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傳統文化的保護措施能說幾點就幾點吧

2021-03-04 00:35:56 字數 4707 閱讀 9387

1樓:忘洛心

1、堅持政策規劃引領,不斷健全保護與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政策法規體系,把歷史文化保護規劃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城鄉總體規劃。

2、堅持落實保護責任,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確定責任部門,加大投入力度,將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列入考核目標。

3、堅持科學保護利用和傳承,積極創新保護與傳承的方式方法,形成搶救性保護、生產性保護、館藏保護、整體性保護等多種形式的立體保護體系,並通過設立傳習所、創意園區等形式傳承和弘揚傳統工藝。

2樓:里昂

前言: 一位專家說自己曾在課堂上被學生搶白:「與其花時間讀沒用的唐詩宋詞,不如背英語上計算機,『更適應社會的需要』」他感嘆:

「博大雋永的古典文化的確難被功利地實用,但正如老子所言『無用即大用』其對青年一代文化的積累、性情的薰陶、人格的培養,乃至整個民族精神都異常重要。中國,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泱泱大國。之所以對世界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其根源也在於其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其超凡的感染力。

作為新時代的發展中的大國,隨著日益增強的國家影響力和日益提高的國際地位,向世界傳播中國的文化,讓世界清晰地認識一個真實的、發展的中國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而對於中國來說開發利用傳統文化發展自身以及對傳統的文化加以保護就顯得格外重要。提到傳統文化,大多數人很自然想到中國的古典文學或是傳統道德觀念之類的,涉及傳統的基本方面。

那麼首先應對傳統文化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文化本身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是一個歷史的發展過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徵和民族特徵,又具有時代特徵。在歷史性意義上,中國文化既包括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也包括中國文化傳統發生劇烈演變的近代文化與現代文化。

作為傳統文化的繼承者,歷史對於我們提出了更大的要求。 現狀在這樣一個發展的時代傳統文化的保護顯得非常困難,中國的發展必須融入國際社會,融入國際社會便會受到國際文化的影響和制約,以至於本國的傳統文化受到了衝擊和冷落。大部分年輕人對於中國的古典文化了解不多,有的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形成和組成方面不甚瞭解。

從對社群青少年寒假期間活動的調查,以及網路問卷題為「傳統文化的開發利用和保護」的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很多青少年寒假期間的主要活動內容,是以完成課外練習以及學校佈置的寒假作業為主的。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上課外補習甚至都比閱讀古籍和了解傳統文化來的契合實際。目前的大部分年輕人對於中國古典文化中如京劇等經典文化的認識主要持不感興趣的態度。

對於中國文化的認識也是以瞭解較少居多。同時,大部分人表示平時也並沒有閱讀古籍的習慣,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甚至偶爾的翻閱也成了奢望。然而值得欣慰的是絕大部分的受調查者認為很有必要學習傳統文化。

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措施: 只有在堅持傳統文化與現行的社會制度和人文氛圍相適應的前提下,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復興才可能實現。要想保護並復興傳統文化,我們必須開發傳統文化,實現傳統文化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保護、開發、復興傳統文化必須堅持採用市場經濟模式。同時在開發時要不斷髮展傳統文化,豐富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使之符合我國通行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和道德標準。要在全社會形成開發與保護並重的觀念。

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復興是一個長期而且艱苦的過程,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和投入。 1.要在全社會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可以從青年人甚至更小年齡群體做起。

將傳統文化深入校園,讓學生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以及瞭解傳統文化的基本知識,以達到對文化的推廣和傳承。在2023年初,教育部辦公廳下發了《開展京劇進中小學課堂試點工作通知》,決定將京劇納入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課程中,並在已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增加了有關京劇教學的內容,確定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要學那泰山頂上一青松》、《智鬥》、《兒行千里母擔憂》等15首京劇經典唱段作為中小學**課的教學內容。根據各個年級學生的具體情況,新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將15首京劇唱段安排在一至九各個年級。

我認為這一舉措就在為傳統文化的保護中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使得文化的傳遞成為現實而非空話。年輕一代是未來是國家的希望。

從年輕人開始推廣文化培養傳統文化保護的意識,是傳統文化開發利用的重要的並且是極其有效的方式。年輕人接受事物的能力較強學習伴隨較大的好奇心,在學校中培養學生對於傳統文化的興趣可以產生很好的效果。 2.

採取有效措施,對民間藝人加以保護,以實現文化的傳承和保護。 民間藝人一直是傳承民間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建立文化傳承認定和培訓機制。

通過藝人命名,幫助扶持、保護等形式,做好對傳承人的激勵機制。解除傳統單一保守的傳承方式,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培訓班,加強培養民間藝術後備隊伍,使民族文化傳承現實可行,以達到對傳統文化中「絕學」、「絕技」等的有效保護。 3.

建立有效機制保護民族傳統文化 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不僅僅是在高科技方面,我們有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有方方面面的智慧財產權涵蓋在其中,不要再等到別人搶注的時候我們才去著急。有專家呼籲,如果中國不加入到國際文化產業競爭領域中去,就可能失去文化產業領域的國際話語權。中國的飲食文化很豐富,如果我們不及時註冊「中國料理」。

說不定哪天就變成了日本的中國料理,我國著名工藝品中的景泰藍,就是一個文化產業保護上的教訓,有資料顯示,如今日本的景泰藍出口佔了國際市場的80%以上。因此,提高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意識緊急而重要。申報各項世界文化遺產也是對傳統文化開發利用和保護的重要方面。

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復興是一個長期而且艱苦的過程,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和投入。

一、 中國共產黨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共要領導並長期推動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復興。黨要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特別是要不斷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黨要堅持並完善科學執政方式,健全民主集中制,推動黨在推進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復興上的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黨要積極制定並頒行有利於推動傳統文化保護與復興的意見和決定。

二、 **要積極引導傳統文化與市場經濟制度相適應,加大財政投入,培養能夠傳承傳統文化的人和民間團體。要制定傳統文化的保護、開發與復興戰略,紮實穩步推進戰略決策的落實。要加強立法,提到立法的質量,運用法律手段推動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復興。

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行政效率,徹底掃除制約傳統文化保護與復興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等瓶頸。要堅決打擊假借傳統文化之名宣傳封建、資本主義落後意識的人和組織,及時向人民群眾闡明覆興傳統文化的原因和意義。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向海外人民推廣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價值觀。

三、 全社會要形成以中國傳統文化為榮的觀念,堅持瞭解傳統文化,自覺抵制西方落後思想和意識的侵蝕。要積極宣傳傳統文化,提升傳統文化的知名度和認可率。要自覺學習並推廣、傳播傳統文化,堅持用傳統文化約束自己的行為,切實做到「立德立功立言」。

在市場經濟中,積極在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產品上消費,提升傳統文化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要延長傳統文化的產業鏈條,對傳統文化要深加工、細加工,擴大其市場份額。要不斷豐富傳統文化的內涵,堅持發展創新,堅持與時俱進。

結束語: 對於如今的中國,處於發展的高速期,需要應對國際社會的各種挑戰。中國也用自己的方式不斷融入世界,為世界和人類的發展做著自己的貢獻。

中國的傳統文化對世界不斷產生著影響,而中國自身的傳統文化也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實施而受到外來文化的入侵和外國思想的衝擊。可以說現在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開發利用和保護比任何時候都更值得重視。作為中國人應對自己國家的歷史和文化有清晰地認識、瞭解,不斷提高對文化的保護意識。

一個國家之所以強大,在於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力。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開發利用和保護的課題顯得緊迫而不容忽視. 首先,從**層面來說,應將「政績訴求」上升為政治訴求,從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和諧社會的高度來看待非物質遺產保護工作,認識到非物質遺產保護與我國的國家文化安全和民族認同息息相關。

各級地方**都應該在聯合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和***《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這兩個檔案的基本框架內,架構自己的具體的非物質遺產保護思路。而不是從本地區、本單位乃至個人的短期行為和政績需求出發,來考慮非物質遺產保護保護問題。為此,各級立法機關必須加強和加快非物質遺產保護的立法工作,明確職責和分工,確定具體的保護體制和法規,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政績考核中。

更為很重要的是,各級**應該認識到文化問題的特殊性。目前有不少省份提出打造「文化大省」的口號。動機也許不錯,但方法卻大可商榷。

因為文化從來就不是打造出來的,而是一個自然生長的活態過程。文化是一棵樹,不是一架機器,需要的是細心的照料和精心的呵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獨一無二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一旦消亡或流失,就永遠無法恢復或再生。

應當認識到,民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很豐富,但也很脆弱,在經濟全球化的衝擊下,大多處在瀕危狀態中,**目前要做的工作是藉助這次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東風,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到對非物質遺產保護的修復上來,精心呵護民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鼓勵民間自發地培育和發展出多層次、多樣化的文化生態環境。對於同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的多重申報主體,**應耐心聽取專家論證,理清不同申報主體之間的利益訴求,協調好相互之間的關係。

其次,從學者這個層面來說,應將理性的學術化的訴求轉化為具體的感性的調查研究,切實做好對民間非物質遺產保護專案的普查工作。非物質遺產保護工作者一方面要拋棄一切學理上的先入之見,放下架子,深入民間,尊重民間的習俗和做法,尊重民間的首創精神,不能採取拔苗助長或移花接木的方法,用科學主義和理性主義的方法強行將民間的思路和做法納入自己的學術框架。另一方面,又要因勢利導,將民間的素樸的文化訴求逐漸上升到文化自覺的高度,讓民眾充分認識到本土的民間智慧和地方性知識,在全球化時代所具有的價值和文化意義。

總之,無論是**還是學界都應清楚認識到,非物質遺產保護的真正主體和主人是民間,是大眾,**和學者都是為大眾服務的。**應做和能做的工作是給民間提供一個寬鬆的環境和一定政策和財政上的扶持,而不是以是否有利可圖為標準,強行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佔為己有,作為自己政績工程的一部分。學者應做和能做的工作是深入民間進行客觀的調查,而不是帶著科學主義和理性主義的成見或偏見,改造甚至扭曲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己所用。

從根本上來說,**和學者的目標是一致的,即從加強民族凝聚力和重構民族精神的大局出發,調動民間參與文化自我建設、自我修復的積極性,建立起一個豐富多樣的、和諧發展的、良性互動的文化生態環境,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復興,為保護全人類的文化多樣性做出應有的貢獻。

關於傳統文化的有哪些,關於傳統文化的資料有哪些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 古文 詩 詞 曲 賦 民族 民族戲劇 曲藝 國畫 書法 對聯 燈謎 射覆 酒令 歇後語等 傳統節日 均按農曆 有 正月初一春節 農曆新年 正月十五元宵節 四月五日清明節 五月五日端午節 七月七七夕節 八月十五中秋節 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等 包括傳統曆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

關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歷史,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國上下五千年,要看書呢。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哪些?1 古詩 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 往體詩。它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後仍按古式創作的詩。以唐朝為界限,從 詩經 到南北朝的唐前詩歌,均為古體詩 其後,古體詩漸漸式微,逐漸消亡 2 京劇 京劇,...

中國傳統文化的利與弊各是什麼關於傳統文化的利弊辯論?

中國傳統文化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並且是一切新的更高的文明的源泉。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優點主要體現在這樣幾方面 一 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中國文化歷來關注現實人生,孔子說 未知生,焉知死 並說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正是這種思想,培育了中華民族敢於向一切自然與社會的危害和不平進行頑強抗爭。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