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故都的秋 作者郁達夫
秋天,無論在什麼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並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一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渾渾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秋並不是名花,也並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
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餘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
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牛花,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最好,還要在牽牛花底,教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想起秋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
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後,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閒,潛意識下並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
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因為北平處處全長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這秋蟬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像是家家戶戶都養在家裡的家蟲。
還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樣。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來了。一層雨過,雲漸漸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陽又露出臉來了;著著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的都市閒人,咬著煙管,在雨後的斜橋影裡,上橋頭樹底下去一立,遇見熟人,便會用了緩慢悠閒的聲調,微嘆著互答著說:「唉,天可真涼了——」(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長。
)「可不是麼?一層秋雨一層涼啦!」
北方人念陣字,總老像是層字,平平仄仄起來,這唸錯的歧韻,倒來得正好。
北方的果樹,到秋來,也是一種奇景。第一是棗子樹;屋角,牆頭,茅房邊上,灶房門口,它都會一株株的長大起來。像橄欖又像鴿蛋似的這棗子顆兒,在小橢圓形的細葉中間,顯出淡綠微黃的顏色的時候,正是秋的全盛時期;
等棗樹葉落,棗子紅完,西北風就要起來了,北方便是塵沙灰土的世界,只有這棗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國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沒有的golden days。
有些批評家說,中國的文人學士,尤其是詩人,都帶著很濃厚的頹廢色彩,所以中國的詩文裡,頌讚秋的文字特別的多。
但外國的詩人,又何嘗不然?我雖則外國詩文念得不多,也不想開出賬來,做一篇秋的詩歌散文鈔,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詩人的集子,或各國的詩文的anthology來,總能夠看到許多關於秋的歌頌與悲啼。各著名的大詩人的長篇田園詩或四季詩裡,也總以關於秋的部分,寫得最出色而最有味。
足見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於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不單是詩人,就是被關閉在牢獄裡的囚犯,到了秋來,我想也一定會感到一種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於人,何嘗有國別,更何嘗有人種階級的區別呢?
不過在中國,文字裡有一個「秋士」的成語,讀本里又有著很普遍的歐陽子的《秋聲》與蘇東坡的《赤壁賦》等,就覺得中國的文人,與秋的關係特別深了。可是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國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的。
南國之秋,當然是也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與白乾,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
郁達夫生平簡介
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願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郁達夫(1896.12.7~1945.8.29) 原名鬱文,字達夫,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著名**家、散文家、詩人。
郁達夫通三門外語,分別為日語、英語、德語。
2023年12月7日出生於浙江富陽滿洲弄(今達夫弄)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幼年貧困的生活促使發憤讀書,成績斐然。2023年起開始創作舊體詩,並向報刊投稿。
2023年考入之江大學預科,因參加**被校方開除。2023年7月入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預科後開始嘗試**創作。
2023年入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部。2023年6月,與郭沫若、成仿吾、張資平、田漢、鄭伯奇等人在東京醞釀成立了新文學團體創造社。7月,第一部短篇**集《沉淪》問世,在當時產生很大影響。
2023年3月,自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後歸國。
5月,主編的《創造季刊》創刊號出版。7月,**《春風沉醉的晚上》發表。2023年至2023年間先後在北京大學、武昌師大、廣東大學任教。
2023年底返滬後主持創造社出版部工作,主編《創造月刊》、《洪水》半月刊,發表了《**淪》、《戲劇論》等大量文藝論著。
擴充套件資料
人物評價
中國前文聯主席夏衍:達夫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愛國是他畢生的精神支柱。
政務活動家胡愈之:在中國文學史上,將永遠銘刻著郁達夫的名字,在中國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紀念碑上,也將永遠銘刻著郁達夫烈士的名字。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國際知名文化研究學者李歐梵:與郭沫若所代表的叛逆、反抗、英雄式的「普羅米修斯型」浪漫主義者相比,郁達夫可說是消極感傷的「維特型」的代表,《沉淪》中的主人公,可以說正好符合這一型別人物的特質——「多情和神經質」、「憂鬱成疾和宿命論者」。
2樓:遇花季
《故都的秋》是中國現代著名**家、散文家、詩人、革命烈士郁達夫於2023年8月創作的散文。2023年4月12日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文章如下:
無論秋天在秋天,秋天總是好事。但是啊,北國的秋天特別晴朗,安靜和悲傷。我在不遠處,從杭州趕上青島,也趕從青島趕上北平,但我只想品嚐首都的秋天風味「秋天」。
江南當然有秋天,但是植被在緩慢地枯萎,空氣溼潤,天空的色彩明亮,經常下雨刮風。一個人被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之間混亂的路過,我只能感覺到一點涼意,秋天的味道,秋天的顏色,秋天的心情和姿勢,我看不見,無法品嚐,也無法充分享用。秋天不是著名的花朵,也不是優質的葡萄酒。
這種半開放,半醉狀態不適合享受秋天的過程。
自北國秋天以來已經快十年了。南方的每個秋天,我們都必須想到陶然亭的蘆葦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昆蟲,玉泉的夜月和潭zh寺的鐘聲。即使您不在北平,也要在擁擠的帝國城市中。
承租人的房屋被打破並居住。早晨,您可以泡一碗濃茶,坐在院子裡。綠色的天空,您可以聽到馴服鴿子在藍天中飛翔的聲音。
從刺槐葉的底部,算出向東洩漏的陽光的痕跡,或者在破碎的牆壁腰間,像喇叭一樣朝著牽牛花的藍色花(朝榮),自然可以感覺到很秋天的意義。當談到牽牛花時,我認為藍色或白色是最好的,其次是紫黑色,紅色是最低的。最好在牽牛花的底部放一些薄而長的秋草,使其成為箔。
北部的槐樹也讓人聯想到秋天。早晨起床時,看上去像花而不是花的雄蕊將遍佈地板。踩踏板時,沒有聲音,沒有氣味,只能感覺到些微的柔和觸感。
在樹蔭下掃過街道後,留在灰色土壤上的掃帚的絲綢圖案看上去既精緻又悠閒,下意識地顯得有些孤獨。世界期待已久的想象力知道這些深處。
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因為北平處處全長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這秋蟬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像是家家戶戶都養在家裡的家蟲。
還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樣。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來了。一層雨過,雲漸漸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陽又露出臉來了,著著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的都市閒人,咬著煙管,在雨後的斜橋影裡,上橋頭樹底下去一立,遇見熟人,便會用了緩慢悠閒的聲調,微嘆著互答著地說:
「唉,天可真涼了——」(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長。)
「可不是嗎?一層秋雨一層涼了!」
北方人念陣字,總老像是層字,平平仄仄起來,這唸錯的歧韻,倒來得正好。
北方的果樹,到秋天,也是一種奇景。第一是棗子樹,屋角,牆頭,茅房邊上,灶房門口,它都會一株株地長大起來。像橄欖又像鴿蛋似的這棗子顆兒,在小橢圓形的細葉中間,顯出淡綠微黃的顏色的時候,正是秋的全盛時期,等棗樹葉落,棗子紅完,西北風就要起來了,北方便是沙塵灰土的世界,只有這棗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國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沒有的golden days。
有些批評家說,中國的文人學士,尤其是詩人,都帶著很濃厚的頹廢的色彩,所以中國的詩文裡,讚頌秋的文字的特別的多。但外國的詩人,又何嘗不然?我雖則外國詩文唸的不多,也不想開出帳來,做一篇秋的詩歌散文鈔,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詩人的集子,或各國的詩文的anthology來,總能夠看到許多並於秋的歌頌和悲啼。
各著名的大詩人的長篇田園詩或四季詩裡,也總以關於秋的部分,寫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見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於秋,總是一樣地特別能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不單是詩人,就是被關閉在牢獄裡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種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於人,何嘗有國別,更何嘗有人種階級的區別呢?
不過在中國,文字裡有一個「秋士」的成語,讀本里又有著很普遍的歐陽子的《秋聲》與蘇東坡的《赤壁賦》等,就覺得中國的文人,與秋和關係特別深了,可是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國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當然,南部國家的秋天也有其特殊的地方,例如秦寺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天潮汐,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留物等,但顏色不濃,回味無窮。與北部地區的秋天相比,它就像黃酒和白葡萄酒,粥和and,鱸魚和螃蟹,黃狗和駱駝。
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願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2023年6月,郁達夫之子在北京去世。另外,他出生於北平。在19世紀末累積的歷史形勢下,它變得越來越老舊並被擊敗。
小家庭和大國家,兩層感情沉浸在靈魂的堤防中。剩下的就是悲傷的印記。由於國民黨的白色恐怖的威脅,於大夫於2023年4月從上海遷至杭州。
2023年7月,郁達夫從杭州經青島到達北平(現北京)。老城的秋天建立於2023年8月17日。當時,於達夫只到北京停留了四天。
於大夫本人是浙江人。抵達北平後,他對家鄉產生了深深的依戀。在作者的心理中,秋天的悲傷感本質上是一種生活感。
故都的秋中的好詞好句賞析,《故都的秋》好詞好句賞析?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這兩段文字象輕輕飄浮的白雲,又像呆咚作響的山泉。作家 用明白如話的語言,在娓娓的敘述之中,創造了無窮的詩意。這是有動有,有聲有色,亦情亦景,字裡行間滲透了秋的意味,秋的情調。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 但草木雕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並且又時常多雨而...
故都的秋改寫為天淨沙秋思要押韻,故都的秋 詩解 仿《天淨沙 秋思》
故都的秋,在小院中每座低矮的破屋內外 在秋槐的 每一朵落蕊裡 在秋蟬的每一聲殘鳴中 在秋雨的每一個雨點中 在秋棗的每一絲微黃裡 也在那故都閒人充滿了京腔的互答聲中。用郁達夫的 故都的秋 裡面的秋景仿寫馬致遠的 天淨沙 秋思 20 新天淨沙 秋思 枯草藍朵殘垣 歌聲漏光碧天 破屋棗樹鳴蟬 槐蕊翩翩 落...
故都的秋賞析,郁達夫故都的秋分段賞析
讀罷郁達夫的 故都的秋 我被文章裡那種濃濃的秋意所吸引,那裡的秋雨,那裡的秋蟬,那裡的秋,一切一切,都是那麼的迷人,那麼的富有韻味,令人遐想無限。沒錯,南國的秋與北國的秋相比,真是 黃酒之與白乾,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 無論在中國古代或現代,頌讚秋的文字特別多。可我覺得寫得最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