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說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每個舉例子

2021-04-17 17:47:14 字數 5718 閱讀 3028

1樓:匿名使用者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表現了唐太宗的民

本思想,所謂民本思想是我國傳統的民本觀念是相版對於君本(國本)、官本權而言的(其實兩者是對立統一的),其原意是指中國古代的明君、賢臣為維護和鞏固其統治而提出的一種統治觀,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現為重民、貴民、安民、恤民、愛民等。

歷史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例子有哪些?

2樓:不知道多寬好

1、秦始皇嬴政持策抄仗劍,滅bai六國,吞八荒,囊括四海,建立了秦王朝du,也算是一個zhi有雄才大略的歷史人物。

2、可dao建立了秦王朝後,他不知修養生息,發展生產,卻推行**,修阿房、建長城、焚書坑儒、殘民以逞,導致**人怨。

3、身為戍卒的陳勝、吳廣登高一呼,天下響應,秦王朝很快土崩瓦解,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既強大而又短命的王朝。(嬴政在位27年,他的兒子秦二世胡亥僅在位3年。)這裡的經驗、教訓何其深刻,秦朝的滅亡,是他推行**的結果,也是人民反抗**的偉大勝利。

4、「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裡的水是指「人民」,這裡的舟是指「皇權統治」。意即:人民群眾可以維護封建政權,也可以推翻封建政權,關鍵統治者是否順民意、得民心。

5、「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回顧歷史,從歷史上的封建王朝的興衰史中,我們可以獲得許多有益的東西。

唐太宗李世民,創立「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知人善任是成功的條件之一。名臣魏徵與太宗議論治國之策時,提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英明論斷,闡明瞭一個治國安邦的深刻道理。

3樓:**搭檔吉吉

劉邦項羽;李世民;秦王朝;陳勝吳廣

歷史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例子

4樓:夜舞殷殤

1、黃巢起義,一開始老百姓是支援他推翻晚唐的統治階級的,但黃巢打到長安後燒殺搶掠,又被老百姓拋棄。

2、王莽篡政,王莽是大司馬的時候,很得朝廷上下和群眾擁護,但篡政為帝,受到士人和老百姓的反對,很快敗亡。

3、李自成起義,李自成打著「闖王來了不納糧」的旗號推翻了明朝,但起義軍內部腐朽,**腐化強搶民利,又被推翻。

4,蘇聯解體,蘇聯解體之時,2000萬蘇**員、兩億多蘇聯公民心向何方?他們為什麼沒有挺身而出捍衛蘇聯共產黨?糾其原因在於蘇共已經失去了民心。

5、陳勝、吳廣起義。秦始皇嬴政滅六國,吞八荒,囊括四海,建立了秦王朝,可建立了秦王朝後,他推行**,修阿房、建長城、焚書坑儒、殘民以逞,導致**人怨。最終陳勝、吳廣起義,順應民心

5樓:木油茗紫

1、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

秦始皇嬴政持策仗劍,滅六國,吞八荒,囊括四海,建立了秦王朝,也算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歷史人物。可建立了秦王朝後,他不知修養生息,發展生產,卻推行**,修阿房、建長城、焚書坑儒、殘民以逞,導致**人怨。

身為戍卒的陳勝、吳廣登高一呼,天下響應,秦王朝很快土崩瓦解,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既強大而又短命的王朝。(嬴政在位27年,他的兒子秦二世胡亥僅在位3年。)這裡的經驗、教訓何其深刻,秦朝的滅亡,是他推行**的結果,也是人民反抗**的偉大勝利。

2、隋煬帝楊廣橫徵暴斂、欺壓百姓、無惡不作,最終導致了隋朝的滅亡。

楊廣年年出巡,曾三遊揚州,兩巡塞北,一遊河右,三至涿郡,還在長安、洛陽間頻繁往還。每次出遊都大造離宮。仁壽四年(604年)十一月,他為了開掘長塹拱衛洛陽,調發今山西、河南幾十萬農民;次年營建東都洛陽,每月役使丁男多達兩百萬人;自大業元年(604年)至大業六年(610年),開發各段運河,先後調發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諸郡的農民和士兵三百多萬人;大業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今內蒙古托克托西南)以東修長城,兩次調發丁男一百二十萬,役死者過半。

總計十餘年間被徵發擾動的農民不下一千萬人次,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象。

大業九年(613年),農民起義不僅遍及山東、河北等地,而且發展到全國範圍。在大業九年上半年,平原、靈武、濟北、濟陰、北海等地均爆發農民起義,迅速高漲起來的農民起義給隋朝統治階級以沉重打擊。

楊廣想用血腥**的恐怖政策恐嚇人民,把抓獲的人都殺死,卻阻止不了更多農民起義的出現,反而使更多的人民參加到農民起義軍中去,「所在蜂起」,「官軍不能討,以至隋亡」。農民起義發展為全國規模。

擴充套件資料

戰國時,邯鄲籍著名思想家荀況,在他的不朽著作《荀子·王制》篇中,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意思是說:

統治者像是一條船,而廣大的民眾猶如河水,水既可以把船載負起來,也可以將船淹沒掉則

唐貞觀後期,魏徵在著名的《諫太宗十思疏》中說:「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意思是說:怨恨不在於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離。水能載船也能翻船,所以應該高度謹慎。

唐太宗對荀子和魏徵的這一觀點十分欣賞,在與君臣討論國家的治理問題時,多次引用和發揮了這一觀點。他在《論政體》一文中說:「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荀子、魏徵和唐太宗,都深深懂得人民的力量是極其偉大的,十分強調了依靠人民力量的重要性。他們的這一光輝思想,為歷代統治階級所接受。對歷代統治者尊重民情民意,執政為民,起到了積極參與的促進作用。

成語「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載舟覆舟」便源於荀子、魏徵和唐太宗談論君與民的關係及其重要性故事。

6樓:千山鳥飛絕

歷史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例子有:

1、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因為其殘暴的統治到了二世就被推翻。

2、楚漢之戰:項羽善戰,但殘暴不仁而眾叛親離。劉邦軍事才能不大,愛惜民力,對人寬厚。最終劉邦因為得到全國人民愛戴而登基稱帝,開創了統治中國長達412年的漢朝。

3、隋煬帝楊廣橫徵暴斂、欺壓百姓、無惡不作,最終導致了隋朝的滅亡。

4、元末農民起義,最終朱元璋統一天下。

5、明末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最終推翻明朝統治。

7樓:琪羽

1 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戰爭:秦王朝不得民心,最後被推翻。

2 楚漢之戰:項羽善戰,但為人剛愎自用;劉邦軍事才能不大,但是為人處事方面十分圓滑。

3 蘇共滅亡的史實

4 國共內戰

5 秦始皇的**

拓展資料: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說統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讓船安穩地航行,也能將船推翻吞沒,沉於水中。表示事物用之得當則有利,反之必有弊害。

故事:戰國時,邯鄲籍著名思想家荀況,在他的不朽著作《荀子·王制》篇中,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意思是說:統治者像是一條船,而廣大的民眾猶如河水,水既可以把船載負起來,也可以將船淹沒掉。

唐貞觀後期,魏徵在著名的《諫太宗十思疏》中說:「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意思是說:怨恨不在於大小,可怕的只在人心背離。水能載船也能翻船,所以應該高度謹慎。

唐太宗對荀子和魏徵的這一觀點十分欣賞,在與君臣討論國家的治理問題時,多次引用和發揮了這一觀點。他在《論政體》一文中說:「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荀子、魏徵和唐太宗,都深深懂得人民的力量是極其偉大的,十分強調了依靠人民力量的重要性。

他們的這一光輝思想,為歷代統治階級所接受。對歷代統治者尊重民情民意,執政為民,起到了積極參與的促進作用。

8樓:李海波

太多了,就說李世民說這句話的唐代的前朝大隋吧,隋煬帝的滅亡就是很好的例子啊。水就是老百姓,舟就是統治者。順民者昌,逆民者忘。

9樓:丹丹子舟

得民心者得天下…劉邦和項羽楚漢之爭,劉邦得天下,就是很好的說明。

10樓:

秦朝的例子:始皇統一與二世滅亡

11樓:翎斂

-=我都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回答了這個問題。。一看那個答案就不對。。

唐太宗說:」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此話說明唐太宗認識到了什麼?

12樓:貞觀之風

說明唐太宗認識到了以民為本的重要性。

大體意思就是:把船比作君主,把水比作百姓,百姓能擁護一個君主,也會反對一個暴君。這是在告誡自己要關心百姓,讓百姓安居樂業,鞏固自己的統治。

為此唐太宗採取了統治措施:舒緩刑罰、寬政安民、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政策,同時唐太宗既重視加強國防,平息邊患,又致力於改善民族關係,與邊地少數民族來往交流,和平相處。

唐太宗還能居安思危,時時以長治久安為念,他經常鼓勵臣下敢言直諫,指出皇帝的過錯,自己也能虛心納諫,勇於改過。

13樓:匿名使用者

體現了唐太宗對老百姓

的重視態度

「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咬腹,腹飽而身弊」。於是採取了一系列有利於恢復和發展生產、促進社會安定的措施,使唐朝國內太平,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對外則國力強盛,四方夷服;是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封建國家,史稱「貞觀之治

大體意思就是:把船比作君主,把水比作百姓,百姓能擁護一個君主,也會反對一個君主。 他是在告誡自己要關心百姓,讓百姓安居樂業。。鞏固自己的統治

14樓:唯愛志龍

根據隋朝滅亡的教訓,認識到必須以民為本,施行仁政,國家才能安定,統治才能長久。

15樓:夜色與陽光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李世民,創立「貞觀之治」的太平盛世,知人善任是成功的條件之一。名臣魏徵與太宗議論治國之策時,提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英明論斷,闡明瞭一個治國安邦的深刻道理。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裡的水是指「人民」,這裡的舟是指「皇權統治」。意即:人民群眾可以維護封建政權,也可以推翻封建政權,關鍵統治者是否順民意、得民心。

16樓:愷色大神

人民是水,君主是舟,人民能讓君主浮也能讓君主沉。所以人民才是根本,大致等同於「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17樓:忻亦水

認識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

「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唐太宗說這句話的意圖是什麼?

18樓:小鬍子不是我

意圖是在總結以往朝代興替的經驗教訓基礎上維護自己的統治。但是他對人民力量的重視客觀上使他能夠實行一些有利於人民生活的政策。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說統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讓船安穩地航行,也能將船推翻吞沒,沉於水中。表示事物用之得當則有利,反之必有弊害。

出處

(一)原文見《荀子.哀公》篇,是荀子講述孔子與魯哀公的一段對話。魯哀公問於孔子曰:

"寡人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寡人未嘗知哀也,未嘗知憂 也,未嘗知勞也,未嘗知懼也,未嘗知危也。"孔子曰:"君之所問,聖君之問也,丘、小 人也,何足以知之?

"曰:"非吾子無所聞之也。"孔子曰:

"君入廟門而右,登自胙階, 仰視榱棟,俯見幾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哀,則哀將焉而不至矣?君昧爽而櫛冠, 平明而聽朝,一物不應,亂之端也,君以此思憂,則憂將焉而不至矣?君平明而聽朝,日昃而退,諸侯之子孫必有在君之末庭者,君以此思勞,則勞將焉而不至矣?

君出魯之四門,以望魯四郊,亡國之虛則必有數蓋焉,君以此思懼,則懼將焉而不至矣?且丘聞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至矣?"

(二)《荀子·王制篇》中有這麼一段話:"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三)唐初魏徵和唐太宗也多次轉引這樣的觀點。見《貞觀政要·論政體》:"臣又聞古語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陛下以為可畏,誠如聖旨。"

(四)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唐太宗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觀點,表達了( )

答案 b 水既能把船載起來,也能用一個浪頭把他打翻。所以就是君與民的關係。人們會擁戴一個好的皇帝,也能把一個昏庸的政權給推翻。唐太宗的哪句名言說明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道理?唐太宗抄。論政體 有此句,原文襲是 君,舟也 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但這。不過追根溯源的話 荀子也說過類似 幾乎一樣 ...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年號是什麼,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的年號是什麼?

貞觀 627年正月 649年十二月 是唐朝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共23年。開疆拓土,成為中國史上著名的明君。唐太宗繼承唐高祖李淵制定的尊祖崇道國策,並進一步將其發揚光大,運用道家思想治國平天下,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期間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 廣開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剋制,虛心納諫 並採取了...

唐太宗李世民的字是什麼,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的年號是什麼?

唐朝李淵之後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 濟世安民 乃李淵次子。由 玄武門之變 成為太子。廟號 太宗 諡號 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尊號 天可汗 唐周邊各民族尊稱 年號 貞觀 唐太宗李世民 598年1月28日 649年7月10日 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 649年7月10日在位,年號貞觀。李世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