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古人會說 「百無一用是書生

2021-05-12 00:27:20 字數 5710 閱讀 8699

1樓:匿名使用者

脫離原詩談體會,基本不是語文老師教材要求,就是斷章取義耍流氓。

黃仲則寫這詩,全文如下: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全詩句句有典故。

首句說他一無所成,第二句「不平鳴」出自韓愈安慰孟郊「「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所以一般都明白,這是黃仲則沒考上。

第二聯,泥絮,典出蘇軾」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風上下狂。「後面」薄倖名「就是杜牧那個」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還是落拓江湖漂泊感。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這裡不是黃仲則憎恨天下讀書人,而是自嘲憤激,再說一遍,自嘲憤激。古來自嘲詩太多了,陸游還」此身合是詩人未「,蘇軾還」我為聰明誤一生「呢。

別當真,情緒話。

所以黃仲則自己都回答了。雖然百無一用是書生,但是: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按韓愈說法:

「草木無聲,風擾之鳴。水之無聲,風蕩之鳴......金石無聲,或擊之鳴……擇其善鳴者而假之鳴:以鳥鳴春……以蟲鳴秋」。

所以這詩簡單翻譯如下:

我沒考上;心情不好;漂泊無根,到處碰壁。讀書不見用,真慘啊……但是:

不要因為詩卷就愁,我還是找願意聽我的人,給他鳥鳴春,蟲鳴秋吧。

雖然有自我寬懷的嫌疑,但黃仲則這話說得多好。

他先自嘲,承認百無一用是書生——當然這句話帶情緒。

但是:鳥都可以鳴春,蟲都可以鳴秋,何況人。你未必功名見用,卻依然可以找到志同道合者來交流。

黃仲則自己不得志,但就這麼春鳥秋蟲,也成為有清一代大詩人了。

2樓:邁克裡德

沒聽過一句話叫 讀書頂鳥用嗎

3樓:卡小炮

古有名言,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屋。但同樣,古人也說百無一用是書生,那麼古人的這種想法應該是與歷史背景和政治經濟條件有關的。

首先,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處於農耕經濟十分發達的年代,中國的絕大部分人都是農民,而對於農民來說,家中的壯勞動力才是最重要的,一個農村家庭是很難培養出政界的人才的。

因此,對於古人來講,讀書不如種地。百無一用是書生或許說的就是這些書生們雖然讀書很優秀,可是短時間內卻不能將這些知識變成糧食。那麼,對於需要養家餬口的男人來講,讀書就是沒用的。

說百無一用是書生,還有一種原因是很多讀書人思想都比較固執,不會融會貫通。因為我們都知道有知識變成實踐還是需要一定過程的,有很多理論性的東西,雖然學會了,但是用到實踐中卻很難達到理想效果,所以古人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也許是在諷刺那些固守課本,不會靈活運用的人。

其實讀書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通過讀書,使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因此,不僅要會讀書,還要會實踐,否則讀書就沒有用了。而古代很多人似乎不明白這個道理。

因此,雖然他們口中說著之乎者也,但對實際生活似乎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用,雖然讀了很多書,卻不能讓自己的家人吃飽穿暖,並且似乎古代的書生都成為了窮人的代名詞。

為什麼古人會說「百無一用是書生」?

4樓:卡小炮

古有名言,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屋。但同樣,古人也說百無一用是書生,那麼古人的這種想法應該是與歷史背景和政治經濟條件有關的。

首先,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處於農耕經濟十分發達的年代,中國的絕大部分人都是農民,而對於農民來說,家中的壯勞動力才是最重要的,一個農村家庭是很難培養出政界的人才的。

因此,對於古人來講,讀書不如種地。百無一用是書生或許說的就是這些書生們雖然讀書很優秀,可是短時間內卻不能將這些知識變成糧食。那麼,對於需要養家餬口的男人來講,讀書就是沒用的。

說百無一用是書生,還有一種原因是很多讀書人思想都比較固執,不會融會貫通。因為我們都知道有知識變成實踐還是需要一定過程的,有很多理論性的東西,雖然學會了,但是用到實踐中卻很難達到理想效果,所以古人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也許是在諷刺那些固守課本,不會靈活運用的人。

其實讀書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通過讀書,使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因此,不僅要會讀書,還要會實踐,否則讀書就沒有用了。而古代很多人似乎不明白這個道理。

因此,雖然他們口中說著之乎者也,但對實際生活似乎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用,雖然讀了很多書,卻不能讓自己的家人吃飽穿暖,並且似乎古代的書生都成為了窮人的代名詞。

5樓:做最好的

因為書生雖然滿腹經綸,但是隻是紙上談兵,做事不夠圓滑。

6樓:追求成就美好

一位書生只懂得死讀書,並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的國家變得更加的富強,所以別人覺得百無一用是書生。

7樓:青春恍若浮兮

因為讀書的人,雖然真的滿腹韜略,但是對人情世故官場是非,卻一點不懂,做事呆板。

8樓:女生心事

因為書生們手無縛雞之力,他們都不能幹體力活,所以古人會覺得百無一用是書生。

9樓:30秒不

書生比較理想化,很多時候他們的想法並不現實,自然而然就沒有什麼用途。

10樓:怎麼會生出了你

因為書生給人的感覺是很文弱的,他們想要有出頭之日就只能參加科舉考試。

11樓:百度小嘉嘉

書生只懂得紙上談兵,沒有敢於為國家犧牲的那種精神在,所以人們都說書生是很沒用的。

12樓:麥苗在成長

書生缺乏鍛鍊,手無縛雞之力,做不了重活,而且書生所學都是理論知識,如果敵人來犯的時候,他們保衛不了國家。

13樓:洛溪歸

因為書生既沒有力氣,而且只會死讀書,只會紙上談兵,沒有實戰經驗。

「百無一用是書生」是什麼意思?

14樓:999級吞天巨鯤

「百無一用是書生」意思就是:最沒有用處的就是書生。

「百無一用是書生」出自清朝詩人黃景仁所著的七言律詩《雜感》,全詩如下: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白話譯文:

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無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獨自作詩,抒發心中的不平。飄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把詩人詩歌中慷慨激昂之氣消磨而盡。萬念俱寂、對女子已經沒有輕狂之念的人,卻得到負心漢的名聲。

十個人中有九個人是可以用白眼相向的,最沒有用處的就是書生。不要憂愁自己寫的愁苦之詩會成為吉凶的預言,春天的鳥兒和秋天的蟲兒都會發出自己的聲音。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雜感》是詩人在乾隆三十三年(公元2023年)前後寫的,當時詩人二十歲,喜歡在自己的詩中寫愁苦的語言,朋友都勸他「愁苦的詩歌不是好的預言」,詩人業師邵齊燾也不忍看**鏤心苦吟,增病勞形,屢加勸誡,詩人深感師恩,卻不能放棄不平則鳴的詩藝追求,回顧自己二十年,憤憤不平,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二、作者簡介

黃景仁(2023年2月20日-2023年5月25日),宋朝詩人黃庭堅後裔,清代詩人。

黃景仁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有詩名,乾隆三十一年(2023年)為求生計開始四方奔波,一生窮困潦倒。乾隆四十六(2023年)被任命為縣丞,乾隆四十八年(2023年)病逝。

黃景仁詩負盛名,和王曇並稱「二仲」,和洪亮吉並稱「二俊」,為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悽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軒集》、《西蠡印稿》。

15樓:匿名使用者

除了典故之外我想補充一些:為什麼現代人都高喊「讀書無用」?「百無一用是書生」?

其實這麼斷章取義是因為在很長的時間裡,書生指代空有理論而缺乏實踐經驗和技能的一群人。特別是封建王朝後期,四書五經就如現在的數理化,只是換取功名的工具,完全無法解決實際問題。現代社會通過高考換了的不再是功名利祿,而是較好的選擇空間。

然而在這樣的選材制度下必然產生為了讀書而讀書的「書生」、「只有學問的知識分子」,他們讀書很溜,但卻沒有把學到的東西用於實處,他們沒有用學問提高效率,沒有用知識解決問題,用理論讓自己更明理。於是就有了這句對此類眼高手低的人的諷刺之詞。

也有很多人,帶著問題去學習,去讀書思考。或者利用各種途徑施展自己的才華,希望博得認可的人。他們是有用的書生。

特別是改革開放初期,這些有學問又肯幹事的人的確開創了很多歷史先河,做出了一番成績。新世紀以來,社會對學問有了更高的定義,大學的課程還很傳統,很理論,無法快速轉化為生產力。加之社會上固有的利益群體對新型科技的的輕視和阻撓。

使得現在有才能的書生更加艱難。

然而即使如此,高考仍然無法被取得,短期內還沒有更科學更公平的人才選拔制度。事實上即使再睿智的領導者也有七情六慾,難免帶著有色眼鏡看人,以偏概全。既然不能以言論定義人才,那就只能用分數了,大家都讀同樣的書,看看誰能考出更好的成績。

或者現在的社會,除了「千里馬」,更要能從多維度思考和觀察的「伯樂」,才能避免「讀書無用」論的蔓延。勇於承認別人的能力,利用別人的技能彌補團隊的不足,給予其發揮和肯定和尊重,比諷刺挖苦更好。

16樓:匿名使用者

百無一用是書生的原意,是一百個人都用不上一個書生,形容當時讀書人很多,但實際不需要這麼多,人才過剩的一種社會現象。而不是書生啥都沒用。

17樓:匿名使用者

朝代不同啦!清朝讀書只能聽命於皇室,而當時由乾隆管理。具體的就不知道了。

但是我知道清代的滿洲人用武力征服了漢人,還要和漢人和平共處是錯誤的選擇。

所以有些人讀書不報國,而是報仇!

18樓:匿名使用者

我個人認為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有兩種短句的方式。

百無一用,是書生。這樣斷句就是說每種行業都有用唯獨讀書是最沒用的。或者是一百個讀書的人中連一個被朝廷重用的都沒有。

百無,一用是書生。這樣斷句說的是別的都沒用,只有讀書有用,與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一個意思。

19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古代時候的說話 因為那時候國家經常要打仗 書生當然沒有一個武將有用拉!

20樓:雙子神奇的神奇

解釋一:世上有千種職業,唯一 沒有用處的就是書生。讀書人雖有滿腹學問,可惜有志難伸,空有一番豪情,卻完全沒處發揮。此句顯示現實中無力伸展志向的困境。

解釋二:當代讀書治世人才太過多了,百人之中才有可能有一個會有施展抱負的機會。顯示當時人才鼎盛。

21樓:寒成玉峰

儒生和現在的學生可不一樣

22樓:阿迪斯

因為書來生光會舞文弄墨無濟世之

源能,啥啥都不bai會,光會高談闊論,du廢物一堆,就像諸葛武侯zhi說的dao那樣,書生寫寫文章還行,非濟世之才也!看看現在舞文弄墨數黑論黃,說起話來文縐縐的其實狗屁不通還身居高位,不得不令人深深擔憂

23樓:孤獨or等候

百無+一用=書生,表達空有一身才華卻報國無門,空討學術,落得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一旦時局變換便難以立身,是一種自嘲。

古人為什麼喜歡5數字,中國古代為什麼喜歡用4 5 7 9幾個數字

古人將5字說成是五子登科 五魁首等彩頭詞,寄望子孫發達。古代的人特別的迷信,因為數字五代表福氣,所以他們都特別喜歡陣列。另外數字我還有好多好多的吉祥寓意。例如我五福臨門。五穀豐登。五子登科。所以古代人們特別喜歡數字五。現代的人們也非常喜歡。比較吉祥。古人每個數字都喜歡。中國古代為什麼喜歡用4 5 7...

中國古人為什麼用毛筆寫字呢拜託各位大神

筆 在我國復古代指毛筆。據傳制,毛筆是蒙恬發明的。秦統一六國後,蒙恬率軍擊潰匈奴,收復了大片土地。當時秦始皇軍紀很嚴,凡重大軍情均限時呈報,延誤者都以極刑處置。蒙恬為奏報戰爭的事非常傷腦筋。因為當時奏章均用刀刻竹簡,很費時。一急之下,蒙恬拽過麻做的槍纓捆在竹竿上,蘸墨在綾帛上寫了一道奏章。但因為不太...

為什麼中國古人寫詩那麼美,而現代人感覺寫的像打油詩

首先感覺這是和語言文化有關的。古代別說是詩人,即便是普通老百姓,說話也是文縐縐的。他們更善於運用的是文言文和古文。從語言載體上就和現代人有不一樣的區別。而且古代的詩詞側重寫山水美景的比較多。而現代人更多的是言情。很多人都發現了這個問題,就是說中國古人寫詩那麼美,為什麼現代人寫詩感覺就像打油詩一樣,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