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 淨投資是新的投資,重新購買了廠房或是裝置,等於總投資減去折舊的投資(如,更新裝置)。
2 這還用詳細解答啊,收入減去要交的稅剩下的錢不就是你的了麼?一般拿到手的工資都是交過稅的,你愛怎麼花怎麼花,這個不就是可支配的意思麼。困惑利息支付總額麼?
假設你貸款了,你要拿工資去銀行還。
同學還要好好學習呀!加油!
2樓:
1.總投資是指一年裡已生產的全部資本貨物的總值。淨投資僅為一定時期內資本存貨的變化。
一方面,資本存貨隨著新的資本貨物被生產和被購買而增長。另一方面,資本存貨又經使用,損耗、毀壞和廢棄而逐漸減少。總投資量減去原有資本存貨在一定時期內已減少的量就是淨投資。
就是說,總投資就是資本總額,淨投資就是變動額
2.個人可支配收入是稅後收入。
巨集觀經濟學問題 簡要回答即可 萬分感謝
兩個巨集觀經濟學的問題,請教大神來指點謝謝
3樓:匿名使用者
λ是一個每期的投資速度比率,式中的1是代表整體缺口,也可以直接理解為100%,當第一期投資λ後,那麼第一期結束時整體缺口會變成1-λ,即整體缺口縮小了,第二期投資是按第一期結束時整體缺口與每期的投資速度比率的乘積,即λ(1-λ),那麼第二期的累計完成的缺口為λ+λ(1-λ),而第二期結束時整體缺口則變成(1-λ)(1-λ),之後的如此類推。
必須注意文中是說累計,即需要把第一期投資和第二期投資加起來才算是累計完成的缺口。
實際上第二個問題你把原文中的說法改動一下就不會太難理解了:在一個人口和財富都維持不變的社會中,當住房存量保持不變時,就可以實現住房市場的長期均衡(這句你當作是肯定句來看就是了,由於人口和財富不變,住房存量不變就會形成一個供需平衡格局)。但是,以長期來說,住房存量存在損耗,即折舊,當投資等於折舊時,即淨投資為零(即投資減折舊)。
如果人口或財富以固定比率增長,均衡狀態的投資率必須能夠補償折舊率和住房存量的增長率(由於人口或財富增長,會導致住房存量也需要增長才能維持原來供需平衡格局)。
4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個問題:
我習慣稱這個最優資本存量的調整模型為「缺口模型」
關鍵是理解:每次的調整量都與當前缺口成比例,比例係數為λ
已知最優資本存量為k*,記初始資本存量為k0,則兩者缺口為d=k*-k0
根據模型可知,第一次的調整量為:λ·d
第一次調整後,資本存量變為k0+λ·d,其與最優資本存量的新的缺口變化為:k*-(k0+λ·d)=d-λ·d=(1-λ)d
則第二次的調整量為:λ·(1-λ)·d,那麼到此時為止完成的調整量為(第一次調整的加第二次調整的):(1-λ)d+λ·(1-λ)·d=[λ+(1-λ)·λ]·d——這就出現了你上面第2期的式子,只不過上面推導的是完成的「份額」,這裡只需將[λ+(1-λ)·λ]·d再除以最初的缺口d即是「份額」。
其後的推導與此類似,沒有任何改變,關鍵就是一點:每次的調整量都與當前缺口成比例。每次調整完成之後,都會有新的資本存量水平,從而有新的缺口,也就有新的調整量。
缺口模型下,第一次完成的調整量最大,其後一次比一次小,因為每完成一次調整,資本存量水平與最優資本存量的差距或缺口就減小一些,調整量與缺口成比例,則調整量也逐次減小。
事實上,把每次的調整量放在一起,看作一個數列,則它是一個等比數列——
為了簡便,不妨設缺口為1,調整速度依然為λ
第一次的調整量:λ·1。第一次調整完成後,還剩缺口1-λ,則
第二次的調整量:λ·(1-λ)。第二次調整完成後,還剩缺口1-λ-λ·(1-λ),即(1-λ)^2,則
第三次的調整量:λ·(1-λ)^2,依此類推——
第四次的調整量:λ·(1-λ)^3
......
則由等比數列求和可知,到第n次調整完成,完成的調整量為:1-(1-λ)^n
只有當調整次數n趨於無窮大時,資本存量水平才能真正趨近於最優資本存量。
第二個問題:
這個問題也沒你想的那麼負責,可能是你想多了。
"在人口和財富不變的條件下",要注意這個前提,在這個前提下,才有後面的結論,即住房存量不變時,能達到住房市場的長期均衡,這是顯然的。
但此時並不意味著投資為0,因為房子會折舊,故而每年還需要一定的投資來抵消折舊。
然後考慮人口增加,人口增加了,對住房的需求也增加,原先的均衡被打破,需要更多的房子供給,此時需要更多的住房投資,投資量應增加到這樣的程度:1、抵消每年住房的折舊 2、為新增人口提供住房。
這就是最後一句的含義。
兩道巨集觀經濟學計算題求解答!
5樓:no無盡之海
第一個~
c=90+0.8(y-t)=50+0.8yy=c+i+g=50+0.8y+140-5r+50is: y=-25r+1200
l=m, 得到lm: y=1000
is=lm,得到y=1000 r=8 i=100
一道巨集觀經濟學的問題,求大神解答 200
6樓:
1. 對美國來說,一輛汽車的機會成本是2.5噸糧食,一噸糧食的機會成本是0.4輛汽車,
對日本來說,一輛汽車的機會成本是1.25噸糧食,一噸糧食的機會成本是0.8輛汽車。
2. 一樣,美國
3. 日本,美國
關於巨集觀經濟學的幾個問題,求大神解答~~ 5
兩道巨集觀經濟學的選擇題答案是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經濟充分就業的收入為4000億元,說明gdp最大值=4000億。無論怎麼樣的增加投資y最多是4000億元。
分解4000億=3000億+1000億(投資),現在的實際均衡3800億=2850億+950億(投資),當增加第一個50億的投資後,實際均衡gdp就已經趨近於y最大值,再增加50億投資後,不能使實際均衡gdp變化,轉而變為通脹缺口=50億
潛在gdp=6000億,說明實際gdp不是最大值,有上升的可能。
分解實際gdp=5000億=3900億+1100億(投資)。現在投資總額從1100提升為1200億,那麼新gdp=4254.45億+1200億=5454.
54億,這沒有超過6000億的上限,所以可以成為新均衡點,同原來的5000億相比,實際gdp上升了。
再說一句,這兩題好像都沒什麼實際意義。gdp最大值是理論數值,實際算不出來,儲蓄傾向也不是不變的,投資能撬動多少經濟增長,也要看實際投資的效果。僅僅是考試意義。
問各路大神一道巨集觀經濟學的題,題目如下 請討論開放和封閉條件下財政擠出效應的差異。 萬分感謝!!
8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感覺
封閉:擠出效應是針對消費和投資(具體的得看具體情況)
開放:擠出效應針對的是消費、投資和出口盈餘(具體的得看具體情況)
巨集觀經濟學的問題,巨集觀經濟學研究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1.計劃投資支出的減少,將導致gdp水平的下降,而儲蓄是收入的正向函式,所以計劃投資支出減少導致gdp水平下降再導致出息減少。答案為c 2.當gdp處於均衡水平時,計劃投資總額應與計劃消費總額相等。即所得收入總額必須正好等於全體消費者從收入中來的計劃支出加上計劃投資總額。即選d 巨集觀經濟學研究的主...
關於巨集觀經濟學中結構性失業關於巨集觀經濟學中結構性失業
1 失業的主要型別 失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體到不同國家或一個國家的不同經濟發展時期,其主導因素並不完全相同。國際上一般將失業分為以下幾類 1 摩擦性失業,指由於勞動力市場功能上的缺陷造成的臨時性失業,如新生勞動力找不到工作,工人轉換工作崗位時出現的工作中斷等 2 季節性失業,指由於某些行業生產條件...
一道巨集觀經濟學國民收入的題目,巨集觀經濟學國民收入的一道題
其實這是一個消費悖論,即短期消費函式和長期消費函式出現你所說的情況。到現在為止,長期消費函式的得出是經濟學者根據美國曆年的國民消費和國民收入的統計資料而得出的經驗資料,由原點向右上方上升的直線的長期消費函式函式影象就是根據經驗資料得出的,c ay,a 0 經濟學家還無法向其他經濟理論一樣形成一種由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