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經濟學中有關消費者剩餘的問題

2021-03-04 07:26:58 字數 4107 閱讀 3454

1樓:戀勞

就是說,如果**徵稅,那麼對消費者和生產者剩餘會有什麼影響。

途中,由於徵稅,使得成本上升,進而供給減少,形成新的均衡點。

a部分是消費者剩餘的減少,b部分是生產者剩餘的減少,這兩部分也就是消費者和生產者承擔的稅負;中間的三角形是社會福利淨損失。

社會福利淨損失,在一般市場供求均衡理論中,是指稅收帶來的無畏損失,由於稅收會扭曲資源的配置(無論是生產者、消費者都進行了次優選擇),從而產生了稅收的社會成本。這種無畏損失的大小取決於稅率(t)的高低,當t給定,就取決於供求彈性,顯然越缺乏彈性,無畏損失越小。在壟斷市場,社會福利淨損失是由於對競爭性市場的偏離而造成的消費者剩餘和生產者剩餘損失之和,反映因壟斷者限制產量而引起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總福利損失,同樣,這部分福利既沒有被生產者得到,也沒有被消費者得到,因此,它反映了未能有效運轉的市場給社會所帶來的成本,從而被稱之為福利淨損失。

2樓:

由於產量超過均衡產量 故在高於均衡產量的那部分有剩餘損失首先到均衡點的那個三角形毫無疑問是正剩餘(消費者願意出的**大於成本)而均衡點到超出的產量那個三角形剩餘是負的(成本大於消費者願意出的**) 從總剩餘中減掉就可以了

一道關於微觀經濟學--消費者剩餘的選擇題

3樓:胖胖參謀團

b消費者bai剩du餘是消費者為取得一種商zhi品所願意支付的**與他取得dao該內

商品而支付的實際**之間容的差額。

小明改變了他的喜好,覺得商品x比原來更有價值,他將願意為x支付更高的**,需求曲線外移。

實際**不變,願意支付的**提高,則差額增大,即消費者剩餘增加,需求曲線以下的面積增大。

4樓:

消費者剩餘是消費意願和實際消費支出的差。這裡的概念一個是意願一個是實際支出。題中提到的一個是小明覺得x商品價值更高,但沒涉及實際價值。所以說是沒變的。選a

5樓:

選 b.

因為 開始 他願意支付的**要比現在他實際支付的**高 , 這個價版格差值就是 他的 消費者權

剩餘 .

現在小明改變了他的喜好,覺得商品x比原來更有價值 , 那麼 他願意支付的** 將會更高 . 而實際支付的 價值沒變 . 這樣 這個差值就更大了 .

那麼 消費者剩餘將更大. 所以選b

6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a吧,剩餘價值指購買時候,得到的效用大於付出。購買後應該不會再有影響了。

微觀經濟學中的消費者剩餘怎麼理解

7樓:匿名使用者

不同消費者對同一件商品的評價不同,各自的評價可以作為對該商品的支付上限,如果賣家叫價高於買家評價,則交易不能發生。由於買家評價不同,賣家以同一**將商品賣給不同消費者時,消費者的實際支付與評價之間存在差值,該差值對於消費者來說是額外的剩餘(通俗一點,消費者認為自己賺到了,本來這件商品認為值5元,現在只賣3元,則差值2元為消費者剩餘)

8樓:

(有意願支付的最**格-實際支付**)*購買量*1/2

微觀經濟學關於消費者剩餘生產者剩餘的計算

9樓:

就是說,如果**徵稅,那麼對消費者和生產者剩餘會有什麼影響。

途中,由於徵稅,使得成本上升,進而供給減少,形成新的均衡點。

a部分是消費者剩餘的減少,b部分是生產者剩餘的減少,這兩部分也就是消費者和生產者承擔的稅負;中間的三角形是社會福利淨損失。

社會福利淨損失,在一般市場供求均衡理論中,是指稅收帶來的無畏損失,由於稅收會扭曲資源的配置(無論是生產者、消費者都進行了次優選擇),從而產生了稅收的社會成本。這種無畏損失的大小取決於稅率(t)的高低,當t給定,就取決於供求彈性,顯然越缺乏彈性,無畏損失越小。在壟斷市場,社會福利淨損失是由於對競爭性市場的偏離而造成的消費者剩餘和生產者剩餘損失之和,反映因壟斷者限制產量而引起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總福利損失,同樣,這部分福利既沒有被生產者得到,也沒有被消費者得到,因此,它反映了未能有效運轉的市場給社會所帶來的成本,從而被稱之為福利淨損失。

關於消費者剩餘的問題

10樓:靜聽之松濤

不是的,因為要先存在一個供給-需求的均衡點,才確定了**的。這個你在圖上就可以看到。

而這個**-消費量點上的消費量,已經包括了所有在這個**以上有能力消費的消費者的消費量了,即原來打算**買的消費者發現這個產品的**不高,於是低價消費之後把餘下的錢也繼續去買來消費的數量也算進去了。因此那個均衡點上的消費量是最終消費量。

就是這樣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說你每次去買東西,不管買什麼東西,你都賺了。你相信嗎?我沒說錯,你一定不信!對吧?但是,你確實是賺到了。不信就請繼續看下去。

買就賺,賺什麼?

「買就賺」,這有點像街頭賣膏藥者大聲吆喝的臺詞。這可能嗎?到底賺了啥?賺誰的?難道是賣的人虧的讓你賺了?

首先要說的是,你賺的不可能是賣方虧了;道理很簡單,「虧本的生意沒人做」,所以賣方也一定有賺頭,否則他何必辛苦賣給你。下次我們會介紹「生產者剩餘」,那時會更清楚:任何成交的買賣都是買方賣方雙贏的。

不過,到底消費者賺了什麼?

所謂「消費者剩餘」,就是消費者願意支付的最**碼與實際支付價款的差額。「實際支付」的就是市價;那什麼是「願意支付的最**碼」呢?簡單地說,就是消費者的滿足程度。

例如,你想吃蘋果,一個蘋果給你的滿足程度值30元;你到市場上一看,一個蘋果賣20元。你買不買?買!

用多少錢買?20元。那不就「賺」了10元了嗎?

這10元就是你的「消費者剩餘」。

多買多賺,韓信將兵?

既然買就賺,那我們是不是來個「韓信將兵,多多益善」,把所有的錢都趕快拿去買東西呢?當然不是。我們講「買就賺」,是從事實面而言;它的道理倒應該是「賺才買」,也就是說,有消費者剩餘的機會,消費者才願掏錢出來買!

譬如前面舉的例子,如果吃個蘋果給你的滿足是15元,面對市價20元你就不會買了。為什麼?因為:

沒有消費者剩餘嘛!

自願交易就有消費者剩餘,被動消費則否;這個道理有點像我們過去講的「低價對消費者有利,但官方去強迫**降低,卻會損害消費者」的市場機能,因為官方強迫降價,價是降了,但消費者買不到東西,故反而不利。

福利經濟學的利器

消費者剩餘讓消費者知道,他買東西是出錢了,但卻也賺到了;經濟學講消費者剩餘,就只是要讓消費者這樣自我安慰嗎?當然不是。消費者剩餘是「福利經濟學」裡討論福利多少的最重要判斷標準之一。

經濟學通常以「科學」自居,就是避談「價值判斷」,只談純事實。例如講加入wto會產生改變進、出口。但這到底是「好」還「壞」呢?

這就涉及「價值判斷」了。討論這好壞的,就是「福利經濟學」。而判斷好壞的標準是什麼呢?

「消費者剩餘」正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指標。一般而言,「消費者剩餘」與「生產者剩餘」合計,就是社會的「總福利」水準;總福利越大越好,越小越不好。

微觀經濟關於消費者剩餘

12樓:匿名使用者

b消費者剩餘是消費者為取得一種商品所願意支付的**與他取得該商品而內支付的實際**之間的差容額。

小明改變了他的喜好,覺得商品x比原來更有價值,他將願意為x支付更高的**,需求曲線外移。

實際**不變,願意支付的**提高,則差額增大,即消費者剩餘增加,需求曲線以下的面積增大。

13樓:匿名使用者

總成本來=總可變成本+固定自成本,固定成本是不變的,所以總成本對產量的導數等於總可變成本對產量的導數,也就是說邊際成本=d總可變成本/d產量,所以根據微積分的知識就知道,邊際成本曲線與橫軸圍成的面積就是等於總可變成本,那句話裡「所有產量的邊際成本之和必然等於總可變成本」就是這個意思。

至於生產者剩餘,你可以類比消費者剩餘來理解。微觀經濟學裡面已經證明短期供給曲線就是廠商的邊際成本曲線,供給曲線上方,**線下方的面積就是生產者剩餘(理解這個可以仿照理解消費者剩餘),所以生產者剩餘可以用廠商的收益和總可變成本差額定義。

講的比較粗糙,希望可以幫到你,具體知識還要參看微觀經濟學裡的生產理論。

14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消費者剩餘的:小明買商品x,他願意支付的**要比現在他實際支付的**...b 消費者剩餘是消費者為取得一種商品所願意支付的**與他取得該商品而支付...

一道關於微觀經濟學 消費者剩餘的選擇題

b消費者bai剩du餘是消費者為取得一種商zhi品所願意支付的 與他取得dao該內 商品而支付的實際 之間容的差額。小明改變了他的喜好,覺得商品x比原來更有價值,他將願意為x支付更高的 需求曲線外移。實際 不變,願意支付的 提高,則差額增大,即消費者剩餘增加,需求曲線以下的面積增大。消費者剩餘是消費...

微觀經濟學的問題,有關微觀經濟學的問題

這位同學,樓上的第一問答案是錯的.一階段是0 8,二階段是8 12,三階段是12 20,具體是立三個式子,第一個對x中的l求導即mpl 假設x tpl 3l 2 48l 240然後配方求最大值是8,再令這個式子等於0球出第二個值是20,還有一個式子是x l l 2 24l 240也配方最大值是12....

微觀經濟學的問題,有關微觀經濟學的問題

這是 微bai 觀經濟學 中 消費者du 行為理論 部分的知識zhi 我的回答如下 dao 1 要內 使效用最大,效用函式和預算約 微觀經濟學的問題 250 微觀經濟學 microeconomics 微觀 是希臘文 的意譯,原意是 小 又稱個體經濟學,小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主要以單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