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2021-05-24 09:44:54 字數 5956 閱讀 5671

1樓:關鍵他是我孫子

1、台州亂彈

台州亂彈,起源於明末清初。2023年被國家文化部列為全國318個地方劇種之一。台州亂彈的唱腔以亂彈為主,兼唱崑曲、高腔、徽調、詞調、灘簧等。

僅亂彈唱腔就有慢亂彈、緊亂彈、緊中慢、二煥、上字、和原、玉麒和三吊環等曲調。其舞臺語言以中原語音結合「台州官話」,充滿民語鄉韻,通俗易懂,獨具特色。

2、黃沙獅子

這項傳統表演藝術的最大特點是把民間精湛武藝與傳統舞獅表演巧妙地結合起來,舞武一體。它不但能在地上翻滾嬉戲,又能在高臺上表演各種風趣的動作。表演時,演員在八仙桌上翻飛的同時,還兼耍「過堂」、「桌上筋斗」、「下爬點」、「疊羅漢」「懸桌腳」、等等翻桌動作。

3、濟公傳說

濟公傳說,是以南宋禪宗高僧道濟的故事發展演變而來的一種民間口頭文學。主要分佈於浙江省以天台為中心的區域,並由此輻射全國,影響世界。濟公傳說內容涉及降龍羅漢投胎的濟公出世傳說、神童李修元的濟公傳說和諸多濟公癲狂濟世、懲惡揚善、扶危濟困、戲謔降魔的傳說。

4、仙居無骨花燈

仙居無骨花燈,具有近2023年的歷史,它的技藝十分獨特,燈面圖案均由刀鑿針刺成孔,經過透光留影而成,特別是造型方法在中國花燈中獨樹一幟,通身不用一根骨架,由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紙質燈片折拼粘接而成;造型千變萬化,圖案豐富多姿。

5、天台山乾漆夾苧技藝

天台山乾漆夾苧技藝,「乾漆夾苧」工藝是天台民間傳統的手工技藝。它是為各種製品外表裝飾和保護的一種獨特的技術。「乾漆夾苧」工藝是用原始生漆、苧麻等材料,通過層層包粘,進行反覆打磨,塗商硃砂等各種輔助材料,再貼上金箔等,再經工藝處理後完成作品。

2樓:不數金釵十二行

台州13個國家級非遺名單:台州亂彈、黃沙獅子、天台山乾漆莢苧髹飾技藝、濟公傳說、仙居無骨花燈、黃岩翻簧竹雕、臨海詞調、大奏鼓、彩石鑲嵌、線獅(九獅圖)、坎門花龍、章氏骨傷**、石塘七夕習俗。

省級名錄:

(一)第一批

1、台州亂彈(台州市)

2、臨海詞調(臨海市)

3、黃岩翻簧(黃巖區)

(二)第二批

4、濟公傳說(天台縣)

5、寒山拾得(和合二仙)傳說(天台縣)

6、山歌(仙居縣)

7、黃沙獅子(臨海市)

8、九獅圖(仙居縣)

9、板龍(楊家板龍、大田板龍、花橋龍燈)(三門縣、臨海市、三門縣)10、大奏鼓(溫嶺市)

11、仙居鯉魚跳龍門(仙居縣)

12、上盤花鼓(臨海市)

13、大石車燈戲(臨海市)

14、路橋蓮花(路橋區)

15、十八羅漢(仙居縣)

16、仙居花燈(仙居縣)

17、剪紙(臨海市)

18、彩石鑲嵌(仙居縣)

19、台州刺繡(台州市)(椒江區)

20、臨海泥塑(臨海市)

21、石窗藝術(三門石窗藝術、仙居石窗藝術)(三門縣、仙居縣)22、天台山乾漆夾苧髹飾技藝(天台縣)

23、藍花布印染技藝(仙居縣)

24、梘橋鼓製作技藝(臨海市)

25、台州玻璃雕刻技藝(椒江區、天台縣)

26、高梘古亭臺閣(三門縣)

27、海遊六獸(三門縣)

28、路橋灰雕(路橋區)

29、臨海古長城營造技術(臨海市)

30、皤灘鹽鋪商號和古民居建築藝術(仙居縣)(三)第三批

31.劉阮傳說(天台縣)

32.戚繼光抗倭傳說(椒江區、臨海市)

33.台州府城民謠(臨海市)

34.路橋氣象諺語(路橋區)

35.天台山佛教**(天台縣)

36.坎門鰲龍魚燈舞(玉環縣)

37.坎門花龍(玉環縣)

38.纏足苦(三門縣)

39.新前採茶舞(黃巖區)

40.台州道情(台州市)

41.三十六行說唱(仙居縣)

42.南拳(天台皇都南拳)(天台縣)

43.新前武術(黃巖區)

44.黃岩漆金木雕(黃巖區)

45.石雕(溫嶺石雕)(溫嶺市)

46.沉香木雕(仙居縣)

47.傳統紡織技藝(天台苧布製作技藝)(天台縣)48.綠茶製作技藝(臨海羊巖勾青茶製作技藝)(臨海市)49.海洋魚類傳統加工技藝(鬆門白鯗傳統加工技藝)(溫嶺市)50.豆製品傳統制作技藝(白水洋豆腐製作技藝、仙居豆腐製作技藝)(臨海市、仙居縣)

51.木杆秤製作技藝(永利木杆秤製作技藝)(臨海市)52.拷絹手工技藝(路橋區)

53.王氏大花燈製作技藝(溫嶺市)

54.金漆造像技藝(天台縣)

55.卵石鑲嵌技藝(仙居縣)

56.章氏骨傷科(台州市)

57.蔣家山接骨(臨海市)

58.楊家祭冬(三門縣)

59.石塘小人節(溫嶺市)

60.二月二燈會(黃巖區)

61.清音寺廟會(仙居縣)

62.送大暑船(椒江區)

63.漁民號子(玉環漁民號子)(玉環縣)

64.單檔布袋戲(上鮑布袋木偶戲)(三門縣)65.剪紙(黃巖區)

66.晒鹽技藝(路橋鹽業生產加工技藝)(路橋區)67.竹紙製作技藝(黃巖區)

2023年新增:

台州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

遺產名錄名單(25項)

一、傳統戲劇

1.單檔布袋戲 玉環

二、曲藝

2.三門走書 三門

3.順口溜 仙居

三、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4.縮山拳 臨海

5.上山頭棒術 玉環

6.天台山道家易筋經 天台

四、傳統美術

7.臨海金漆畫 臨海

8.玉環漁民畫 玉環

五、傳統技藝

9.寧溪傳統糟燒釀製技藝 黃岩

10.脫胎漆藝 臨海

11.明式傢俱製作技藝 臨海、三門

12.傳統造紙技藝 溫嶺

13.延繩釣捕撈技藝 玉環

14.天台紅曲酒傳統釀造技藝 天台

15.本山漆製作技藝 天台

16.天台糯米蛋糕製作技藝 天台

17.三門宗祠營造技藝 三門

六、傳統醫藥

18.台州道家功夫正骨** 市直

七、民俗

19.白楓橋廟會 路橋

20.石塘元宵習俗 溫嶺

21.大溪四月廿三廟會 溫嶺

22.媽祖信仰習俗 玉環

23.清港二月十九廟會 玉環

24.高遷婚俗 仙居

25.上洋節 三門第一、

二、三批台州市

非遺名錄擴充套件專案(9項)

一、傳統**

1.吹打樂(三州吹打 ) 天台

二、傳統舞蹈

2.板龍(增仁板龍) 仙居

3.舞馬(跳跳馬) 仙居

三、傳統美術

4.髹漆技藝(杜橋堆塑) 臨海

5.根藝(啟明根雕) 三門

四、傳統技藝

6.木雕技藝(章安木雕) 椒江

7.鑞器製作(杜橋打鑞技藝) 臨海

8.草麻編織技藝(嶺根草編) 臨海

五、民俗

9.洞房經(路橋洞房經) 路橋

3樓:愛力玖延時祕訣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  a.口頭傳統和表述;  b.

表演藝術;  c.社會風俗、禮儀、節慶;  d.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e.

傳統的手工藝技能。  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人類以口頭或動作方式相傳,具有民族歷史積澱和廣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間文化遺產,它曾被譽為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記憶的背影」。

台州有什麼民俗民風

4樓:匿名使用者

指哪一方面嘞?

像端午除了吃粽子,還要在門口上方插艾草,是有辟邪之說;

春分時間的時候要用樟樹木,它的煙味很香,有迎春之意;

每年的正月十四為元宵,當晚家家戶戶要吃糟羮,開通宵燈 等等

5樓:咪咪精靈

台州亂彈原名黃岩亂彈,形成於明末清初,流行於台州、溫州、寧波、紹興、金華、麗水等地區。台州亂彈有三百多個劇目,常演劇目號稱「七閣八帶九記十三圖」,七閣包括《回龍閣》、《蘭香閣》等,八帶包括《鴛鴦帶》、《掛玉帶》等,九記包括《拜月記》、《白兔記》等,十三圖包括《百壽圖》、《雙獅圖》等。此外代表性劇目還有《三星爐》、《紫陽觀》、《漢宮秋》、《連環記》、《長生殿》、《單刀會》、《五虎平西》、《陽河摘印》、《錦羅衫》、《紫金鐲》等。

台州亂彈唱腔十分豐富,以亂彈為主,兼唱崑曲、高腔、徽調、詞調、灘簧等,是全國少有的多聲腔亂彈劇種之一。其舞臺語言以中原音韻結合台州官話,充滿民語鄉韻,通俗易懂,別具特色。伴奏樂器有文場、武場的分別,文場分絲竹管絃樂曲和嗩吶曲兩類,武場分鬧臺鑼鼓和表演鑼鼓兩類。

台州亂彈的腳色行當分「上四腳」和「下四腳」,「上四腳」包括生、旦、淨、醜,「下四腳」包括外、貼、副、末。隨著劇種的發展,行當分類越來越細。在表演方面,台州亂彈有許多絕技,如「耍牙」、「雙騎馬」、「鋼叉穿肚」、「甩火球」、「雨傘吊毛」等,長期以來一直為人所稱道。

浦江亂彈又名金華亂彈,起源於南宋末年,形成於明代中葉,流行於浦江、臨安、建德、桐廬一帶和婺、衢、處、溫、臺諸州及江西、福建等地。因它發源於浙江中部的浦江縣,故稱浦江亂彈。浦江亂彈是以浦江當地民歌「菜籃曲」為基礎,在諸宮調講唱藝術和南戲的相互影響下發展而成的。

自南宋末年至明朝中葉的數百年間,它一直以講唱藝術的形式流傳於世。明代中葉,浦江亂彈由坐唱轉為舞臺演出。

浦江亂彈的主要腔調有三五

七、亂彈三尖、二凡、蘆花調、撥子等,各分若干板腔,自成完整的系統。伴奏樂器有文堂、武堂之分,文堂包括笛子、板胡、科胡、嗩吶等,武堂包括鼓板、大小鑼、大小鈸等。樂器演奏技巧很高,尤以「三五七」及器樂曲「花頭臺」最具特色。

演奏的曲調華麗、流暢、舒展,同時具有激昂、高亢、悲壯、沉鬱的情緒特點。浦江亂彈的腳色行當分為13門,包括花旦、正旦、貼旦、老旦、小旦、大花、二花、小花、四花、老生、老外、副末、小生等,其表演具有文戲武做、武戲文做的特點,程式規範,粗獷有力,富於鄉土氣息,在特技和武打表演方面也別具特色。浦江亂彈劇目大約有三百多個,現已收集到近200個,代表劇目包括《玉麒麟》、《百花臺》、《壽紅袍》、《碧桃花》、《鳳凰山》、《全家福》、《醉打山門》、《瞎子拿奸》、《賣胭脂》等。

解放後,浦江亂彈成為婺劇的一種主要聲腔,現已無浦江亂彈的專業和業餘劇團,但在浦江縣至今還有幾十個以唱浦江亂彈為主的民間坐唱班。

台州亂彈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網頁連結

浙江台州的民俗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迎春民俗大會

農曆「二月二」,這一天對於浙江省台州仙居縣下各鎮的村民來說是一個盛大的節日。下各鎮地處仙居縣東部,是一個有千年歷史的文化大鎮;當地為迎接「二月二」而舉行大型民俗活動的習俗起源於明朝,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下各鎮迎春民俗大會參加表演的百姓多達五六百人,內容包括帶有傳統民俗色彩的「抬閣」「踩高蹺」「三十六行」等表演,表達百姓祈福迎春,祈求在新一季農耕開始時能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由於活動場景壯觀,**者人山人海,因此又被稱為迎春「人會」。農曆「二月二」一般出現在「雨水」「驚蟄」「春分」三個節氣之間,正是萬物復甦的時節。「驚蟄地氣通」,隨著天氣回暖、土地解凍,冬眠的昆蟲、動物日漸活躍,開始出來活動。

二月二舉行民間祭祀祈福活動有著悠久的歷史,主旨就是百姓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事太平。

清明清明為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般在農曆二,三月間(公曆四月五日左右)進行。這時,大家小戶採箐做餅,上墳祭祖,燒紙錠,掛飄箋。祭後,分宗族饅頭。

並有放紙鷂和結伴郊遊等活動。建國後,普遍形成一項新風俗,人民群眾結隊前往祭掃烈士墓,敬獻花圈,緬懷先烈。

端午農曆五月五日,稱「端午」。家家戶戶吃粽子,噴雄黃酒以去五毒(蛇,蟲,蜈蚣,蚊,蠅),上山採集草藥,以防病患。門扇上插菖蒲剣。

小孩系長命纓,五香袋,戴老虎兜肚。建國後其他風俗內容已逐步消失,唯吃粽子不變。

中秋各地中秋均為農曆八月十五日,唯寧,臺,溫一帶為八月十六日。本縣民間傳說:元末起義首領方國珍以孝聞於鄉里,其母茹素,為使其母同享佳節口福,改為十六,因而成俗。

這日,各家吃月餅。傳說朱元璋反元時,八月十六日以送月餅為聯絡手段,餅內藏一張小紙,上寫「殺元」兩字,遂有吃月餅的習俗。今月餅的底面仍貼有小紙一方。

中餐閤家團聚,酒菜豐盛,尤興新雞新鴨。夜裡露天賞月。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總數位居世界第一。包括 皮影戲,剪紙,古琴,第七,珠算,二十四節氣,鍼灸,書法,京劇,活字印刷術,清明節!非物質文化遺產 指被各群體 團體或有時為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 表演 表現形式 知識和技能及有關的工具 實物 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非物質文化遺產 包括 口頭傳說和表述,包...

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有什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非物質文化遺產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中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 指被各群體 團體 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 表演 表現形式 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 實物 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呢?

2003年10月通過的 保護非物質文化 遺產國際公約 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應涵蓋五個方面的專案 1.口頭傳說和表述,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 2.表演藝術 3.社會風俗 禮儀 節慶 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5.傳統的手工藝技能。公約 並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中的非物質性的涵義,是...