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江畔舊時月
起筆:1、起筆的角度:入筆後輕微的捻管所致,使的筆畫迅速的由側鋒轉到中鋒來。
2、起筆的藏露:《書譜》的起筆,大都露鋒起筆,顯得十分爽利,但又不是直入,而是有個角度方向的轉變,所以不會顯得太過毛刺。
3起筆的輕重:《書譜》的起筆大都較為輕盈,順勢而入,顯得十分順暢流美。但也間或夾雜一些較為重的起筆動作,有一個頓挫和按的動作。
收筆:1、頓收:這種收筆方法是用筆肚子收筆,給人一種戛然而止的感覺,引發聯想。但是《書譜》中此法不多用。
2、**:回鋒收筆,這裡是到了筆畫末端略提後回鋒,把筆畫包在點畫當中,同樣有含蓄雋永的藝術效果。
3、放收:這種收筆方法在《書譜》中運用的最多。孫過庭一般有一個提的動作,導致出來一個小小的鋒尖。
4、鋒尖送到隨處:收筆時最忌諱用力甩出去,而是應當把鋒尖送到筆畫的末端。這樣字才不會輕浮,顯得沉著一些。
2樓:閉眼天就黑
初學書法,最好找人教你
有些問題不是文字能表達明白的
逆峰起筆不可一概而論,有的「點」就不是
收筆有藏鋒、露鋒之分
寫字太圓了,可以先描紅模字帖
3樓:醉墨樓主人
這個問題涵蓋的東西太多,一般情況下,都是逆鋒起筆,但也有個別現象比如有些碑,就是筆鋒直接切入紙上,形成刀切的效果。
寫帖都是要逆鋒起筆,頓鋒收筆
這很簡單,不要想得過於複雜
4樓:匿名使用者
據說,拳擊手一記重拳,可以重達數百公斤,可見其手上有多少力量!但他們寫出的毛筆字,卻很可能「弱不禁風」。相反的,步履蹣跚的老書法家,卻倒能寫出蒼勁剛健的字!
而且看上去並不累人,真可以用「揮灑自如」這個詞兒來形容。現在經常能看到一些「書法表演藝術家」,搖頭抖身,手舞足蹈,做用勁狀,看著叫人喘不過氣來。其實,他要麼欺騙外行,要麼還沒入門。
5樓:橙色女孩
一開始學是一定要逆蜂的,基礎很重要。寫的多了,自然就習慣了,逆不逆的就不用考慮了。字太圓就把毛筆提高一點,用最尖的地方寫。
收筆要注意頓一下。初學應該是學柳體把,要注意觀察書上是怎麼寫的,也可以跟著它走一變。書法不是很難,平時寫字的時候也要注意字的結構。
6樓:匿名使用者
楷書都是要逆鋒起筆,回鋒收筆.在過程中要有頓挫才能避免過圓。
7樓:寂寞葉
多練,切勿描,寫一筆算一筆~~`
8樓:匿名使用者
我也是學書法的。要想寫好書法,其實是不簡單的。
要看一些古人的碑帖。橫樹要用中鋒,點撇要用側鋒
書法中的「頓筆、行筆、收筆、起筆」都是什麼意思?
9樓:
「頓筆」,也就是按筆,而且是重按,也就是使力較大。在不同筆畫中,頓筆也有所不同。在橫畫中,頓筆會稍平,豎畫中則會稍豎。正確的寫法是從左上向下按,是凌空取勢,重按後逐漸提筆。
「起筆」、「行筆」和「收筆」,則是指書寫一種點畫筆鋒運動的全過程,寫任何一種點畫都要經過這三個階段。所謂「逆入、澀行、緊收」,便是這三種用筆方法的要訣。
「起筆」要「逆入」,即逆鋒起筆,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應凌空取逆勢落筆,這樣用筆格外有力。
「行筆」要「澀行」,即書寫者人為地製造一種阻礙筆鋒執行的力量,同時又客服這種力量而前行。
「收筆」要「緊收」,即回鋒緊裹收筆。寫豎畫時,筆到盡處,將筆鋒向上回縮收筆;寫橫畫時,往右行筆,寫到盡處,應將筆鋒向左**。這樣筆畫含蓄、渾厚有力。
10樓:司徒念麟
1、頓筆:毛筆字,起筆為頓筆,頓筆的正確寫法:從左上向右下按,方向基本是在45度角,以橫為例:
頓筆-向右行筆-頓筆(回鋒)。前一個頓筆是凌空向右下按(凌空是筆尖在觸紙前已經在空中開始執行了),後一個頓筆是在收筆時直接向右下按。雖然寫頓筆時有一個停頓及下按的動作,但整個筆畫的書寫過程應該的連貫的,看似有三步,實則是一氣呵成寫出來的,熟練後只需一個節拍。
同時收筆處的回鋒應該根據下一個筆畫來選擇合適的角度。
起筆、行筆收筆是指書寫一種點畫筆鋒運動的全過程,寫任何一種點畫都要經過起筆、行筆、收筆三個階段,所謂逆人、澀行、緊收便是這三種用筆方法的要訣。
2、起筆:起筆要逆人,即逆鋒起筆,欲右先左,欲下先上。即使寫露鋒起筆的點畫,也應該凌空取逆勢落筆。
像跳遠欲進先退,像拳擊欲伸先縮,這樣用筆格外有力。書法最忌順筆平拖,直來直去。
3、行筆:行筆要澀行。所謂澀行即是書寫者人為地製造一種阻礙筆鋒執行的力量,同時又克服這種力量而前行。
古人把這種筆法形象地比喻為屋漏痕。如果鋒浮紙面,信筆而過,則墨不入紙,點畫流滑無力。
4、收筆:收筆要緊收,即回鋒緊裹收筆,也就是指無垂不縮無往不收的收筆方法。寫豎畫時筆到盡處,將筆鋒向上回縮收筆;寫橫畫時,往右行筆,寫到盡處,應將筆鋒向左**。
這樣筆畫含蓄、渾厚有力。
硬筆書法怎麼頓筆?是在收筆時按一下,還是往**筆?(要詳細、比較啟蒙一點的回答
11樓:百度使用者
哈爾濱呂偉來書法學校的回答:源1、硬筆書法的起筆分重頓和輕頓 因結字需要和筆畫的特點而論 比如懸針豎的起筆頓筆就要用力一點 頓筆要適中不可太長 而垂露豎的起筆頓筆就該輕點或直入 2、需要頓筆回鋒的筆畫應逐漸的由輕到重的漸按才自然不突兀 而且漸按的時候要順著筆畫的彎度漸按 筆畫到位落實後空收筆 是往**筆 但筆要離開紙面 否則就是描字了 3、按中有提 提中有按 熟練後自然會得心應手並運用自如
一家之言 只供參考
書法用語頓筆,行筆,收筆,起筆,它們都是什麼意思?
12樓:匿名使用者
「頓筆」,也就
是按筆,而且是重按,也就是使力較大。在不同筆畫中,頓筆也有所不同。在橫畫中,頓筆會稍平,豎畫中則會稍豎。正確的寫法是從左上向下按,是凌空取勢,重按後逐漸提筆。
「起筆」、「行筆」和「收筆」,則是指書寫一種點畫筆鋒運動的全過程,寫任何一種點畫都要經過這三個階段。所謂「逆入、澀行、緊收」,便是這三種用筆方法的要訣。
「起筆」要「逆入」,即逆鋒起筆,欲右先左,欲下先上。應凌空取逆勢落筆,這樣用筆格外有力。
「行筆」要「澀行」,即書寫者人為地製造一種阻礙筆鋒執行的力量,同時又客服這種力量而前行。
「收筆」要「緊收」,即回鋒緊裹收筆。寫豎畫時,筆到盡處,將筆鋒向上回縮收筆;寫橫畫時,往右行筆,寫到盡處,應將筆鋒向左**。這樣筆畫含蓄、渾厚有力。
13樓:
頓筆是「提按」技法中的「按」,而且是重按。用硬筆寫到紙上,就是很小的一個點。這個點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具體的筆畫和字來定的,如橫的頓筆稍平,豎的頓筆稍豎。
一般來說,正確的頓筆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不破壞筆畫的原貌,如「 」不能寫成「」該平的還是平的。
2、頓筆是筆畫的有機組成部分,不是在原有筆畫上的裝飾。
3、頓筆是一次寫成的「點」而不是機械的「點回」,更不是反覆地塗描。
頓筆的正確寫法:從左上向右下按,方向基本是在45度角,以橫為例:頓筆――向右行筆――頓筆(回鋒)。
前一個頓筆是凌空向右下按(凌空是筆尖在觸紙前已經在空中開始執行了),後一個頓筆是在收筆時直接向右下按。雖然寫頓筆時有一個停頓及下按的動作,但整個筆畫的書寫過程應該的連貫的,看似有三步,實則是一氣呵成寫出來的,熟練後只需一個節拍。同時收筆處的回鋒應該根據下一個筆畫來選擇合適的角度,有時可以忽略不寫。
至於行筆,收筆,起筆。簡單理解,每一個筆畫都會有開始-執行-結束,所謂的開始便是起筆,中間的執行便是行筆,最後自然就要收筆。
提到起筆,行筆,收筆,那麼就肯定要提到筆鋒。
起筆有兩種,藏鋒和露鋒,
所謂藏鋒就是不露筆尖,可以使得筆劃較渾圓,基本寫法就是欲右先左(橫劃),欲下先上(豎劃)。
所謂露鋒,指下筆時,筆鋒外露在點畫外面的起筆方法。就不用再欲右先左,欲下先上了。
那麼行筆,主要分為中鋒和側鋒,有的人會提到偏鋒。
中鋒:亦稱正鋒,即筆桿垂直,筆鋒在筆畫中行,其線條兩邊齊平,圓渾飽滿,有立體感。中鋒行筆自古被認為是書法用筆中「千古不易」的準則,學書者不可逾越。
側鋒:起筆時,筆鋒處於偏側狀態,通過行筆逐漸調整筆鋒,至收筆時筆鋒基本回到正鋒狀態的用鋒方法。
偏逢:行筆時不調整筆鋒,筆鋒始終在筆畫的一側,筆腹始終在另一側,形同橫掃。偏鋒發揮不出筆毛的彈性作用,所以筆毛始終立不起來,形成的點畫就糊塗、輕浮、淺薄,是初學書法之大忌。
收筆時,分為回鋒和出鋒
回鋒:意思是在書寫結束後,往**進,凡點、橫、豎等筆畫都應有去有回,回鋒的作用,是輔助點、畫更圓滿沈穩。
出鋒:就是那些最後帶「尖」的筆畫啦,比如撇,捺,提,鉤等等,隸書裡面的燕尾橫。
14樓:ueda凡凡
比如寫「一」字。起筆稍重,開始寫時毛筆按下去很輕的頓下再往右,然後行筆,最後收筆。
行筆由左向右,中間稍輕,這樣「一」字就是從左粗漸細再粗。
收筆略向右按一下再收,整個筆畫呈左低右略高,這樣比較好看。
鋼筆就是平時寫字的握法。
怎樣能字寫漂亮,就是字要有平衡感,結構要好。
規劃好時間,多練就可以了。
15樓:匿名使用者
書法用語,中鋒行筆,章法,結構,用筆。
書法有法丨草書起收筆要注意什麼
請問一下書法落款的日期是怎麼算的?一天,還是幾個都可以代表那幾天
書法落款都不用準確到哪一天的,基本都是一個大概時間,比如己亥年春,丁卯清明,乙酉冬月等。書法作品如何落款?落款是指書法作品中除正文內容以外的書寫內容。落款包括 正文內容的出處 贈送物件 創作緣由 創作時間 作者姓名字號等。落款有 雙款 單款 兩種。雙款是將書贈物件與書寫者分別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為上...
請問一下有沒有書法精通的人幫忙看一下這是什麼字型
手寫體行楷,字不錯。應該屬於行楷範疇,寫得不賴的,有些功底。我就感覺隨便寫的 還有錯別字 大家幫忙看一下這是什麼字型,感謝 直接複製,貼上到微軟word文件中,會顯示出來其的字型型別和字號.有誰幫我識別一下這個字型是哪位書法名人的?有誰copy幫我識別一下這個字型是哪位書法名人的bai?書法內容是d...
請問關於書法的問題,請問一個關於書法的問題
方四海 方四海 1948年9月生,安徽省歙縣人。中國人才研究會藝術家學部委員會特級藝術委員。1965年考入北京大學,其後赴日本京都大學留學,師從著名學者古原巨集伸研究 世界藝術史。1981年發表 東西方藝術的互相滲透與發展 在日 美 英等國發表。1992年10月30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 首屆東方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