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趙國還好點,能戰,但也侷限於自保,最後還是中了反間計,燕國呢,其實是七國中除了韓國外最差的一個,不要因為荊軻刺秦就以為燕國多麼的牛。
前323年,燕國參加了公孫衍發起的韓、魏、趙、燕、中山「五國相王」活動,燕國在此年稱王。兩年後,易王卒,兒子噲繼位。
燕王噲在他即位的第三年,即前318年,作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大事,將燕王的君位「禪讓」給相邦子之,並把三百石以上**的璽印全部收回,交由子之任命。換言之,子之全面執掌了燕**政大權。此舉引起了太子平等舊貴族的不服,在前314年時起兵攻擊子之,失敗,死於亂軍之中。
這場內亂,造成了人心的渙散和國力的嚴重削弱。齊國趁機伐燕,將軍匡章率軍在出兵50天內佔領了燕都,燕國大敗幾乎被滅,燕王噲和子之被殺[4]。同時中山國也趁機出兵攻佔了燕國部分領土。
在燕**民的奮力抵抗和趙、
燕長城遺址
韓、秦、楚等國的壓力下,齊國不得不退兵,趙國擁立在韓為人質的公子職,並以兵護送至燕國,是為燕昭王。
昭王「弔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又以樂毅為亞卿主持國政,經過二十八年勵精圖治,原本弱小的燕國成為一時之強。前284年,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率傾國之兵聯合趙、楚、韓、魏五國伐齊,連下齊國70餘城,殺死齊閔王。齊地只剩餘莒(今山東日照市莒縣)和即墨二城。
前278年,昭王死,燕惠王即位。齊國即墨守將田單施反間計,燕惠王中計以騎劫代替樂毅。前279年田單以火牛陣大敗燕軍,齊國趁勢復國。
招賢納士 昭王即位後勵精圖治,決心興復燕國,報仇雪恥。採納郭隗的建議,招賢納士。拜郭隗為師,給以優厚待遇,「卑身厚幣以招賢者」,築**臺,「千金買骨」,結果各國士人「爭趨燕」。
燕國很快的集中了一大批各方面的人才。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個:蘇秦、樂毅、鄒衍。
昭王「弔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後期又以樂毅為亞卿主持國政,經過二十八年勵精圖治,原本弱小的燕國成為一時之強。
破齊 昭王及後派蘇秦出使齊國,首先說服齊宣王歸還前人趁燕國內亂攻下的十座城池,然後鼓動齊國攻打
燕國地圖
宋國,離間齊趙兩國的關係,並在趙武靈王、魏襄王、楚懷王、韓襄王這些大國王侯之間進行外交遊說。
前286年,齊國滅宋國,引起各國震動,各國頻繁相會,推動了反齊聯盟的建立。前284年,昭王拜樂毅為上將軍,率傾國之兵聯合秦、韓、趙、魏五國伐齊,獲得大勝,五年內連下齊國70餘城,報了當年齊國入侵燕國之仇。此役後,齊國疆土只剰莒(今山東日照市莒縣)、即墨二都。
伐胡 燕昭王時,有燕將秦開,在東胡作為燕國的人質,東胡人很信任他。秦開歸國後,起兵襲擊大破東胡,「東胡卻千餘里」,結果燕國邊境向東推進了一千多裡,大大開拓了燕國的疆域,而燕國亦隨即開始修築北長城。北長城西端起自造陽(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縣東北),向東到達襄平(今遼寧省遼陽市北面)。
編輯本段衰弱伐齊戰爭的失敗 前278年,燕昭王死,太子燕惠王即位。燕惠王為太子時,就與樂毅不合。齊國即墨守將田單知道燕國君臣相疑,利用這點,施反間計,燕惠王中計以騎劫代替樂毅,樂毅擔心被殺,便逃亡趙國。
樂毅騎劫平庸無能,並無軍事才能,他代替樂毅為將,造成了燕**心動搖。田單則故意誘使騎劫犯錯誤,以激勵齊軍的士氣。前279年田單以火牛陣一戰大敗燕軍,騎劫為齊軍所殺,燕軍望風而逃,齊軍很快就收復了失陷的70餘城,趁勢復國。
前272年,燕國統治集團內部鬥爭,燕惠王為燕相公孫操所殺,並立惠王子燕武成王為傀儡。招致了列國諸侯的聲討和攻伐。
燕趙戰爭 在燕武成王、孝王、王喜三代,為迎合秦國之意或乘趙國危難之機,不斷挑起與趙國的爭端。前265年,秦國乘趙國國君新舊交替,政局不穩之際,連取三城,燕與秦南北夾攻,齊國派相國田單率軍救趙。西拒秦軍之後,又率趙、齊聯軍對燕國進行報復,佔領了燕地中陽(中人,今唐縣)。
前259年,燕國趁趙國在長平之戰大敗之際,誘使趙北部的武垣令傅豹、王容、蘇射率眾投入燕國。燕王喜時,在前251年、前245年分別派遣慄腹、劇辛攻趙,被趙國打敗,趙軍反擊幷包圍燕都,燕國被迫割地求和。前236年,趙再次率軍伐燕,攻取狸、陽城。
結果燕國屢屢戰敗,使處於衰落程序的燕國更加衰弱不堪。秦國則以救燕為名,不斷出兵攻佔趙地。
編輯本段覆滅 燕太子丹年輕時在秦國作人質。逃回燕國後太子丹並沒有致力振興燕國,而是尋找到一位叫荊軻的刺客。
荊軻刺秦王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前228年,秦國佔領了趙國都城邯鄲,逼近燕國。前227年,太子丹送荊軻和他的13歲的助手秦舞陽到易水之畔(現河北易縣)。
荊軻唱道:「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之後荊軻刺秦王政[5]未遂。
這一事件給了秦國一個進攻燕國的藉口。前226年,大將王翦率秦軍佔領了燕國的大半。燕王退守遼東,殺太子丹以求和。
前222年燕滅於秦。
2樓:笑睨天下
說到底,是國力的差距。秦國從商君變法,以」耕戰「為核心,加上修築鄭國渠,灌溉關中平原,糧食豐收,使秦國在經濟實力上遠強於諸國,軍功爵制度,讓秦兵作戰勇敢,再加上歷史上最早的標準化生產讓秦國擁有最精良的裝備。有錢,有兵 ,有裝備,再加上明君 賢相 名將輩出 怎麼能打得過。
3樓:匿名使用者
燕國本來就弱,秦國變法很多年,兵強馬壯
春秋戰國時期 燕國 趙國的首都是**啊?
4樓:人間不值得
燕國都城:薊(今北京市);趙國都城:晉陽、中牟、邯鄲、信都。
戰國時期趙國疆域非常遼闊,極盛時期版圖跨越了河北、山西、陝西、內蒙四個省區以及河南、山東兩省的部分地區。趙氏立國之初,趙襄子甫一即位便實施北進戰略,並逐漸將大部分代戎之地兼併,開始了對該地區的經營。趙國三選都地:
初都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後遷中牟(今河南鶴壁西),再遷邯鄲(今河北邯鄲)。
燕國(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222年),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戰國七雄之一。公元前2023年,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姬奭於燕地,是為燕召公。前7世紀,燕國向冀北、遼西一帶擴張,吞併薊國後,建都薊(今北京市)。
燕國國祚八百二十二年,在諸侯列國中始終處於中下游地位。
前228年,秦滅趙,陳兵易水,燕太子丹暗派荊軻刺秦,最終失敗,荊軻被殺,秦王嬴政大怒,即命王翦發兵攻燕,前226年,燕王喜率公室衛軍逃遼東。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賁率軍進攻遼東,虜燕王喜,燕國滅亡。秦在燕地設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及遼東郡等。
5樓:匿名使用者
趙國,戰國時期七雄之一,
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8年,領土大致為今山西北部和中部,河北西部和南部。定都邯鄲(都城在安邑今山西太原東南,後遷至今河北邯鄲)。
燕國的疆土廣袤,都城有二。一為薊(今北京),另一為下都(今河北易縣)。
齊國:營丘(臨淄原名)——薄姑——臨淄 (山東的淄博市)武王二年封太公姜尚於齊地。建立周代齊國,都治營丘。
傳至六世胡公靜,為避東方萊夷侵擾,被迫遷都薄姑(今博興縣境內)。公元前859年,七世獻公率營丘人殺其兄胡公,返都營丘。因臨淄水,故更名臨淄。
魯國:曲阜
6樓:夢煥至傑
燕國的都城在「薊」(位於今北京房山區琉璃河)。周的貴族和當地舊商的貴族以及當地土著建立了聯合政權。最終使該地區原來的東胡民族逐漸融入華夏族。
趙國,戰國時期七雄之一,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8年,領土大致為今山西北部和中部,河北西部和南部。定都邯鄲(都城在安邑今山西太原東南,後遷至今河北邯鄲)。
齊國是周朝諸侯國之一,姜姓,侯爵。是為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之一。齊國首都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
魯國先後傳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主,歷時800年左右。。首都在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東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蘇、安徽三省小部分。
7樓:匿名使用者
齊國首都臨淄,在今山東省淄博市城北;
秦國首都咸陽,西安附近,今仍有此地;
燕國首都北京,故稱薊京;
楚國首都江陵,在湖北(後因秦國實力增強遷徙);
韓國首都新鄭;
魏國首都大粱,現為河南開封;
趙國首都邯鄲,在河北;
魯國首都在曲阜
8樓:知識★天堂
趙國以邯鄲(今河北邯鄲)為首都,領土北及於陝西東北部,兼有山西大部、河北東南部,山東東部和河南北部的部分地區,也在其領土內
燕國的首都在北京
齊國首都臨淄
抱歉魯 的不知道
9樓:東方無趞
秦--咸陽
齊--臨淄(今山東淄博市)
楚--郢(今湖北荊州市)
趙--邯鄲
魏--大梁
燕--薊
韓--陽翟(今河南禹州市)
戰國時期各國服飾和顏色。。。
10樓:匿名使用者
非常感謝你們的問題,我小小的借用了一下(畫畫用滴~)
11樓:匿名使用者
告訴我為什麼問這個我就給你說 呵呵
春秋戰國時代韓趙魏楚燕齊秦吳越春秋戰國時代韓趙魏楚燕齊秦吳越各國各城池的名稱?
1。齊國 臨淄 bai,即現 du在的山東省淄博市,原zhi齊國都城即位於現在dao的淄博市郊區。版 2 秦國 咸陽,權即現在的陝西省西安市。原秦國的咸陽位於西安市郊區。3 楚國 郢,古代楚國都城遷了好多次,但都叫郢。相當於現在湖北省的江陵 枝江等地方。戰國時期,秦國佔領郢,楚國遷都宛,即現在河南南...
日本戰國時代簡介
戰國時代 室町末期及安土 桃山時代 應仁之亂後,日本各地大名紛紛崛起,戰火紛飛,民不聊生。16世紀中葉,一位決心以武力統一日本 結束亂世的梟雄出現,他就是織田信長。永祿三年 1560年 織田信長在桶狹間以兩千人馬擊敗今川義元四萬大軍,名聲大振。爾後逐步統一尾張 近畿,並準備進攻山陰 山陽。在此期間,...
為什麼日本戰國時代會有火槍
是當時從葡萄牙和西班牙進口的。具體是這樣的 元朝入侵日本時,日本第一次見識到了火槍的威力。自此之後,火統逐漸傳入日本。但是日本火槍發生質的飛躍是在公元1543年,當時一條由廈門開往寧波的一條葡萄牙商船,被颱風吹的迷失了方向,來到了日本種子島 在鹿兒島附近 種子島第十四代當主,年僅16歲的種子島時堯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