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張學良,中國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假設沒有他和他所做的事情的話,中國的歷史肯定要改寫。
但是,一個國家的教育是和一個國家的政治聯絡的。現在網路上可以看出前蘇聯當年國內的統治是一種紅色**,中國,現在沒有當年蘇聯那麼**,也免不了對當年的歷史有所隱瞞和修改。所以,我更願意避開教科書裡那些主觀的判斷性的結論性的語句。
網路給了我們更多接觸歷史的道路。我更願意去看上面的一些回憶錄。
首先,我不把張學良當成教科書中的「大英雄」來看待。俗話說,人非聖人,孰能無過。他出身軍閥家庭(而且是由土匪發展起來的軍閥家庭)儘管後來接受的是精英教育,但是,耳濡目染讓他身上有他父親-張作霖的土匪氣息。
這在他後來的作為中有所體現。軍事將領做的好不好先且不論,至少能先說出來,他不懂的玩弄政治。
之前應該說一下,看電影的時候我就覺得,張學良能帶領他的東北兵,並不只是他土匪爹的緣故,他在東北軍中的威望非常高,比如在郭鬆齡叛變中,士兵見到他知道不是他的命令後幾乎放棄作戰;護送蔣介石回南京被扣留後西安東北軍暴起,釀成二二事件。這些,都可以看出他手下的軍隊,都是願意為他而死的,如果他想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話,軍隊是回服從他的。
從東北易幟開始說起,歷史書上說這是張學良系國仇家恨於一身,為民族大義而為。當時真的沒有別的想法嗎?軍閥,近代中**閥混戰,為的是什麼,無非是底盤和權利。
當時,身後,日本在虎視眈眈;正面,蔣介石的軍隊—這支披著國民革命軍的當時中國最強大的軍閥的軍隊,也在步步逼近;自己的父親剛剛去世,自己還沒有完全能控制的情況下,易幟,應該是最好的自保的方法。而對於蔣介石來說,即使張學良不能象他老爹那樣把東北軍指揮好,這支由生性剽悍的東北人百戰而出的軍隊也不是好啃的,搞不好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這是對方卻主動要求易幟,他當然高興的了不得。所以很多條件也就答應下來。
當然,就算這個假設成立的話,也依然不能磨滅張學良的歷史功績,他選擇了自己的國家,而不是投降到當時實力遠超過蔣介石的日本,擾亂了日本侵略中國的計劃。可以想象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當時頂住了多大的壓力才能做到的事情。這裡也能隱約看到他老爹的影子。
我是軍閥,但是我不**。什麼事都敢做,就是不敢做漢奸。
然後是中原會戰的時候,領兵入關,在黑雲壓城,千鈞一髮的時候援助了蔣介石,幫蔣介石這個大軍閥打敗了其他軍閥,成為形式上的領袖。在國內,閻西山,李宗仁,白崇喜哪個都是在軍事和影響上都不弱。不能平起平坐,獨霸一方,各自為政倒是沒問題的。
蔣介石在大陸,可以說從來沒有真正的統一過中國。直到到了臺灣,才算是真正的成了國民黨的絕對領袖。
正是這次出兵相助,使蔣介石和張學良做了結拜兄弟,(但是蔣介石從來沒好好對待過他的兄弟。李宗仁,馮玉祥也受過這個待遇。結果最後結果都不怎麼樣,甚至比張學良還慘。
)恐怕也使蔣介石看到東北軍的厲害,覺察出這是個威脅。心裡恐怕已經有了找個機會滅了你的想法了。
九一八,不抵抗,放棄東北退回關內。教科書上一直在說,是蔣介石給他的命令。張學良當時是背黑鍋,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結果後來人家說了,不抵抗的命令是自己發的,不關老蔣的事。
日本關東軍在東北為了什麼,就是做侵略中國的先鋒部隊的,人家的裝備是什麼,東北軍的裝備是什麼,有人說東北軍裝備比關東軍還好,稍微懂軍事的都知道這是瞎說。當時日本的戰鬥機連美國都打不了,更別說東北軍裡那幾架一戰風格的飛機了。剛才說了,張學良是個愛國的軍閥,軍閥最看中的是什麼,軍隊啊,抵抗,光讓我抵抗,軍隊打完了我是什麼,什麼也不是啦。
這個,當時的張學良應該還是接受不了的。而且,他也錯誤的認為,日本不過是在找事,之前也發生過別的事嘛;他還期望國聯能從中調停。這些讓他做出錯誤的決定也沒什麼可以值得懷疑的。
再說,當時東北軍多少人,幾天撤回關內?沒有提前的準備能這麼快?
參考資料:張學良3
2樓:老人與海
岳飛:那暗黑皇權的祭祀品 南宋的歷史
,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著民族英雄岳飛的歷史。 在中國歷史上,再也沒有如岳飛這般的冤獄竟能夠穿透時光的帷幕,至今仍留慟傷。但同樣的,岳飛冤獄也構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謎團。
南宋立國那令人困惑的晦澀程序,構成了我們文化上的長久的疑霧,至今仍然是眾說紛紜。 岳飛的冤獄令得整個民族為之傷慟,不僅是因為岳飛其人是中**事史上不世出的天才將領,不僅是因為岳飛的忠誠與冤獄構成了強烈的反差。最重要的是,岳飛冤獄是在南宋的軍事力量佔到優勢的前提之下而發生的,南宋朝廷在中原面臨著行將收復的優勢之下,卻突然自動摧毀自己的國防力量,解除軍事武裝,興起奇冤大獄,其怪異的思維耐人思量。
南宋的軍事優勢,不唯是我們後人的認知,甚至連當時的宋高宗趙構也看得明明白白。早在金兀朮提傾國之兵,做困獸相搏,卻徒然透露出其軍事上的頹勢之時,趙構就已經意識到這一點。然而宋高宗趙構卻終於選擇了屈膝投降,放棄了自己的軍事優勢甚至主動解除武裝,枉殺千古名將岳飛,留下來了憾事令得多少人氣淤於胸。
從此趙構在歷史上以其一個單調的陰灰色剪影而定格,再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然而,趙構的選擇所帶來的疑惑卻仍然未能有一個令人信服的解釋,民間傳統為君權諱,將岳飛冤獄歸罪於權奸秦檜,但這樣的徒然替宋高宗趙構開脫,卻是缺乏歷史依據的,事實上,殺害如岳飛這般的高階軍事將領,若然是沒有趙構的旨意,是萬萬不可能的。 然而岳飛終究被害,從此南宋喪失了收復中原的最後機會。
對此,史家將其歸罪為趙構膽小畏敵,歸罪於趙構唯恐岳飛真的迎回宋欽宗,威脅到趙構的地位。 前一個解釋,分明是對南宋的歷史缺乏瞭解,要知道北宋國滅之時的趙構剛剛十九歲,卻於國家危破之際,重整河山,再造社稷,這決非是一個缺乏膽量與勇氣的人能夠做得到的。 而後一個解釋卻只能說明部分問題,如果趙構真的害怕迎回的宋欽宗會威脅到他的地位的話,那麼,於他而言只需要解除了岳飛的兵權就能夠收到效果了,未必非要將岳飛殺害不可。
但是岳飛終於被在解除兵權之後,構陷枉殺,如此這樣背離民意的齷齪勾當,那必然是有其內在症因的。 最讓我們不解的是:在趙宋皇廷死亡名單上,最早有意要剷除的人不是岳飛,而是三大將之一的張俊。
然而奇怪的是,當張俊對解除其兵權的使節發出死亡的威脅之時,其人非但沒有受到懲罰,反而加官晉爵,並「帶領岳飛」去剷除同為三大將之一的韓世忠,只是因為岳飛反對這一無益的自戕行為,才使得他自己淪為了險惡政爭的犧牲品。 ——由是我們困惑不已,那趙宋朝廷究竟是以一種什麼樣的怪異標準選擇犧牲品,促成那無法消彌的濃烈殺意的契因又是什麼? 事實上,追循趙構的南宋復國史,我們會意外的發現,烽火連天的中原血戰,不過是副戰場而已,南宋朝廷所面對的主戰場並不在疆場之上,而在於皇家權力的激烈搏殺之中。
析讀於南宋的復國歷史,讓我們驚訝的發現禍在蕭牆之內,南宋最大的敵人,是冷酷而**的皇家權力自己,而非攻城掠地的敵對國家。 正如人們所猜測的那樣,南宋帝國最可怕的敵人不是金兵,不是金兀朮,而是這個政權最急欲解救的被金人所俘虜的宋欽宗。 更可怕的是,宋欽宗甚至從未曾有機會走出他的俘虜營,他只是一個陰鬱而執著的存在,就舉重若輕的擊碎了南宋軍民十年之久的準備與付出。
十年之功,廢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 諦聽岳飛發出這撕心裂肺的哀傷,我們就會知道皇家權力的陰惡與冷酷。
要知道,民族英雄岳飛以洗涮國恥為已任,要直搗黃龍,迎回被敵國俘虜的徽欽二帝,但事實上,唯其這兩個皇帝才是滿胸忠義的岳飛的最大敵人。一旦陷入這個險惡的陷阱之中,縱如岳飛這般偉大的人物,也只能任由暗黑的皇家權力輾壓成塵,除了那千古的英名,與世代的哀傷,除此我們再也無話可說。 宋欽宗是如何以他的陰鬱存在,擊跨稱雄天下的南宋軍事力量的,他又是如何於不動聲色之中,將偉大的民族英雄岳飛輾壓成塵的,而那風雨飄搖的南宋帝國,又是如何於這陰暗的皇權博弈之中屈辱殘存的,所有的這一切,正是我們需要重新認知的歷史。
認識歷史,就意味著認識我們自己。 認識歷史,就意味著認識我們民族之中那生生不息的與黑暗皇家權力相抗衡的內在精神力量。 由此開始。
塵煙未散,蹄聲再起。 那迷一樣的南宋復國史。 是為序。
霧滿攔江 年月日。
3樓:匿名使用者
有一個原則要注意就是對歷史人物的評價要把他還原在當時的那個歷史時代中去評價
歷史必修一歷史人物評價報告
4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注來意,這裡是觀點,是符源合高中生水平,涉及到bai具體的針對條件。
du想問樓主的人物評價zhi還有什麼dao要求嗎?比如那個具體歷史時期(先秦,秦漢,魏晉,唐宋,元明清.....只列舉粗略的封建時期)。
還有就是要求評價的人物是哪方面比較突出的(如政治,改革,軍事,教育等各個方面。)如果能給出再具體的要求我能好寫點。
寫一篇歷史小**!關於評價歷史人物的!1000字左右!急~~
歷史人物評價的讀後感,寫一篇歷史人物的讀後感
諸葛亮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 編輯 zh g li ng 諸葛亮 181年 234年 字孔明,號臥龍 也作伏龍 漢族,徐州琅琊陽都 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 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 軍事家 散文家 書法家 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
歷史人物評價的段落,關於對歷史人物的細節描寫段落
1 陳老師教起學來那是一絲不苟,嚴肅認真。但課餘時間跟同學們交流起來卻那麼平易近人,熱情親切。陳老師一點也不吝嗇笑容,跟她接觸的時候,她總會給我們一種春風拂面的感覺。她喜歡笑,聽到那個同學說了一個笑話,她必定笑得前仰後舍 聽到我們提出天真幼稚的問題,她必定忍俊不禁地笑彎了腰 看到我們滑稽的表情和動作...
跟歷史人物有關的成語大全,關於歷史人物的成語
跟歷史人物有關的四字成語大全。背水一戰 韓信 完壁歸趙 藺相如 負荊請罪 廉頗 望梅止渴 曹操 四面楚歌 項羽 破釜沉舟 項羽 臥薪嚐膽 勾踐 紙上談兵 趙括 指鹿為馬 趙高 三顧茅廬 劉備 東窗事發 秦檜 如魚得水 劉備 退避三舍 重耳 初出茅廬 諸葛亮 圖窮匕見 荊柯 草木皆兵 苻堅 圍魏救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