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件漢服齊胸儒裙需要多少米布,要做一件襦裙漢服,上襦和下裙各要多少布料,怎麼算越詳細越好。

2021-03-03 23:38:56 字數 6001 閱讀 5139

1樓:匿名使用者

從齊胸到你復想要的長制度(小腿一下部分或者腳面)在加總長度的三分之一就是你面料的用量,

粉色上衣正常的可以搭配白色的下裙,或者淺藍,孔雀綠 孔雀藍,都可以!

計算衣服用料的一個概念公式:衣長加袖長就是你一件上衣的基本用料,如有別的裝飾或者配飾,那就要稍微的多一些(總料率的三分支一多加10釐米)。這樣浪費的也不多,重要的是足夠你用,否則為了10釐米還的買一次,

2樓:『細雨夢迴

一般來說,上襦1.2~1.5米。下裙3米這樣。披帛3~4米,也可以接起來,這樣的話比較省料。

要做一件襦裙漢服,上襦和下裙各要多少布料,怎麼算?越詳細越好。

3樓:技術宅萌貓貓

全部按布幅1.5米來算,一片

式下裙要三米,想省一點的話可以買兩米,拼成三米的裙襬,馬面裙4.5米擺用3米,6米擺用4米,拼接的做法,比較省料。對襟窄袖短上衣1.

5米就夠了,交領窄袖短上衣需要2米,排版看下圖。

4樓:鄧教諾香桃

一片式下裙要三米,想省一點的話可以買兩米(寬幅1.5米,拼成三米),馬面裙要六米。上襦1.5米就夠了,需要1.2米以上的寬幅,排版看下圖。

做一條漢服的裙子要多少米布

5樓:蘇籬唱

看你做什麼樣的bai裙子啊,齊腰下du裙用料比齊胸少,兩片式zhi的下裙用料比dao

一片式的少。高

回矮胖瘦也影響用量。我做答裙子用兩米拼接做過長一米,腰圍65的齊腰裙,也用過四米做長75cm的大擺下裙。你可以去漢服店報資料問掌櫃的。

我做一件漢服要多少米布

6樓:姑蘇黛寒

一米做半臂,兩米做褙子,

三米做褶裙,四米做大氅,

五米做曲裾,六米馬面裙,

七米做深衣,結鬟已及笄,

八米做昏服,獨藏在巾笥,

九米結羅帳,聽雨閣樓上。

漢服的齊胸儒裙一般用什麼面料??

7樓:kidding丶

一般用絹還有棉花,少部分是絲綢製品。

2023年在甘肅武威磨咀子漢墓中發現了襦裙實物,襦以淺藍色絹為面,中納絲棉,袖端接一段白色絲絹。裙子也納有絲棉,質料用黃絹。

這一時期的襦裙一般上裝窄袖右衽,矩形交領;下裙以素絹四幅連線合並,上窄下寬,腰間施褶襉,裙腰繫絹帶。

擴充套件資料:

簡介:齊胸襦裙是對南北朝特有的一種女子襦裙裝的稱呼,根據裙頭的位置而得名,與高腰襦裙相區分,高腰襦裙繫於胸部以下腰部以上,齊腰襦裙繫於腰間,齊胸襦裙繫於腋下。(古畫基本為後世或現世摹本,人傭為現代復原著色,齊胸襦裙至今沒有服裝文物出土)。

在古代,一般女子的襦裙裝裙子束的都不是很高,而南北朝到隋唐五代時期出現的一種裙腰束的非常高的襦裙,一些服裝史上多稱之為高腰襦裙,根據現在人們對它的考證,一般改稱之為齊胸襦裙。

唐代國家統一,經濟繁榮,社會風尚也比較開放,服飾款式也是群芳爭豔,瑰麗多姿,大氣飄逸又華麗絢爛,比如襦衫領口的型別就有:圓領、方領、直領和雞心領等多種。

齊胸襦裙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對襟齊胸襦裙,一種是交領齊胸襦裙,一般來說對襟齊胸襦裙的使用範圍更加廣一點。齊胸襦裙在唐朝仕女中非常盛行,現在保留的不少古畫、出土文物都有它的蹤跡。

特色:在古代,一般女子的襦裙裝裙子束的都不是很高,而隋唐五代時期出現的一種裙腰束的非常高的襦裙,一些服裝史上多稱之為高腰襦裙。

實際上高腰襦裙和齊胸襦裙也存在著一些區別。高腰襦裙的束帶位置在胸以下腰以上。齊胸襦裙束帶位置則是在胸以上。相同點就是不論高腰還是齊胸均可對襟或交領。

具體分類:

1、按領子的式樣不同,可分為交領襦裙和直領襦裙。

2、按是否夾裡的區別,將襦裙分為單襦和複襦,單襦近於衫,複襦則近於襖。

3、按裙腰的高低,可分為中腰襦裙(同齊腰襦裙)、高腰襦裙和齊胸襦裙。

8樓:暮雪↘茹風

現在的齊胸襦裙80%以上都是用

的雪紡,這是因為雪紡便宜,齊胸襦裙做工也是整套漢服裡面相對最簡單的一種,所以呢,雪紡料子的齊胸襦裙基本上是漢服裡最普及、最廉價、也相對最美觀的。

基於齊胸襦裙的結構問題,一般多采用柔軟、垂墜性強的布料,所以不常用纖維。另外,通常也不贊成用閃閃發光的化纖、色丁布料製作漢服。漢服不是舞臺裝,穿那麼廉價簡直是丟臉。。

好吧,迴歸正題。 一般用什麼布料呢。

便宜的,就雪紡。 雪紡,越稀越便宜。 但是呢,也是越稀越透、越容易破。 而且呢,雪紡熱點吧,不透氣、不吸汗,冷點吧,透風冷的死人。

其他的話,棉麻、亞麻、純棉,都可以,看個人愛好。

不同的是呢,亞麻色少,基本是純色,根據厚薄,薄的有點透,厚的保暖,但是透氣。還有一點,麻料子有點掛肉,含麻量越高,磨在身上可能不舒服。個人很喜歡亞麻。但是亞麻相對貴一點點。

棉麻純棉都是最普通的布料了。

還有真絲啊、香雲紗啊、提花緞啊、很多種貴的料子。

同樓上那位說的,一邊下裙掛裡用棉或者棉麻,防透,外面是紗。

9樓:月光ぁ公主

^ ^要是要好的話用真絲料,一般是上襦用紗料,下裙用比較軟一些的布,不能太厚哦~ll要是自己做的話可以去問問吧裡有經驗的同袍~

10樓:水脈晚槿

二樓說得很全面了。齊胸襦裙一般是夏天穿的,所以輕薄透氣以及垂感最重要。

1,真絲的光澤性、涼爽性、舒適性、垂度最好,但是**較貴。樓主如果在江浙地區,建議自己購買真絲布料找裁縫做非常簡單。布料大約50-70一米。

2,雪紡。雪紡有很多種,***的雪紡可以比較接近真絲的感覺,質量不好的雪紡薄、滑、不吸汗、透氣性差、靜電大,看上去薄穿起來熱甚至出汗會沾身上。因此建議選擇***的雪紡代替真絲,價效比高。

3,棉麻。**從低至高排序:棉、棉麻、麻。這三類布吸汗親膚但夏天穿稍顯厚重,且易皺需熨燙比較麻煩。

4,香雲紗。這種布料比較貴,只適合潮溼的南方,不適合乾燥的北方。因為此種布料在乾燥的氣候裡顯得比較硬挺,而在潮溼的環境下以及汗較多的時候反而變得相對柔軟,這種布料的好處是涼快。

5,**絲、織錦緞(化纖)等布料不建議使用,雖然視覺上會顯得光亮,但是穿著真的很難受,熱,不透氣,悶,靜電大,且此種光澤不似絲綢般高雅溫和,而是有點輕浮的那種光澤,其實不上檔次。

11樓:孤の冰凌

在古代一般來說是綾羅絲綢一類。現代大多是雪紡綿綢一類的吧。

做一件漢服要多少布料?

12樓:南陵不笑生

漢服一般採用幅寬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料剪裁而成。

門幅,指的是布料的寬度,就是緯線的長度。比如門幅為90cm,買一米,就是90*100,買兩米,就是90*200。由於不同的布料有不同的門幅,作為計算用料的依據,而人體是大致相近的。

上襖用料= [(衣長+袖寬)*2+10]*1.15(或1.2),然後參考門幅換算率表。

下裙用料,以110cm門幅為例,基本就是3-4米。瘦的人2.6米就夠,胖的人5米總是差不多了。

注意面料和裡料要分開選擇。裡料就是裡子,漢服體系裡的「夾衣」,就必然包含裡子。裡料在選擇的時候要注意這樣幾點:

1、柔軟細膩平滑,可以達到保護面料的目的,穿著也會舒適。

2、顏色宜與面料搭配,相近色或大膽的撞色搭配都可以,只要穿著起來透不出裡料顏色即可。

漢服的基本結構:

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韍等十部分。取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分別對摺,作為前襟後裾,縫合後背中縫。前襟無衽即為直領對襟衣。

若再取一幅布,裁為兩幅衽,縫在左右兩襟上,則為斜領右衽衣。

前襟後裾的中縫稱為裻 ,即督脈、任脈,衽在任脈右側,故稱右衽。裾的長度分為腰中,膝上,足上。根據裾的長短,漢服有三種長度∶襦 、裋 、深衣 。

袖子與襟裾的接縫稱為袼 ,袖口稱為祛。一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內衣)、中衣、大衣。

13樓:匿名使用者

做漢服需要多少布料,提供一個參考.

1.5幅寬:

1, 襦裙(上襦下裙):交領上襦2米,對襟上襦1.5米, 下裙2.5米。

2,批帛 :1米(1.5幅寬) 不拖地 。

3,曲裾深衣:6 米,(2.5米幅寬,大概需要3米半) 衣緣(含腰帶):2.5米。

1.5幅寬:

1, 直裾: 3.6米, 衣緣(含腰帶):2米 。

2, 高腰襦裙: 上襦和裙:4.5米( 2米幅寬), 裙: 2.5米(2米幅寬) 3米(1.5米幅寬) 。

3, 曲裾深衣:

身高1米6 。 衣長1米4,緣寬是75毫米。(尺寸是穿中跟鞋的,穿平底鞋子衣長縮短5公分) 。

露出手的,衣寬取1米35,緣寬取75毫米;不想露手出來就將衣寬加到1米5。

胸圍取二尺六寸;腰圍取二尺三寸;裉(肩膀部位)取不小於五寸半。

袖子口的大小不小於20公分即可,大則不限。

下襬(周長)最好不小於1米4,否則有邁不開腿的可能。

布料所需標準:1.2至1.8m寬的布,普通身材的人(2.5米寬以上減半),以下標準為網路上提供,請參照自己的身材決斷,建議不是非常瘦小的朋友每種布料多加半米至一米。

直裾深衣主料:2倍上身長+2倍下身長+1倍袖寬 。

曲裾深衣: 2倍上身長+2~4倍下身長(根據繞的圈數)+1倍袖 。

寬襦: 2倍上身長+1倍袖寬(這個上身長比做深衣的上身長要長,比照西式襯衣長度差不多) 。

裙: 2倍下身長 。

褙子: 2倍肩膀到膝蓋長度+1倍袖寬 。

直裰: 2倍全身長+1倍袖寬衣緣腰帶 。

深衣標準

1、袖寬:45cm到75cm

按照士的等級,周制規定為二尺二寸,當今50cm,剛好齊腰。所以後世(如朱子制度)一般是採用齊腰的,也就是50cm以內。但如果按照明尺,二尺二寸大約75cm,已經相當於周尺的三尺三寸,也就是大夫級別了。

按照明制,朝祭服用周尺三尺,所以現出土的朝服就是75cm,這是最高等級了,所以漢服袖寬沒有超過這個尺寸的理由。明黃梨洲深衣用指尺,二尺二寸可能非常大,但我們建議不要超過75cm。

2、袖展(兩袖的長度):200cm到240cm 。

明朝實物一般220cm到250cm,也就是規定的出手六寸、回肘減三寸,回肘。不宜過短。

3、袼:24cm到50cm

明朝袖根一般一尺,也就是34cm,最短七寸,24cm.。深衣規定袼之高下可以運肘。一般人的上臂長45cm,所以袼最好如此,以符合制度。但如果超過50cm,將不好繫腰帶。

4、緣邊:領緣5cm到13.5cm,其他3.5cm到13.5cm。

周制領子兩寸,其他側緣、袖口、底邊都緣一寸半。明朝則上寬領,達四寸。我們推薦領緣7cm,其他5cm。

5、腰圍:

周制七尺二,約166cm。明朝服飾有遵守這個寬度的。今天做也應當比腰圍寬出許多。

6、大帶:5cm到14cm,長不少於300cm

周制士大頻寬二寸,應打結後垂下三尺。朱子制度打結後垂到與下襬齊。如果用大夫等級,帶四寸,我們還是推薦士級別,7cm為宜。

另,嚴格說,應當緣邊,且只有下垂的紳緣邊。但考慮到工業生產,這個無法統一,所以改為全緣也是唯一的辦法。按明朝風格,大都是全緣的。

但朝服制度中的大帶是嚴格遵照禮記的。當然明朝出現了大帶有扣的改良,這個也無法批量生產。大帶應該用五彩絛加固,這個大家可自行置辦。

7、衣長:應到腳面。

最長去地一寸,最短去地七寸。

8、下裳:應為十二片全等的梯形,且下寬是上寬的兩倍。

9、顏色:作為平常,這個無所謂。但禮儀中,既然要根據深衣制度,那就應當參考朱子的規定,白衣黑緣,或參照明中單用白衣藍緣。

10、收袪:28cm到41cm,或不收。

按制應當從肘部漸漸圜收,然後收一尺二寸的袪(袖口),如果是三尺三寸的侈袂,則收一尺八寸的袪,只有收袪部分緣邊。明朝則是通緣,一般收袪,也有不收的。

11、圓袂:一般理解為從肘部漸漸圓收到袖口,形成圓弧。但梨洲則理解為漸漸圓收到腋下,這是由於明朝一般是直袖或琵琶袖的。

今天的韓國則一般處理成帶圓角的方袖。鑑於今日的審美,不必做要求,只要是合適的漢服袖形即可。

12、義領:如果是禮儀場合的著裝,最好不要義領。

13、接縫:背縫負繩及踝,必須保留。下裳十二幅拼接不能少。其他由於布幅變化,不必要求。

要做一件襦裙漢服,上襦和下裙各要多少布料,怎麼算?越詳細越好

全部按布幅1.5米來算,一片 式下裙要三米,想省一點的話可以買兩米,拼成三米的裙襬,馬面裙4.5米擺用3米,6米擺用4米,拼接的做法,比較省料。對襟窄袖短上衣1.5米就夠了,交領窄袖短上衣需要2米,排版看下圖。一片式下裙要三米,想省一點的話可以買兩米 寬幅1.5米,拼成三米 馬面裙要六米。上襦1.5...

一匹是多少米,一件又是多少米,一匹布等於多少米

一匹大約是33.33米,一件有很多情況,一般是4匹左右,大約120米。中國古時對布匹使用的計量單位是分 寸 尺 丈 匹。所以一匹布應是33.33米。一匹布等於多少米 一匹布應是33.33米。一匹等於十丈,一丈等於十尺,一米等於三尺,3.1匹 10丈 100尺 33.3333333米 一匹布是數量詞。...

這樣的一件連衣裙要多少面料,做一件裙子需要多少布料?

身長 1 裙長 2 你好 你要是不胖的話.這裙子的褶皺遍及胸前的花邊很複雜.要是長度要蓋住膝蓋的話.我看一般需要2.7米.不過也要看裁縫手藝.裁縫手藝高超的話可能在2.5米就夠 手藝不好要3米.其實我建議你還是買.不要做.現在的衣服.裁縫沒有製作板直接靠眼力斷定.是很難做到那些收腰效果的.到時候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