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中地數媒
本書在對研究區構造單元劃分、地層綜合對比和初步研究的基礎上,對各構造單元的地層系統和岩漿岩進行了大地構造相、亞相和火山—沉積建造的劃分(表5—4~表5—9)。本劃分方案針對研究區主要地質特徵,應用於本書圖件編制和綜合研究。
1.北羌塘—三江造山系
本區中西部的北羌塘地區和東部的昌都地塊在地層系統和大地構造演化方面有一定區別(表5—4、表5—5)。北羌塘地塊在晚二疊世之前基本屬於較穩定的被動邊緣環境,晚石炭世區域性出現邊緣裂陷環境,形成碎屑岩—玄武岩建造。晚二疊世出現火山弧,以那益雄組(p3n)和二疊紀俯衝成因的花崗岩類等為代表。
北羌塘地塊南以龍木錯—雙湖結合帶為界,北以西金烏蘭湖—金沙江結合帶為界,西止於阿爾金走滑斷裂,東北以烏蘭烏拉湖—北瀾滄江結合帶為界,包含了北羌塘盆地大部地域。地塊最老地層為下古生界,分佈最廣、發育最全的為侏羅系,火山岩分佈最多的為新生界,總體為較穩定型的淺海相碎屑岩—碳酸鹽巖建造。古生界主要分佈於區域西部龍木錯—普爾錯地區,主體為穩定地塊上陸表海盆地中的一套淺海相碎屑岩—碳酸鹽巖沉積建造。
表5—4北羌塘地塊、那底崗日—格拉丹東岩漿弧帶構造相—亞相—建造劃分
表5—5昌都地塊—金沙江帶和唐古拉花崗岩帶相—亞相—建造劃分
表5—6龍木錯—雙湖—瀾滄江帶相—亞相—建造劃分
表5—7南羌塘地塊相—亞相—建造劃分
表5—8班公湖—怒江結合帶相—亞相—建造劃分
表5—9岡底斯帶中、北部相—亞相—建造劃分
由於受南北兩側洋盆的俯衝消減作用的影響,北羌塘地塊區域性地區於晚古生代末曾一度隆起,表現為月牙湖地區康魯組(t1k)底部陸相砂礫岩不整合於下伏地層之上,橫向上相變為濱淺海相碎屑岩—碳酸鹽巖沉積序列。此後一直到中三疊世,主要為被動邊緣盆地中的一套淺海相碎屑岩—碳酸鹽巖沉積建造。晚三疊世由於北側西金烏蘭湖—金沙江洋盆和南側龍木錯—雙湖洋盆的俯衝關閉,以及強烈碰撞造山作用的雙重影響,北羌塘地塊晚三疊世—早白堊世發育弧後前陸盆地,以砂泥質濁積岩、淺海碳酸鹽巖、三角洲—河流相碎屑岩系建造為主。
經過多年研究,認為可可西里—金沙江洋盆形成時代為早石炭世—早二疊世,晚泥盆世具有洋盆的雛形,早二疊世是洋盆擴充套件的鼎盛時期,早二疊世晚期—晚二疊世俯衝消減,三疊紀弧—陸碰撞,晚三疊世閉合,其標誌是蛇綠岩的定位和石鐘山組(t3s)磨拉石的不整合覆蓋(王立全等,1999;李興振等,1999;李定謀等,2002)。因此,本研究區晚三疊世岩漿弧可能具有滯後弧的性質。本區在三疊紀仍具有弧盆系大相特徵,至晚三疊世形成弧後前陸盆地相。
該期弧盆系統的形成可能受龍木錯—雙湖古特提斯洋的俯衝、閉合、造山作用控制。晚三疊世以那底崗日組組(t3n)、鄂爾隴巴組(t3e)火山岩為代表的岩漿弧可能也具有滯後性質。但有人認為那底崗日組火山岩具有雙峰式特徵,因此代表裂谷環境(fuetal.
,2010)。本區侏羅紀雁石坪群具有弧後前陸盆地特徵,白堊紀之後進入陸內演化階段。
新近繫有康託組、嗩吶湖組、曲果組等,分別為碎屑岩建造或碎屑岩加火山岩建造(表5—5)。北羌塘中生代岩漿侵入活動較弱,是青藏高原內侵入岩出露面積最小的地區,而古近紀火山活動則較強,火山岩有較廣泛的分佈。在陸內伸展環境下常形成碎屑岩夾玄武岩建造和鹼性火山岩建造。
2.龍木錯—雙湖—瀾滄江帶
李才等(2001)基於對羌塘**隆起區物質成分及屬性,以及同位素年代學研究,將羌塘**隆起中泥盆世—早白堊世的構造發展歷史劃分了六個階段,即d2—c1
1,初始裂谷階段;c2
1—c2,裂谷階段;p1,海底擴張—大洋化階段;p2—t2,板塊匯聚—消減階段;t3—j1,板塊碰撞階段;j2—k1,碰撞—整體抬升階段。羌塘**隆起構造演化經歷了一個完整的威爾遜旋迴。本帶總體劃為兩個主要構造單元:
龍木錯—雙湖蛇綠混雜岩帶及查多崗日—角木日洋島增生雜巖帶,而瀾滄江帶在本研究區分佈很少。
在龍木錯—雙湖蛇綠混雜岩帶內(表5—6),主要為蛇綠岩構造巖片,屬於鎂鐵—超鎂鐵巖建造(op、、b),洋內弧鎂鐵質火山岩建造(na),遠洋沉積矽質岩、石英岩建造(fw、sa)等。在查多崗日—角木日洋島增生雜巖帶內,洋島型火山—沉積建造主要為二疊系和三疊系,包括曲地組(p1q)、魯古組(p1l)、龍格組(p2l)、肖茶卡群t3x(江愛達日那肖切保組)、丁固帕度錯弄伯組和孜獅桑組(t1z)。洋島型火山—沉積建造表現為灰巖與玄武岩互層、枕狀熔岩與柱狀節理玄武岩快速過渡等特徵。
洋島主要分佈在黑石山、角木日、肖茶卡和孔孔茶卡等地(見龍木錯—雙湖專題構造單元劃分)。
本帶在泥盆紀—石炭紀期間為被動邊緣和裂陷環境形成的細碎屑岩和火山岩建造,但是這類岩石在二疊紀—三疊紀期間的俯衝和構造混雜過程中被捲入混雜帶,形成構造巖片或混雜巖帶。
3.南羌塘地塊
從地表露頭看,南羌塘的盆地演化經歷兩個主要階段。石炭紀—二疊紀為被動邊緣裂陷環境,主要為碳酸鹽巖為主的建造、火山—沉積建造和碎屑岩—玄武岩建造。晚古生界在晚三疊世造山作用過程中形成褶皺基底,之上為侏羅紀海侵盆地。
侏羅紀盆地具有弧後盆地性質,屬於以碳酸鹽巖為主的建造、碳酸鹽巖—碎屑岩建造等(表5—7)。
南羌塘盆地是多期複雜構造作用形成的弧盆系統。目前研究的焦點除了侏羅紀可能含油氣的海相盆地外,該區是否存在前寒武紀結晶基底,本區在晚古生代(特別是石炭紀、二疊紀)是否作為古特提斯洋邊緣的增生楔等問題,也是值得研究的重要地質問題。
對比研究表明,北至羌南,南至岡底斯、喜馬拉雅,石炭系、二疊系生物組合和建造特點基本一致,石炭系均表現為成熟度較低的碎屑岩類、基性火山岩組合。碎屑岩為活動型沉積的巨厚類復理石建造,且夾有多層冰海雜礫岩。基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學成分具有大陸裂谷型特點。
二疊系總體以碳酸鹽巖建造為主,區域性表現為基性火山岩(枕狀、塊狀玄武岩)與復理石為特徵。總之,晚古生代地層具有產冷水型生物、夾有冰海雜礫岩、基性火山岩等顯著特點。石炭紀、二疊紀代表擴張裂陷活動的構造階段,並導致羌南地體、岡底斯地體從南側喜馬拉雅大陸邊緣的撕裂、分離出去,形成寬闊的邊緣海多島洋格局。
羌南晚三疊世日干配錯群、班—怒帶確哈拉群顯示了復理石相濁流沉積,物源成分特點為中酸性火山熔岩、安山質、火山角礫岩、岩屑晶屑凝灰岩、矽質岩岩屑、變質岩岩屑(石英岩、片岩、變砂岩)等,暗示活動造山帶提供物源。
綜上所述,羌南地區經歷了rodinia超大陸裂解至奧陶紀大洋盆地、裂陷大陸邊緣盆地(石炭紀—二疊紀)、前陸盆地(三疊紀)的演化歷程,形成了從大陸邊緣裂陷—大洋盆地—活動大陸邊緣—前陸盆地的威爾遜旋迴和構造轉換過程(**地調院,2006,改則縣幅區調報告)。
4.班公湖—怒江結合帶
班公湖—怒江結合帶作為典型的蛇綠混雜帶和構造混雜帶,由規模不等的鎂鐵、超鎂鐵巖片及殘餘岩漿弧和殘餘的弧前盆地組成。本帶的顯著特點是,蛇綠岩套解體形成大小不一的構造巖片被包裹在具有俯衝增生雜巖相特徵的木嘎崗日群中。晚侏羅世—早白堊世碎屑岩在演化過程中代表殘餘盆地相(沙木羅組j3k1s、郭曲群j3k1g、接奴組j2—3j、希湖群j1—2x、德吉弄組j2dj)。
殘餘盆地碎屑岩建造不整合覆蓋在目嘎崗日群和蛇綠混雜帶之上,說明構造演化進入擠壓、俯衝消減的新階段。晚白堊世競柱山組k2j碎屑岩與下伏地層的不整合,為班—怒帶構造演化進入弧—陸碰撞和陸內匯聚階段的標誌。班—怒帶中前寒武紀和古生代地層一般都作為混雜帶中的構造巖片,代表岡瓦納大陸北緣的基底雜巖、被動邊緣、邊緣裂陷等環境的產物(見表5—8)。
班—怒帶蛇綠岩表現出與典型大洋蛇綠岩不同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徵。主要為lile和lree富集型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分佈曲線,nb負異常,相容元素cr,ni,co等偏低。班—怒帶蛇綠岩與雅魯藏布江帶蛇綠岩的地球化學特徵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
雅魯藏布江帶區域性存在與n—morb型蛇綠岩相似的某些特徵,而班—怒帶蛇綠岩具有較明顯的島弧或ssz型蛇綠岩特徵。
5.岡底斯帶中北部
本研究區主要研究岡底斯岩漿弧北緣與班—怒帶向南俯衝、消減所形成的早白堊世岩漿弧。該期岩漿弧與斑岩型銅金礦成礦作用關係明顯,構造單元劃歸昂龍崗日—班戈岩漿弧。研究區內還包括那曲—洛隆弧前盆地(t2—k)、獅泉河—申扎—嘉黎蛇綠混雜帶(t3—k)、措勤—申扎岩漿弧(j—k)、龍格爾—工布江達複合岩漿弧(p—k)。
本區前寒武紀結晶基底念青唐古拉巖群(pt2—3nq)和嘉玉橋巖群(pzj)為岡底斯島弧帶的結晶基底和褶皺基底。在北喜馬拉雅拉軌崗日帶康馬巖體西南側,奧陶系及其底礫岩覆蓋於前奧陶系拉軌崗日巖群之上,這一不整合面可能是岡瓦納大陸北緣統一變質基底和沉積蓋層的分界。岡瓦納大陸統一變質基底的形成始於震旦紀末的「泛非運動」,其終止時間可以延續至寒武紀—奧陶紀之交(周志廣等,2004;許志琴等,2005)。
變質基底之上早古生代—泥盆紀沉積蓋層為陸表海盆地內的碳酸鹽巖沉積。石炭紀為邊緣裂陷型別的活動大陸邊緣,形成以碎屑岩為主的建造、碎屑岩—雙峰式火山岩建造等。從二疊紀開始進入弧盆系統演化階段,形成弧前盆地、初始島弧和岩漿弧系統(表5—9)。
因此岡底斯帶侏羅紀—白堊紀岩漿弧是以弧前增生盆地沉積為基底的增生弧。沿古特提斯北緣形成的顯生宙增生造山帶(mehmetandengr,1992;engretal.,1993;肖文交等,2009;袁四化等,2009)。
研究證明(李繼亮,2004),增生型造山帶在中國有廣泛的分佈。增生型造山帶的基本特徵是:①具有很寬的增生楔,增生楔中的復理石基質向著海溝後退方向時代逐漸變新;②增生楔中有多條蛇綠岩帶,是海溝後退到適宜的構造位置時沿滑脫斷層就位形成的;③增生型造山帶中有多條鈣鹼性火山岩和花崗岩帶,其生成時代也向著海溝後退方向變新;④增生地體內含有海山、大洋島和大洋臺地的構造碎塊,使增生型造山帶複雜化;⑤增生型造山帶中具有多條韌性剪下帶,可能是蛇綠岩構造就位的滑脫帶;⑥增生型造山帶含有大型、超大型銅、金和多金屬礦床。
岡底斯造山帶的增生造山作用可能開始於二疊紀中晚期,有利於形成大型銅、金和多金屬礦床。
根據同位素年代學、岩石化學特徵,可將岡底斯中、北部花崗岩帶大致劃分為三期成因不同的侵入體:①三疊紀花崗岩在該帶的東、西部都曾報道過,該期巖體表明岡底斯陸塊在三疊紀晚期曾發生廣泛的島弧造山作用。②早白堊世島弧花崗岩,時代為128~99ma,岩石化學表現為鈣鹼性系列,以石英閃長巖、英雲閃長巖、花崗閃長巖為主,岩石化學和同位素特徵表明為i型花崗岩,該期巖體與怒江特提斯洋殼在侏羅紀期間向南的俯衝作用有關。
③早白堊世晚期—晚白堊世造山期花崗岩,時代為99ma以後,以二長花崗岩為主,造山後期有流紋斑岩出現,岩石化學仍為鈣鹼性系列,晚期演化為過鋁花崗岩,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示蹤表明為s型花崗岩,為班—怒帶特提斯洋閉合造山期間及後期產物。
構造單元劃分
本研究涉及的北山南帶主要指甘肅北山地區,該區地處甘肅省西部酒泉地區,位於亞歐大陸橋的中間地段,聞名中外的古絲綢之路就穿過甘肅北山的南緣進入新疆境內。近ew走向的北山山脈屬於北亞造山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李錦軼等,2006a 區內構造形跡多樣,演化歷史複雜,加上研究區處於甘肅 新疆兩省區交界部位,因此,長...
框架結構填充牆構造柱配筋加密區怎麼設定
1 構造柱 來最小截面可採用240mm 180mm,縱源向鋼筋宜採用4 12,箍筋間距不宜大於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適當加密,7度時超過六層 8度時超過五層和9度時,構造柱縱向鋼筋宜採用4 14,箍筋間距不應大於200mm,房屋四角的構造柱可適當加大截面及配筋。框架中填充牆構造柱配筋加密區一般認...
地形區是什麼意思,「地形區」「地形」「地形單元」「地形名稱」是什麼,有什麼區別?
我給學生解釋 地形區就是帶了名字的地形。如青藏高原就是地形區,高原就是地形。雖然這種解釋不是特別嚴謹,但初高中夠用了 地形區,指以某種地形型別 陸地的地形型別有五種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專地 為主的獨屬立地形單元,不同的地形區之間往往以山脈和河流作為分界線。地形區的命名方式一般為地名 地形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