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原來是知恩
1、有道德的;有才能的。
三國諸葛亮《出師表》:「親賢臣,遠小人。」
譯:親近賢臣,疏遠小人。
2、有德有才的人。
西漢賈誼《過秦論》:「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
譯:寬巨集厚道而又愛惜人民,尊敬賢才而又重視士人。
3、善;好。
戰國呂不韋屬下門客《察今》:「非不賢也,為其不可得而法。」
譯:不是不好啊,因為它不可能被效法。
4、勝於;甚於。
戰國時期《觸龍說趙太后》:「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
譯:我私下認為您疼愛燕後勝過長安君。
【賢達】有德有才有聲望的當地人士。
1、「賢」今義:
(1) (形聲。從貝,與財富有關。本義:多財)
(2) 有德行;多才能
(3) 又如:賢聲遠達(好的名聲遠揚四處);賢歌(品行技藝都好的歌妓);賢才(德才並美之人);時賢(指當代有賢能有聲望的人)
(4) 對人的敬稱
(5) 又如:賢宰(知縣);賢喬梓(尊稱人家父子);賢竹林(魏晉間「竹林七賢」。後用作對他人叔侄的敬稱);賢弟;賢甥
(6) 良,美善
(7) 又如:賢否(好的與壞的);賢妻(賢淑的妻子);賢慧(稱美女子善良而明大義)
(8) 艱難;勞苦
2、組詞:
(1)先賢:已經去世的有才德的人:~祠。
(2)賢達:指有才德、有聲望的人:社會~。
(3)賢惠:指婦女心地善良,通情達理,對人和藹。
(4)禮賢下士:指帝王、大臣或社會地位較高的人敬重、結交有德有才的人。禮賢:尊敬賢者。下士:降低自己的身份結交一般有才能的人。
出處:《新唐書·李勉傳》:「其在朝廷;鯁亮謙介;為宗臣表;禮賢下士有始終;嘗引李巡、張參在幕府。」
釋義:他在朝廷;正直謙虛介;是宗室大臣表;禮賢下士有始有終;曾帶領李巡、張參在幕府。
(5)求賢若渴:形容尋求賢才的心情非常迫切。也說求賢如渴。
出處:《隋書·韋世康傳》:「朕夙夜庶幾;求賢若渴;冀與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
釋義:我從早到晚差不多;尋求賢才的心情非常迫切;希望與共同治理天下;導致太平。
2樓:匿名使用者
1、「賢」是形聲字。從貝,與財富有關。本義:多財。
2、引申為有德行;多才能
賢,多才也。——《說文》
相如既歸,
趙王以為賢大夫。——《史記》
3、對人的敬稱
凡與人言……自叔父母以下,則加「賢」字。——《顏氏家訓》
4、良,美善
多聞其賢。——《史記·陳涉世家》
非不賢也。——《呂氏春秋·察今》
【名詞】
5、有才德的人;人才
三曰進賢。——《周禮·太宰》。注:「有善行也。」
思賢如渴。——《三國志·諸葛亮傳》
6、人的賢能
其賢不及孔子。——唐·
韓愈《師說》
【動詞】
7、 勝過,超過
師不必賢於**。——韓愈《師說》
賢於長安君。——《戰國策·趙策》
8、尊重;崇尚
子夏說:「賢賢易色」。——《老殘遊記》
3樓:襄王離夢
德才兼備,道德品質高尚,才能過人方可稱為賢。
4樓:匿名使用者
本意是善於管理財富的人,引申義為有才能的人。
中國古代先賢講生命的意義
5樓:匿名使用者
1.生命的大智者老子
老子(傳說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陽,漢族,楚國苦縣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又名老聃,相傳他一生下來就是白眉毛白鬍子,所以被稱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曾在東周國都洛邑任守藏史.他博學多才,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到洛陽向老子問禮.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並在函谷關前寫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經》.
2、永遠的」至聖先師」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人,漢族.英文:confucius,kung tze .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他品格中的優點與缺點,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特別是影響著中國的知識分子.
3、積極而瀟灑的退守者莊子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漢族.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戰國時期宋國蒙(今安徽省蒙城縣,又說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北民權縣境內)人.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
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的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4、民本思想的先驅者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漢族,山東鄒城人.名軻,字子輿.又字子車、子居.
父名激,母仉氏.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言行的儒家經典著作.
5、不是「醇儒」的荀子
荀子(xunzi)(前313年-前238年)名況,字卿,後避漢宣帝諱,改稱孫卿.戰國時期趙國猗氏(今山西新絳)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時人尊稱「荀卿」.他曾經傳道授業,戰國末期兩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韓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
6、「大一統」的設計者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董子,漢代思想家,政治家.為儒學取得正統地位作出巨大貢獻.廣川人(今河北景縣),漢族.
是西漢一位與時俱進的思想家,西漢時期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和今文經學大師.景帝時任博士,講授《公羊春秋》.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提出其哲學體系的基本要點,並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漢武帝所採納.
7、理學集大成者朱熹
朱熹是宋**學的集大成者,他繼承了北宋程顥、程頤的理學,完成了客觀唯心主義的體系.認為理是世界的本質,「理在先,氣在後」,提出「存天理,滅人慾」.朱熹學識淵博,對經學、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都有研究.
其詞作語言秀正,風格俊朗,無濃豔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語看得出都經過斟酌推敲,比較講究.但其詞意境稍覺理性有餘,感性不足,蓋因其注重理學的哲學思想故也.
8、「致良知」說的宣導者王守仁
王陽明 (1472-1529),漢族,名守仁,字伯安,浙江餘姚人,因被貶貴州時曾居住於陽明洞,世稱陽明先生、王陽明.是我國明代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政治家和軍事家,是朱熹後的另一位大儒,「心學」流派創始人.
9、民主思想的啟蒙者黃宗羲
宗羲(1610-1695) 漢族,字太沖,號南雷,尊稱為南雷先生,晚年自稱梨洲老人,學者稱梨洲先生.浙江餘姚人.明末清初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歷算學家、教育家.
黃宗羲學問極博,思想深邃,著作巨集富,與顧炎武、王夫之並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與弟黃宗炎、黃宗會號稱浙東三黃;與顧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並稱為「清初五大師」.
10、被遺忘的隱居思想家王夫之
(1619~1692) 中國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學家.字而農,號溳齋,學者稱船山先生.湖南衡陽人,漢族.
字而農,號姜齋,別號一壺道人,是明清之際傑出的哲學家、思想家,與方以智,顧炎武,黃宗羲同稱明末三大學者.晚年居衡陽之石船山,學者稱「船山先生」.
古代人名字中的字是什麼意思
6樓:愛夏的你呀
字就是名的延伸,是一種相呼應的關係,當然也有些是與名相反的,如朱熹,子元晦;熹與晦則是相反的關係。而取字的標準則是為了以表德,也被稱之為表字。例如上面說的孫權,權與謀則是對應關係,備與德也是如此。
在古時候,平輩之人不可直呼其名,晚輩對長輩也是如此。所以就多取了個字,在與平輩人交往之時,往往都是稱呼的字,而與長輩相處之時,才會用上名,而這時候名也是可以作為自己的謙稱來使用的。
而在近代之時,名字還是分開來使用的,直到了新中國成立之後才合二為一,開始了名字一體的時代,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中國人就只有名而沒有字。
擴充套件資料
1、姓可以追溯到人類誕生早期的母系社會。姓的出現其實就是標識個體是誰生下來的,每個人都是隨母取姓,因此,中國最古老的姓中有不少是女字旁,比如姜,姬,嬴等姓。
2、姓,氏,名,字都是來自於家族長輩。古人覺得這一點也不自由,於是,有些人乾脆自己給自己取一個名,這就是號。
3、表字是成年之後才有的,所以未成年又稱為「未字」,女子稱為「待字閨中」。男的二十,弱冠之年,「冠而字之」;女的十五,「笄而字之」。「冠」和「笄」是成年禮。
7樓:知識青年
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古代男子20歲女子15歲,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
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表德之字。後稱字為表字。
起源於商朝,盛行於周朝,後來形成了一種制度。直到近代仍然被許多知識界和文化界的人使用,如胡適字適之,孫文字載之,***字潤之。現代除了知識界和文化界的大家仍然使用外,普通老百姓很少人使用了,但中國人口現有十三億,同名同姓發生率過高,文化界現有意恢復表字制度,有些喜愛歷史學的人擁有表字,比如李浩然字子檀,周啟星字承啟,張策字竹朿。
擴充套件資料
字作為名的解釋和補充,是與名相表裡的,所以又叫「表字」。名與字在意義上有著緊密的聯絡:有的意義相同,如「擊鼓罵曹」的文學家禰衡字正平,他名、字中的「衡」就是「平」的意思;有的意義相近,
如蜀漢名將姜維字伯約,維是系、拴、保持之意,而約是纏束、束縛、管束之意,二者意思上相近;有的意義相反,如呂蒙字子明,蒙是不明的意思,與明意思相反;有的意義相順,如曹操,字孟德。
8樓:君子陶陶
表字,又稱字,舊時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父母或師長為自己取的與本名意義相關的別名。
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義的名字。古代男子20歲女子十五歲,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與本名涵義相關的別名,稱之為字,以表其德。
凡人相敬而呼,必稱其表德之字。後稱字為表字。
擴充套件資料:
號的意思
1、自號,自號就是自己為自己所取的號。 古人的自號,一般都有寓意在內。辛棄疾自號六十一上人,趙孟頫甲寅年生,自號甲寅人;元鄭元右,自號尚左生,明代祝允明自號祝枝指生,後在民間演變成祝支山。
2、贈號,古人增號,主要有三種情況:其一,以其軼事特徵為號。如李白,人稱謫仙人;宋代賀鑄因寫了「一川煙柳、梅子黃時雨」的好詞句,人稱賀梅子。
張先因寫了「雲破月來花弄影」,「浮萍斷處見山影」,「隔牆送過鞦韆影」三句帶「影」字的好詩,人稱「張三影」。
其二,以官職、任所或出生地為號,如王安石稱王臨川;杜工部(杜甫),賈長沙(賈誼);王右軍(王羲之);湯顯祖稱湯臨川;康有為,廣東南海人,稱康南海;孔融,曾任北海太守,人稱孔北海;顧炎武,江蘇崑山亭林鎮人,人稱顧亭林。
其三,以封爵、諡號為號,如諸葛亮封武鄉侯,人稱武侯。司馬光,封溫國公,岳飛,諡號武穆。
3、諡號,在古代,帝王、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後, 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蹟與品德修養,評定褒貶,而給予一個寓含善意評價、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並相沿成為制度,這種制度稱為諡法,所給予的稱號名為諡號。
諡號中還有一種私諡,這是有名望的學者、士大夫死後由其親戚、門生、故吏為之議定的諡號。私諡始於週末,到漢代才盛行起來。古代除對帝王可以稱呼其諡號外,稱呼**司大臣、學者名流的諡號也是一種尊重的稱呼。
有些人的諡號由於經常被後人稱呼,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4、綽號,也稱諢名、混號、諢號,它和別號、齋號的初級性區別,似在於幾乎全部為他人所取,然後得到公認,使用性完全不取決於擔當者本人的意願。
綽號起源的時間,很可能比自取別號還要早。魏晉南北朝時代,士風丕變,讀書人相互取用調侃性綽號陡增。《世說新語》中記張湛好於齋前植松柏,人謂「屋下陳屍」;袁山鬆出遊好令人歌挽,人謂「道上行殯」;及髯參「短主簿」、「入幕之賓「等皆是。
唐宋之文化氛圍,益加開放流暢,世人互相晶目、爭取綽號是一種社會風氣。
中國古代歷史,中國古代歷史表
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是探索夏代文化的重要遺址。1960年考古學家在二里頭遺址上層發現了一處規模巨集大的宮殿基址,這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時間最早的宮殿建築基址。這座基址豐富了我們對商代歷史的認識,同時為研究我國曆史早期國家的出現及特點,提供了最寶貴的資料。宮殿基址位於二里頭遺址中部,高出自然地平以上80釐米...
中國古代建築日記,中國古代建築日記50字
我的家鄉xx景色優美,現在,我來介紹一下古城牆吧!古城牆是原來戰爭時期防止敵人進攻的建築,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了。古城牆外面是護城河,裡面是城牆圍著的原來的古襄陽城。到了春天,古城牆邊高大的樹木的葉子都發芽了,小草探出頭來,古城牆邊一片生機,可美了。到了夏天,樹木長的鬱鬱蔥蔥,古城牆下面的草也...
中國古代官僚體系,中國古代官僚制度
秦代 皇帝 三公九卿制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奉常 郎中令 衛尉 太僕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粟內史 少府 唐代 皇帝 三省六部制 門下省 尚書省 中書省 禮部 戶部 吏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清代 皇帝 禮部 戶部 吏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中國古代官僚制度 1 察舉制 察舉也就是選舉,是一種由下向上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