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我是老夫子
這是傳統美德,也是最基本的餐桌禮儀。
與長輩一起用餐時,長輩先動筷子後晚輩才能動筷。 如果有長輩,那麼晚輩應禮節性的讓菜或斟酒。與長輩一起用餐時,等長輩放下湯匙和筷子以後晚輩再放下。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哪些行為是有禮貌,哪些是沒禮貌的?就如吃飯要長輩先動筷等~~快 10
2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的屬於比較官方和貴族型的。
根據中國地方的不同,各種傳統行為上的禮貌都是不一樣的,有些還是相反的。
如果你是想在生活中禮貌對待長輩,那非常難得,建議你找個比較親和的老者問一問,他會告訴你的。
中國的傳統美德具體有哪些?
3樓:現實不符合
中國傳統美德
吃穿住用
1.勤儉廉政
中國人民歷來就以勤儉節約、廉明正直著稱於世。他們以勞動自立自強,形成了熱愛勞動,吃苦耐勞,誠實勤奮的優質品質。「儉以養德」就是要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對為政者說則主要是廉德。
2.謙和好禮
禮之運作,包含有「謙和」之德。謙者,謙虛也,謙讓也。中國人自古就懂得「滿遭損,謙受益」的道理。
老子曾以江海處下而為百谷王的事實,告誡人們不要「自矜」、「處伐」、「自是」。謙德亦根源於人的辭讓之心,其集中體現就是在榮譽、利益面前謙讓不爭,以及人際關係中的互相尊重。中國歷史上的許多故事,如「將相和」、劉備三顧茅廬等都是以謙德為主題。
「和德」在待人接物中稱為「和氣」,在人際關係中為「和睦」,在價值取向上為「和諧」,而作為一種德性為「中和」。「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國傳統文化以「和」為重要的價值取向。
孔子言:「禮之用,和為貴。」《中庸》也把「致中和」作為極高的道德境界。
「和」被認為君子的重要品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由此和睦家族、鄰里,最終協和萬邦。
「禮」、「謙」、「和」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心理上1.講仁愛孝悌
「仁愛孝悌」讓我們飽懷對這世界的博泛熱愛,對老人的孝感尊敬,在外以謙卑的心態尊敬兄長,照顧晚輩;讓我們這些丟失傳統的人,用這四個字自勉,緊緊跟隨,自由的將人生匯入綿延的長河中。
2.篤行誠信知報
包括「誠」即真實無妄,其最基本的涵義是誠於己,誠於自己的本性。以「誠」為基礎,中國人形成了許多相關的道德,如為人的誠實,待人的誠懇,對事業的忠誠。「信」是守信用、講信義、她的基本要求是言行相符,「言必行,行必果」。
「報」即知恩圖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些也都是組成中國人道德良知和道德良心的重要成分,是中國道德質樸性的重要表現。
對國家精忠報國
形容精心忠誠,報效祖國,為國家竭盡忠誠。
對工作1.克己奉公
「克己奉公」是一個漢語成語,釋義:克己,剋制、約束住自己的私心;奉公,以公事為重。意為約束自己的私慾,以公事為重。藉以比喻對自己要求嚴格,一心為公。
2.修己慎獨
這種集中體現以律己修身為特徵的道德修養學說強調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維護人倫關係和整體秩序,建立道德自我,其基本精神是「求諸己」,「慎獨」就是在自我獨處時要嚴於律己,戒慎恐懼,「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修己慎獨的修養傳統培養了中華民族踐履道德的自覺性於主動性,造就了許多具有高尚品質和堅定節操的君子人格。
對朋友見利思義
見利思義是中國傳統道德處理群己關係的一條基本行為準則,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美德。義和利問題,講的是道德原則和物質利益的關係問題。義,一般地是指合乎正義和公益的或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
利,就是指物質利益。見利思義,不是一般地反對「利」,而是指見到利益,應首先想一想符不符合道義,該取的可以取,不該取的不應據為己有,即義然後利,亦即孔子說的「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
道德方面
勇毅力行
這是中華民族在踐履道德方面所具有的德性和德行,或者說是在道德意志方面所體現的美德。「勇」有憑力氣的血氣之勇,有憑意志的意氣之勇,理直氣壯、恪守堅定的道德信念的「大勇」。「毅」是在艱難困苦中堅持下去的毅力,以及在遵守道德準則方面的毅力。
拓展資料
「盡忠報國」在國家大義上展示了什麼是為國的傳統美德
關於岳飛背刺「盡忠報國」四字的事情,最早見於《宋史-何鑄傳》,岳飛蒙冤入獄,何鑄在審訊他的時候,「飛袒而視之背,背有舊涅「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明嘉靖刊本《大宋中興演義》中,只是說岳飛在靖康間,見胡馬縱橫,宋兵畏怯,有綠林豪傑來請功夫高強的岳飛入山為寇。岳飛義正辭嚴拒絕道:
「大丈夫不著名於史冊,而為鼠竊狗盜,偷生於世,可乎?」。於是找了人在背上刺「盡忠報國」四個大字,「以示不從邪之意。
」在演義中,岳飛後背的字是請人刺的,是為了表示與綠林盜賊劃清界限。
南方和北方的衣、食、住、行、語言、文字、生活習慣的區別。(必須做成調查報告)
4樓:徐美美
南方吃米飯 北方吃麵食- - 南方各地方言差別較大 北方語言接近普通話比較好懂
5樓:匿名使用者
要求好高啊
我會說但是不會做報告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小故事
6樓:
1、少年柳公權
唐代書法家柳公權少年時就寫得一筆好字,但一位老者告訴他,有人用腳也能比他寫得更好,柳公權心裡不服。經過親眼所見後,他終於能夠虛心向人求教,明白了不能驕傲自滿的道理。
2、緹縈救父
淳于意為人治病,不想得罪了官府,被判"肉刑"押住長安。他的女兒緹縈年紀雖小,卻堅強的陪父親一同前往。
緹縈為父親的冤屈到處奔走,把信遞送到了漢文帝手中,終於使父親得到了自由,漢文帝也下令廢除了"肉刑"。
3、季扎還願
王子季紮在父王去世後主動把王位讓給了大哥,並出使各國。在徐國與國王徐公結下友誼,季扎見徐公深愛自己的寶劍,心中默許出使回國時將劍贈與徐公。
但季扎回來時,徐公竟已經去世了。季扎來到徐公安葬處,將寶劍擺放在墓前。
4、管鮑之交
管仲和鮑書牙友誼深厚,但在王子們爭奪王位時卻各為其主,管仲還射中了公子小白一箭。公子小白即位後,鮑書牙為了國家的利益推薦管仲出來治理國家,自己卻隱退歸家了。
5、孔子拜師
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宣傳他們的政治主張。一天,他們駕車去晉國。一個孩子在路當中堆碎石瓦片玩,擋住了他們的去路。
孔子說:「你不該在路當中玩,擋住我們的車!」。孩子指著地上說:「老人家,您看這是什麼?」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擺的一座城。
孩子又說:「您說,應該是城給車讓路還是車給城讓路呢?」孔子被問住了。
孔子覺得這孩子很懂得禮貌,便問:「你叫什麼?幾歲啦?
」孩子說:「我叫項橐,7歲!」孔子對學生們說:
「項橐7歲懂禮,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7樓:匿名使用者
鑿壁偷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裡有個大戶人家不怎麼識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
」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於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8樓:匿名使用者
孔融讓梨孔融,把最大的那個梨讓給了別人
9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民間傳統美德小故事——楊榮諫徵
10樓:匿名使用者
孝,潛藏著一種巨大的能量,一旦發掘,即可攝人肺腑,感天動地。——題記
11樓:匿名使用者
這樣的故事成千上萬,你要哪一個。找本書看看吧。
12樓:花不是草包
黃香,東漢人。黃香九歲時,母親去世了,他就把對母親的思念和愛全部傾注到父親身上。冬夜寒冷,黃香就鑽到父親的被窩裡,用自己的身體把被子暖熱。
夏夜炎熱,黃香就用扇子把父親的枕蓆扇涼。人們都稱讚他是一個孝順的孩子。黃香長大後,擔任魏郡太守。
一年魏郡遭受特大水災,百姓苦不堪言。黃香拿出自己的錢財賑濟災民,百姓非常感動,稱讚他: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他能孝敬自己的父母,才能熱愛百姓。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 陸隴其 孝行感少年
陸隴其,原名龍其,字稼書,清浙江平湖人;曾擔任過嘉定、靈壽的知縣。
陸隴其素以孝聞名。據說,他父親去世的時候,他正在京城考試,一聽說父親去世了,立刻赤足步行往家趕。到了家裡,日夜哭泣,每天也不入內室,只是席地而臥。
他在靈壽當知縣的時候,為政清簡,深得人民愛戴。有一天,一位老婦人來告她的兒子不孝,那是一個20歲左右的青年。陸隴其對老婦人說:
「我還沒有小僕人,你的兒子可以暫時來幫忙,如果我找到合適人選了,我就給他施用杖刑然後遣送回家。」從此以後,這位青年每天侍奉在陸隴其左右。每天早晨,陸隴其都恭候在自己老母的門外,等母親起來了,就照應著母親洗漱、吃早飯。
午飯的時候,他在旁邊服侍著,時常逗母親開心;母親吃完了,他才吃剩下的東西。晚飯也是這樣。如果有點空餘時間,就陪母親說笑,講些故事讓母親高興。
母親稍有不適之感,立刻找醫生,買藥煎藥,幾夜不睡也不知道累。這樣過了幾個月,這個青年跪在陸隴其面前,請求回家看望母親,陸隴其問:「你不是和母親不和,為什麼還要看她呢?
」這位年輕人哭著說:「過去我不懂事,對母親不好,現在好後悔啊!」於是陸隴其讓他們母子相見,兩人抱頭痛哭。
青年和母親回家後,與以前判若兩人,後來因為孝順在鄉里聞名。
二十四孝_望雲思親 ;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傑的人,從小家庭貧困,勤奮好學,後來做了丞相。他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個同僚,奉詔出使邊疆之際,母親得了重病,如果這樣離去,無法在身邊侍候,心中非常悲痛。
仁杰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後,特此奏請皇上改派別人。有一天仁杰出外巡視,途中經太行山。他登上山頂向下看著雲,對他的隨從說:
「我的親人就住在白雲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沒有離去,禁不住流出了思親之淚。有詩頌曰:
朝夕思親傷志神,
登山望母淚流頻;
身居相國猶懷孝,
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_忠孝雙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沉至緒,有一個獨生女兒,名叫沈雲英。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一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雲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
「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希望全體軍民保衛家鄉。」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
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雲英找到父親的屍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緒為副總兵,並任命沈雲英為遊擊將軍,繼續守衛道州府。
後來人們為她建了一座忠孝雙全的紀念祠。有詩頌曰:
異軍攻城圍義兵,
娥眉汗馬解圍城;
父仇圍難兩湔雪,
千古流芳忠孝名。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揹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
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在家吃飯時餐桌上要注意哪些禮儀餐桌上都有哪些要注意的禮儀?
在家吃飯也要注意禮儀。一 就座和離席 1 應等長者坐定後,方可入坐。2 坐姿要端正,與餐桌的距離保持得宜。3 離席時,應幫助隔座長者或小輩拖拉座椅。二 餐巾的使用 1 餐巾主要防止弄髒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漬。2 養成必須等到大家坐定後,才可使用餐巾的習慣。3 餐巾應攤開後,放在雙膝上端的大腿上,...
有關餐桌上的禮儀詳細點謝謝,關於餐桌上的社交禮儀指導,越詳細越好,謝謝!
宴會禮儀 1 在當你應邀赴宴時,你對同桌進餐的人和餐桌上的談話,大概要比對飲食要更感興趣。因此進餐時,應該儘可能地少一些聲響,少一些動作。2 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時,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有時餐巾中包有一隻小麵包 如果是那樣的話就把它取也,放在旁邊的小碟上。3 餐巾如果很大,就雙疊著放在腿上...
上猶餐桌上的風俗的作文,上猶餐桌上的風俗300字的作文
有一次外公燒好了飯,我一邊吃一邊和妹妹嬉戲。正吃得高興時,忽然,我把碗一碰,碗摔了下來,還好我的手一甩把碗保往丁,可是飯倒了一地。一會兒吃完了,我正要去看電視,只見外公板著臉把我叫住了 天順,你還有件事沒做呢!我心裡一震,結結巴巴地說 我 有什麼事沒 做好 沒等我說完,外公就指著倒在地上的飯說 就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