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在下一小輩,粗淺地認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曰諸法空相。《金剛經》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何故沉迷?
尊駕既有此問,當尊《地藏本願經》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方便。先人後己,方發得大誓願。後生拙見,有辱聖聽,願得自省。
2樓:匿名使用者
有菩提心,慈悲心,出離心,要發願救度六道眾生,就好像五明佛學院的索達吉 堪布說:做任何一件善事,修加行、放生、聞思等等,最初都要發菩提心,中間專心致志地行持善法,最後要作一個迴向。串習了這樣的大乘竅訣之後,無論做什麼善事,都有非常大的功德。
所以大家不要小看「三殊勝」,包括我們這裡為僧眾、為眾生髮心的有些道友,剛開始也一定要發心。如果修持自他相換的菩提心,利益他眾,今生來世有不可思議的利益和快樂。一切快樂是從利他而生,倘若從現在開始修自他交換,平時在生活中認認真真去行持,自然會帶來許許多多的利益。
那怎麼修呢?外面有那麼多芸芸眾生,看到他們快樂就隨喜,看到他們痛苦就想:「這個人很可憐,願他的痛苦我來代受。
」如果自己身體和心裡感到快樂,馬上想到:「我吃得特別好,今天真是過年了,多舒服啊!這個快樂不應該消失了,應該回向給眾生,讓他們也快樂。
」古代修行特別好的人,認為痛苦和快樂不能浪費了,應該要用上。怎麼用上呢?當我遭受痛苦,甚至有感冒頭痛的小苦時,馬上想眾生無始以來的痛苦讓我代受;稍微有點快樂,比如冬天晒太陽很舒服,立即把這種舒服迴向給眾生。
大家在快樂舒適的時候,要多串習菩提心,菩提心是一切功德的**,只要修的話,華智--仁==波==切也說了,一定會生起菩提心的,這就是一種自然規律。凡夫人無始以來特別自私,因此先應該從理論上學習《入行論》等大乘論典,然後反反覆覆地下功夫,不然的話,菩提心不可能無緣無故在你相續中生起來。我們以前一直覺得自己很重要,但現在發了菩提心之後,應該換個角度,想到自己擁有的名聲、地位、財富等一切,只要能讓眾生快樂,讓他們有種安全感,就盡心盡力地奉獻給他。
目的是什麼呢?讓我和一切眾生從輪迴苦海中得到解脫。
至於如何修菩提心,出離心等,《前行引導文》有非常多的打坐觀想引導,一個一個觀想就能修好,自然明白我們要好好修,成佛來度眾生。《入行論講記》《前行廣釋》也很不錯。索達吉 堪布就諄諄告誡**:
「如果能利益眾生,哪怕只有一個人,想辦法讓他生起一顆善心,我們千百萬劫做他的僕人也可以。」「我不知道自己能活多長時間,但只要有一口氣,哪怕只有一個人聽法,我也會盡心盡力用佛法饒益他。」
3樓:匿名使用者
末學以為,但行慈悲心,皆可發是願。
請問十二因緣的解釋
4樓:匿名使用者
十二因緣:一、無明,
二、行,
三、識,
四、名色,
五、六入,
六、觸,
七、受,八、愛,
九、取,
十、有,十
一、生,十
二、老死。
一、無明:指人們心中無明煩惱,晦昧空境,無所明瞭,昏擾擾相,以為心性最初一念叫做生相無明,無明是粗細煩惱迷惑妄心,是分段生死與變易生死的根源。同時也是涅槃解脫,菩提寂靜的根本。
《楞嚴經》對於真妄二種根本道理,講得十分透徹。
二、行:行是業行,因為有了無明迷惑妄心,所以於諸法本來無我妄執有我,本來無法可得,妄執有法。因有我法二執,就起惑造業,就有了業行。無明緣行,是過去惑業的因。
三、識:一剎那之間在父母面前,看到現前欲境,就生起一念愛心,為受生的種子,納於父精母血之中,而為胞胎。
四、名色:指心法與父精母血的色法,和合成為我們的身心。
五、六入:六入就是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為六根能入於六塵,又為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所入,六根六塵,互相涉入。譬如眼根能夠見色,就入於色塵,其他諸根也是這樣的,所以叫做六入。
六、觸:三和合是觸,因為有了六根,它就能夠感受和觸對六塵境界。觸是十二因緣中十分重要的一支,能觸是根,所觸是境。
環境的好壞,就會聯絡到我們根的感受,所以古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例如孟母,她為什麼要選擇鄰居呢?
這都是充分表明了客觀的環境,對我們人主觀的意識是起極大的作用。我們經常能夠親近高賢、或大善知識,時時受到至理嘉言的薰陶,那一定是天天向上,步步前進。如果因緣成熟,經常能在名山古剎清淨道場,安心居住,時時刻刻常受佛教的薰陶,即能:
『名山久住道心生。』清淨佛地,因緣殊勝。對於所觸的環境《遺教經》說:
『當制五根,勿令放逸於五欲,譬如放牛之人,執杖視之,不令縱逸,犯人苗稼。若縱五根,非唯五欲,將無涯畔,不可制也。又如惡馬,不加控制,將牽人墜於坑阱。
』能夠把住這個觸的大關,是一件重要的大事。
七、受:根塵相互觸對,一定就會接受所觸對的塵境,譬如我們的耳根,對聲塵,就會接受各種聲音,如笙簫鼓樂,同時演奏,我們就會同時接受,而且層次分明,清楚明白。以上識、名色,六入、觸、受,是現在世的五支苦果。
八、愛:愛是貪愛,六根既然領受六塵,對於所接之境,妄生思量分別,對於稱意的就歡喜,便生貪愛之心,不稱意的就生煩惱厭惡之心。這個貪愛和厭惡之心,它是眾生六道輪迴的生死根源,發心學佛修行,就是要修這個妄想心。
《金剛經》說: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用金剛般若妙智來迴光返照降伏妄想。
要令它對境不生愛染之心,不起分別之念,心如枯木寒灰,意似寒潭死水,一念不生,萬慮俱寂,這就是『一刀斬斷煩惱因,雙腳踢開業障苦』。記得古德說:『鐵牛哪怕獅子吼,恰似木人看花鳥,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這裡最為吃緊的是無心二字,就是六根對六塵不生貪愛之心,一心念佛或照顧話頭,就能降伏其心。日久月深,功夫自然成熟。古人贊無盡意菩薩說:
『世界無邊塵擾擾,眾生無數業茫茫,愛河無底浪滔滔,是故我名無盡意。』說明愛的作用很大,愛有喜、怒、哀、樂、愛、惡、欲的七種情念。
一、喜,成就我所愛的,心中就歡喜。
二、怒,奪了我所愛的,心中就要發怒。
三、哀,失去我愛的,心中就生悲哀。
四、樂,得到我所愛的,心中就生快樂。
五、愛,一切環境,對我有利的,心中就生起貪愛,貪得無厭的妄念。
六、惡,違揹我所愛的,心中就生厭惡。
七、欲,順從我所愛的,心中就生貪慾。依此看來,愛的確是生死的根本,煩惱的首惡。古人說:『踏斷腳下紅絲線,跳出紅蓮大火坑』。什麼是腳下紅絲線?就是這個愛字。
九、取:既愛了所貪的五欲境界,就想盡辦法把它攫取過來,隨心所欲的為我享受,多多益善,貪得無厭,毫無疑問,就會做出種種惡業,如果感到違反我所貪愛的環境,就橫生忿恨,不顧一切,任意胡為做出許多罪業,所以說取是罪魁禍首,我們要時刻把住這個取的關口,能夠斷除煩惱因。可以免受生死苦,這個取和上面的愛以及最初的無明,這三支叫做煩惱的迷惑因。
十、有:有就是因果不昧的有,對於所愛之境,將其取來,對不愛之境,把它舍掉,因此就做出種種業,真是業海茫茫,苦惱無量,有業因一定招感業果,因果定律,絲毫不錯。愛、取、有三支是於現世造作的未來三支苦因。
十一、生,根據愛、取、有三支苦因,依因感果,又出世投生。
十二、老死,凡有生,一定就會由少而長,由長而壯,由壯而老,步步向前邁進,最後走向死亡的道路,這是不可抗拒的客觀規律。世界每個人的生老病死苦,正如釋迦牟尼佛未出家之前,遊四門時看到的那樣,真是令人感到萬分痛苦。而且這種痛苦,我們每人都是無法解決的,這是由於現在的愛取有三支苦因,而感招未來世的生、老、病、死的苦果。
古人有一首偈語:過去二支因,現在五支果,現在三支因,未來二支果。概括的說明了十二因緣三世二重因果,佛對緣覺人說這十二因緣法門,就是揭示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因果輪迴迴圈的規律。
總的說來就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古人有四句偈:『無明愛取三煩惱,行有二支為業道,從識至受並老死,如是七事為苦道。
』是說十二因緣為惑業苦三道流轉的道理。
十二因緣又是一個連環鉤鎖,相互牽連的關係。更有流轉門和還滅門。上面所講的就是流轉門的十二因緣道理。
辟支佛在小乘聖人中稱為利根。他們聽到佛說十二因緣流轉門的互相關係,互為因果的道理,覺悟到無明這一支,正是十二支因緣中間苦因苦果的總根源。無明一滅掉,所有其他的十一支因緣就會一起斷滅了。
因此辟支佛就下定決心來斬斷無明。譬喻砍樹一樣,先砍樹根,樹根一斷,而整棵大樹,便自然倒下。無明滅才能復還真性,滅除煩惱,所以叫做還滅門。
這就是緣覺聖人所修的十二因緣的道理。
請問佛教上說的業果和因果是一回事嗎?
5樓:匿名使用者
你的問題關鍵是要讓你明白前生後世的存在。你不相信前生後世。認為人死後就斷了,不會延續到後一世,所以你來到這個世界,你也不承認這是前世的延續。
然而,佛法認為人是有前生後世的,是因為人死後心識不會斷滅,會由你的業力把你引生到下一個輪迴。如何見得呢?我們都是凡夫,不是聖人,無法帶你去遊天界或地獄,但是,從日常的觀察中,我們便能找到蛛絲馬跡。
比如,同是一個鄉村長出來的孩子,為什麼有的學習英語有天分,有的學習數學有天分呢?同是一個家庭長大的,為什麼你愛吃蘿蔔,哥哥愛吃土豆呢?這些我們所習以為常的卻忽略掉的,便是過往生中帶來的習氣。
如果象你所以為的沒有前生後世,那麼每一個剛出生的孩子,應該都是一個模樣,不會有各自的偏好。然而事實上卻不是這樣,有的娃娃愛哭,有的愛笑,有的愛玩車子,有的愛耍槍。這一切都是前生業力所至。
由此,你便能明白,前世所作的善惡,將導致現在或來生的苦樂。因此,儘管現在受苦的你,也會努力行善,現在享樂的你,也會努力惜福了。
6樓:又來一趟
寫得太多了,看不過來,我不是高人,說點拙見,只說因果,前有因後有果,種下一棵樹種,就可能長出一顆樹,果樹不修剪,可能長不好,這就是看得見想得到的因果。你幫助過一百個人,你有難事,可能會有五十人幫你。看誰都不順眼,和誰都打架,你出了車禍都沒人救你。
就是這麼簡單。你現在的處境,和你的今世、前世乃至父母的行為都有關係,同樣你現在的行為也會影響你的將來,甚至影響你子女的將來。那麼什麼是苦樂?
看心態了,一個大老闆失去一筆買賣,也會苦,一個乞丐得到一個饅頭也會樂。佛教所說放棄小我,尋求自我本性。煩惱在世界上誰能躲的開呢?
關鍵是用什麼心態去看待。不要總想著自己那點芝麻豆子的不愉快,一個人掉了東西手裡又拿了一大堆東西,你幫他撿了起來,聽她說聲謝謝你也會很喜悅,這就是道。希望你明白了。
鄭大美學考研2019需要看哪些書
中國當代美學抄01中西美學比較 宋bai國棟 101思想政du治理論 201英語一zhi 615美學原理 825中西美學史李庚香dao02中國美學史 史鴻文程勇貞03影視美學 史鴻文張月04環境美學 張敏05美育與藝術教育 盧焱喬學傑 鄭州大學考研參考書目誰知道 考研專業目錄及考試科 鄭州大學考研參...
請問拋光磚十大品牌有哪些,請問拋光磚十大品牌排行
拋光磚十大品牌1 馬可波羅 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廣東省著名商標,拋光磚十大品牌,最具價值品牌500強,廣東馬可波羅陶瓷 拋光磚十大品牌2 東鵬 中國馳名商標,廣東省著名商標,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之一,拋光磚十大品牌,廣東東鵬陶瓷股份 拋光磚十大品牌3 蒙娜麗莎 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廣東省著名商...
請問蘭大的自考本科,有哪些科目
蘭州大學自考本科可以在當地教育考試院報名,也可以在教學站點報名,專業有醫學類的也有文理專業,具體教學點和專業如下 1 蘭州大學直屬教學點 臨床醫學 護理學 口腔醫學 醫學檢驗技術。2 甘肅衛生職業學院教學點 護理學 口腔醫學 醫學影像學 醫學檢驗技術。3 隴東學院教學點 臨床醫學 護理學。4 甘肅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