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釋義:不經過一番徹骨寒冷的洗禮,怎能有梅花如此撲鼻的芳香呢。
出處:唐代著名僧人黃櫱禪師《上堂開示頌》。
該詩用梅花頂風冒雪開放、發出芳香,比喻經過艱苦摸索、禪機頓悟的境地,從而表達了詩人勸誡世人為人做事應有梅花這般品性的思想。
2、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釋義:所以說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達到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
出處:戰國末期荀子《勸學篇》。
比喻積累的作用,可以充實、豐富、完善自己。可用來論說學習工作貴在不斷積累。
3、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釋義: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麼它就沒有負載一艘大船的力量了。
出處:戰國時期莊周《逍遙遊》。
強調大舟靠著積水之深才能航行,需要付出努力才能成功。
4、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釋義:春天播種下一粒種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穫很多的糧食。
出處:唐代詩人李紳《憫農二首》。
以「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讚美了農民的勞動。
5、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釋義:如果你想要成功到達高聳入雲的知識山峰的山頂,勤奮就是那登頂的唯一路徑;如果你想在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裡暢遊,耐心、盡力、刻苦的學習態度將是一艘前行的船,能夠載你駛向成功的彼岸。
出處:唐代韓愈《增廣賢文》。
旨在鼓勵人們不怕苦多讀書,只有勤奮才能成功。
2樓:我是青春他姐
《警世賢文》·勤奮篇、《滿江紅》、《樂府詩集·長歌行》、《上堂開示頌》、《石灰吟》、《望嶽》
《警世賢文》·勤奮篇
有田不耕倉稟虛 有書不讀子孫愚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少壯不經勤學苦 老來方悔讀書遲
書到用時方恨少 事到經過才知難
板橙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寫一句空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做舟
智慧源於勤奮 偉大出自平凡
少時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欲求生富貴 須下死功夫
《滿江紅》宋·岳飛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河山,朝天闕!
《樂府詩集·長歌行》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日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上堂開示頌》唐·黃櫱禪師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石灰吟》明·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望嶽》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3樓:海上日出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句是寫付出有回報。
4樓:匿名使用者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有志者事競成.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兩萬.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5樓:四海八荒第一
保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只要功夫深, 鐵杵磨成針。
求幾篇有關「付出與收穫」主題的名家文學作品!
6樓:匿名使用者
不知道是不是名篇
1. 常常有人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636431說:「只要你付出了,就會有所收」。
也常常聽人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可是,現實卻不是這樣。付出與收穫很多時候是不成正比的。
也許你會反對我的意見,我不會反駁。人們之間存在著太多的不同,正因為大家有區別、有差距,社會才會出現美與醜,才會有正義和**的分別,人與人之間才會有那麼深的隔膜。
太傻、太呆、太幼稚、太單純,我的付出會被人所嘲笑嗎?
可悲呼!可嘆也!
誠然,有時是感覺一腔熱血付空流,真心的付出得來的只有心痛的感覺和對一些人和現象的失望。那面有心痛的感覺,可再一想想,也許是我付出得不夠多,還是付出的方式不對,或許我根本就不懂得如何去付出呢?
當你付出時,是否想得到回報呢?
其實,付出本身就是一種快樂,但當斤斤計較付出和收穫時,也許得到的將會是痛苦。
伸出一雙溫暖的手,幸福的人就多了。
奉獻一顆真誠的心,孤獨的人就少了。
前人種樹,後人納涼,付出就一定要有收穫嗎?
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穫,即使僅僅是收穫幸福的感覺」。
2. 在人類的心靈中,有著一架分毫不差的天平,它是勞動者唯一的法門,只有付出了血和汗,才能得到它們的洗禮。而那把天平失去了平穩,那人便是不勞而獲,貪圖別人的血汗錢,將佔為己有,那是懶惰無能的人。
有了付出才會有成果,人類有著兩件致富的法寶——頭腦與雙手。錢並不是得心應手,那些富人也有著致富的聰慧頭腦。
從《臘八粥》說起,在一戶勤勞的家庭中,一對夫妻倆勤勤懇懇,創下了一份份的遺產。成天到晚的工作著,因此過了幾年,這一口子,便富了。但是他們對其子從小就溺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對他由衷的關心,促使他養成了懶惰貪吃的壞習慣。
等老兩口去世後,他和他的妻子便成天吃喝玩樂。餓了吃父母留下的糧食,冷了穿父母留下的衣服,過著神仙一般的快活日子。因此過了許久,也就是臘八這天,他倆只剩下一碗粥。
最後被餓死,凍死。沒有吃不完的飯,沒有穿不破的衣,《臘八粥》中懶夫婦的下場也就是不勞而獲者的下場。這把心中的天平稱已經失去了平衡,東倒西歪。
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不耕耘,便想得到收穫的成果,在現實生活中是永遠都不可能實現的。
在我幼時,經常聽媽媽說談起一個故事,教育我萬事皆成功,必須消除懶惰的思想。「原來那寶貝就是他的頭腦和雙手」這句話我直到現在還清楚的記得,時時刻刻的迴盪在我的腦海中。這個故事雖然是童話,但它能給我,諄諄教導。
故事發生在民間,有一位青少年,他的父親臨終前告訴這位少年:「兒啊,我留給你兩件寶貝,有了它們,你便能得到財富。」與是父親逝世了,這位青少年冥思苦想,找便了家中每一個角落,連後院,也翻了一便,可他始終沒有找到。
有一天一位老爺爺,看著他心事重重,便走到少年前,問起了事來。青少年將事情認認真真的與老者說了一便。起初只聽他哈哈一笑,便告訴了少年:
「寶貝就是他的頭腦和雙手。」此時的他茅塞頓開,恍然大誤,明白其中這一成透人心思的道理。從此以後,這個青年用這兩件「寶物」創造了許多許多....
雖然這是一個童話,但其道理是深刻明顯的,教育我們無論想得到什麼,都要付出勞動,只有雙手才是真正的財富。要想獲取幸福與財富,天平對待世間各式各樣的人都是鐵面無私的。只有你業經與勤,形成於私,才能支撐起財富的大傘。
如果現在還是封建主義社會的話,當官的魚肉百姓,不勞而獲與勞而不獲是一個鮮明的對比。可是現在是一個真才識學年代,如果你成天癱坐著,不工作,不學習,去享受。那錢財會從天而降,決定是一個美好的夢。
如果所有人都希望過充實的生活,必須認真工作,努力,便是事實的,一生將會快快樂樂地美好度過去。誰都願做這種人。讓我們充分利用「人身兩件寶」,創造美好的明天。
關於「收穫」的古詩詞有哪些?
有關「收穫」的古詩詞有哪些?
7樓:很喪的一隻貓
1,《觀田家收穫》清·歸莊
稻香秫熟暮秋天,阡陌縱橫萬畝連。
五載輸糧女真國,天全我志獨無田。
2,《寄劉八山中》唐·皇甫
冉東皋若近遠,苦雨隔還期。
閏歲風霜晚,山田收穫遲。
茅簷燕去後,樵路菊黃時。
平子游都久,知君坐見嗤。
3,《浣溪沙·語燕鳴鳩白晝長》明·劉基
語燕鳴鳩白晝長,黃蜂紫蝶草花香。,蒼江依舊繞斜陽。
泛水浮萍隨處滿,舞風輕絮霎時狂。清和院宇麥秋涼。
4,《憫農》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5,《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8樓:迪蒙智慧交通
《山居秋暝》【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秋夜曲》【唐】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唐】李白
江城如畫裡,山曉望晴空。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秋登蘭山寄張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雲裡,隱者自怡悅。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登高》【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中秋月》【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中秋月》【唐】白居易
萬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繞天涯。誰人隴外久征戍?何處庭前新別離?
失寵故姬歸院夜,沒蕃老將上樓時。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
《觀刈麥》 白居易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9樓:匿名使用者
找到一首差不多的唐詩:
社日 年代:【唐】
作者:【張演】 體裁:【七絕】
鵝湖山下稻樑肥,豚柵雞棲對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註釋](1)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節日。春秋各一次,稱為春社和秋社。
(2)豚柵:豬欄。雞棲:
雞窩。扉:門。
(3)桑柘:桑樹和柘[音「嘖」]樹。
[譯文]鵝湖山下,莊稼長勢喜人,家家戶戶豬滿圈,雞成群。天色已晚,桑樹柘樹的影子越來越長,春社的歡宴才漸漸散去,喝得醉醺醺的人在家人的攙扶下高高興興地回家。
古時的春秋季節有兩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別叫作春社和秋社。古代勞動人民不但通過這種方式表達他們對減少自然災害、獲得豐收的良好祝願,同時也借這樣的節日開展對他們來說十分難得的娛樂活動。在社日到來時,民眾集會競技,進行各種型別的作社表演,並集體歡宴,非常熱鬧。
宋代詩人楊萬里《觀社》有生動描寫:「作社朝祠有足觀,山農祈福更迎年。忽然簫鼓來何處?
走煞兒童最可憐!虎頭豹面時自顧,野謳市舞各爭妍。王侯將相饒尊貴,不博渠儂一晌癲!
」王駕這首《社日》寫法卻完全不同,它沒有一字正面寫作社的情景,卻也寫出了這個節日的歡樂,而且遠比楊萬里的那首詩膾炙人口。
詩一開始不寫「社日」的題面,卻從村居風光寫起。鵝湖山,在今江西鉛山縣境內,這地名本身十分誘人。湖的得名使人想到鵝鴨成群,魚蝦滿塘,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農村風光。
春社時屬仲春,「稻粱肥」,是指田裡莊稼長得很好,豐收在望。村外風光是這樣迷人,那麼村內呢?到處是一片富庶的景象,豬滿圈,雞棲塒,聯絡第一句描寫,真可以說是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所以一、二句雖隻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就寫出了節日的喜慶氣氛。這兩句也沒有寫到村居的人,「半掩扉」三字告訴讀者,村民都不在家,門兒都半掩著。「半掩」而不上鎖,可見民風淳厚,豐年富足。
古人常用「夜不閉戶」表示環境的太平安寧,「半掩扉」這個細節描寫是很有表現力的。同時,它又暗示出村民家家都參加社日去了,巧妙地將詩意向後聯過渡。
後兩句寫「社日」正題。值得注意的是詩人沒有就作社表演熱鬧場面著筆,卻寫社散後的景象。「桑柘影斜」,夕陽西下,樹影在地越來越長,說明天色向晚。
同時,村裡植有「桑柘」,可見養蠶也搞得不錯。遣詞用語體現出詩人的藝術匠心。春社散後,人聲漸稀,到處都可以看到一種情景,即一些為慶祝社日而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鄰里攙扶著回家。
「家家」是誇張說法,說明這種情形之普遍。不正寫社日的熱鬧與歡樂場面,卻選取高潮之後漸歸寧靜的這樣一個尾聲來表現它,是頗為別緻的。它的暗示性很強,讀者通過這個尾聲,會自然聯想到作社、觀社的全過程。
「醉人」這個細節可以使人聯想到村民觀社的興高采烈,正因為心裡高興,才不覺貪杯,而這種高興又是與豐收的喜悅分不開的。
此詩不寫正面寫側面,通過富有典型意義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細節寫社日景象,筆墨極省,反映的內容卻極為豐富。這種含蓄的表現手法,與絕句短小體裁極為適應,使人讀後不覺其短,回味深長。當然,在封建社會,農民的生活一般不可能象此詩所寫的那樣好,詩人顯然把田家生活作了「桃花源」式的美化。
但也應看到,在自然災害減少、農業豐收的情況下,農民過節時顯得快活,也是很自然的。
愛情裡的收穫與付出?付出愛才能收穫愛
愛是不求回報的。真正的愛不是用言語可以表達的,是發自內心的,愛上一個人你的整顆心都會被你愛的人所吸引,為他 她 著迷,為他 她 牽掛,但。願每一分鐘都可以見到他 她 見不到的時候時時刻刻都會想著他 她 見到的時候你會興奮,心跳加快,在一起的時候你會感覺很溫暖很安全,真正的愛一個人會心甘情願。的照顧他...
有付出才有收穫的名言,有付出就有收穫的名言
有付出才有收穫的名言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種豆得豆,種瓜得瓜。有付出就有收穫的名言 1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出自戰國荀子 荀子 勸學 意思是 如果 刻幾下就停下來了,那麼 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如果 不停地刻下去,那麼 金石也能雕刻成功。2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出自唐朝杜甫 望...
付出才有收穫的古代成功名人事例,關於有付出才有回報的名人事例
韓信受胯下之辱,而能忍,最後終成就一番偉業。司馬遷受宮刑而發憤著史,最後終成就中國歷史上的鴻篇鉅著 史記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翻譯家 鳩摩羅什 遵從老師的旨意,要把 法華經 般諾經 等佛教經典傳到中國的政治 經濟 文化中心長安。可是戰亂使他被困於後涼國整整十六年,過著半囚徒的生活,但他沒有消沉,而是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