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論的「然後得一夕之安寢」的「然後」是不是古今異義呢?詳細的解釋一下,解釋的好的我會提高懸賞

2021-05-22 14:48:44 字數 2755 閱讀 1683

1樓:匿名使用者

《六國論》中的「然後得一夕之安寢」的「然後」,不是古今異義呢?詳六國論的「然後得一夕之安寢」的「然後」,不是古今異義。古今的意思是一樣的。

2樓:紅光紫光閣

然後:古:然後這樣 今:表示一件事情之後接著又發生另一件事情

3樓:匿名使用者

古義:這樣以後

今義:連詞

誰能幫我找一下<六國論><遊褒禪山記><伶官傳序><石鐘山記>的總結

4樓:匿名使用者

詞類活用:

小則獲邑,大則得城。(細小 小的收穫)(與「小」相對 大的方面)(《六國論》)

其進愈難,其見愈奇。(看見 看見的景物)(《遊褒禪山記》)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艱險偏遠 艱險偏遠的地方)(《遊褒禪山記》)

至於幽暗昏惑無物以相之。(幽深昏暗使人迷亂 幽深昏暗使人迷亂的地方)(《遊褒禪山記》)

智勇多困於所溺。(聰明勇敢 智勇之士)(《伶官傳序》)

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盡;完 走到盡頭)(《遊褒禪山記》)

火尚足以明也。(明亮 照明)(《遊褒禪山記》)

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錯誤 弄錯)(《遊褒禪山記》)

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屋舍——築舍定居)(《遊褒禪山記》)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名稱——命名)(《遊褒禪山記》)

函樑君臣之首。(匣子——用匣子裝)(《伶官傳序》)

本其成敗之跡。(根源——推究……根源)(《伶官傳序》)

而此獨以鍾名。(名稱——命名)(《石鐘山記》)

東割膏腴之地。(東——向東)(《六國論》)

倉皇東出。(東面——向東)(《伶官傳序》)

餘自臨安舟行適臨汝。(船——乘船)(《石鐘山記》)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眼睛——親眼)(耳朵——親耳)(《石鐘山記》)

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夜間——在夜間)(《石鐘山記》)

有大石側立千尺。(旁邊——在旁邊)(《石鐘山記》)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旁邊——從旁邊)(《遊褒禪山記》)

日削月割。(天——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六國論》)

5樓:題外話

六國論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

「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故曰,弊在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年得,與戰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則諸侯之地有取勝,暴秦之慾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於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

「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贏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

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趙嘗五戰於秦,二敗而三勝。後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敗而亡,誠不得已。

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鋒在,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併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嚥也。悲夫!

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於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於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苟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遊褒禪山記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陽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距洞百餘步,有碑僕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遊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裡,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雖好遊者不能窮也,——謂之後洞。餘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餘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

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伶官傳序

嗚呼!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天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樑,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綿背晉以歸樑。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莊宗受而藏之於廟。其後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豈旋而納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樑君臣之首,入於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及已滅,下天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及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

《書》曰:「滿招損,謙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識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憐人也哉!

《六國論》中,蘇洵認為六國滅亡的原因

六國之所以破滅。不在於兵事不利,而在於希望單獨與秦國交好,獨善其身。秦國志在天下,而六國不知脣亡齒寒之理。六國論 是蘇洵史 代表作品。六國論 提出並論證了六國滅亡 弊在賂秦 的精闢論點,借古諷今 抨擊宋王朝對契丹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誡北宋統治者要吸取六國滅亡的教訓,以免重蹈覆轍。節選如下 嗚呼!以賂...

蘇軾的《六國論》全文翻譯

春秋之末,至於戰國,諸侯卿相,皆爭養士自謀。其謀夫說客 談天雕龍 堅白同異之流,下至擊劍扛鼎,雞鳴狗盜之徒,莫不賓禮。靡衣玉食,以館於上者,不可勝數。越王勾踐有君子六千人,魏無忌 齊田文 趙勝 黃歇 呂不韋皆有客三千人,而田文招致任俠奸人六萬家於薛,齊稷下談者亦千人,魏文侯 燕昭王 太子丹,皆致客無...

討論六國論的現實意義

文學藝術形式 按類別分,有大的兩類 文學形式 散文 詩歌 報告文學 劇本 民間傳說 寓言 筆記 野史 童話 對聯 哲言 賦 駢文 小品文 文學批評 電影劇本 主要四類 詩歌 散文 戲劇 劇本 藝術形式 文字 繪畫 雕塑 建築 舞蹈 戲劇 電影 主要四類 繪畫 雕塑 戲劇 按表達方式有 1.語言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