說,黃帝**後,龍的九個兒子被老龍打入人間,不許他們再回天宮。從此,九條龍子再也沒有**。那麼,它們兄弟九個在人間幹什麼?

其實,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天天都會見到它,不過卻很少有人知道它們叫什麼名字。都在幹什麼?」

龍的長子叫(音畢希),它的長像鱉形龜貌,氣力大,好負重。所以,它充當了人間石碑座子。很多人把墳墓裡碑座誤認為是鱉和龜,實際上都不對,它是龍的長子。

龍的二子叫螭吻。它喜歡挺而走險,愛在高空作業,魯班就把它作為建築物上的俏柱,立於屋頂。

龍的三子名叫蒲牟,它整天喜鳴愛吼。傳說它的喊聲可傳十里以外。寺廟的和尚在鑄鐘時,把它鑄在鍾扭上,作為裝飾品。

龍的四子叫狴犴。生來面貌威嚴,人人見了都害怕,衙門管法律的長官,就派它做了監獄門上龍頭門環,震懾囚犯。後來有權有勢的人,把它也用在自己家的大門獅子門環上。

龍的五子叫饕餮(音陶鐵)嘴饞身懶,愛吃愛喝。民間就把它派用在各種烹飪鼎器上,如大銅茶壺。各種酒皿實物上。

龍的六子叫蚣蝮。它愛喜波弄水,常年累月在河水中玩耍。民間建橋工匠就把它作為橋上的橋標。

龍的七子叫睚眥(音崖自),嗜殺成癖。好像一天不殺生,它就活不下去,民間很厭惡它,後被衙門一名劊子手發現,就把它裝飾在殺人的「鬼頭刀」環上。它總算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

龍的八子叫狻猊(音宣宜),它好煙火,閒下無事,到處 煽風點火,弄得民間烏煙瘴氣。後被廟院裡一位和尚發現,分配它作香爐上的裝飾品,從此,它才安居樂業。

龍的九子叫椒圖。它喜歡給人當警衛。民間不論誰家出了事,它整天整夜在人家大門口「站崗放哨」。後來民間就把它派用在大門上的龍頭「門環」。

總之,龍的九個兒子孫雖說相貌不同,性格不一,愛好各異用場不同,但是基本上都達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目的。

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

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

「龍生九子」的一個說法是來自明朝李東陽的《懷麓堂集》,龍的九個兒子分別為:

老大囚牛(qiúniú)

老二睚眥(yázī)

老三嘲風(cháofēng)

老四蒲牢(pǔláo)

老五狻猊(suānní)

老六贔屓(bìxì)

老七狴犴(bìàn)

老八負屓(fùxī)

老九螭吻/鴟尾(chǐwěn/chǐweǐ)

另有說法為:

老大贔屓(bìxì)

老二螭吻/鴟尾(chǐwěn/chǐweǐ)

老三蒲牢(pǔláo)

老四狴犴(bìàn)

老五饕餮(tāotiè)

老六蚣蝮(bāxià)

老七睚眥(yázī)

老八狻猊(suāní)

老九椒圖(shūtú)

有的說法還把螭首、麒麟、朝天吼(犼)、貔貅也列入龍子之一。

6樓:匿名使用者

人們在建築彩畫、雕刻、服飾繡品等載體上常見「龍戲珠」(有「單龍戲珠」、「二龍戲珠」、「三龍戲珠」、「多龍戲珠」之分)圖案。有朋友問了:什麼是「龍珠」?

「龍珠」因何而來?「龍戲珠」又是怎麼回事?

龍珠是與龍有關的珠。「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頜下。」這是《莊子》的說法了。

《埤雅》也言「龍珠在頜」。《述異記》講,「凡有龍珠,龍所吐者……越人諺雲:『種千畝木奴,不如一龍珠。

』」上述說法講了兩個意思:一是龍珠常藏在龍的口腔之中,適當的時候,龍會把它吐出來;二是龍珠的價值很高,用民諺來說,就是得一顆龍珠,勝過種一千畝柑橘。

那麼,龍珠從何而來呢?龍為什麼要戲珠呢?

我們知道,珠,是水中的某些軟體動物,在一定的外界條件刺激下,其貝殼內分泌並形成的圓形顆粒,因其有亮麗的光澤而被人們所喜愛,因而被稱作珍珠。既然水中的動物能生出珠來,作為水族之長的龍,自然也要有珠而生了棗這該是龍珠神話產生的一個基本思路。

但是,事情好像還不是這麼簡單。龍是模糊集合起來的神物,集合的物件有魚、鱷、蛇、豬、馬、牛,以及雷電、雲霧、虹霓等等。其中,鱷類和蛇類是卵生的。

卵是圓形的,也可以說是顆粒狀的,是比珍珠大得多的顆粒。那麼,古人會不會把鱷卵蛇卵當作一種「珠」呢?回答是肯定的。

古人能將鱷蛇作為主要的集合物件,對其卵自然不會忽略;對鱷和蛇來說,卵的意義是重大的,是生命之源,有卵便有鱷、有蛇,進而才有龍。因此,卵是完全可以以「珠」的身份進入龍的生活之中的。那麼,龍珠就是龍卵;龍戲珠,實際上就是龍戲「卵」,是龍這個神物,對生命的呵護、愛撫和尊重。

其中體現和表達的,是古人的一種「生命意識」,即對轉承不息的生命現象的認識、理解和發揮。

民間吞珠化龍的傳說為我們的看法提供了註腳:某少年割草(或打水)得一寶珠,此珠放到米缸漲米,放到錢櫃生錢。某財主知道後,帶人來搶珠。

少年情急中將珠放到口裡,卻一不小心嚥了下去。於是口渴求飲,缸水喝乾了,又去喝河水、江水。喝著喝著,頭上冒出了角,眼睛朝外凸,身子變長出鱗棗化為龍了。

這樣的傳說廣泛地流傳於四川、浙江、廣東等地,從中透示出「珠」的珍貴,以及珠和龍生命相依的關係。

太陽,是我們對「珠」的另一個理解。我們見到的一些龍戲珠圖案,尤其是那些二龍戲珠圖案,其珠多有火焰升騰,分明是一枚「火珠」或「火球」;下面是滔滔海水,可以理解為火球躍出海面。在人們的視野和觀念中,堪稱「火球」的,太陽可排在第一。

那麼,很顯然,火球出海也就是太陽出海了。既然是太陽出海,為什麼要龍來「戲」呢?這裡要引入古人眼中的四方神:

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龍則是代表東方的神物。這樣看來,龍戲珠就有太陽崇拜的意思了,該是太陽崇拜和龍崇拜的交融。

龍分雌雄,這是二龍戲珠的圖案比較多的原因。如果珠作卵解,就是父母雙方共同呵護、愛撫他們的子女;如果珠作太陽解,就是雌雄二龍共迎旭日東昇,讓燦爛的陽光普照大地。再者,二龍對稱,龍體彎長,珠形滾圓,在構圖上也具有一種美感。

7樓:匿名使用者

⑴黃帝打敗蚩尤,收服炎帝后,統一了大小部落,被諸侯們推舉為天子。

原來各部落都有自己的圖騰,如中原地區有熊氏族有熊圖騰,西南地區一部落有虎圖騰等。黃帝統一中華後,就一直考慮一個問題:該用什麼圖騰好呢?

當時他也沒有想出個結果來,便召集各路諸侯到具茨山上來商議。

多數將領提出用「熊」圖騰,黃帝怕傷害各個氏族部落的感情,沒有同意。他最後提出,以蛇為身,以魚鱗護蛇身,以獅頭為蛇頭,獅尾為蛇尾,以鹿角為蛇角,以鷹爪為蛇爪,攏總起來,代表各個圖騰,故諧音為「龍圖騰」。它能騰飛,能下水,能爬行,代表各種動物的技能,又代表了多家部落的特徵,大家聽後,都很滿意。

商定之後,黃帝選擇了農曆二月初二這個黃道吉日,在具茨山頂舉行儀式,升起龍旗。從此,就有了龍的傳人的說法。 由於龍的含義,代表了各個部落的理想,龍自然而然地成了歷代帝王的專用名稱,皇帝被人尊奉為真龍天子,帝王的子孫叫龍子龍孫

⑵據說,遠古時代的龍是沒有角的,那時的龍在地上生活。它憑著自己身強體壯,能飛,善遊 ,想當屬相,也想當獸王,取代虎的地位。於是,人間產生了龍虎鬥,結果是難分難解。

最後,玉帝覺得它們鬥得太不像話,下旨叫它們來天宮評理,臨行時,龍想到自己雖然高大,卻不及老虎威風,怕玉帝小看自己,當不上獸王也排不上屬相。這時,龍的小弟蜈蚣出主意:「公雞有一對漂亮的角,不防借來戴上,這一定會給龍大哥添幾分威風。

」龍聽大喜,便同蜈蚣來找公雞借角。

公雞聽說龍要借它的角,死活不肯,龍一見急了,對天發誓道:「如果我不還你的角,回陸地就死。」蜈蚣也在一帝擔任保道。

「如果龍大哥不還你的角你一口把我吃掉。」公雞見蜈蚣作保便把角借給了龍。

龍和虎到了天宮,玉帝見龍和虎都十分威風,便下令龍虎都作獸王,虎為陸地百獸之王,龍作水中水族之王。虎既然可以當屬相,龍也可以成為屬相,只不過得在後面一些。於是,龍和虎皆大歡喜,告辭玉帝回到凡間,回來後,龍心裡想,如果把角還給公雞,水族們見我這麼醜能服我管呢?

於是決定不還公雞的角,一頭扎進水中,現也不上陸地了。

公雞見龍不還角,氣得滿臉通紅,也遷怒於蜈蚣,蜈蚣嚇得從此鑽進石縫中。今天我們還可以見到,公雞的臉總是紅的、蜈蚣也難得爬出地面,公雞見到蜈蚣總是一口一個吃掉,並且總是在喊:「龍哥哥,還我的角!

」而龍呢,再也沒有到陸地上來了。

中國文化是怎樣影響世界的,中國文化軟實力是怎樣影響世界的

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關注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還要關注如何把經濟力量 政治力量轉化為文化力量,如何把對國際社會的經濟影響 政治影響轉化為文化影響。也就是說,我們要關注,這會對實現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的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起到助推作用。做到這一點,需要注意以下...

國學是迷信是忽悠嗎,中國文化都是封建迷信,為什麼還要學中國文化?

說實話,從自己和身邊朋友經歷,覺得研究周易,確實會發現很多科學很難解釋的現象,真正的周易應該和迷信是要分開的!周易 是來國學的其中一部經自,是 四書五bai 經 之一du。四書和五經的合稱zhi,是中國儒家經典的dao書籍。四書指的是 論語 孟子 大學 和 中庸 而五經指的是 詩經 尚書 禮記 周易...

中國南北文化的差異的看法,中國文化為什麼是南北差異而不是東西差異?

首先,需要界定一下南北文化的具體含義。中國南北文化大致是以長江為界。長江以北的屬於北方文化,長江以南的,屬於南方文化。研究南北文化的差異,會有很多深刻的東西提供給我們。這是一個十分大的題目,內涵極為深廣。它可以包括許多分支,如南北藝術差異 南北建築差異 南北服飾差異 南北風俗差異 南北飲食差異 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