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這三種樂器的區別主要在於它們的結構及演奏方式上:
◆揚琴是擊絃樂器,有多組琴絃,每組用音橋分成五度關係的兩個音高,用兩個竹製的琴錘來演奏,適於表現節奏明快的樂曲;
◆古箏是無品的彈撥樂器。一弦一音,按五聲音階排音,沒有4、7二音,但可以用按弦的方法從3弦得到4音,從6弦得到7音。左手彈旋律,右手 按弦,產生顫音、揉弦及滑音效果;
◆琵琶是有品的彈撥樂器,4根弦,二十多個品。左手按弦選擇音階,右手以多種手法撥絃,產生豐富多變的演奏效果。
◆這三種樂器都能獨奏或在樂隊中合奏,和聲能力也較多樣,是民族樂隊最常使用的樂器。
2樓:燕子
相同:1、都是民族彈撥樂器;
2、在樂隊中都屬於高音聲部;
3、演奏風格、樂曲表現力都非常豐富,無論是高亢的、低沉的、 快速的、慢板的多可以表現的非常好。
不同:1、音色不同;
2、揚琴是用琴槌演奏;古箏、琵琶是帶假指甲彈奏;
3、琵琶便於隨身攜帶,而古箏、揚琴就不太方便了;
4、就其入門的難易程度來說,古箏較簡單,其次是揚琴、琵琶。(但入門後都一樣,練得多就彈得好,進步得快)
3樓:複音口琴
古箏遠在秦朝就已在我國流傳,由最初 的民間樂器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從五六根弦發展到唐代十二三根弦,直到明清多為十六至十九根弦, 經過不同地區歷代演奏家的發展形成不同流派風格各易、曲目豐富、雅俗共賞的良好局面。 目前古箏多為二十一根弦。其音色秀麗,既適合獨奏又適合合奏。
近年來經過不少 作曲家演奏家的努力,古箏曲目在不斷地增加,湧現出不少優秀作品。
揚琴又叫蝴蝶琴、扁面琴、打琴,相傳在明代(公元1368——2023年)傳入中國,最初流行於廣東一帶,現已流行全國。常用於戲曲(如粵劇、呂劇、二人臺等)、曲藝(如北京琴書、山東琴書、四川揚琴、常德絲絃等)的伴奏,也用於民間器樂合奏(如廣東小曲、潮州**、二人臺牌子曲、揚州清音、江南絲竹等)。揚琴獨奏藝術的發展,開始於二十世紀初,有貢獻的演奏家如廣東的嚴勞烈、丘鶴儔,四川的李德才等。
揚琴音箱木質梯形,以堅木為音箱,以桐木為面板,上張若干根鋼絲絃,奏時用竹槌敲擊發聲,音色清亮,可以奏兩組以上的音。經過進一步的發展,揚琴加大了琴身,增加了弦數,擴大了音量和音域。能奏出有十二個半音的四組音,可以轉調。
音色清脆、嘹亮,可獨奏、伴奏和合奏。
揚琴主要演奏技法有輪竹、滾竹、滑竹、悶竹、浪竹及顫音、吟音、泛音、頓音、撥絃、打弦等。樂曲有四川李德才改編的《將軍令》、《鬧臺》;廣東嚴老烈改編的《旱天雷》、《倒垂簾》、《到春來》、《連環扣》;江南項祖華改編的《彈詞三六》、《歡樂歌》,胡運藉的《塔什瓦依》以及鄭寶恆改編的《五哥放羊》;壬沂甫的《蘇武牧羊》;宿英的《秧歌》等等。
琵琶 結構組成:由頭部、頸部和腹部三部分構成: 頭部:包括琴頭、弦槽和絃軸; 頸部:包括山口、相、琴枕和琴頸; 腹部:包括品、面板、復手、琴背和琴絃(4根)。
使用材質:頭部、頸部多由紅木或牛角、象牙、玉石等原料制 作;腹部面板多為桐木或柏木製成,品多為竹製或牛角制,琴絃為鋼絲絃或尼龍弦。
樂器特色:最重要的中國民族樂器之一,屬於絃樂器族內的彈撥樂器類。琵琶自唐朝時期基本定型以來,還不斷經歷一些小的改動,其音色、音量和音域也隨之變動。
琵琶的音色清澈、明亮,中國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著名詩句「大珠小珠落玉盤」,形象而生動地說明了琵琶的音質特點。其演奏技巧相當複雜,不同的演奏技巧可以模仿許多聲音效果(如潺潺流水乃至戰場上的人喊馬嘶等等),十分逼真。
通常為獨奏樂器。在中國民族樂隊中,琵琶也是極為重要的旋律樂器和伴奏樂器。另外,在以蘇州評彈為代表的許多中國地方曲藝中,琵琶也是主要的伴唱樂器。
4樓:青罡劍客
揚琴是外國貨,古箏是中國貨,琵琶是波斯貨。琵琶最難學,因為他的表現手法豐富,變幻莫測,模仿力和表現力強,可獨奏,善於模仿戰爭場面,尤其在《十面埋伏》中最為突出
5樓:鼓薩一族
很簡單 古箏是用假指甲撥的 揚琴是用專用的棒敲的 琵琶是用手抱在懷裡彈撥的 它們的音色也不同
古箏和揚琴的區別
6樓:匿名使用者
1、起源不同
古箏:早在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的戰國時代,就在當時的秦國(現陝西)一帶廣泛流傳,又名秦箏。算起來,它已經有2023年以上的歷史了。
揚琴:據史籍記載,中世紀以前,在中東的亞述、波斯等國,流行著一種桑圖爾琴。它有梯形或長方形的琴箱,面板上張以幾十條鋼弦,在弦的2/3處支有條馬,使每條弦發出五度關係的兩個音。
這種桑圖爾琴,至今仍在伊朗、伊拉克、土耳其、中亞和印度等國流傳。
2、結構不同
古箏:古箏的統一規格為:1.
63米,21弦。古箏的面板大多數採用河南蘭考的桐木製造,框架為白松,箏首、尾、四周側板有紅木、老紅木(緬酸枝)、金絲楠木、紫檀等名貴木材,古箏的音質取決於面板和琴絃,周邊用料對古箏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紅木、紫檀、金絲楠木為佳。
早期到近代也有過12、13、18、23、25弦等,不同地區的箏又有多種定弦法,箏的新種類還有「蝶式箏」、「轉調箏」等。
揚琴:揚琴由共鳴箱、山口、弦釘、絃軸、馬子、琴絃和琴竹等構成。共鳴箱是揚琴的形體,它由前後兩塊側板和左右兩端琴頭連線成琴架,上下蒙以薄板而成。
側板和琴頭使用色、燁木、榆木或其他質地較硬木材製作,琴架上的面板使用紋理順直、均勻的梧桐木或魚鱗松製作。它是音響的共鳴板,對揚琴的音量和音色起重要作用。
琴架下面的底板,多使用三層的膠合板。共鳴箱裡面,對應面板每個碼子處都膠有一道音樑,它與面、底板和前後側板相連,使琴箱分成幾個空間。
古箏揚琴
3、音色不同
古箏:它的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因此它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揚琴:揚琴的音色應該有顆粒性,要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如果沒有自己的音色特點,聲音是扁的、散的,就會被別的樂器吞掉,不能起到自己的作用。
因此揚琴的音色好壞,直接影響到樂隊的質量水平。在演奏方法上是非常重要的,好音色的產生,不光要有優質的樂器,還要有正確的演奏方法。
7樓:
◆這三種樂器的區別主要在於它們的結構及演奏方式上:
◆揚琴是擊絃樂器,有多組琴絃,每組用音橋分成五度關係的兩個音高,用兩個竹製的琴錘來演奏,適於表現節奏明快的樂曲;
◆古箏是無品的彈撥樂器。一弦一音,按五聲音階排音,沒有4、7二音,但可以用按弦的方法從3弦得到4音,從6弦得到7音。左手彈旋律,右手 按弦,產生顫音、揉弦及滑音效果;
◆琵琶是有品的彈撥樂器,4根弦,二十多個品。左手按弦選擇音階,右手以多種手法撥絃,產生豐富多變的演奏效果。
◆這三種樂器都能獨奏或在樂隊中合奏,和聲能力也較多樣,是民族樂隊最常使用的樂器。
8樓:莫再漠然
都是絃樂器,但音色有不同。
古箏:是要在手指上套上指甲,通過彈撥,另一隻手壓弦來獲取
**。揚琴:是通過敲打弦來獲得聲音的。
9樓:唐子紫
古箏是彈撥樂器,而揚琴則是打擊樂器= =【我也不太確定如果單從彈奏方法來看的話是這樣的】,而且古箏比較細長,揚琴呈梯形狀,揚琴的弦比較多而且比古箏大
10樓:瓶中天堂
一個是撥絃樂器,一個是打擊樂器
11樓:燕子
相同:1、都是民族彈撥樂器;
2、在樂隊中都屬於高音聲部;
3、演奏風格、樂曲表現力都非常豐富,無論是高亢的、低沉的、 快速的、慢板的多可以表現的非常好。
不同:1、音色不同;
2、揚琴是用琴槌演奏;古箏、琵琶是帶假指甲彈奏;
3、琵琶便於隨身攜帶,而古箏、揚琴就不太方便了;
4、就其入門的難易程度來說,古箏較簡單,其次是揚琴、琵琶。(但入門後都一樣,練得多就彈得好,進步得快)
12樓:駿富文化傳播
古箏需要手綁上指甲,揚琴是用來打擊的。
13樓:月下の約束
揚琴是敲的古箏是彈得
如何區分古箏,揚琴,琵琶的音色?
14樓:楠仔
一般在經常聽到的樂曲裡,音色相對飽滿或厚重的是古箏,你可能會感到它或悠揚婉轉、或行雲流水;而琵琶音色則更尖銳、細膩,雖然古箏彈高音的時候也尖銳,但琵琶音色更顯單薄,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若古箏高音比作蜜蜂,琵琶則像蚊子;揚琴是敲擊發音,所以音色清脆、有顆粒感,你可以理解為帶有民族特色的鋼琴。三種樂器起初乍一聽容易混淆,多聽自然就容易分辨了。
15樓:匿名使用者
古箏音色柔和 於琵琶相比 古箏的聲響大些
揚琴有點鋼琴的感覺
聽多了就不會混了
16樓:『落·葉
揚琴聲叮叮噹噹有一點回音,琵琶則有一點嗞啦的聲響,古箏就是像你說的一樣是流水聲
17樓:徐凌豪
揚琴聲就是東方鋼琴,琵琶聲則十分清脆,古箏就是像你說的一樣是流水聲 !
學柳琴還是古箏,學揚琴好呢?還是學琵琶好?還是學柳琴
可以學習柳琴 古箏入門比較簡單但是越往後面學越難,柳琴,彈絃樂器。又稱柳葉琴 金剛腿 土琵琶。漢族傳統樂器。原流行於蘇 魯 皖等省。現流行於全國各地,以山東臨沂及蘇北一帶為主。屬唐代以來在民間流傳的梨形音箱彈絃樂器之一種,其外形 構造 奏法均與阮相似。最早的柳琴,構造非常簡單,由於柳琴的外形非常民間...
古箏揚琴琵琶馬頭琴那些不是中國傳統的彈撥樂器
馬頭琴不是,馬頭琴為拉絃樂器。相關介紹 馬頭琴是一種兩弦的絃樂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馬頭形狀的琴柄,為蒙古族人民喜愛的樂器。蒙古語稱 潮爾 琴身木製,長約一米,有兩根弦,共鳴箱呈梯形,聲音圓潤,低迴宛轉,音量較弱。而彈撥樂器是用手指或撥子撥絃,及用琴竹擊弦而發音的樂器總稱。彈撥樂器分橫式與豎式兩類...
琵琶與古箏哪個更好學呢,學琵琶好還是古箏好?
古箏比較好容易入門 幾個月可以學會一些基本的指法 彈曲子比較容易 琵琶就是指法很多 曲風很好聽 學習要保持手型 學一段時間右手倒容易控制 左手吧.如果你堅持彈琴的時間較長的話可能會有一點點的痛吧 不過 這也很正常 學好了 以後多一門手藝未嘗不可呢 琵琶學的人少,選擇學習不錯。但入門古箏容易很多。說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