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家語》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春秋時期魯國制定了一條法律,如果有本國人在外國淪為奴隸,若有人肯出錢把這些淪為奴隸的魯國人買回來,可以憑有關證據到魯國國庫領取國家相同甚至更多的補助。這條法律頒佈之後,大大推動了魯國人的救贖行為,產生了非常好的社會效果。
孔子**中的子貢是一個很有錢的成功商人,他在當時諸侯國的國際**中,在別的諸侯國遇到很多魯國的奴隸,他自己掏錢將這些奴隸一一贖回,並且為了顯示自己高尚的品格,不向國家要補償金,並且頗以此為榮。
但他的這種行為,遭到了孔子的嚴肅批評。
孔子的觀點是這樣的:國家的目的是解救自己的國人,並且願為此付出一定的代價給實施這一行動的人給予報答和補償,這個報答和補償是為了鼓勵更多的人蔘與到這一行動中來。而子貢的行為一下子給這種行為設定了一個大多數人達不到的道德標杆,如果有另外的人贖回了魯國的奴隸,他將面臨一個兩難選擇:
如果他去向國家要求補償的時候,對應於子貢反而成了風格不夠高尚的人;如果他不去向國家要求補償,他將承受除了贖回奴隸所付出的精力之外的實實在在的金錢上的損失。
而大多數人並不像子貢這樣富有,他們不願意承擔這種損失,甚至承擔不起這種損失。於是,這大多數人面對自己的國人成為奴隸的時候,所採取的最好的措施反而是不做為。
第二個故事:
孔子的另一位**見到有人溺水,他奮不顧身,跳下水去,將其搭救上岸,事後,這位家屬感謝他,給他一個「貴重」的酬謝:一頭牛,孔子門生「見利忘義」,接受了這一份禮物。
別人就議論了:下水救人還要錢?孔子知道此事後,對此學生的所作所為備加讚賞。
孔子的解釋是:雖說拯救他人生命後收受謝禮面上看有悖於「崇高道德」,但卻可以激發更多的人產生類似的道德行為,也會使更多處於危難之中的人獲得援助,惠及大多數人的道德才是道德的真正意義所在。
2樓:匿名使用者
■盡善盡美:形容好到極點,毫無缺陷. 孔子在齊國,有機會欣賞到他認為最美妙的**[[韶]].
謂其"盡善矣,又盡美也!"而後大受感動,一連好多天老是想著它,吃肉也沒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對於**入迷的情況.
後人卻借它來形容貧窮,真是怪哉. ■侃侃而談:不慌不忙地談著 在周代的等級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當於下大夫.
孔子是個一舉一動都力求合乎周禮的人.他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在家鄉,他顯得溫和恭順,好像不會說話;在朝見場合,卻長於談論,有些謹慎罷了;在朝廷上,國君不在之時,他與同級**說話,侃侃而談,理直氣壯;同上級說話,和顏悅色;君主來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不捨晝夜: 表示時間不停地流逝之意. 孔子的時間觀念強,曾對著河流嘆道: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意思是:光陰一去不復返啊!
就如河水這樣晝夜不停地奔流吧! 時間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為他懂得:
時間就是財富啊! ■道不拾遺:形容社會風氣道德良好.
孔子在魯國當了幾任官,他在任之時,魯國政治有了極大改良:賣東西不討價還價;掉了東西不必驚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為已有. ■登堂入室:
表示已達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師專授指點. 孔子的**子路,為人剛勇,一日在孔家彈瑟,瑟聲中帶有殺氣,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歡,又不便發作,就不滿道:
"子路彈瑟的本領已經登上廳堂,但尚未能進入內室.他為何要在我家彈瑟啊? 無聊!
" 孔子的眾**一聽老夫子對子路不滿,馬上就改變對子路的看法和態度,越來越鄙視他. 兩個啟示:在別人家裡最好安份些; 對於頭兒,要懂得投其所好才是啊!
■道聽途說: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 子曰: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塗同途) 意為:
從道路上聽來一些沒有根據的話,就在道路上不負責任地傳播,這種道德作風是要不得的. 有很多類似的玩藝,被人一本正經地轉來轉去,實際上這些謠言裡漏洞百出,只要自己稍微認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夠看出其中的謊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卻信以為真,樂此不疲。是我們自己太脆弱太輕信還是網路裡情緒的煽動太容易?
要警惕啊! ■發憤忘食:形容學習努力,工作勤奮.
楚國某縣尹問孔子**,請他談談對孔子的看法,**木訥小心,一言不發,縣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後,很不高興,怨道:你為什麼不說:
我的老師是個發憤忘食,樂而忘憂的好學者啊!**一聽馬上明白,愧道:"老師,是我糊塗啊,現在我終於明白了.
今後若有人再問我,我必遵師囑答之." 孔子一聽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 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適當的時候吹一把,真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啊! ■鳴鼓而攻:形容聲討犯罪的人.
孔子**冉求在朝中幹活,準備試行新法,向孔子請教,孔子剛好是站在保守一邊,於是氣憤無比,把冉求罵個狗血淋頭,冉求一再堅持自已的改革,於是孔子對眾徒發出追殺令:冉求不是我的門徒,你們一起向他攻擊吧!"[[ 論語.
先進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哇靠,人多力量大,自古都是人多勝人少,以強凌弱的風格早已定型. 你的社會關係如何?
你有硬梆梆的後臺嗎?你的朋友多嗎? 如果沒有,可得小心行事,潔身自好呀!
■以強凌弱:憑藉強力欺負弱小. 跖,一奴隸起義首領,士大夫蔑稱起義者為盜.
孔子想遊說盜跖走入正途,於是斗膽找了他,不料惹來盜跖一陣亂罵,罵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臉色如土,滿懷感羞啊! 來,那些看著孔夫子就煩的人們有機會了,跟著盜跖英雄一起罵: "你這死夫子,你不勞動卻吃得香,不紡織卻穿得好,整日搖脣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虛假做出孝敬父母,友愛兄弟之舉,以求得封候,求得富貴,你就天下最大的盜.
堯,舜興起後,設立百臣,商流放國君,周武王殺死商紂,從此社會都是以強凌弱.你所說的那一套,是我所唾棄的,不能保全人的本性,都是奔走鑽營,虛偽巧詐的東西. 天下人為啥不叫你盜丘,而叫我盜跖!
你這個罪大惡極的人,趕快滾回去,不然,我將用你的肝拿來加菜配酒吃了哈!" ■東家之丘:比喻不認識身邊著名人物。
孔子名丘,老家山東,幾千年來幾乎無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時,並沒有如此名氣.[[孔子家語]]說:
孔子的西鄰住著一老頭,卻不是鄰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會直呼其小名,說是俺東家之丘如何如何。
有關孔子的故事 (只要故事的名字)急~~~
3樓:baby鞋子特大號
一、滿而不覆
孔子到廟堂參觀,看到一種傾斜易覆的器皿,守廟的人說是宥坐之器。
孔子說:「我聽說宥坐之器,虛則欹(傾斜),中則正,滿則覆。明君常將它放在自己的座右。」
孔子讓**注水,果然如此。
孔子嘆道:一切事物哪有滿而不覆的道理呢?」
**問:「敢問有保持滿而不覆的辦法嗎?」
子曰:「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損之又損之道也。」
二、善與人交
晏嬰是與孔子同時代的政治家,為孔子所敬重。一天,晏嬰的車伕回家後,他的妻子要求離婚,車伕不解。
其妻說,「我今天在門縫中看到你駕車經過門口,晏嬰那麼矮,做了宰相,名震諸侯,還是那麼樸實無華、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僕役,卻意氣揚揚、傲氣沖天,你這樣沒有出息,所以我要離婚。」
車伕聽了這番話,就謙虛謹慎、發奮圖強。晏嬰知道後,也努力培養他,後來車伕官拜大夫。
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禮,別人也越尊重他,從而能做到全始全終,所以孔子由衷地說:「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三、君子之態
孔子**公孫赤出使齊國,冉求替他的母親,向孔子請求補助一些穀米。
孔子說:「給她六鬥四升。」
冉求請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說:「再給她二斗四升。」
冉求認為太少,給了公孫赤母親更多。
孔子說:「公孫赤到齊國去,肥馬輕裘,威風凜凜。我聽說過,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
幫助他人周急不濟富,對年輕人救急不救窮,這是君子的態度。
四、失人失言
孔子說,可以和他人說的事但不說,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說的事,卻和他說了,這是失言。
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在鄉里間,貌溫恭謙,表現得像個不善言辭的人;當他在祭祀宗廟和議論朝政時很善於明辨,對答如流;
與上大夫談話時,中正而有諍辯,敢於說實話;與下大夫交談時,侃侃而談,和氣而又歡樂;君視朝時,恭恭敬敬,但又威儀中適,不張不弛。根據人的性格特徵和場合說話,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氣。
五、自強不息
孔子離開曹國到宋國後,就和**們在大樹下練習禮儀。宋國的司馬桓魋想要殺掉孔子,就把大樹給砍了。
有位**催促孔子說:「咱們快點走吧。」
孔子說:「上天既然使我具備聖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樣呢?」
順境不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練自己的機會,心存正義、自強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對手。
4樓:匿名使用者
有關孔子的故事 (只要故事的名字)急~~~
我來答熱心網友
2020-1-17
一、滿而不覆
孔子到廟堂參觀,看到一種傾斜易覆的器皿,守廟的人說是宥坐之器。
孔子說:「我聽說宥坐之器,虛則欹(傾斜),中則正,滿則覆。明君常將它放在自己的座右。」
孔子讓**注水,果然如此。
孔子嘆道:一切事物哪有滿而不覆的道理呢?」
**問:「敢問有保持滿而不覆的辦法嗎?」
子曰:「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損之又損之道也。」
二、善與人交
晏嬰是與孔子同時代的政治家,為孔子所敬重。一天,晏嬰的車伕回家後,他的妻子要求離婚,車伕不解。
其妻說,「我今天在門縫中看到你駕車經過門口,晏嬰那麼矮,做了宰相,名震諸侯,還是那麼樸實無華、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僕役,卻意氣揚揚、傲氣沖天,你這樣沒有出息,所以我要離婚。」
車伕聽了這番話,就謙虛謹慎、發奮圖強。晏嬰知道後,也努力培養他,後來車伕官拜大夫。
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禮,別人也越尊重他,從而能做到全始全終,所以孔子由衷地說:「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三、君子之態
孔子**公孫赤出使齊國,冉求替他的母親,向孔子請求補助一些穀米。
孔子說:「給她六鬥四升。」
冉求請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說:「再給她二斗四升。」
冉求認為太少,給了公孫赤母親更多。
孔子說:「公孫赤到齊國去,肥馬輕裘,威風凜凜。我聽說過,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
幫助他人周急不濟富,對年輕人救急不救窮,這是君子的態度。
四、失人失言
孔子說,可以和他人說的事但不說,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說的事,卻和他說了,這是失言。
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在鄉里間,貌溫恭謙,表現得像個不善言辭的人;當他在祭祀宗廟和議論朝政時很善於明辨,對答如流;
與上大夫談話時,中正而有諍辯,敢於說實話;與下大夫交談時,侃侃而談,和氣而又歡樂;君視朝時,恭恭敬敬,但又威儀中適,不張不弛。根據人的性格特徵和場合說話,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氣。
五、自強不息
孔子離開曹國到宋國後,就和**們在大樹下練習禮儀。宋國的司馬桓魋想要殺掉孔子,就把大樹給砍了。
有位**催促孔子說:「咱們快點走吧。」
孔子說:「上天既然使我具備聖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樣呢?」『
有關孔子的成長經歷的故事,有關孔子的故事 (只要故事的名字)急
孔子的故事 孔子的一位學生在煮粥時,發現有骯髒的東西掉進鍋裡去了。他連忙用湯匙把它撈起來,正想把它倒掉時,忽然想到,一粥一飯都來之不易啊。於是便把它吃了。剛巧孔子走進廚房,以為他在偷食,便教訓了那位負責煮食的同學。經過解釋,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的說 我親眼看見的事情也不確實,何況是道聽途聽呢?...
和孔子有關的故事和成語和孔子有關的成語故事
與孔子有關的成語故事 1 至聖先師 2 有教無類 3 見賢思齊 4 慎終追遠 5 舉一反三 6 溫故知新 7 見義勇為 8 怨天尤人 盡善盡美 形容好到極點,毫無缺陷.孔子在齊國,有機會欣賞到他認為最美妙的 韶 謂其 盡善矣,又盡美也 而後大受感動,一連好多天老是想著它,吃肉也沒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
孔子和老子的故事孔子和老子的故事。
1 孔子周遊列國,到處宣揚行仁愛 復周禮 施仁政,但諸侯國群起紛爭,個個都想稱雄稱霸,渴望高人獻計獻策富國強兵。而孔子卻告訴他們不要爭鬥稱霸,而要善待百姓,善待其他諸侯國,施行仁政,這讓野心勃勃的諸侯們很不爽。處處碰壁的孔子曾經多次問禮於老子,老子對孔子一味強調仁愛禮樂不以為然。一次老子送別孔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