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寫出四個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2021-05-14 15:50:22 字數 5503 閱讀 3717

1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故事成語:

戰國: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諱疾忌醫(蔡桓公)臥薪嚐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秦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窮圖匕見(荊軻) 懸樑刺股(蘇秦、孫敬)

漢 :一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晉: 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 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

南北朝:

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宋: 精忠報國(岳飛)東窗事發(秦檜)胸有成竹(文與可)

望採納,謝謝!

2樓:匿名使用者

戰國:完璧歸趙(藺相如

)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諱疾忌醫(蔡桓公)臥薪嚐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其他不知道了,希望給個贊。

3樓:匿名使用者

臥薪嚐膽,毛遂自薦 ,完碧歸趙,紙上 談兵

4樓:love娃娃天使

德高望重

北宋時期出身貧寒的讀書人富弼26歲踏上仕途,竭盡全力為朝廷

盡忠。 宋仁宗慶曆二年,北方的契(qì)丹率兵壓境,要求宋朝割讓關南大片領土。國難當頭,季英傑受命前往契丹宮中談判。

在交涉中,他不顧個人安危,慷慨陳詞,成功地勸說契丹放棄割的要求,維護了北宋王朝的利益。 六年後,黃河決口,河北70萬災民背井離鄉,湧向京東。當時的貶官季英傑在青州聽說後,連忙張貼榜文募(mù)集糧食,運往各災區散發,幫災民渡過難關。

事後,百姓們紛紛稱頌他的功績。 他始終以朝廷及百姓的利益為重,先後擔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在處理外交、邊防及賑濟災民方面取得顯著成就,司馬光稱頌他為「三世輔臣,德高望重。」

、問鼎中原,問:詢問,鼎: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中原:黃河中下游一帶,指疆域領土。比喻企圖奪取天下。

傳說古代夏禹鑄造九鼎,代表九州,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徵。夏、商、週三代以九鼎為傳國重器,為得天下者所據有。

出自《左傳》,春秋時楚莊王北伐,並向周天子的使者詢問九鼎的重量,大有奪取周朝天下之勢。結果在周大臣王孫滿那裡碰了一個軟釘子。王孫滿說:

「統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莊王很不服氣地說:「你不要依仗九鼎,我楚國有的是銅,我們只要折斷戈戟的刃尖,就足夠做九鼎了。

」王孫滿說:「大王您別忘了,當初夏禹是因為有德,天下諸侯都擁戴他,各地才貢獻銅材,啟才能鑄成九鼎以象萬物。後來夏桀昏亂,鼎就轉移給了商;商紂暴虐,鼎又轉移給了周。

如果天子有德,鼎雖小卻重得難以轉移;如果天子無德,鼎雖大卻是輕而易動。周朝的國運還未完,鼎的輕重是不可以問的。」莊王無話可說。

「問鼎中原」這個典故,就是這樣得來的。

2、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戰國時期的趙國,北方大多是胡人部落,他們雖然和趙國沒有發生大的戰爭,但常有小的掠奪戰鬥。由於胡人都是身穿短衣、長褲,作戰騎在馬上,動作十分靈活方便。開弓射箭,運用自如,往來奔跑,迅速敏捷。

而趙**隊雖然**比胡人精良,但多為步兵和兵車混合編制,加上官兵都身穿長袍,甲冑笨重,騎馬很不方便。因此,在交戰中常常處於不利地位。鑑於這種情況,趙武靈王就想向胡人學習騎馬射箭。

要學習騎射,首先必須改革服裝,採取胡人的短衣、長褲服式。

於是,武靈王於公元前302年開始改革。他的做法首先遭到以他叔叔公子成為首的一些人的反對。武靈王為了說服公子成,親自到公子成家做工作,他用大量的事例說明學習胡服的好處,終於使公子成同意胡服,並表示願意帶頭穿上胡服。

公子成的工作做通之後,仍有一些王族公子和大臣極力反對。他們指責武靈王說:「衣服習俗,古之理法,變更古法,是一種罪過。

」武靈王批駁他們說:「古今不同俗,有什麼古法?帝王都不是承襲的,有什麼禮可循?

夏、商、週三代都是根據時代的不同而制定法規,根據不同的情況而制定禮儀。禮制、法令都是因地制宜,衣服、器械只要使用方便,就不必死守古代那一套。」 武靈王力排眾議,在大臣肥義等人的支援下,下令在全國改穿胡人的服裝,因為胡服在日常生活中做事也很方便,所以很快得到人民的擁護。

武靈王在胡服措施成功之後,接著訓練騎兵隊伍,改變了原來的軍事裝備,趙國的國力也逐漸強大起來,不但打敗了過去經常侵擾趙國的中山國,而且還向北方開闢了上千裡的疆域,成為當時的「七雄」之一。郭沫若無其事961年秋遊叢臺時曾賦詩一首,詩中說到「騎射胡服思雄才」,便是引用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改革的史績,這段事實見諸於《史記.趙世家》。

如今,「胡服騎射」已經成為了改革的同義詞。

3、優孟衣冠:比喻假扮古人或模仿他人。也指登場演戲。

典故《史記·滑稽列傳》記載,有一個叫孟的雜戲的藝人常以談笑旁敲側擊地勸說楚王。楚相孫叔敖死後,兒子很窮,孟就穿戴了孫叔敖的衣冠去見楚莊王,神態和孫叔敖一模一樣。莊王以為孫叔敖復生,讓他做宰相。

孟以孫叔敖的兒子很窮為辭,並趁機對楚王進行規勸,莊王終於封了孫叔敖的兒子。後來就用"優孟衣冠"比喻假裝古人或模仿他人。

4、朝秦暮楚

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有的諸侯小國為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比喻人反覆無常,沒有原則。亦比喻行蹤不定或生活不安定。

5樓:匿名使用者

一舉成名,千金買骨,一字千金,退避三舍。

6樓:匿名使用者

草船借箭,三顧茅廬,才高八斗

7樓:匿名使用者

圍魏救趙 負荊請罪 完璧歸趙

8樓:郴州租車網

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諱疾忌醫(蔡桓公)臥薪嚐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秦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窮圖匕見(荊軻) 懸樑刺股(蘇秦、孫敬)

漢 :一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晉: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 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

南北朝:

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宋:精忠報國()東窗事發 胸有成竹'

4個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9樓:牙牙的弟弟

1、草木皆兵

東晉時,前秦一直想吞併晉王朝,秦王苻堅親自率領九十萬大軍,去攻打晉國。晉國派大將謝石、謝玄領八萬兵馬迎戰。苻堅當然很傲慢,根本沒把力量懸殊的晉軍看在眼裡。

可是,誰料到先頭部隊的前鋒同晉軍首戰便被打敗,苻堅慌了手腳。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線視察,他看到晉軍陣容嚴整,士氣高昂,連晉軍駐紮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綽綽像是滿山遍野的士兵呢!

接著,在淝水(今中國安徽瓦埠湖一帶)決戰,秦軍被徹底擊潰,損失慘重,秦王苻堅自己受傷,弟弟苻融也陣亡了。苻堅倉皇而逃,他聽到風風吹樹木的聲音也以為是敵人追兵又到了。這就是「草木皆兵」的由來。

2、雞鳴狗盜

當時,秦昭王求賢若渴。聽說孟嘗君的名氣,便想將他招攬到秦國來。而孟嘗君聽說有官做,竟然心動了,門客們怎麼勸也不聽。秦昭襄王最後還是想法把孟嘗君請到了秦國,並任命他為相國。

此舉遭到秦國大臣的反對,他們認為孟嘗君是齊國人,肯定會「先齊而後秦」。秦昭襄王不得已,罷免了孟嘗君,並將其軟禁起來。

孟嘗君託人找到秦昭襄王寵愛的妃子,希望她去說服秦昭襄王放自己回齊國。妃子聽說孟嘗君有一件價值千金的狐白裘,便提出以這件狐白裘作為交換。偏偏孟嘗君到秦國時,已經將這件狐白裘獻給了秦昭襄王。

這時,一個門客自告奮勇「替君解難」,學狗打洞,鑽進了秦昭襄王藏寶物的倉庫,偷出了這件狐白裘。最終,秦昭襄王聽從妃子的勸說,同意放孟嘗君回國。

孟嘗君被釋放後,擔心秦昭襄王反悔,便隱姓埋名、星夜兼程出關。趕到函谷關時,已是半夜了。根據當時出關的規定,只有雞叫了才能開門放人進出關口。

這時,孟嘗君的一個門客便學雞叫,引得附近的雞都跟著叫了起來。把守關口的官吏聽到雞叫,便開啟了關門,孟嘗君等人趁機一湧而出。

等到追兵趕來時,孟嘗君一行早已遠去。這個「雞鳴狗盜」的故事,形象地展示了孟嘗君養士的特點。

3、完璧歸趙

趙國有一寶玉和氏璧,秦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

藺相如到了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王大喜,卻全無換城給趙之意。藺相如看出了秦王的意思,假說玉上有一小疵點,拿回了寶玉。他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提出要秦王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答應。

隨後藺相如便派隨從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到了舉行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之事告訴了秦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4、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儘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衝突。

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

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5、紙上談兵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傲,自以為天下無敵。

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

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

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佈「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

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戰國 完璧歸趙 藺相如 圍魏救趙 孫臏 退避三舍 重耳 毛遂自薦 毛遂 負荊請罪 廉頗 紙上談兵 趙括 一鼓作氣 曹劌 千金買骨 郭隗 諱疾忌醫 蔡桓公 臥薪嚐膽 勾踐 殺妻求將 吳起 驚弓之鳥 更羸 高山流水 俞伯牙 鍾子期 秦 一字千金 呂不韋 指鹿為馬 趙高 焚書坑儒 秦始皇 窮圖匕見 荊軻 ...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聞雞起舞 洛陽紙貴 背水一戰 鑿壁偷光 毛遂自薦。1 聞雞起舞 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 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把劉琨叫醒,對他說 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愛鶴失眾 安然無恙 暗渡陳倉 拔苗助長 白頭如新 百川歸海 百丈竿頭 半部論語 抱殘守缺 背道而馳 比肩接踵 髀肉復生 別無長物 兵不血刃 波瀾老成 卜晝卜夜 不逞之徒 不得要領 不脛而走 不可救藥 不求甚解 不識時務 不遺餘力 不知所云 才佔八鬥 草菅人命 長袖善舞 車載斗量 城狐社鼠 乘人之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